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家二级营养师傅蓉
今天说一说献血这件事,因为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选在这天,是因为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大多数人对血液最初的了解大概就是这个ABO血型了。后来通过一些电视剧才知道熊猫血, Rh阴性血型的俗称(非常稀有的血液种类,其中AB型Rh阴性血更加罕见)这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
说到输血,除了在医院因为失血过多会需要,平时我们所能经常听到的就是与之对应的“献血”(一般指无偿献血)。
如果不是因为从工作起,我和我的先生已多次参加过献血(我的先生还参加过献血小板),相信关于献血我也和许多人一样知之甚少,而且存在很多顾虑。
比如我第一次参加献血时,就有人告诉我千万别去,各种说法都有,什么献血后会发胖的、会伤元气气血两虚,体质会下降更容易生病、以后会影响生育的、会上瘾的等等。但也有完全相反的观点,比如,适量献血能促进血液再生、增强器官提高免疫力,不仅不影响身体健康,反而促进新陈代谢,还有利于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及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其实,第一次献血时真的很紧张,但是随着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以后的献血过程中接触到更多多次无偿献血者和医务工作人员,从他们的经历和专业经验的分享,使我对那些说法都豁然开朗。
为什么人失血时需要通过外界输血?
血液的组成很复杂。为了维持人体内的生化环境稳定,自身造血过程相对缓慢。因此当外伤、外科手术等紧急需求血液时,就需要从外部输血,通常依靠健康人群捐献的血液来治病救人。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造血液已经有了,如果它能最终被应用。就能使输血不受血型限制、更容易保存(献血者的鲜血要贮存在4℃一6℃的冰箱内)、不会发生交叉感染。但目前它还不能输送养分,也没有凝血本领,更没有抗感染的免疫力。【来源:科技大观】
看来要研究出像人液那样的代用品,还需科学家多多努力。所以,目前献血依然是最好的途径。
什么是献血?
平时我们所说的“献血”(也称捐血),基本上指的是献“全血”,即血液的全部成分,200ml,300ml或者400ml,整个抽出来。大多数人比较陌生的是捐血小板,这是属于捐献“成分血”(抽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主要是血小板,然后把其余成分回输给人体,不影响人体健康的)。
这些血液通常存储在血库中,由医疗单位、血站保管,以备需要者输血时使用。
无偿献血者通常不收任何报酬,采供血机构仅向献血者赠送低价值的纪念品。
那献全血和献血小板有什么不同呢?
采血量不同:
捐献单采血小板相当于捐献全血800ml,双份血小板相当于捐献全血1600ml。
捐献间隔不同:
捐献全血之后,必须间隔六个月才能进行下一次捐献。而捐血小板的间隔仅为28天,可以每个月捐献一次。因为健康人体内血小板数量充裕,血小板在48-72小时左右就可以回恢复到正常水平。
采血过程不同:
捐献全血直接采血装进袋子,一般时间较短。而捐献血小板需要采血机,血液要抽出、分离,回输重复多次。需要较长时间,全过程约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左右。
对献血者要求不同:
捐献全血要求献血者体重男性不低于50公斤,女性不低于45公斤。捐献血小板要求捐过全血且各项检查结果正常,体重男60公斤以上,女55公斤以上,对血液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如献血者的血液粘稠度等
抽血检验过程不同:
献全血只要在手指上扎一下,检验血液即可。但捐献血小板对血液质量要求更高,需要抽取5毫升血液。
输血者而言,血小板更有针对性:
因为某些血液病患者主要缺少的是血小板(凝血止血),而血液中其他成分并不缺乏。若输入全血,则需要输入很多全血才能达到血小板正常水平,效率不高浪费血液。而输入血小板的话,有针对性也安全,血小板产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几率很小。
单采血小板是一种最先进地捐血方式,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在我国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献血者在捐献过程中可以轻松愉快地欣赏音乐、观看影片、聊天、休息等。
为什么有很多人对献血存在顾虑
首先是安全性,最怕被感染
这个顾虑最普遍但也是人之常情。确实献血是为了治病救人,但是也存在因为输入不健康的血液而被感染传染病,比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疟疾、梅毒等。这些的报道我们听过很多。像有些艾滋病感染者就是因为输入了不安全的血液导致的。这个问题不仅我们普通的献血者会担心,其实政府医疗部门更加严阵以待。因为一旦这样的血液感染传播出去,就是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后果严重。所以,如果你亲身参加过献血,就知道无偿献血不仅不会感染疾病,还是安全血液的唯一来源。
原因一:献血无菌化,重重安全防线
1、每一位献血者都要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填写《健康征询表》建立信息档案。采血护士先采集血样,进行乙肝表面抗原、血型、血色素和转氨酶等初步筛查,还要做体格检查各项指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才能捐献比如体重过轻还不给献。这是保证血液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2、献血是一个输出过程,血液从血管内向外流出,从献血前采集血样使用的针头等器具,到采血使用的器材,护士都是从无菌包装中取出, “一人一针一袋” 都经过国家严格检测合格的一次性医疗耗材,在有效期内使用,保证献血者绝对安全,参加无偿献血是不可能感染疾病的,更不会发生感染肝炎与艾滋病等现象。
3、采血完成后,护士对采血袋现场热合封口并剪掉采血针头,所有使用过的耗材按规定收集存放,最后集中销毁无害化处理。献血点每天严格消毒,保证采血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4、在血液中心,还要对采集到的血液做检测。待检库里,每袋血液上的献血者信息都要进行核对数据录入登记。检验实验室里还要对献血中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严格筛查,检测是否有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经输血传播的疾病。一旦有就要淘汰掉。操作的工作人员均戴有无菌手套,血液制品均用无菌且一次性的血袋装备,操作全程均在密闭环境下完成。
捐献血小板也一样。献血者的血液都是在经过严格消毒的密闭管道套材中循环和分离,每位献血者每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的全新套材,绝对不会造成交叉污染。
原因二:自愿无偿献血者没有利益驱动
血液合格率高、质量好,有利于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是安全输血的保障。倒是那些没有资质的地下黑机构才会为了有利可图对什么人的卖血都接受。正规献血必须到获批的采血单位:血站、部队血站、医疗机构去。
其次,是担心献血对健康有害
有些人献血完后,心里总感觉到不舒服,好像生病似的,感觉自己体质会变差、免疫力下降或是贫血了,还有引起低血压、献血会胖甚至影响生育的说法。其实有很多是不懂献血常识造成的顾虑。
比如真患贫血的人在献血体检时就会被查出来,根本轮不到献血。比如献血时有些人有心慌、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汗等这种晕眩反应,还有献血后血压偏高或偏低。但过一会都会恢复。一般都发生在首次参加献血时。因为紧张啊兴奋啊,不了解献血过程,还有的是看到别人晕眩,自己也觉得晕了。也有因为没水后,以为要空腹没吃早餐或者献血前疲劳过度等等引起的。正常人献血是不会影响血压的。
至于伤元气、降低免疫力、贫血?
我说完了献血献血200毫升是个什么概念,就应该打消这些顾虑了。
人体内的血约占体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5000毫升,而一次献血2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1/20-1/25。
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有20-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贮血库”)
即使你不献血,人体血液本身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即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7-14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7-9天。
而献血后随着血液减少,身体会迅速自动调节。刺激造血器官骨髓加速血细胞的生产,造血机能旺盛,新的血液很快产生。同时储存于肝、脾等处的血液也会释放到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得到快速补充,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不会贫血)。
构成人体免疫力的主要物质是白细胞。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占大多数,白细胞只是其中一部分。以一次献血200-400毫升,所捐献的白细胞只占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2%,占总血量的5%-10%,失去的这点白细胞在1-2小时内,就能从骨髓得到补充。(不会降低免疫力)
献血后流失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内也会恢复正常水平。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献血小板在48~72小时后即可恢复到捐献前水平,比捐献全血的恢复时间还要短,健康自然不受影响。
实际上在临床中,一般对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张输血,可见献血200毫升决不会影响健康。献完血只要非强体力,该干嘛干嘛去。
影响生育?
这个真的有点扯了,一个人有无生育能力,决定于生殖系统发育是否正常,献血会影响生育功能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无论男女,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献血不会对受孕产生影响。但女性如果确认怀孕或准备怀孕前尽量别献血。
献血后发胖?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不是少而是过剩了。因为献血后过于担心反而补多了,休息多了,身体才会发胖。健康成年人献血后完全没有必要刻意多吃,或进补各类营养品。
献血伤元气?像吸毒一样会上瘾?不献就难受?
拿献血和毒品来比真的让人无语了。
能让人上瘾的东西像毒品海洛因、大麻、吗啡、尼古丁、酒精等,这些东西依赖后都会让大脑机制紊乱,一旦戒断就会出现烦躁、厌食、失眠等症状,并且从身心健康上造成损害。
而献血后人体会以正常的速度再生血液,不仅不会因血液“产生过多”而迫使献血者不停地献血,而且献血对健康有好处。
其实献血有很多好处
1、可预防、缓解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如今大部分人的饮食偏高脂高油重口味等。体内脂肪多、血稠,就是脂肪一层层附着在血管壁上,极易形成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而经常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所以说坚持适量献血可改善这些。
2、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我们出生后,骨髓是主要造血器官。随着年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3、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
献血是救人一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行为。从心理角度能产生健康的情绪。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
所以: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很多献血者之所以愿意献多次,就像我们。正是因为知道献血对身体无害,所献出的那点血对我们自己其实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治病救人。这样的助人为乐何乐不为?而且也许有一天,我们和我们的家人也有紧急用血的那一刻,所以帮人就是帮自己。
附:献血优惠政策
无偿献血者本人献血后用血,三年内免费使用献血量3倍的血液,三年后使用等量的血液;献血者累计超过800毫升,可终身无限量免费用血;献血者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可免费使用献血量等量的血液;年龄在18周岁以下及55周岁以上者,可享受用血优惠政策;有白血病、再障、地中海贫血的患者,凭医疗机构病情证明书可享受用血优惠政策。
捐献单采血小板一次计作800ml。献血者本人五年内临床用血献一还五,五年后献一还一,终身享用;献血者家庭成员(子女、配偶、父母、公婆、岳父母)五年内临床用血献一还一。
为何无偿献了血,用血却有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8条规定:“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 无偿献血是公益的,但因采血、血液检测、储存、运输都需要成本,好比从江河水转变为可以饮用的自来水,这个过程会产生一定的费用一样。因此用血时要缴纳这些成本费,这是根据物价管理部门统一标准确定的。并非血液本身价格。
无偿献了血,医院却不让用血
献血不会传染疾病,但临床输血却不是100%安全。
任何输血都存在风险,因为血液传染病毒依然存在窗口期
(医学上把传染病毒到可以检测出来的最短时间称为“窗口期”)
即便使用最先进的核酸检测技术,艾滋病、乙肝、丙肝的“窗口期”仍然还分别有11天、25天和59天。如果献血者感染上述病毒后献血,该血液在检测时正巧遇上“窗口期”就未能检测出来,被使用到就会导致受血者感染上述病毒。
所以,输血治疗时的原则是:“能不输的坚决不输,能少输的坚决少输,能替代的坚决不输”
最后要说一说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献血前:
1、献血前两餐不吃高脂或高蛋白食物,如肥肉、鱼、油条等,以防止血液浑浊等;
2、献血前一天晚上要早点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稳定的情绪;
3、当日吃早餐,清淡饮食,如稀饭、馒头、面包等。注意,献血前不能吃鸡蛋!不得空腹献血(如果空腹献血,使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较低反而会造成头晕等低血糖反应)
4、适当补充水分,保证血液不太粘稠。
5、献血期间避免精神紧张,要全身放松。
6、献血前不宜剧烈运动,最好洗洗澡,换上干净内衣,特别是两个肘弯部要洗干净。
7、献血前一天和当天不要喝酒。不宜做剧烈运动。
8、献血前两天如有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应该暂缓献血;女性应避免在月经期间以及前后三天献血。
9、捐献血小板在献血前一周不得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维生素E、消炎痛、潘生丁、氨茶碱、氯霉素及抗过敏药物等
献血后
1、按护士要求对针眼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针眼处1-2天内不沾水等。将减少或避免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2、献血后一两日应注意休息,最好能保证每天8小时以上的睡眠。
3、献血后当天请不要从事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驾驶车辆、体育比赛、通宵娱乐等活动。
4、献血后喝茶禁忌
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它易与蛋白质和铁相结合,生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影响蛋白质和铁的吸收,进而影响献血者血细胞的再生。所以在献血后的一个月内最好与茶暂时保持距离。
5、献血后饮食调理
不用额外刻意,只需注意日常搭配
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基础物质。正常饮食中就有很多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类、蛋类、奶类,鱼类、豆类等,此类物质最好添加在早餐或午餐中。
增加铁质——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血红细胞的重要组成元素,同时有利于氧气输送。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和鱼类等鸡蛋、芹菜、菠菜、猪肝等。
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虽不是构成血细胞的成分,但是,血细胞离开它们却不能成熟,缺少了这些维生素会影响造血。这些维生素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及动物肝、肾等组织中。-end-(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