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的读书笔记
作 者:[日]山下英子
出版社:广西科学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 次:2013年7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山下英子,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颠覆百万人生活方式的史上最强人生整理概念“断舍离”创始人。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
本书的重点内容及感悟:
前言--什么是断舍离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要有所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感悟: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颠覆了我们对待世界万物的旧有观念。改变我们对待世界万物的态度,从被动变为主动。
第一章 只要了解个中奥妙,就能激发干劲---断舍离的机制
1、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从关系轴和时间轴看物品,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一旦形成了断舍离的观念,就不会把“收拾”和“麻烦”、“讨厌”这样的词联系起来了。因为当你身边没有任何多余的物品时,自然会有一种神清气爽的舒适感,你要做的就是维持这种感觉不变。而你也很愿意这么做。
感悟:以时间和关系两个维度来筛选物品,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我们的空间里。这样处理最大限度的改善了我们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2、与整理术,收纳术有什么不一样
断舍离与一般的整理收纳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断舍离并非绝对要以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考虑的是“我自己还需不需要它”。“扔了很可惜,还是留下来吧”这种想法就是拿物品当主角。
感悟:断舍离颠覆了以前的整理收纳术,实现我们是物品的主人,改善了我们与物品的关系。
3、从衣柜开始,来一场自我改革吧
筛选物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际关系。你像这样,先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到物品与自己的关系上,之后就能看到通过物品所投射出的自我形象。接下来,还可以慢慢看清,自已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子。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有态度来对待你----“他都能用那样的东西,穿那样的衣服,那随便拿个东西当礼物送他就行了”。一旦通过断舍离提升了自我形象,那么别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他生活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的东西送他就了事了”。慢慢的,你就会感觉到,周围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可见,这种筛选物品的工作,也具有改变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力量。
感悟:如果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我们。我们对待物品的关系,改变我们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4、动手实践,意识也能获得转变
“要不还是别扔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用到呢”---》迷茫---》扔东西的速度越来越快---》果断下判断与下狠心的阶段---》只留下适量的物品。
在断舍离里,到了这一阶段,你的家才终于人仓库变为住所。和物品成为好朋友。
断舍离的最终阶段:不但确保每样物品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自己能确实用到它,还要和它成为好朋友,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在买东西的时候会反复思量,让物品物尽其用,并且确保它能把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这个世界都可以“住所”的称谓,改叫“自在空间”。
只有物品减少到了自己可以把握的量,也就是物品全都在自己的支配下了,才能把你自己变成物品的主人,才能达成有自己,后有物品的状态。
断舍离还有更高的目标---和物品交朋友,也就是说,下一步要开始做精挑细选的工作了,这才是真正的高级、大师级的水平。
感悟:读到这里,感觉自己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和物品交朋友。从此开始,每一个物品都要做到精挑细选,都要把它用到极致。住所中的每一个东西都是自己非常喜欢的,都是非常精致的,没有一个无用的东西,没有一个可恶的角落。
5、东西要用才有价值
断舍离的目标,就是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收拾---无法丢弃的理由
1、物质过度泛滥的社会
我们会不知不觉中掉进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位”。
2、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逃避现实型:并不是真的太忙,而是因为不想在家所以才把自己搞得很忙。
执着过去型:相册、奖杯等,统统当作命根似的保管起来。他们多半隐含着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
担忧未来型:过分地囤积纸巾等日用品,要是没了这些就会觉得困扰,焦虑不安。
感悟:我属于这一类人。
3、认清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不用的东西充满了咒语般束缚的能量。除掉废物、垃圾、灰尘,就能彻底除掉停滞运与腐败运。时间轴要锁定在现在。
4、当杂物占据了空间
聚集于现在的物品也可以分为几类。每天使用,每个月用一次的,频率更低一点的还有每个季度、每一年用一次的,或者还有只在婚丧婚嫁等典礼上使用的东西,我们可以粗略地把它们分成日常和非日常两类。那类使用频率低的物品,也必须仔细看明白再收起来留用。
基本来说,让房间乱七八糟,把屋子搞得一团乱,粗暴地随便乱推东西,就相当于赋予了自己否定,自卑的能量。
感悟:整理物品,不仅要考虑分类整理,还要考虑物品的使用频率。
5、重新思考住所的意义
让家成为最棒的放松地。我曾经听一位在酒店做客房服务的人讲过这样的事,说越是高级客房里的客人,退房的时候越是会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相比之下,标准间就惨不忍睹了。居住环境是凭借一臂之力可以改变的环境。要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空间。
感悟:把家里收拾得能款待自己的空间,把家里收拾得最令人放松的地方。
第三章 先从整理头脑开始---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1、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放在当下
能用的东西和我用的东西是不同的。主语到底在哪里?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请养成经常如此自问的习惯吧。如果能养成这样的习惯,就会有意识地注意到物品的品质与数量,就能做出需要或不需要的判断。
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了解当下的含义。如果还能持续进步的话,就能到达更高的级别---只选择死党,也就是只选择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的阶段。
感悟: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2、理清扫除的整体概念
“把沙发上的洗好的衣服叠起来”。“把散乱的玩具收进玩具箱”。“把拿出来的书放回书架”。......在断舍离里,这些全都属于整理,而不是收拾。在断舍离里,“扫除”分为收拾、整理,以及表现为扫、擦、刷的打扫。
3、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
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关注不扔东西的管理成本非常大。
东西越多,人就越是容易陷入“必须要管理”的状态,就总会逼着自己去收拾。如果能够认真地实施断舍离,只留下筛选后的真正符合自己喜好的东西,那么整理就会变成一件愉快的事儿。毕竟都是你自己喜欢的东西。
感悟:关注不扔东西的成本很大
4、别人的东西都是垃圾吗?
如果你的心里已经有了想要扔掉别人东西的想法,请尽量克制,别随随便便就把别人的东西丢进垃圾桶。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别人随便扔了你的东西,你一定会大发雷霆吧。说到底,还是得先从自己做起,最好不要想着去控制别人。
断舍离是一种通过物品来完成自我发现、自我肯定的手段,因此它的过程是愉快的。
感悟:先从自己做起,最好不要想着去控制别人。
5、将周围人卷入断舍离的漩涡
学员通过对断舍离的实践,改变了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吧。自己态度转变,也会带动周围人一起发生变化。
6、从信息过多到知行合一
断舍离中也有“相”这个概念。人的住所状态往往呈现出本人的一些问题,更多地了解看得见的世界,以让自己变得更好,这就是断舍离的宗旨。
在断舍离当中,首先要了解房间的“相”,然后通过“舍”和“断”这样的行为,就能使房间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换句话说,通过仅占4%到15%的“看得见的世界”的变动,让“看不见的世界”一起发生变化。
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让认知与行为相一致。因此,从今以后也要扔掉那些多余的信息,只选择自己能够付诸行动的信息。希望你可以尽早从头脑的“便秘”解脱出来。
改变自己,改变他人,改变人际关系。
7、“可惜”的两种含义
其一、“珍惜物品”的代名词:在考虑某件东西要不要扔掉时拿出这句话,就等于是出于负罪感而不把东西扔掉的赦免令。
其二、“可惜”还有另一种含义,那就是爱惜物品的心情。在决定把某样东西带回家的时候,请务必认真感受这种心情。
活着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断舍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而选择所依据的标尺会根据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选择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在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我自己想要做什么”的自主性也会大大提高。
希望你不要认为“可惜”是不用扔东西的赦免令,而是对物品的爱惜之情。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第四章 身体开始行动----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1、提高收拾动机的方法
减少物品=只要能彻底地收拾,就根本不需要整理,收纳了。
只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以此提高动机。比如:一个整个房间、一个房间、厨房、一个抽屉......开始收拾,做到一点:一次彻底整理。只集中于一点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觉地打开收拾的突破口。
嗯,今天晚上就开始行动吧。
2、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断舍离认为,在扔东西的时候,要把“对不起”和“谢谢”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跟那些被你扔掉的东西说说话,做个告别,可以让人更快地整理心理。不光是别人送的东西,那些长年以来一直非常爱惜地使用着的东西,打算把它们扔掉的时候,也要说上一句“谢谢”,而对那些还没完全用到头的东西,就要说句“对不起”。要大声地说出来,光在心里叨念可不行。
把自己用不着的东西扔掉时,要说“谢谢,对不起”,如送给有需要的人时,要说“请收下”,不能说“给你”。
3、将大中小三分法用到整理收纳上
在整理和收纳上,最重要的仍然是三分法。不断地进行三分法,就能把东西整理得井然有序。
开会也一样,要是大家都左一句右一句地针对不同问题展开讨论,那会议肯定会乱成一团,怎么开都开不完。如果不好好想办法把话题回到本次讨论的中心问题上,就算讨论得再认真也得不出结论。所以主持会议的人就必须要具备给议题分类和规划的能力。
凡事都不断的重复三分法,就可以把事情弄得有条不紊。
4、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
1)在断舍离里,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
所谓收纳术,基本上来说就是加法解决法,是把不断增加增加再增加的东西都打包收起来,随着物品越来越多,收纳空间也就跟着越来越多,需要不停地增设新的收纳空间,然后物品继续增多,如此连锁循环。但以断舍离的观点看,花时间收纳不需要的东西,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2)碗柜、餐具架之类看得见的空间,这些空间从美观上来说,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
3)装饰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这种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东西,也就是最低限度的放东西。
限制了物品的数量之后, “扫、擦、刷”的工作也就变得轻松和快乐了。
重复进行彻底的七、五、一成收纳之后,你就会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品位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因为,只留下经过精挑细选的物品了,所以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提升是建立在“总量限制原则”的基础上的。
通过限制总量,更加严格地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品位。
5、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
1)只需一个动作原则:无论是取出物品还是收回物品,我们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快地完成。我们追求的是靠一个动作完成,拿出物品所需要的动作,充其量只有打开门,取出物品这两个动作。
2)自立、自由、自在法则:要有意识地让收纳工具里的东西不管任何时候都能“立起来”,也就是让物品能“自立”。那些立不起来,不能竖着放的东西该怎么办呢?这些就要卷起来,自在地放。
3)“每次主义”就好:就是不会采取一下子很多的方式,而是会用每次采买的方式。
如果只靠本能与物品打交道,物品就只会有增无减。关键词是“每次”。
第五章 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
1、自动法则:启动自动整理的机制
把堆在房间里的那些犹如便秘状态的破烂儿全都扔掉,如此一来,很多学员都表示很到了意料之外的收获,比如睡眠不知不觉地变好了,或者是不再烦躁不安,能气定神闲地处理事情了等。
彻底地进行断舍离,打造出舒适的生存环境后,自己也就成为完全可以依赖的自己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自问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筛选物品的过程,是完全以自己为中心,重新打造自己,用“需要、合适、舒服”代替“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让自己周围只剩下当下最需要的物品的过程。
所以,断舍离就是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依赖的自已,最终彻底脱离“没法收拾的自己”
2、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己
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使用精打细选的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样就能够挖掘出全新的自己,也就是说,物品并不只是用来使用的,而是要进入更高的阶段,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品的力量。
断舍离并非提倡清简人生活:不管是食物还是其他东西,都只买最当季的。搭配着只穿一季,最多穿两季,随着季节的变化,心情也能焕然一新。
如:刚开始使用普通杯子,到后来习惯使用巴卡莱特,使自己的品位一步一步的提高。
3、更多看不见的变化会发生
只要在看得见的世界行动起来,就会对看不见的世界以及更加看不铜陵的世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从自力到外力的加速变化。
4、从“拥有”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
从“拥有”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通过这样一直孜孜不倦地做着与物品相关的工作,我深刻地感觉到,物品其实是物与感情的综合体。即便是同一件东西,自己在这件东西上赋予的感情至关重要。
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感谢与敬畏之情。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心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断: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舍: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离: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总结:
首先谈谈“断舍离”与“收纳术”不同:
第一、“断舍离”是以自己为中心,而“收纳术”是以物品为中心。前者思考物品对我当下是否价值,加入人的主观观点,后者思考物品本身是否有价值。
第二、“断舍离”是不以收拾而收拾为目标,而“收纳术”是以房间收拾整齐为目标。“断舍离”去除了所有管理无用东西的宝贵时间,断舍离认为管理无用东西的成本最大
第三、“收纳术”因为物品多,管理成本时间多,没机会没时间思考提升自己的品位。“断舍离”可以通过七、五、一法则,房间的空间出来了,房间的线条出来了,有更多机会思考家的布置,选择最精致的物品。“少而精”,因为少,所以精,物品层次越来越高,人的品位也越来越高。
第四、“断舍离”的过程是愉悦的。因为每一件物品都与自己有着很深的感情,每一件物品都是当下是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断舍离”的过程是与物品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享受着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就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吧。最终实现:改变自己,改变他人,改变人际关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