2016-1

2016-1-1星期五(晴)

新年第一天,拳不离手,打个四、五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动作的高低,发力的强弱。有的时候就是走过场,但是呼吸跟上的;有的时候拳架低一点,更用劲一点。天天练,拳路就熟练了。大冬天的,打完一遍,身体暖洋洋的、小腹实实的,感觉很舒服。打一套拳,在14分钟左右,时间把握的比较好。

在客厅里能锻炼,这样随时可以锻炼,拳就不会生疏。无论是在华光城,还是在四季花园。华光城更宽敞些,而且有小露台,可以站桩、缠丝劲。

2016-1-2星期六(晴)

到闵行文化公园打拳。平时在家里打的多,很少一个人在大庭广众打拳,今天算是小小的挑战了。因为已经熟练了,在外面打拳同样适应,打了三遍,出汗了。旁边有人拉二胡,我也不用带音乐,等于有人伴奏了。有一个游客,问我是否打的陈式,公园里很少有人打陈式,也算遇到知音了。他想跟着打,这样我又多打了一遍。只是他还没好好学,也没好好拜师,那是很难学好的。七点出门,九点半过了到家,来回步行差不多一个小时。

2016-1-5星期二(雨)

打拳、看书成为休闲方式。清早起来打一遍,空腹打拳,呼吸比较深。看书累了,打一遍。一天要打四、五遍。74式终于记得滚瓜烂熟了。主要记住单鞭的动作转换。第一次不用记的;第七次也不用记;二、六次是云手、高探马;只要记三、四、五次,分别是前后招、玉女穿梭、摆脚跌岔。动作熟练了,呼吸也自然了。锻炼效果越来越好。

2016-1-6星期三(阴)

拳架的高低、步子的大小,腹式逆呼吸的部位、感觉有所不同。清早与晚上,空腹的时候,锻炼腹式逆呼吸效果最好。呼吸更深、有力度。自己感觉气场很足。小腹有绷紧的感觉。

2016-1-7星期四(阴)

在腹式逆呼吸时体会“对拉”的感觉。比如,做缠丝劲,顺缠时,右手往外、往上推出去,与吸气形成“对拉”状。

2016-1-9星期六(晴)

今天学了最后一组动作,68雀地龙,一直到74收势。有了微信,这教学片保存了,小龙师父教的非常细致、到位。到此为止,全套动作学完。这只是一个开始,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不光是学,更重要的是动作达标,这就太难了。知不易,行更不易。

学拳中会有顿悟,比如小龙师父的最新体会:74式整套动作,似断非断,似连非连,形断意(气)不断,意断神不断,神断形不断,连绵不断,往而复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太极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以太极拳为媒介,可以更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易中天的《上帝的预谋》,从上帝、亚当、夏娃、蛇的关系中,逻辑地阐述了人的自我意识,就是不断发现自我、证明自我。

打太极拳这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并且是以体验的方式在发现并加证明。

2016-1-10星期日(阴)

体育公园,跟小龙师父把74式打了两遍。刚学会的动作又巩固了几遍。学会之后锻炼效率高多了。

回来的车上,又请教了小龙师父。关于形断意(气)不断,意断神不断,神断形不断。应该是:形断意(气)不断,意断神不断,神断力(内劲)不断。

我觉得还需要界定,形;意(气),神,力(内劲)

形,动作,好理解。意,气,什么关系。意,神,有什么区别。力,为什么排在最后。

我的理解,一是有层次区别,外在到内在,有意到无意。二是可以理解为互文,连绵不断,似断非断,欲连先断。断中有连、连中有断。

这里出现了“断”,与“停、顿、止”有何区别,可以替换吗?“止于至善”,我理解这个“止”有“保持”的意思,不是永远向前奔,“保持”很重要。因此“止”也是一种智慧与境界。

有关资料:

太极拳是根据《易经》阴阳学说,结合武术的攻防措施而创编的。它的特点,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论述颇为详尽,它的本质可以归纳为两个词之一“走”、“黏”、“应”“、随”“。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立即采取紧急行动,移动缓慢,迟到。”

太极拳极为注重形、神、气三者的和谐统一: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心动意动,意动气随,意到气亦到。运于丹田,发于丹田。气内走五脏百骸,外行肌肤,气贯四肢梢节。意气形三者的结合便是太极拳拳法的精髓。

七上下相随,八内外相合,九相连不断,十动中求静。

太极拳运动形如抽丝,有绵绵不断之意。但这不等于说,动作在外形上不可以有停顿或静止。恰恰相反,太极拳的一门重要功课就是“势断意不断,藕断丝相连”。

什么是“势断意不断”?纵观天下打太极拳的,多在“势势相连,绵绵不断”上下功夫,殊不知这只是在作表面文章。太极拳讲的是“动中求静”,练的是意而非形,目的是“化无形为有形”。“势断意不断”是说:势子可以断,可以停,而意却在持续。

真正懂得练功的人,是在“势断意不断”上下功夫。比如,每一个动作在结束的时候,在外形上似乎有片刻静止,其实身体里面还在动:呼气、下沉、胯根松掉。这“片刻静止”正是练功的主要时间,是体会和找感觉的时间,即所谓的“意不断”。

再比如:“云手”侧行步收脚下落,不是直接把脚落下去,而是有个停顿,叫做“延后落脚”,仿佛是在用脚底看一看,听一听,嗅一嗅,觉得安全了才落下,如履薄冰一般。这就是在练意,在强化感觉。

太极拳练内里的东西,练无形的精气神,不在表面作文章。拳是打给别人看的,功是留给自己的。动是拳,静是功。

2016-1-11星期一(小雨)

“势断意不断”,能够体会到。以单鞭为例,看似停顿一两秒钟,气息仍在运行,如同唱歌,一个句子中的停顿,气息是不能断的,否则成了破句。

悟出一个道理,落实到整套拳中,打下来的质量就完全不同。

2016-1-12星期二(阴)

打拳中时有顿悟:形气神,连绵不断。标志着三个不同的阶段。我经历了“形”的阶段,开始进入“意、气”的阶段。

“神”的阶段:动作自然而然(得意忘形)、呼吸随心所欲。必然王国到达自由王国。

呼吸很重要。开、实、发、放、打的动作为呼气。

相对为吸气。合、虚、蓄、收、化的动作为吸气。

“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

这里谈到:气、意、神。都是内在的东西。其关系是:以意领气。要求是全神贯注。

1、“心静身正,以意运动”

作为一种身体活动和一个独特的人体文化符号,太极拳又是中华文化的“全息元”,全面地表达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精神、思维定势、行为方式和审美情趣。换句话说,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全息映像”。

练意(心静用意)、练气(腹式逆呼吸法,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相结合)、练身(武术攻防性动作的拳势)三者密切结合,是陈式太极拳的锻炼原则。即使降低其运动量,以适应年老、体弱、有病者锻炼,但仍须保持练意、练气、练身三结合的锻炼原则,以期能达到转弱为强、提高锻炼效果的目的。

2016-1-13星期三(晴天)

清早五点醒了,即起床。站桩、缠丝劲,气场足,很舒服。打了74式,体会“心静身正,以意运动”。心驰神往,心神专注。

得意忘形,这是很高的境界。得意赋形,这已经是一个进步。说明动作已经掌握了,习惯成自然,所以才可以进一步关注呼吸,以气息来带动作。以动作调整气息。

不同的层次,锻炼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层次不同,境界迥异。

在实践中顿悟,顿悟后继续实践,指导实践、提升实践。

“以意运动”,有意向的自然的腹式逆呼吸。呼与吸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吸气,抓住主要矛盾方面,记住何时该吸气,呼气则是自然而然的事。呼吸的难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妙哉!

吸气与动作的协调,可以感受到丹田的运动。气沉丹田、丹田内转。

练意、练气、练身三结合。

意是心志;气是运行;身是外显。神是境界。

意气,是内在的底蕴;

身形,是外显的架势;

神灵,是心向往之的境界。

资料:2、开合虚实,呼吸自然

(动静;开合;虚实;呼吸;)

“以吾身本有之元气,运于吾身,其屈伸往来,收放擒纵,不过一开一合与一虚一实焉已耳。”

“动静循环,岂有间哉!吾所谓:一动一静,一开一合,足尽拳中之妙。”

“心要虚,心虚则四体皆虚;丹田与腰劲足底要实,三处一实则四体之虚者皆实,此之谓虚而实。”

2016-1-14星期四(晴天)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陈式太极拳,一天打三遍,一年过千遍。坚持十年,一万遍。打万遍拳,悟万遍理。

“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肌肤,是一股劲,非有几股劲,即气之发于心者。得其中正即为中气,养之即为浩然之气。”

  关注呼吸,动作自然跟上;特别关注吸气,体会腹式逆呼吸;动作自然放松,呼吸平稳顺畅;有意为之,又不着痕迹。

2016-1-15星期五(晴天)

“以意运动”。

心是思维器官,意是意念、心志。有意、无意。

运动,可以理解为:以意运气、动身。

意与运动的关系?静与动。

气与身的关系?内与外。以气带形;以形引气。

打拳,也可以称练气功。打拳更通俗。

打拳,未必都是拳,也有掌等。可见是借代。

明白“以意运动”,打拳的效果完全不同。提升了一个境界。

2016-1-16星期六(晴天)

年前的最后一堂课。复习74式。42-74又强化了一遍。1-26录了教学小视频。从微信上下载了。小龙师傅的教学认真仔细到位。这一年学下来,自己觉得有长进。

今天小龙又教了一招,可以在家打“意拳”,就是把拳架走一遍,大概花时五分钟。要求:放松、连贯,不假思索。我可以试试。

复习、整理太极拳知识PPT,看起来特别方便。学中悟,悟中学。

今天尝试了几遍意拳,有点意思。松柔为主,不要发力。

其实真是体现了陈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轴,节节贯串。

以意运动,以身领手,足随手运。

第一路特点是:以柔为主,由松入柔,柔中寓刚;行气运劲,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质量惟柔软是求,柔软是化劲的基础,运用柔软以迎刚,可以化刚为乌有。初期动作力求缓徐,以揣摩行气运劲,全身内外一动全动的和谐协调,使能处处保持平衡而不失其势。(顾留馨)

前两天做朴步动作,蹲得比较下,右膝盖有点拧,稍稍休息就会好的。十字脚、雀地龙等动作。

小龙师傅要我练高架,包括意拳,也是如此。

一年学拳很有收获。慢慢来,过犹不及。尤其对于老年人。

2016-1-17星期日(雨)

小龙师傅回家过年了。锻炼靠自己。今天尝试了意拳,觉得很有意思。

非常放松,不用发力,如行云流水般,打一遍很舒服。看看书,再打一遍。劳逸结合。

74式,可以打出各种变化。高与低、快与慢、是否发力等。

变的是外在的;不变的是内在的。宁静、呼吸,内功是也。

体悟拳理至关重要。

2016-1-18星期一(多云)

右膝有点拉伤,不严重。在华光城走楼梯,有点不适。平时抱小辰致下楼,今天只能让他自己走下来。

一早起来,打了三遍意拳。到了华光城又打了几遍。每天十遍不成问题。主要还不是数量。越来越熟练,几乎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真所谓得意忘形。

有的时候,内行一句话,你自己不知要摸索多久。摸索了也未必能找到。这就是教的价值所在。跟了小龙师傅一年,真的有长进,退休生活的质量明显提高了。

师傅在教拳,要学会“听”,有的听而不闻,没有听进去。先要听明白,再慢慢领悟,结合自己的打拳实践。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是做到比较好的,所以收获就比较大些。

过犹不及,非常重要。自然、松柔、舒畅。

锻炼至今,我的“度”掌握较好。去年暑期期间,为了一个比赛任务,去河南温县参加太极拳比赛,训练量有点操之过急,人觉得有点累。后来我没去成,训练量调整了,感觉就很好。这次是因为最后几个动作,出现了朴步,而我又可以蹲下去,用力有点过了,结果膝盖不舒服了。我还是第一次膝盖不舒服。以后更要注意,不能过。老年人,只要坚持锻炼,已经很不错。不要与别人比,不要去参加比赛之类。只要与自己比,就是为了修身养性。其实,现在已经达到目的了,只要“止于至善”即可。“止”也是一种很不容易的状态。

这几天正好知道了有所谓意拳,拳架可以很高,也不用发力。每天仍然坚持锻炼。不然,按原来的拳架,可能打不成了。

2016-1-19星期二(晴)

发现问题是好事,还要找到原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分析、解决三部曲。问题、原因、方法。What,why,how

右膝盖有点拧。原因找到了,朴步动作有点急,没有把握好。关键是膝盖与脚尖的位置。膝盖找脚尖;脚尖调整到与膝盖的方向一致。

清早起来打意拳。也慢慢加上发力。

体会松弛,彻底放松。

弯腰,双手自然下垂,松胯,双手可以碰到脚背。毫不费力。

这是放松的奇效。

一心想弯腰,没有放松,就觉得韧带特别紧。

今天到华光城走楼梯,已经基本正常。

这次膝盖拧的体验,很重要,让我知道如何保护膝盖,如何加以调整脚尖的位置。

2016-1-20星期三(晴)

六点准时起床。今天不用带小辰致。清晨打了五六遍意拳,很放松。膝盖好了,也体验了膝盖、脚尖的关系,自然而然地调整,打起来舒服多了。

在家里打意拳,非常合适,效果特别好。

看书之后必打拳,打拳之后又看书,成为生活状态,很不错。

微信与台式电脑结合,信息量大多了。为我所用,而不被物役使。

知道有意拳,打了也才五天,拳路已经滚瓜烂熟。

拳打万遍,神理自现。打万遍拳,悟万遍理,岂有学不好之理!

熟能生巧,精益求精,渐入佳境。

2016-1-22星期五(小雨;破冰点)

用“印象笔记”来随时记录习拳心得,今天又将ipad与台式电脑的“印象笔记”连上,现在复制过来。以后就更方便了。

印象笔记:

2016-1-12

以意带形。以形引气。

“形”是看的,求舒展,求美观。

“功”是练的,务扎实,务积累。

形、气、神,连绵不断。

形,气,神,又是交织一体。

太极拳真是奇妙得很!

有了理论,有了感悟,再来实践,效果完全不同。

刚才又打了一遍,很舒服。

气带着形在走。形又把气带着走。相互依存。

第一阶段关心的是动作,因此动作难免僵硬。

现在开始关注呼吸,动作自然而然跟着走,动作反而自然了。这就很有意思。

由形到气,这是学习的两个阶段。

以意带形,这是经验总结。

由关注动作,进而关注呼吸,这是一大进步。

第三阶段应该是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动作自然而然,呼吸随心所欲,一切皆有神灵,神往而无不往,一切听其自然。

2016-1-14

以意运动。意为心意,心是思维器官,意是思维活动。

如何运动,以意带气,以气赋形。

太极拳很奇妙。

第一阶段,关注形,把动作学会。

第二阶段,关注气,呼吸,腹式逆呼吸。

第三阶段,关注神,随心所欲,出神入化。

形,气,意,神。

2016-1-15

以意运动。

意,意念,心意。有意,无意。

运动,运气,动身。

心是主宰。

运动,气与身的关系?

以意运动,包括以意运气,以意动身。

以气带形,以形诱气。

2016-1-16

意拳,很有意思,试试。

放松,不发劲。

等于在走拳架。

2016-1-17

意拳,真的很有意思。

放松,不假思索,随心所欲。

如同一笔画,动作是连贯的。

拳架越来越熟练,呼吸越来越自然,身体越来越放松。

一套拳,可以不同的处理。

拳架高低不同,

速度快慢不同,

是否发力,发力大小,

所有的不同,锻炼效果肯定不同。

老年人特别适合打意拳,很轻松 ,很放松。

慢慢打,一遍又一遍。

过犹不及,不要拳架太低,

不要太发劲,

自然,松柔,舒畅。

今天打了十来遍,轻轻松松的。感觉不错。

2016-1-18

意拳,不错。很有意思。早上起来,已经打了三遍。感觉不错!

特别适合老人。

拳架越来越熟练,自然。

轻松加上呼吸。

看似随心所欲,其实有内涵。

2016-1-19

上海最冷的一天。

打完意拳,全身暖洋洋的。

体会什么叫放松。

一直觉得韧带紧,其实是放松不够。

双手下垂,自然放松,身体一点点下去。

从未体验到,韧带可以这么松弛。真奇妙!

膝盖为什么会拧?

膝盖没找到脚尖。也可以调整脚尖位置,让膝盖更舒服。

这次有体会了。

今天膝盖好多了。

过犹不及。度的把握。

2016-1-20

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在似意非意之间。

以松柔为主,该发力时则发力。

意拳,很舒服。有时又自然发力了,不拘泥。

自然就好,舒服就好。

在最冷的今天,打了拳,全身暖洋洋的。

该柔则柔该刚则刚,该快则快该慢则慢,

顺其自然,似乎全是套路自己说了算。

膝盖小拧已经恢复。收获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经常注意脚尖的位置,膝盖自然与之一致。

打拳后必看书,看书后必打拳,劳逸结合。

2016-1-23星期六(下小雪;转晴)

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在家打意拳。体会放松,有时闭上眼睛打,不需移动步伐的时候。

有了意拳的概念,自然而然就放松了。再来做缠丝劲,感觉完全不同,松柔、自然。

低温,在家打拳很舒服。没事就一遍遍打。

闭目,又是一种全然不同的感受。很难平衡。

打了意拳之后,体会轻松地发力。

每一个动作与动作之间,自然流畅,行云流水。

原则比方法层次更高。比如膝盖找脚尖。比如呼吸。“势断意不断”。

2016-1-24星期日(晴;零下6-8度)

突然想到,意拳,不就是意太极嘛,☯️

那到底是“易太极”,还是“意太极”呢?☯️

一字之差,都有道理。

“易”太极,其实是同一个概念。易就是研究太极生两仪。

“意”太极,就是意念的内容是太极。

意拳,就是太极的意念,外显于形体。

体验手法,脚法,身法,眼法。处处皆太极。☯️

手法,明显体会到缠丝,如一笔画似的缠绕。最能体现太极☯️

慢慢再体会脚法,身法,眼法。

真是变化无穷,美不胜收。

2016-1-26星期二(晴;零度)

每天坚持意拳。有了微信,上了太极网,资讯更多了。理论联系实际,打拳很有感觉。在最冷的冬天,每天打打太极拳,全身暖洋洋的,舒服。

2016-1-27星期三(小雨;零度)

以意拳的理念来打缠丝劲,感觉完全不同。放松,很松弛。

闭上眼睛,感觉更不一样。

并不是停留在意拳的概念上,似意拳非意拳之间。放松了,舒服了,就好。

有了意拳的概念,打拳时完全放松了。

这样,一天可以打上十遍以上。看了书,累了,打上一遍。

有了意拳的理念,不是我在打拳,而是拳路带着我走。从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

2016-1-28星期四(小雨;6-9度)

小小的一点膝盖拉伤,非常轻度的,完全好差不多两周时间。有了切身的体验和教训。一定要牢记:过犹不及。尤其是上了年纪。宁可“不及”。

脚尖膝盖的方向要一致。膝盖找脚尖,脚尖自然调整,互相协调。这样才不会“拧”。

在家里,看书、打拳相结合。每天十多遍打下来,怎么都滚瓜烂熟了。熟能生巧、精益求精,出神入化、随心所欲。

结合看看太极网上的理论与经验之谈,再加以体会与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6-1-29星期五(小雨;7-3度)

体会松柔。肩关节好像挂在上面。手臂上的肉往下坠的感觉。

可以感觉到血液流动到指尖。有一种麻麻的感觉。

每一个动作认认真真对待,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周身一家。一动皆动,一静皆静。

运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2016-1-30星期六(转晴;7-2度)

右膝完全好了。打拳特别舒服。打拳好比给自己周身体检,哪里不舒服一目了然。而且也会控制饮食,不会过饱,不然打拳不舒服。

非常认真的一遍遍打,根据锻炼的原则加以内化、强化。

2016-1-31星期日(小雨夹雪;5-0度)

早上打了三四遍,下午也是。

早上柔为主,下午刚为主,很有气感。

所谓柔,极其放松。所谓刚,自然发力。

这是我今天的打拳心得。

膝盖不拧了,特别珍惜。打起拳来舒服极了。

整套拳掌握之后,这二十天来进步很大,体现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有人指点是前提,自身努力更重要。

2016-2-1星期一(阴,-1度)

看了一些太极拳的理论,有拳理指导,打拳更加自觉。不过看那些分解动作的要求,觉得太繁琐。有人教,学起来方便。要自学简直是不可能的。

现在掌握了套路,可以每天坚持锻炼。最近进步很快,动作熟练了,呼吸跟上了,内劲有点感觉了。当然,这些都只是初步的。太极文化博大精深。

2016-2-5星期五(晴,0度)

每天坚持锻炼,以不同的方式体验。快打体会动作的流畅;慢打体验气息的流动。结合着看书,劳逸结合。

清早拧瓶盖,体会到丹田在发力。风干的鳗鱼,剪下两段,用足九牛二虎之力。锻炼效果的检验。

每天十来遍拳,拳不离手,动作熟练,熟能生巧。

2016-2-8星期一(晴,14-2度)正月初一

站桩、缠丝劲、套路,相辅相成。套路熟了,再回到基本功,特别到位。每天练,每天有新的感受。持之以恒,在太极拳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早晚练拳,效果好。空腹,气息很深入,早晨尤甚。

2016-2-10星期三(晴;18-11度)

懂得拳理来练拳,效果会很不一样的。

体会“稳”字,稳固、平稳、稳住心神。再来打拳,就会特别注意身法、步法与“稳”的关系,练拳就会自觉很多。

平和、安详、从容,宠辱不惊。

悟中练,练中悟,有收获。

过犹不及。同为“不及”,宁可不“过”。

2016-2-11星期四(晴;18-13度)

体验很重要。体验以意运动,随意所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站桩,体会手指发麻、发胀、发烫的感觉。调整手的位置,感觉慢慢出来了。

缠丝劲,体会气沉丹田,丹田内转。偏马步,先移重心后转腰。腰脊如上了油。

体会“松”的感觉,关节如“挂”,皮肉似“坠”。

体会“稳”,身法、步法、步型。“少”字步。非丁非八。

体会“发力”的状态,顺势而发。体会:蓄与发、长与短。

2016-2-16 星期二(晴;12-0度)

看看拳理练练拳,进步快。练中悟,悟中练。动作滚瓜烂熟了,呼吸自然而然了。

动作:松、稳、柔;呼吸:匀、细、长、深。内劲,有一点。

平心静气、心安理得。从容不迫。

2016-2-20星期六(晴天;11-0度)

新年第一课

“而今迈步从头越”“学无止境”

正架。学习“金刚捣椎”,包括太极起势。

认认真真从头学。

清早可以“刚”一点,阳气上升。

晚上应该“柔”一点,阴气下降。

我的体会是对的。睡前不能发力,否则会影响晚上睡眠。自己可以体会并调节。

2016-2-22(星期一)正月十五;小雨

体会“对撑”,“对拉”

“相对,相随,相合”,周身一家;每一个动作都有呼应。

松散而不懈怠。

同一套拳,有不同的处理。

白天要刚,可发力,

晚上要柔,忌用劲。

手法,步法,身法,眼法,大有讲究。

呼吸,稳,顺,柔,细,长,深。

一次次正架。正架之后的锻炼效果完全不同。

2016-2-23(星期二)丙申正月;多云

上午在华光城打了两遍。

下午在四季花园连续打了三遍。第一次连着打。为了体会腹式逆呼吸的效果。体会“内气鼓荡”

——身如气囊的胀缩感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掤劲”,“开合鼓荡”就是体内掤劲充盈变化的结果。

——行拳时呼吸要遵循“细、匀、深、长”的原则,任何时候呼吸都要以放松和舒适为本。

——“吸缩呼胀”和“吸轻呼沉”是身体“开合鼓荡”与拳势呼吸相配合的结果。

——“手指胀缩”、“掌心吸放”是身体开合鼓荡“形于手指”的结果。

——“脊柱行拳”是指以脊柱为主动、以手脚为从动的打拳方式。上肢要体会“以腰带臂”的感觉,下肢要体会“步随身换”的感觉。

——我们常说:“四块松,全身松”,全身的放松关键在于肩胯的放松,在太极拳中脊柱有三种运动方式:上下拉伸,左右转动和前后张弛。

2016-2-24(星期三)丙申正月;晴天

尝试每次打拳打两遍。清晨起床打了两遍;午饭前空腹打了两遍;下午午睡后又打了两遍,很舒服。两遍连着打训练量更大,动作力求到位。尤其是呼吸,体会“内气鼓荡”。

每次师傅教了之后,一周内不断消化、内化。比如,周身一家,手掌的一个细节,两个手呼应、同步,第二次金刚捣锥。六封四闭,松胯,内吸。

越来越关注细节,手法、步法、眼法,包括身法。同步、协调。

2016-2-26(星期五)丙申正月;晴天

拳不离手。每天四五遍,结合理论学习,自己不断感悟,有进步。

清早打了三遍,两遍连着打,又加了一遍。下午连着打了两遍。

打的非常认真,动作尽量到位。呼吸跟上,体会内气、内劲。“内气鼓荡”,有一点。

正架之后,锻炼效果就是不一样。

2016-2-28(星期日)丙申年;晴天

每次正架几个动作。一周内就可以好好练。

比如斜行这个动作,很有讲究。动作已经准确了。松胯、转腰,以前没做好。

又有新学员,跟着一起练站桩。小龙师傅告诉我,我这样就叫憋气。我这才理解什么叫憋气。

发现问题,就可以慢慢调整。关键是我收小腹做得不好。腹式逆呼吸。

以自然呼吸为主。

过犹不及,顺其自然,这两点非常重要。

2016-3-1(星期二)晴天

知道存在憋气的问题,有意识调整。

我以前是肚脐内吸,没有下到耻骨,部位太高了。

耻骨、股腹沟有牵动感,位置才算对。小腹吸进去了,胸腔才不会憋气。

尽量自然,不要过。

2016-3-3(星期四)晴天

关注憋气的问题。尽量自然,不要紧张,呼吸不要太深。关键是收小腹,提肛。意守丹田,好像有了一些改观。

2016-3-5(星期六)晴天(25.8度)惊蛰

体育公园。老架一路正架,第一段。每次打一遍套路,正几个动作。第一段正完了。一周内慢慢体会,改进,动作渐趋规范,锻炼效果越来越好。

重练基本功,偏马步、站桩、缠丝劲。上了一个层次。

站桩,腹式逆呼吸,手掌有缩涨感。提肛、收小腹,找到感觉了。收了小腹,气就不容易上到胸腔。也就不会所谓的憋气。

动作与气息,有机配合。

周身一家,有整体感。身如气囊,有内气鼓荡感觉。

“斜行”,是个难点,做好了很舒服。由白鹅亮翅,进入斜行。右手领起,接左手领起,松左胯,向左转腰,左手领起,右手向前推,双手对拉展开。接着搂膝拗步,配合呼吸。

重点正了“掩手肱拳”,下分、上合,中间,出拳瞬间身体沉。

2016-3-6(星期天)晴天

每次双休日授课,对我都是一个进步。今天,在正架的基础上,复习第一段。动作渐趋规范。师傅教的要点,能听懂,并且能照着要求改进。

小龙师傅觉得我有明显进步,动作没有以前僵硬了。我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动作慢慢到位了,锻炼的效果显现了。同时,从外表也能表现出来。

我在调整呼吸,提肛、收小腹,找到感觉了,这是一个难点。呼吸调整之后,呼吸更深了,由于膈肌、腹肌得到锻炼,呼吸更深、更有力了。

站桩,不只是身如气囊,而是身怀气囊。身体好像是增压泵,将血液压到身体的末梢,指尖,胀胀的麻麻的感觉。

右膝,春节前有点不适,休息了半月多,好了。今天锻炼时,发现还没有好透。我再作调整。可见,千万不要受伤,不容易好。过犹不及。是锻炼健身,而不是竞技比赛。

小青年在学竞技推手,稍不注意会受伤。昨天李炯摔了一跤,不轻。没有专业训练的人与有专业素养的人千万不能交手。

前不久晚上练拳,有发力,接着很难入睡。调整了,不发力,睡得很好。睡前的锻炼要有度。站桩,有助睡眠。不要“过”,轻松一点。

一年一个状态,第二年练拳,感觉上了一个台阶。

2016-3-7(星期一)十指发麻

清早5点半起床。一觉睡到自然醒,六个半小时,没有起夜。

第一件事,体会腹式逆呼吸,提肛收小腹。清早锻炼效果最佳。美妙的感觉出现了:脚跟发重,大腿发胀,这是以前都有的,关键是十指发麻,尤其是左手,指尖有针刺感。难点是收小腹,可以感觉到胯根、耻骨的抽动,并且自然提肛,以前做不到。

不是动作一定要怎样怎样,而是什么样的动作有助于腹式逆呼吸。形与气,是这样的关系。

站桩,双手抱球,不仅是身体是气囊,而是环抱的中间是一个气囊,两手掌也有气囊。这个气囊是有生命的,在呼吸的,极其自然的。周身一家,气囊收缩、膨胀,身体、呼吸有了韵律。

练功是苦的,这说对了一半。过程是苦的,找到路径后,会感觉很舒服的,是一种享受。

原来我们说深呼吸,这只是一个名称、概念。解决呼吸问题,要有方法,要有意识,还要有相应的机能,比如横膈肌、腹肌的强度。

上午、下午又练了几次,站桩的效果出来了。提肛、收小腹。呼吸越来越自然。

体会“一虚三实”,即心虚,丹田实,腰劲实,脚根实。

体验不同的身体位置,不同的呼吸方法,产生的不同感受。

站桩、腹式逆呼吸,难点解决之后,再来打套路,效果完全不同。

2016-3-8(星期二)雨

清早六点前起床,站桩,腹式逆呼吸,提肛收小腹,十指发麻,屡试不爽。感觉气场很足。体会“一虚三实”。运动结束,两手掌包括十指是凉凉的。一下子又更暖和了。

丹田成了增压泵,将血液送到四末梢。整个身体如同水母,整体参与了呼吸。

上午在华光城站桩,气场很强。十指有微小的汗珠。背脊渗出汗珠。

站桩,看似静态,其实也是动态的,外部不要察觉。套路是动态的,气囊在运动中变形。

2016-3-11(星期五)晴

陈式太极拳,也称作“吐故吸纳功”,可见呼吸的重要。不锻炼的话,人的呼吸机能会退化。

腹式逆呼吸,找到感觉之后,是一个大的突破。

呼吸,开合,阴阳、虚实、收放,这些都是有联系的相对概念。

站桩的时间,可以延长。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随时、随地,可以锻炼呼吸。比如,择菜的时候,可以锻炼。等公交车的时候,可以锻炼。这样,就没有什么浪费时间的概念。

早晚练习呼吸的效果最佳。早晨锻炼之后,神清气爽。晚上锻炼之后,睡眠极好,一觉到天亮,自然醒。锻炼之后吃得好,睡得好,大便通畅。

每次师傅指导之后,一周就好好练。我称之为浸润式。

2016-3-13(星期日)阴天

本双休日两次课,很有收获。正架,完成两段。每次讲点拳理,有帮助。

正架,必须严格。每一个动作都是细节。

站桩,尾闾骨,略微内收,再下沉。松胯,略微收小腹。沉肩坠肘,含胸塌腰。松而不懈,有棚劲,张力。一虚三实,丹田实,节节贯穿,虚领顶劲。身体略前倾。收小腹、松胯。

腹式逆呼吸,提肛收小腹是个难点,突破之后是个飞跃。

慢慢有了体会,并在实践中加以体验。

基本功,站桩,偏马步,缠丝劲。精益求精,渐入佳境。

善于观察、类比、联想。

比如,水母,想到身如气囊。

腹式逆呼吸,丹田运气如同增压泵。

运劲如抽丝。

陈式与扬式

陈式技击,摔打;扬式养生,舒缓。

原因是扬式适合宫廷,所以做了改进。

2016-3-15(星期二)晴天

动作到位了,动作熟练了,天天坚持锻炼,效果越来越好。

体力明显进步。昨天下午华漕学校听课评课。今天下午,实验西校,语文教研。每次都要主题发言,能做到声音洪亮,讲话不觉得累。

不仅体力,思维也很清晰。

持之以恒,享受过程。

2016-3-26(星期六)晴

闵行体育公园。正架:云手、高探马,27、28,正好第一、二段动作结束。结合讲点拳理。学习效果很好。

上周太忙,双休日在温州经济开发区,初中语文教师培训。

整套动作学会后,一个个动作正过去,渐入佳境。由外而内地发生变化。

2016-3-27(星期日)晴

小龙师傅看了我打前两段,指出一些问题:膝盖不能随意的动;动作转换有点重。

我的体会是,以动膝盖代替转腰,慢慢调整。所谓“重”还是腿部力量问题。

发现问题就是进步的开始。自己觉得已经有进步,可见以前根本没有到位。慢慢来,不着急。

收小腹还要锻炼。小龙师傅觉得我还是憋气。呼吸不能上胸,有点难。也得慢慢来。

不要太刻意,自然为好。过犹不及。

我觉得松胯有进步。动作熟练了,正架就可以提出更高要求。

2016-3-28(星期一)晴

体会松胯。一松胯,膝盖就可以减负,受力点移到脚上,很巧妙。

体会两脚发重、脚趾抓地的感觉。其实就是身体重心略往前压,脚趾就受力了。松胯,脚跟就有发重的感觉。都是有小窍门在里面。

一边练,一边体会,慢慢改进。

2016-3-29(星期二)晴

体会松柔,松胯、松肩。

转身动作,走下弧线(锅底)。

呼吸明显改进。

晚上站桩,睡眠好。

白天套路,可发力。

2016-4-1(星期五)晴

动作配上呼吸,锻炼效果更佳。

动作到位之后,又有肌肉酸了,未曾锻炼到的部位被发现了。

体检都正常,锻炼有实效。

腹式逆呼吸,有进步。小腹肌肉得到锻炼之后,呼吸更有力了。

单云德“习拳小记”。请小龙师傅分享与指点。

2016-4-2(星期六)阴转雨

闵行体育公园。今天正架到33击地捶。教得仔细,学有长进。

小龙师傅每次辅导之后会有新的改进点。可以在一周内精益求精。这是一个不断趋近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点辛苦,更有痛并快乐着的感觉。

知行结合。一方面对动作要求更清楚了;另一方面,身体的适应能力提高了。韧带,更松弛了。当然还不够,还要坚持。

知行与感悟结合。体会:虚其心,实其腹。心静,放松;腹式逆呼吸,腹部有充实感。呼吸与动作的协调,有了明显进步。周身一家,一动皆动,一静皆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意、气、形的动静连绵交替。

锻炼的状态呈现良性发展。

站桩,很快就进入状态,手有胀缩感,手指发麻。身如气囊,环抱如有气囊,手上也有气囊。

发劲,有点感觉。脚上如有弹簧,松沉、略起、再松沉。就在这一瞬间,拳轻松地发射出去。

偏马步,腿上更有劲了,脚跟发沉。

基本功越来越扎实,套路越来越熟练。由“在意”到“在理”,进而得意忘形、随心所欲。

从今年体检反馈来看,锻炼的效果显现。体重一年内减了三公斤,保持在77公斤。走路不觉累。做讲座,讲半天不觉得累,一连就是两个半天。思维保持活跃。打拳也是做体检,同时又在做积极的调整。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花落花开,云卷云舒,享受朗月清风,春光明媚,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感悟中华传统太极文化的魅力,真是心旷神怡、豁然开朗。

2016-4-7(星期四)阴天

小龙师傅微信留言:

功夫逾深,越觉得不足之处尚多,功夫逾深,越觉得周身一体,一动全动,举手投足,都有整体感,越打越平静,越打越沉稳,心中无杂念,气贯经脉通!

动作到位,呼吸跟上之后,锻炼效果明显提升。

腹式逆呼吸,内部的肌肉得到锻炼。横膈肌、腰肌、腹肌等。

每一个动作尽量到位,动作与动作的衔接尽量自然、顺畅。感觉很舒服。

2016-4-9(星期六)晴天

今天正架:34踢二起;35护心拳

正架之后,动作更加规范了。

动作要领,有些动词很重要,比如:沉,领。

“沉”之后,会有一个停顿。

“领”,向上“棚”的动作。起势接金刚捣锥;斜行等等。这些动作要领掌握了,打拳就会有韵味。

2016-4-10(星期天)晴天

复习1-35,进一步巩固。小龙师傅觉得我有进步,比原先好多了。

我让小龙师傅看了我打前两段。指出我的问题:膝盖不能随便动,是转腰,不是转膝盖。沉,是松胯,不是弯膝盖。另外,眼睛尽量平视,随着手走,不要朝下看。

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这是一个过程。

现在是第二次正架了。对我而言效果特别好。

2016-4-13(星期三)晴天

动作、呼吸基本到位之后,打起来舒服,锻炼效果好。根据要求,检查自己的动作要领,及时调整、纠正。今天打了三、四遍。

2016-4-15(星期五)晴天

斜行,其实还是偏马步。重心的转换,在偏马步中虚实转换。膝盖不乱动。腰的转动。

自己的锻炼体会才是真正的长进。

单云德“习拳小记”。请小龙师傅分享与指点。

2016-4-17(星期日)晴天

下午拳友会。地点体育公园。星期天,人特别多。有很多人围观,对我们是一个锻炼机会。拳友相互切磋,小龙师傅即兴指点,有现场感,特别有帮助。

小龙师傅认为,我打得比平时好。这是一年多练拳的收获。只要是进步,就是好事。

我的体会,打拳的节奏就是呼吸的节拍。要沉得住气,不紧不慢。我现在呼吸调节得比以前好。

每一个动作尽量中规中矩。偏马步的重心转换贯穿始终。这是在锻炼腰裆劲。膝盖不乱动,转动腰。这就是以腰为轴。

单鞭,是一个重要的动作。体会双肩放松,沉肩坠肘,肘略微低一点。

敬、静,很重要。前者是态度,后者是前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这就是“敬”。心无旁骛,心无杂念,心中唯有太极,这就是“静”。

存在的问题需要慢慢改进。出脚还有点重,有时会脚尖先着地。还是有点憋气,这是难点,需要今后注意。

拳友会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学员之间观摩、互评,小龙师傅总结提升,对每一个学员特别有帮助。希望这样的活动常态化。

2016-4-19(星期二)晴天

清早五点醒了就起床。七十四式连着打了两遍,比打一遍,第二遍更到位,两遍叠加,效果更好。下午又连着打了两遍。数量有保证,质量要提升,这样进步会更大。

七十四式动作掌握之后,再接着正架,这样很有效。一面微调,一面强化,循序渐进,精益求精,很有成效。不然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就是正架的意义。

呼吸很重要。呼吸要稳、深,畅,动作跟上就会不紧不慢,从容不迫。气要呼干净,吸气才有力,肺活量会明显增加。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得到锻炼,呼吸的质量就会提高。一呼一吸、一合一开。气与形有了呼应,内在是意在统领。本来腹式逆呼吸,小腹收不起来,现在突破了这一关,呼吸顺畅了、有了力度。慢慢就良性循环了。呼吸是自然机能,调整之后的呼吸,比原先的自然更加自然。原先的自然有可能污染,调整之后的自然才回归本然。

太极真是博大精深。你能否感受到,你的感受有多深,与你的敬畏与内涵有关,取决于你有多少敬意与文化底蕴。

打太极拳,让你的外形变得矫健。让你的身体内部可视化,你可以体会脊梁的拉伸,一个个关节,节节贯穿,从尾椎、腰椎、胸椎到颈椎。你可以与自己的每一个关节对话,肩、肘、腕,胯、膝、踝,身体不仅仅是肉体,而是具有质感的灵魂的载体。

打太极拳,让你的生命可以丈量,打一遍七十四式,就是十五分钟。这不仅是生命的长度,更是生命的宽度。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还可以加上打万遍拳。“万”是虚指,表示数量之多。如果是实指,以十年计算,至少每天打三遍方能实现。拳打万遍,其理自现。知与行结合,敬与静相随,修成正果,何患无期!

2016-4-22(星期五)晴天

以意运动。望文生义一下,“意”就是心中有韵律感。“运动”如“行云”飘逸;运动切忌用“拙力”。意象还是挺贴切的。

运动时,以气赋形,以形调气。观其形,可以知其气息。察其气,可以调整形体。

对偏马步、腰裆劲有了体会。也明白了膝盖不能乱动的道理,一动偏马步就变形了。一动腰的转动就不到位了。两脚也不能乱动。脚尖可以调整,以脚跟为圆心,脚尖贴着地面移动。

在不知所措处,尽量以自然为好。锻炼的原则,不矫枉过正,一定不“过”,过犹不及。循序渐进,中规中矩。

2016-4-23(星期六)小雨(腹式逆呼吸)

闵行体育馆。小龙师傅详细讲解了呼吸。我大体上是对的,很多细节、小的呼吸调整没做好。

比如,起势,大吸大呼是对的。在旋腕“捋”之前要偷吸一口气,接着松沉呼气,手推出去。提脚,吸气;后退,呼气。手领起,吸气;横跨一大步,呼气。领起,吸气;沉,呼气。上步举拳,吸气;震脚,呼气。

呼吸是很有规律的,领起,吸气;松沉,呼气。不置可否处,自然呼吸。大呼大吸处先保证准确。

陈式太极拳的拳势呼吸采用腹式逆呼吸法。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丹田上行聚于胃部,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加大肺活量。呼气时小腹外突,膈肌下降,聚于胃部之内气下沉至丹田,胃部与胸廓自然平复。由于腰肾的左旋右转,因此,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是结合的。

拳势呼吸:合、虚、蓄、收、化的动作为吸气,开?、实、发、放、打的动作为呼气。是在意识指导下呼吸行气与武术动作的协调。

通过正确掌握气沉丹田,达到"逆腹式呼吸",即内气升降的方法。怎样正确掌握"气沉丹田"呢?在行拳中,随着拳势的开合,配以开吸合呼。呼气时意想有"气"沿任脉沉入丹田;吸气时,丹田气经会阴上升命门,或者吸气时暂不加意念。气沉丹田不是死沉,而是一个活的行气过程,即随着呼气意想内气向丹田松沉的过程。

——行拳时呼吸要遵循“细、匀、深、长”的原则,任何时候呼吸都要以放松和舒适为本。

——“吸缩呼胀”和“吸轻呼沉”是身体“开合鼓荡”与拳势呼吸相配合的结果。

——“手指胀缩”、“掌心吸放”是身体开合鼓荡“形于手指”的结果。

2016-4-25(星期一)阴天

七十四式十五分钟

打两遍三十分钟

这可以说明什么

打太极拳就是吐故吸纳

按一分钟四次呼吸

两遍打下来就是120次呼吸

一式有的有几处呼吸

呼吸有长有短、有强有弱

七十四式可能有不止上百次呼吸

两遍就是两百多次呼吸

练拳就是练呼吸

锻炼呼吸以提高呼吸质量

有质量的生命离不开有质量的呼吸

(2016-4-25清早五点起床后打拳时顿悟)

又及:

有意识的呼吸

一分钟四次呼吸

一小时240次呼吸

一天5760次呼吸

一年2102400次呼吸(二百万余次)

活到八十岁计

人生就是168192000次呼吸(一亿六千八百万余次)

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4

每分钟60次脉搏,即15次呼吸。

这是平静时的自然呼吸次数。

要这么算

还是以八十岁计算

人生就是960个月

就是28800天(两万八千八百天)

不足三万天。

当你得知你已经过了生命中最好的百分之八十,你会怎么想呢?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生命质量会不断下降,人生就是在走下坡路,你又会怎么想呢?

健康是福气

健康是一种责任

健康你自己掌控了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权

假如每天都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去做什么

告诉你还有6000天,

你还有6000次这样提醒自己的机会

你会珍惜吗

2016-4-27(星期三)阴雨

人生处处是太极

太极不要神秘化

无非是天地、日月、山泽、风雷……

真理、规律都是最简单的东西

发现真理、规律的道路是极其艰辛的

我的体会:“以意运动”,有意向的自然的腹式逆呼吸。呼与吸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吸气,抓住主要矛盾方面,记住何时该吸气,呼气则是自然而然的事。呼吸的难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妙哉!吸(呼)气与动作的协调,可以感受到丹田的运动。气沉丹田、丹田内转

太极拳的腹式逆呼吸,难点就是把握好“吸气点”

进而找到规律,何时该吸气;呼气是自然而然的,无需强记

把握吸气点:

开为吸气;合为呼气

棚为吸气;捋为呼气

领为吸气;沉为呼气

起为吸气;落为呼气

虚为吸气;实为呼气

畜为吸气;发为呼气

收为吸气;放为呼气

化为吸气;打为呼气

通过正确掌握气沉丹田,达到"逆腹式呼吸",即内气升降的方法。怎样正确掌握"气沉丹田"呢?在行拳中,随着拳势的开合,配以开吸合呼。呼气时意想有"气"沿任脉沉入丹田;吸气时,丹田气经会阴上升命门,或者吸气时暂不加意念。气沉丹田不是死沉,而是一个活的行气过程,即随着呼气意想内气向丹田松沉的过程。

2016-4-28(星期四)阴

把自己作为观察与反思的对象来加以研究。能做到这一点是一个质的飞跃。走向自觉的重要指标。

站桩,训练腹式逆呼吸。打套路时掌握吸气点。

吸气点的把握很关键。

吸气:深,稳、匀、细、长。呼气彻底。

吸气的长短、深浅,短吸即偷吸一口气。我的做法是丹田轻轻一收,就自然而然完成了。

丹田呼吸的提法非常形象。我的理解,这是比喻。

肺部的呼吸与丹田的内气呼吸,是有联系的两码事。

肺部呼吸,是本意。丹田呼吸,是比喻义。丹田的起伏如同呼吸。两者是带动的关系。以肺部呼吸带动丹田的起伏、收放。反过来,丹田的起伏也可以带动呼吸。丹田的收放又与膈肌的升降同步。

深吸,同时做到呼气彻底。两者结合,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精力大增。人的精气神出来了。每一个动作为什么要到位?其实是在帮助呼吸的到位。

这个顿悟非常重要。解决了一系列的难点。

2016-4-30(星期六)晴

小龙师傅回老家了。自己在家锻炼。

顿悟:

呼吸与动作的关系

以意运动

顿悟:以丹田收放带动肺部呼吸,所谓“丹田呼吸”很形象。

以自然呼吸带起动作。

绝不憋气。让每一个动作都舒缓。无非是停一停,吸一口气。不着急,不赶动作。

比如,起势。

2016-5-1(星期天)晴

关注呼吸。对呼吸有点感觉。抓住吸气点。体会吸气与动作的关系。让每一次呼吸做到顺畅。让每一个动作不憋气,做到舒缓自如。

呼气的重点是发劲。发劲是检查放松的途径。发劲是打通。

实践-领悟-再实践。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首先是关注动作,当动作已经习惯成自然,就可以关注呼吸。呼吸只要找到规律,记住原则,自然而然配上动作。动作、呼吸过关之后,经历了由外及里、由形及神之后,就可以进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阶段,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2016-5-4(星期三)晴天

呼吸做到自然,准确掌握吸气点。做到不憋气、不上胸。其实呼吸是很有规律的,一吸一呼,一开一合。

很多小窍门要自己用心找。

比如,1起势,先收小腹三次,吸气之后,横跨一步。中间再加一次呼吸,再吸气之后,双手旋腕之后再慢慢上抬,腹部是实的,双手是轻松的。双手水平略高,手指向上手腕向下,转入呼气,双手向下向里收,在小腹前按住。这样就有六次呼吸。

比如,2金刚捣锥,起势结束,可偷吸一口气。

我在体会、记录每个动作的呼吸次数,重点是吸气点的把握。

长吸长呼,比较明显。这是第一步。

偷吸,靠自己体会。

也可以放一口气,只是小腹轻微收放一下。

2016-5-7(星期六)晴天

今天继续正架,36旋风脚,37右蹬一跟,38掩手肱拳。把以前动作存在的问题作了纠正。关注呼吸,在细节处、关键处下功夫。

小龙师傅要求,每天坚持至少三遍。我在坚持。

2016-5-11(星期三)晴

早上连着两遍,第一遍髙桩,第二遍低一点。呼吸找到规律,一开一合,一吸一呼。确定明显的吸气点,慢慢找到小的吸气点。人学拳,拳教人。慢慢体会,尽量自然、舒服。记住每一次吸气点重要,掌握规律更重要。

动作已经不需要记忆了,内化了,习惯成自然了。现在呼吸也跟上了,打拳的锻炼效果提高了。

每天至少三遍,一年就是千遍;十年就是万遍。数量保证,质量跟上,一定可以学好。

我现在也就是刚刚达到千遍,感觉已经有了进步,锻炼效果初显。持之以恒,很重要。

2016-5-15(星期天)阴

正架:39-44,39小擒打,40抱头推山,43、44前后招。这些动作有点难,要求较高。老师教了,自己在打的时候会留意细节。

我让小龙师傅看了一下,他觉得我有点生硬,不柔。我跟着他打了一遍,有切身体会。其实我已经有进步。原先听不懂,现在是跟不上。

小龙师傅讲了呼吸,跟我自己的体会是一致的。什么是教?没有自己的悟是很难学会的。只有自己悟了,老师再教才会开窍。

太极拳是吐故吸纳功,因此呼吸特别重要,内劲很重要。又不仅仅是呼吸,动作是检验自己修炼的程度。外形可以带动气息。两者相辅相成的。

怎样才能练好拳?敬、静是前提。同时,只有练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仅是一种认识,更是可以实施、操作。比如,我看看书、备备课的间隙,就可以去打打拳。这样就劳逸结合了。另外,即使不打拳,也可以修炼,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都可以练腹式逆呼吸。清早漱口的时候,如厕的时候,等车的时候等等。太极拳已经渗入到你的血液之中,这时你可以说,我与太极拳结缘了。

2016-5-18(星期三)晴

卯时之初打完了第一遍74式。突然有了顿悟。

什么是自然呼吸?就是像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任其飘荡。时而舒缓,时而起伏,时而停顿,时而高昂,时而激越。其中唯一的规律就是一涨一退,一起一伏。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呢?这就跟引力、风力、天时地利等因素有关。

拳势呼吸也是一样的。身体的血液、能量需要氧气,借助呼吸来保证。通过肺部的呼吸来带动小腹的起伏运动。为什么有这么多变化呢?这就是以意运动。动作有缓急,有起伏,有开合,有跳跃,有旋转,有虚实,有上下,有前后,呼吸随之变化矣。一切顺其自然。

海浪是有韵律的。同样,太极拳是韵味的。节奏感,旋律感,但又不同于歌曲、舞蹈。

2016-5-19(星期四)晴

卯时之初打完两遍了。轻松、自然、舒服。

把自己想象成一叶扁舟,还不如就把自己想象成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完全将自己融入其中。浪花是有韵律的,好比是大海在做腹式逆呼吸。起与伏、大与小、急与缓等都有对应关系。

像一朵浪花那样柔弱刚强;像一叶扁舟那样虚领顶劲;像烟灰那样松沉;像柳树那样飘荡……松而不懈,沉而不死,柔而不软,刚而不僵。

2016-5-20(星期五)小雨

进一步推想,打拳者像一朵浪花,那么什么是大海?以意运动,“意”就是大海。而且浪花一旦形成,并不是完全被动的。

浪花具有整体性、对称性、多变性。内部具张力;外部赋形态;起落有对应。长吸长呼、短吸短呼、轻吸轻呼、深吸深呼……还可以有变化。

再进一步想,如果想象成老鹰翱翔蓝天。或者白云在蓝天漂浮。打拳者是白云,意念是天空,这样是否更加飘逸。

劳于明理、悟理,逸于习拳、长进。

2016-5-22(星期日)阴

体育公园锻炼。今天继续正架:

四十二. 单鞭

四十三. 前招

四十四. 后招

四十五. 野马分鬃

四十六. 六封四闭

四十七. 单鞭

第五段

四十八. 玉女穿梭

四十九. 懒扎衣

这是最难的一段。先把动作学会,慢慢求精。

2016-5-23(周一)多云

正架之后,动作渐趋规范。既要注意形,又要关注神、意、气,两者相互相成。

动作熟练了,可以不拘泥动作。呼吸掌握规律,又需要忘掉呼吸。一切如有神助,听其自然,随心所欲,其实又处处符合规范。以意运动不可忘。

以敬畏之心,认认真真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是轻松自然,愉悦、享受。

今天打得有点累了,又须调整,不能过犹不及。

2016-5-28(周六)雨

本周小龙师傅有事,没去体育公园,在家锻炼。

现在能够做到自我调整。

比如,觉得有点累了,适当放松。动作不要太过。

睡前的运动量要合适,不然不易入睡。

腹式逆呼吸,也不能太使劲,有点感觉即可。慢慢来。

拳架不要过低。能轻松舒服地运动即可。

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自得其乐,决不为难自己,享受打太极拳的过程。

曲径通幽处,渐入佳境时。

2016-5-30(周一)晴

能自我调整很重要。现在能做到,打完拳不累,运动量作了调整。睡眠非常好,一觉到天亮,自然醒。睡前不做激烈运动,不发力。胃口好,又不过饱。

网上有很多太极拳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领悟,比盲目地练,效果要好得多。

2016-6-4(周六)阴天

体育公园打拳。每次小龙师傅会说些拳理,有的就是网上的文章,我也已经看过,不过再听一遍也很好。因为加上了他的习拳体会。对我最有收获的,往往是我已经实践并领悟到的。所以,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别人传授的是你已经有同感的东西。

比如,以意运动。意气形的关系,我自己有了体会,老师教的过程是一个比对的过程。

又比如,语文教学,自己有大量的实践,再看看专家的论述,与自己的实践也是一次比对。诸如,教课文与教语文,用课文教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分别与语文、课文对应。“文本解读型”,“技能掌握型”,与怎么教:讲解,体验对应。

进而就可以进一步思考,哪些地方是对的,哪些地方是错的,哪些地方是不全面的,哪些地方是可以改进的。文本解读也可以转换为技能,并且阅读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

2016-6-6(周一)多云

寅时起床,打了三遍拳,其中有一遍是形意拳。打拳的目的很重要,健身是首位,所以,要讲科学,要掌握好“度”。为了身心愉悦,每一遍都打认认真真、舒舒服服的。

打拳是苦的。要花时间,要流汗,腿会酸等等。但是这种苦是值得的,颈椎不酸了,腰背更挺了,走路有劲了,爬楼梯不喘了等。更重要的是,无聊时有事做了,心神安宁了等等。当你尝到这些甜头时,锻炼时更有信心了,锻炼的态度变化了,锻炼的过程也轻松愉悦了,锻炼过程也成了享受。这时,你还会觉得打拳是苦的吗?看来苦与乐也是可以转化的。

2016-6-9(周四)多云

今天在家休息。打拳遍数比较多。清早起来,打了两三遍,第一遍是形意拳,不发力,轻松自然。下午打了两遍,特认真地打。

这样,就有了体会:刚起床,第一遍要特别轻柔一些。下午,想怎么发力都可以,拳架也可以略低一点。晚上睡前,不能发力,也不要太激烈,以免影响睡眠。

打拳的自我保护很有讲究的。不能急忙喝水、饮食、洗澡等。不能过饱,不能过饿,不能过累等。要注意保暖,不要在风中吹等。尤其是老年人,发力小一点,震脚轻一点,拳架高一点,动作慢一点等。过犹不及是也。

2016-6-16(周四)多云

每天都打两三遍拳,感觉舒服即可。今天,打了一遍形意拳,打了一遍正常速度的。打了以后感觉很舒服。今天有教研活动,只能打两遍。有时间多打几遍,没有硬指标,非打几遍不可。

上午在诸翟学校,半天时间教研组活动,讲了三个课例:布鲁塞尔大广场,马来的雨,为学。大家觉得很有收获。下午在航华中学,听两节课,七年级作文,六年级古诗,都涉及到电子书包。接着评课。今天的工作量够大的。还从航中步行回四季花园;再步行到华光城。听课、评课、讲座、走路都不觉得累。锻炼是有明显效果的。

健身是第一位的。这样就把打太极拳的强度调整到最合适的状态。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拳不离手,不能中断。

2016-6-18(周六)晴

体育公园打拳。又一次正架了第一段,15个动作。常正常新,与准确越来越接近。天气热了,打完拳,大汗淋漓,很舒服。

小龙师傅拿了太极鞋,把钥匙忘记在后备箱里。没法开车了。他下午要回河南去领优秀教练员奖。我先坐753回家了。

2016-6-20(周一)大雨

清早起床,打了三遍拳。第一遍中速;第二遍形意,快速;第三遍慢下来,注意呼吸到位。三遍下来非常舒服,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来。不是拼命发力,拳架走高架,一切都是自然舒服为准则。打完拳心情舒畅。

2016-6-29(周三)雨

拳架高一点,打起来舒服,不累。呼吸跟上,小腹很充实。每天坚持两三遍。每次纠正的动作,一周内好好消化、巩固。

2016-7-1(周五)阴

早晨起来两遍拳打好了。连着打,第一遍中架,标准速度;第二遍高架,快速,形意拳。打完两遍非常舒服。

我的体会,为什么内家拳练的是内功,什么是内功?那就是借助肺部呼吸锻炼以丹田为主的肌肉群。小腹部有充实感,其实是小腹部肌肉得到锻炼后的感觉。

整个身体如何启动呢?只有通过肺部呼吸来带动。肺部呼吸就像发动机,带动腹部肌肉、横膈肌等运动。腹部肌肉的运动带动了深呼吸,所谓腹式呼吸。

当我们说丹田呼吸,其实是比喻,小腹部的起伏如同肺部的呼吸。

然而,小腹部的起伏运动又确实可以带动、促进肺部的呼吸,而且是深呼吸。这正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当丹田运动起来了,这就是内功、内劲。

两遍之后,又接着认认真真打一遍,架子略低,速度略慢,每一次呼吸饱满,每一个动作到位,真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敬而静,这样的打拳不是修炼还能是什么呢?唯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2016-7-10(星期日)晴

体育公园。一遍遍正架。开头两段,1-16,17-26单鞭。动作更规范、更娴熟。

经常打打形意拳,更熟练、松柔。

尝试健身推手,单手,刚上手,腰是僵硬的。

养,练,用的关系,养是第一位的。很有启发,这是出发点,也是最终目标。

2016-7-11(星期一)阴

清早三遍,下午一遍。敬、静,放松,轻柔,身体没有累的感觉,内心平静,呼吸有力,深长匀细,打完之后非常舒服。

七十四式,这一套拳,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这背后是你对这套拳的理解。

2016-7-12(周二)多云

清早起来打了三遍拳。中规中矩,不快不慢,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打拳。

内心平静,全身放松,气息平和,双腿稳健,双手松柔,拳架略高,去拙力,去僵硬,去杂念,不急、不赶、不乱、不散、不喘、不累。这是打太极拳的境界,何尝不是做人的境界呢?

三遍下来,大汗淋漓,浑身舒畅。

我的体会是,打拳是积累的过程,渐入佳境。

2016-7-13(周三)晴

五点起床,打了四遍拳。连着打两遍,身体松开之后,又认认真真打了两遍。

不急、不赶、不乱、不散、不喘、不累。

打完之后,大汗淋漓。现代人出汗已经成为奢侈的事情。

2016-7-14(周四)晴

清早,5-7点之间,打了四遍拳,包括休息。

“不”的智慧:不急、不赶、不紧、不慢、不乱、不散、不喘、不累。

2016-7-15(周五)晴

清早6-7点两个小时打了四遍,两遍连着打。大汗淋漓,汗如雨下。舒畅得很!

“不”的智慧:不急、不赶、不紧、不僵、不乱、不散、不喘、不累。

从正面说就是:内心宁静,动作舒缓,自然放松,松柔去拙,有条不紊,周身一家,呼吸平和,复归婴儿。

调整顺序:不急不喘:内心宁静,呼吸平和;不散不乱:周身一家,有条不紊;不紧不赶:自然放松,动作舒缓;不僵不累:松柔去拙,复归婴儿。

“不”的智慧:不急不喘;不散不乱;不紧不赶;不僵不累。

2016-7-16(周六)雨

一遍遍正架,今天正了云手、高探马。前两段反复强化。

自己觉得有收获、有进步。小龙师傅认为我拳架进步很大。

我主要是为了知道自己练的路子是正确的就可以。这样就可以顺着这条路子练下去。

慢慢体会缠丝劲,动作更有韵味了。

练好套路,回到基本功:偏马步、站桩、缠丝功。

2016-7-20(周三)晴,高温

5-6点,打四遍。两遍连着打。

 “不”的智慧:

不急不喘:内心宁静,呼吸平和;不散不乱:周身一家,有条不紊;不紧不赶:自然放松,动作舒缓;不僵不累:松柔去拙,复归婴儿。

打完之后非常舒服。今天出梅入伏。

2016-7-24(周日)晴

昨天学拳,今天小龙师傅有事。天太热,昨天大汗淋漓,衣服湿透了。暑天不能“过”,适可即可。

今天在家打了四遍,两遍连着打。非常放松的打,大汗是肯定的,但不累。毕竟是室内。

练拳,渐入佳境。呼吸跟上了,加上“不”的智慧。八种毛病的克服:急喘、散乱、紧赶、僵累。

练拳是一个过程。记得一开始关注动作,现在动作娴熟了,不假思索了,得心应手了。接着关注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呼吸找到规律,慢慢自然了。现在我会关心重心转换、虚实变化,腰脊与胯的旋转,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实在可感的,进而再体会“意”与“神”。

体会动作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如同一笔画。

2016-7-25(周一)晴

连着打两遍,再接着打一遍。认真到位,酣畅淋漓。

关注:双腿稳定;双手连贯;呼吸匀称;动作舒缓。周身一家,以意运动。

特别关注:重心转换、虚实变化,腰脊与胯的旋转。得心应手,随心所欲。

体会,单手推手与缠丝劲,原理是相通的。明白这一点,做缠丝功会更加有意识调整。

2016-7-26(周二)晴

清早,两遍连着打,共四遍。

注意六合。 “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叫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叫外三合,总而谓之“六合”。

突然顿悟,自然呼吸与丹田呼吸有联系,又有差异。一般以自然呼吸带动丹田呼吸,也可以丹田呼吸带动自然呼吸。

特殊情况,两者可以不同步,就是说丹田可以保持一种状态,停一拍,好像一个休止符。使丹田运动更加强化。

也就是说,在气沉丹田的状态下,或收小腹之后,保持自然呼吸,与丹田起伏不同步。极其个别,只是一个调整与强化。

2016-7-28(周四)晴

每天坚持三四遍拳,大汗淋漓,酣畅淋漓。

体会动作与体会原则是不同的。

某一个动作如何做到位,比如撇身拳、青龙出水等。动作的具体要求与方法,以完成某个动作。

某一条原则则是贯穿始终的,比如“连绵不断”。体会“连绵不断”。呼吸当然是连绵不断的,动作连绵不断,阴阳虚实开合变化连绵不断。

这样的原则已经总结得够多了,慢慢体会,加以改进提高自己的动作。而不是阻碍自己练拳,因繁复的原则反而使自己不会打拳了。

每次打拳都很用心,践行与感悟相结合。是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锻炼的过程,修身养性的过程。不是外加于自己的东西,而是自身的需要,生活方式、生存方式,一种活法。我打拳故我在。存在感、生命感、幸福感。

2016-7-29(周五)晴

“随意举动,自成法度”,以意运动,随意举动,有规矩成方圆。

天气太热,更强调放松自然、听其自然。运动量要控制,过犹不及。

入伏以来,每天锻炼之后,大汗淋漓,非常舒服。

自然呼吸非常重要,逆腹式呼吸还是自然呼吸。

2016-7-31(周日)晴

锻炼中会有顿悟。顿悟产生于瞬间,积累于日常,是长期关注、思考的结果,只是突发于某个瞬间。

“随意”,好像是说随便、无所谓,其实不然。随“意”,恰恰是听内心的呼唤。以意运动的“意”。随意,不是随某个人的意,应该是随自己的意。

“体悟”,是打太极拳的真实写照,用自己的身体来感悟,体悟是贴切的、真实、个性化的。

打太极拳就是在不断地“体悟”,有助于身体的觉醒、自我的觉醒。

比如:心静、体松。双手丝毫不用力。那是怎么运动的呢?借助自然重力,做往下的运动,这很好理解。那么,与重力相反的力如何放松呢?今天弄明白了,原来是借助吸气来完成的。是吸气将一个动作带动起来。这真是太巧妙。

这里一下子解决了几个问题:

1、身体放松、全不用力是如何实现的呢?就是借助重力与吸气来完成的。

2、同时也弄明白了什么时候吸气,那就是动作与重力方向相反时吸气。呼气是自然完成的,与重力方向是一致的。

3、再进一步体会到,以意运动,以意调气,以气带形。意、气、形的关系是这样的。

2016-8-1(周一)晴

体会:用意不用力。

不用力,动作是如何完成的呢?

利用重力,往下的动作解决了。

借助松沉,产生旋转的力。

借助松沉,产生反坐力。

利用吸气,双手产生对拉的力。

所以,动作顺着呼吸走,向上的动作一定是吸气。向下的动作一定是呼气。

重心的转换,虚实的变化,产生圆弧的运动轨迹。

欲左先右,也会有反坐力。

膝盖的虚实变化,还可以借助反坐力形成惯性。

重力,反坐力,惯性力,有了丹田“第一推动力”,就“蝴蝶效应”般“连绵不断”地运动起来了。

不用力,才能真正放松。放松了也就实现了不用力。原来“用意不用力”是这么回事。

2016-8-4(周四)阴

早晨打了两遍,要去普静医院看望岳母。

轻松自然,舒服舒畅,持之以恒,绝不中断。拳不离手。

渐入佳境。

2016-8-5(周五)晴

早上起来打了四遍。这半个来月,小辰致在内蒙,我有充分的时间打拳。

最近温度回落了,可以只出微汗而已,非常舒服。不像前段时间高温,大汗淋漓。

今天,注意了一下发力动作。发的好时非常舒服。不是拼命发力,只是轻轻的发力。关键是发力点要到位。

动作熟练了,呼吸自然了,慢慢体会如何打出韵味来,能够刚柔相济。

2016-8-6(周六)晴

没有赶上753,看着车开走,一等至少20分钟。正好,把套路脑海中过一遍。

还是正架,复习到击地捶。越来越扎实。

过了高温天,现在练拳舒服多了。

2016-8-7(周日)晴

小龙师傅有事,没去公园锻炼。

早晨两遍,下午两遍。

体会六合,内三合,外三合。周身一家。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中规中矩,轻松自如。

虚实变换会有反坐力,借以形成惯性力。用意不用力。

2016-8-8(周一)晴

早上,到华光城喂猫,洗衣服。正好,在广场上打了两遍拳。在户外与在室内还是不一样。户外,动作能放开,两遍下来,运动量比较大。还有脚底的感觉不一样,木地板与水泥地不一样。户外打拳,受干扰更大,更能锻炼专注力。

2016-8-9(周二)晴

在华光城广场打了三遍拳。今天更习惯了,打的也更好。确实在户外更放得开,比如,踢二起、旋风脚,这些动作的运动量比较大,在户内没法做。今天,雀地龙也做得比较到位。三遍下来,感觉很舒服。现在韧带明显比以前松了,朴步可以做到位。

2016-8-10(周三)晴

在四季花园的健身处打拳。以前去过,场地不是最好,地面不平,长了野草。今天去了,感觉还可以。就是有狗屎,蚊子特别多。但是安静,没人。

打了三遍,非常认真。在户外感觉真不同,运动量明显大,动作可以放开来做。特别要提醒自己“不”的智慧:不急不喘;不散不乱 ;不紧不赶;不僵不累 。

2016-8-13(周六)晴

体育公园。正架,踢二起、护心拳。以前没关注细节,这次明白了。所以,必须多正几次。

天气太热,一动就满头大汗,只能悠着点。

2016-8-20(周六)晴

今天没去公园学拳。培华去郑州,小曹来保洁。接着去华光城,清清带小辰致上课;薇薇听人文讲座,西方经典,柏拉图,《理想国》;卢梭《契约论》。

我每天都打三四遍。今天早晨没打,下午打了两遍。拳不离手,一定要坚持。

打拳与悟理相结合;实践与学习拳理相结合,有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

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

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

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相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2016-8-26(周五)晴,阴

酷暑天过了,每天打拳非常舒服。每天坚持三、四遍。随着动作熟练,呼吸、发力等跟上,运动量明显大了。因此,特别提醒自己放松,过犹不及。

今天在华师大讲座两小时,不觉得累。文来实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我讲: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

2016-8-27(周六)晴、多云

体育公园学拳。正架,不断趋近准确。必须正几遍,不断强化,精气神才能进去。

动作基本掌握,也比较准确,慢慢追求有韵味。

晚上,在李炯古美路的店里聚餐。味家韩国年糕店。

2016-9-2(周五)晴

每天坚持打三四遍。渐入佳境。师傅领进门,修为靠自身。

经常看看太极理论,与实践结合,更能顿悟。

松、棚、缠,说得很有道理。自己慢慢体会:松而不懈;棚而不僵;缠而不断。

重练基本功,站桩、缠丝功。我觉得缠丝功就是单人推手。站桩,腹式逆呼吸。还要练练偏马步。

2016-9-3(周六)晴

体育公园,正架,35护心拳。一遍遍正,扎实。

2016-9-5(周一)晴

根据老师的纠错,不断精益求精。

比如,14掩手肱拳,接15金刚捣锥,右手打开的时候,必须沉肩坠肘。原则比方法更具有普遍性。

云手,手不过中线,到了中线就往上走。这就是原则。在实战中,手过了中线很容易被对方找到破绽。

呼吸,呼气从鼻腔直接呼出,不要从嘴里出来。

2016-9-9(周五)晴

每天保证三四遍,保质保量。

关键词:形、气、意、神。

动作要到位,按部就班,中规中矩。能看到的是动作,看不到的是气息与意念。动作不到位,气与意更不会到位。

以形引气,以气控形。动作的快慢、高低,体现了呼吸的状态。腹式逆呼吸,是动作的动力发动机。

以意运动,用意不用力。形与气,受意的掌控。不用拙力,借助松沉的反坐力,吸气时牵引力,节节贯穿中的惯性力,使动作轻盈,缠丝劲,抽丝状。

神,是一种境界。出神入化,如有神灵。可遇而不可求。慢慢修炼,但愿不期而遇。

昨天在西郊百联迪卡侬买了一双步行鞋,42码,129元。穿了非常舒服,站立沉稳,出脚轻极,真是价廉物美。看来运动装备也很重要哦!

2016-9-11周日,阴

体育公园,正架至36旋风脚,接掩手肱拳。

小龙师傅觉得我拳架有进步。

有了新学员,正好复习基本功。

缠丝功,又认认真真学了一遍。胯松沉了,腰脊像磨盘一样旋转。腰脊水平转动。

2016-9-13周二,阴

早晨起床,基本上第一件事就是打拳,已经养成习惯。必须如此强化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拳架已经熟能生巧,不需要刻意去记。因此,就可以关注动作是否到位,呼吸是否自然,原则是否落实。

天气凉爽,打完拳,有点微汗,不累、不喘。感觉很好!

2016-9-14周三,雨

昨晚11点之前睡着,次日4点50自然醒。六小时高质量睡眠。醒了就起床,站桩、缠丝功。打套路。今天体会的是以腰为主宰,体会腰的转动,膝盖不要随便拧。

与腰转动相关的是:先移重心后转腰。原则比方法高一个层次。它可以指导方法的落实。

各项原则之间都有联系,慢慢就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如周身一家。

缠丝功,这次有明显进步,感受到腰的旋转,手随腰动,成一个太极图。

韧带明显松弛,最难的几个下蹲的动作,可以完成到位。如十字脚、雀地龙等。

今天打了四遍,上午两遍,下午两遍。打完之后,周身舒坦。

2016-9-15(周四)阴,中秋节

4点50自然醒。备课,《散步》精加工。打拳两遍,气场很足。每一个动作力求到位。尤其是腰的转动。六封四闭接单鞭,收回右手,左手由对拉到向右旋转,同时腰向右转,再伸右手成勾手,腰自动转回来。每一个动作都有细节。落实细节是质量的保证。

一套拳十五分钟,动作连绵不断,气息同样连绵不断,丹田在随之转动。

2016-9-16(周五)阴

小辰致生日,买了乐高海警船,他想了很久了。生日当天还可打折。他们有小朋友客人,我们不过去了。

小曹保洁之后打拳,上午两遍,下午两遍。打拳不只是遍数多少,打得认真到位与否,效果完全不同。现在每打一遍都是货真价实的。

一个个原则慢慢体会贯彻,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连绵不断、节节贯穿等。还有运劲抽丝,先移重心后转腰等。比如护心拳接旋风脚。斜行、搂膝、拗步,很讲究的。

2016-9-26(周一)晴天

周六到了体育公园,小龙回去了,我们自己练。

最近进步很大的。每一个动作慢慢体悟。最近对腰的转动有体会,以腰为主宰。比如云手,体会腰的转动。六封四闭接单鞭,手的对拉,腰转向右,再转回来,非常舒服。

2016-9-28(周三)阴,雨

有一种初步入门的感觉,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尝到一点太极拳的味道。今天,对“手”的捋、棚有点感觉。从腰胯有点感觉,到气沉丹田有点感觉,然后虚实变化有感觉,现在是手掌有感觉,从主宰到末梢的发展。

现在练拳的时间有保证,小辰致上幼儿园了,时间充分了,每天保证四五遍,保质保量。

最近练拳有感觉;备课上课有点感觉。就是一种“朝闻道”的感觉。

2016-9-30(周五)阴

用意不用力,如何理解?还是要有自己的真体会。一是不用拙力,而是自然之力。二是棚捋会产生张力。最近才体会到,捋劲。棚捋劲与呼吸配合,虽不用力却感觉有一股扩张之力。尤其体现在:“沉”中有张力;棚捋中有张力。

先移重心后转腰,腰脊的转动:

斜行,很有体会。搂膝拗步,很有体会。

六封四闭,单鞭,特别有体会。

一通百通,举一反三。

2016-10-1(周六)多云

早晨去体育公园。在公园门口碰到陶富在遛狗,聊了几句。今天,程爵平、李炯来锻炼。后来耿师傅来了。一年前病了,装了支架,恢复的很好。看他打了一套拳,对我很有启发。他打得很好,锻炼时间比较长了。这就是积累的功夫。

他指出,我的手伸得太直了。这样的反馈很重要。他的指点很到位的。

他有点感慨,小龙为什么留不住人呢?

2016-10-2(周日)晴

手掌的动作还是很讲究的,以前没找到感觉,现在刚刚有一点。螺旋劲,腰的转动,呼吸跟上。

看来还不是简单的数量,每打一遍要有质量更为重要。

揣摩一个动作,再慢慢举一反三。

2016-10-3(周一)多云

步行到文化公园。散步到亲水平台,打拳。整套拳打了两遍。练了几个单招动作组合:一是斜行、搂膝拗步。一路往前打过去,体会每一个关节的转动,主要是腰脊与手掌变化。二是六封四闭接单鞭,可以连续做。单招练习很有用,一招通,招招都会通。

这样训练很有效。还可以找些动作练练。

七点出门,十点到家。全部步行。文化公园环境真好!

2016-10-4(周二)多云,小雨

早晨起来打了两遍。尽量轻松、自然。有了体会的要强化。如单招动作组合的练习,非常舒服。还可以举一反三,重复频度高的动作,还有特别有代表性的动作先作单招练习。如云手、掩手肱拳、高探马、雀地龙等。

打得更从容了。也更到位了。用心了悟拳理,诚心付诸实践。

2016-10-5(周三)多云

悟拳理很重要。体会“以脊柱行拳”。脊柱是人的躯干,带动四肢。脊柱分为腰椎、胸椎、颈椎。

人的脊柱是由5节腰椎、7节颈椎和12节胸椎所组成。24块骨节,既节节放松连套,又虚虚对准,中正重迭,支撑着全身的重量,动摇性很大。人体的各种姿态,是通过脊柱的变动,并且带动四肢的运动而形成的。人体的自然脊柱为S形,由胸椎的后曲,颈椎和腰椎的前曲而形成两道弯曲。要想形成太极身法,这两道弯曲应该基本上填平,通过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胯敛臀等功法的作用,把脊柱的S形弯曲度减小了一些,这是中国的内功拳和健身气功所要求的,以利内功的修炼和内气的蓄养。

2016-10-7(周五)阴

每天坚持三四遍拳。有了一点体会就强化训练,不断体验。有些原则又重新体会,对自己很有帮助。

最近,打拳有感觉,上课也特别有感觉。悟道的表现。

2016-10-11(周二)晴

早晨起来已经打过一套拳了。不管多忙,时间总是有的,关键是态度和习惯。

最近有顿悟,打拳找到感觉,做菜也找到感觉,上课特别有感觉。是不是悟道的表现?

2016-10-18(周二)晴

14号傍晚出发,清早打过拳的。15、16号在赣州,还是每天坚持锻炼的。

15号有点紧张,从火车上到赣三中,无法打拳。下午在做拓展运动,正好表演太极拳,一举两得。

16号早晨,在五龙客家风情园的围屋的天井里打拳,感觉很好。

17号到家了,又恢复正常。

今天五点半起床,多打了几遍,弥补前两天的不足。

这就算养成习惯了,无论如何不能半途而废。持之以恒,善莫大于焉。

锻炼真的有效,14号在梅陇中学一整天。接着就上火车。到了赣州两天马不停蹄。16号晚上又是火车。17号到家后,也没休整,因手机离线,走了很多路,到航东路,又到七宝。总算可以用了。其实没什么问题,就是自己不会弄。用惯了手机,停一天都不行。似乎事情都在手机停用的时候发生。今天又在实验西校听课,于老师上《留住童年》。

2016-10-19(周三)阴,小雨

今天在家备课、备讲稿。上午、下午都打拳了。进入状态,感觉特别好!明天将去济南。后天,上午上课议课,下午讲座。一天研讨会很紧张,没有强壮的体能怎么行?

呼吸跟上了。沉,很有感觉。腰脊的转动,很舒服。渐入佳境。

2016-10-20(周四)小雨

早晨起床打了三遍了。呼吸与动作配合,会产生对拉劲,感觉很舒服。腰脊的转动感觉更加自如了,非常舒服。棚捋劲能明显感受到。逆腹式呼吸的力度增强了。整套动作牢牢记住了,习惯成自然,不用刻意去记了,所以越来越轻松自如。随心所欲,得意忘形。

上午十点火车去济南,明天晚上回来。上一节课,做讲座。

2016-10-22(周六)中雨

师傅回家一月余,今天尽管下雨也得去。今天开始又一遍重新正架。

1、起势;2、金刚捣锥,就两个动作。正了之后,又有新的体会与收获。

别小看这两个动作,大有名堂。

起势,我一直站不稳。师傅轻轻一点,指出问题所在,没有虚领顶劲。

金刚捣锥,特别教了砸拳的动作,以前一直没做好。

另外,关于呼吸切换点的处理,吸足呼尽。呼吸转换与松沉劲结合。慢慢就会体会到有韵味。

今天冒雨前往锻炼,还是很有收获的。

师傅教拳,不是工业化的。必须点对点,言传身教。

2016-10-23(周日)阴天

公园学拳。跟了师傅从头至尾认认真真打一遍。正过的动作加以强化。晚上拳友会,在李迥的年糕店。气氛热烈。交流学拳心得,师傅点评。明确下阶段目标。

体会腰脊的转动,非常美妙。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有点憋气,呼吸会上胸。慢慢调整。自己讲话,上课,更加沉稳。

有意识在稳字上下功夫。如起势的单腿站立。

2016-10-27(周四)阴天

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并强化训练。比如,起势之后的金刚捣锥,单脚站不稳,稳是一个大问题。反省存在的问题,有了改进的对策。然后再举一反三,效果很好。

起势,由吸气带动手臂旋转。手臂放松向前伸。双手向下向里收,腋下不要夹紧。

收势,两手收在大腿两侧,收回左腿,两手大腿两侧贴紧,然后慢慢站起。

所有的动作追求精准,做到心里清楚。

清清家里买了压腿的架子,对拉伸韧带很有帮助。韧带松了,动作自然到位了。

理论学习尤为重要。可以关照自己的动作是否到位。比如“对拉”。

2016-10-30(周日)晴天

昨天去参观学习了,到宝山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馆。今天到体育公园打拳。

又一遍正架。今天学到白鹅亮翅。每一个动作非常规范。自己觉得很舒服。这正是人舒服,拳也舒服;拳美,人也美。

打拳是技术活。知道,未必能做好。更何况没有清楚知道。所以,一遍遍正,很有必要。

动作正了,锻炼效果完全不同。

2016-11-6(周日)晴

昨天,在体育公园打拳,正架。今天,小龙师傅有事,我步行到文化公园打拳。在亲水平台打拳,阳光从树丛中透出,非常惬意。昨天正架的动作,今天慢慢体会。韧带拉松之后,几个下蹲的动作可以做到位。所以,练功很重要。

在公园打打拳、散散步。文化公园的环境越来越好。

2016-11-8(周二)雨,降温

今天早晨,薇薇送小辰致上幼儿园,我有足够的时间锻炼。不着急、从容地打好每一遍拳。从起势开始,让每一个动作做到位,每一次呼吸舒舒服服的。比较关注丹田的运动,上下、左右、前后(也谓之折叠)。打拳的时候不必去想什么运动形式,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打拳的进步是循序渐进的事,不急,慢慢来。过程就是目的。

2016-11-9(周三)多云

小辰致去松江月圆园秋游,亲子游。薇薇带去,清清没时间。今天去梅陇中学,同课异构《藏羚羊跪拜》。

不管多忙都要挤出时间打两套拳,更何况大多数时间并不忙,这就是说已经习惯成自然。

每打一遍拳,都清楚自己在练什么,应该怎么练,这就是进步。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中规中矩,心平气和,渐入佳境,怡然自得。

岁月因之而静美,生命因之而殷实。

2016-11-15(周二)多云

最近打拳状态很好。一上手就有气感。关注每一个动作的细节。清晨寅卯之时起床。开始打拳。今天早晨打了三四遍。然后去四中新基础研讨活动。

2016-11-23(周三)小雨转阴

每天三四遍拳。体会腰脊旋转,腰脊相关的肌肉酸酸的,锻炼有效。体会腹式逆呼吸,结合虚实开合,非常舒服。

冬天来了,几遍拳打下来,浑身热乎乎的,脚底暖暖的,没有寒冷的感觉。

2016-11-27(星期天)晴天

昨天小雨,去体育馆学拳了。风有点大。还是有收获。小龙师傅教新学员站桩、缠丝劲,我跟着再学。体会到,力下到脚后跟。以前体会过,只是会不注意。这次是强化。

今天,又是跟着新学员一起学。几个单式动作,懒扎衣、六封四闭,单鞭,金刚捣锥等。小龙师傅表扬我有进步。我自己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每天自己练就会更有信心,知道不是瞎练,而是有章法、按要求地练。老师的指导作用莫过于此。

温故知新,反复强化,非常重要。不要急于求成,以为在学新东西,没有打好基础,将会得不偿失。循序渐进,扎扎实实,是学拳的捷径。

2016-11-30(周三)晴天

清早五点自然醒。认认真真打了两三遍拳。非常有感觉。站桩不偏不倚。从第一个动作起势开始,就自然形成气场,随着双手慢慢抬起,与腰脊命门形成对拉状,略过水平双手下按,由吸气转为呼气。每一个动作设计的都是有理有据。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个动作,自自然然完成每一次呼吸,功夫就在日积月累之中了。体会腰脊的每一次转动,体会身体的重量下放到脚跟,体会丹田的上下前后左右的鼓荡。包括手的位置高低,掌的翻转角度,伸出去的远近,具体的锻炼效果都有细微差别。

收势,当重心在脚跟时,双手从两股外侧慢慢提起,与腰脊四周的肌肉群形成对拉状,也与腿部肌肉形成拉伸力,酸酸的。有些肌肉以前没有得到锻炼,动作调整之后,又有新的肌肉得到锻炼。自己能感觉到腰脊的肌肉群得到了锻炼。这是第一次感受到。

这就是正架的意义,动作对了,锻炼的效果才会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打的遍数越多越好,而是正确地锻炼才是最重要的。另外,适当拉拉韧带,十字脚、雀地龙等动作就可以轻松完成。

冬天来了,晚上睡前,稍微站桩、缠丝劲,睡下去热乎乎的,涌泉穴烫烫的,从脚底暖到周身。

2016-12-1(周四)晴天

打拳要悟拳理。这点我深有体会。有些关键词很有用,如以意运动,以腰为轴,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等。随着深入又有一批关键词,如蹲与坐,蹲与膝盖有关,坐与松胯有关。力要沉到脚后跟,又不能过,脚掌也要受力,脚趾要抓地。逆腹式呼吸,腹股沟有收吸感。手掌也很有讲究,手指的松与合,每一个手指受力情况,手掌的方向角度等。掌心随着呼吸也有收吸感。

人体的关节与三有关,手腕、肘、肩;脚腕、膝、胯;手指分三节,脚趾应该也是。躯干的颈椎、胸椎、腰椎(7;12;5)等。节节贯穿。

打拳有拳理,教书如此,做菜如此,天下事皆然。

2016-12-3(周六)晴天,文化公园

拳友去参加市民运动会,我就没去体育公园,步行去文化公园。

八点半出门,回到家快十一点了。不带手机,连手表都不带。轻轻松松步行来回。

在亲水平台,站桩、缠丝、打套路。

层林尽染,波光粼粼,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打拳结束,身上暖暖的,有点微汗。

蓝天、白云,冬阳和煦,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2016-12-4(周日)晴天

心里清楚每一个动作练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

比如,膝盖为什么要保持稳定,因为膝关节是固定角度的关节,偏离了角度膝盖容易受伤,必须对准脚尖。胯关节是灵活的关节,可以任何一个方向,所以可以放心往下“坐”。这下就明白膝盖不要拧,膝盖必须规规矩矩与脚尖保持一致。

“坐”,很重要,松胯的标志。“坐”,与脚跟受力有关。如果受力点在脚尖,就会坐不成,也就是胯没有松沉。

同时,松胯、圆裆,也与脚跟受力有关。脚跟受力之后,懒扎衣、单鞭等动作就漂亮了。包括练缠丝劲,偏马步必须身体中正,脚跟受力,同时腹部微收,含胸塌腰,站姿就漂亮了。

无过不及,不偏不倚。两个脚跟要受力,脚趾微微抓地,脚掌外侧贴着地面,唯有脚心自然离地,涌泉穴的位置。脚跟很重要,身体的重力一直下到脚跟。脚跟站稳了,与手的动作形成对拉状。

引的动作很重要,是身体拉伸的动作。

开合,开时吸气,合时松沉呼气,同时气沉丹田。开,又不能让气上胸。

一个个规范的动作慢慢体会吧。

2016-12-10(周六)晴天

在体育公园学拳。每次都是师傅早到的。今天他从太仓过来,略微迟了。

跟师傅认认真真打了一遍拳。就在师傅后面。好像真有功力似的,离师傅近,感受更强烈。每一个动作看的清清楚楚。

休息的时候,他特别强调几个基本动作,如懒扎衣、单鞭等,“沉”的时候头颈往上“拎”。我立刻有了顿悟。这不是强调气沉丹田的同时,必须虚领顶劲。

打拳也是手工艺活,光是知道皮毛没用,必须师傅耳提面命。

2016-12-14(周三)多云

小辰致昨晚住姥爷阿布家,今天去乘邮轮,海洋量子号。薇薇在青岛。清清不用我们管。一下子时间空出来了。

早晨起来,慢条斯理打打拳。七十四式尽量随心所欲。体会虚领顶劲和力沉脚跟。太极拳都是用相对的劲,把身体撑开,有张力感。一面是松沉,一面是领顶!要求松与虚。松而不懈是怎么做到的?没有虚领顶劲就懈了。

复习比赛套路。去年学过,几乎忘了,一复习又记起来了。学新的与复习是不同的。有几个难点,一突破就全掌握了。这两个动作与去年有变化。年纪大了反应慢,只要学会了就可以慢慢复习。熟能生巧,道理都知道,做起来也不容易。卖油翁是高人,康肃公可以原谅。

2016-12-22(周四)多云

熟能生巧,持之以恒特别重要。不管有多忙,总可以挤出海绵中的水。本周正好冬至前后,事情多,每天练拳还是不丢。

每天坚持不中断。现在一上手就很有气感。每打一遍拳,总有心得体会在其中。

2016-12-24(周六)晴天

体育公园学拳。小青年在学竞技推手。我还是七十四式。不断精益求精。今天又正了第一段,常学常新。小龙师傅讲到垂直劲,我很有体会。马虹老师提到三条直线,身体、大腿、小腿。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提法来强调身法。要做到这个要求,力一定要沉到脚跟。这样慢慢就融会贯通了。有自己切身体会很重要。Learn by Doing

2016-12-25(周日)小雨,体育馆前

今天跟师傅复习缠丝功。一次次复习,一次次加深印象,一点点找到感觉。不断接近真功夫。自己知道练什么、怎么练。清楚、清晰,并付诸实践。

把昨天正过的第一段再正一遍。无数次的正架,架子慢慢像样了。体会力沉到脚跟的感觉。不是蹲,而是坐,松胯。

其实很多要点是从不同角度来加以阐述,比如,力沉到脚跟,垂直劲,三条直线,坐胯,气沉丹田、含胸塌腰、虚领顶劲等,说到底就是形成整体劲、内劲。无非涉及到脚、腿、膝、胯、腰、胸、颈、头,周身一家,节节贯穿。

2016-12-26(周一)雨

怎样谓之形成习惯了呢?就是无论怎样的条件,你都能坚持去做一件事。比如打太极拳,不会因为下雨了,没有场地,没有时间等等就不练了,每天非练不可,这就形成习惯了。今天早晨起来时间晚了,六点三刻了,马上赶去华光城了。抓紧时间站个桩,三五分钟缠丝功。还有可以在漱口刷牙时做腹式逆呼吸。甚至在步行的时候做腹式逆呼吸。做一件事已经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形成了习惯。

如何保持好习惯,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比如说何时何处都可以练拳,这就容易保持了。漱口时可以练,走路时可以练,等车时可以练,在家里客厅里可以练,只要有决心,无时无处不可练。

可见,习惯与内在的心志有关。敬畏心、决心、信心、耐心、恒心,缺一不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