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做过电商项目的同学都知道,店铺装修是电商系统必备的一个功能,在某些场景下,可能是广告页制作、活动页制作、微页面制作,但基本功能都是类似的。所谓店铺装修,就是用户可以在 PC 端进行移动页面的制作,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拖拽就可以实现页面的编辑,属于用户高度自定义的功能。最终编辑的结果,可以在 H5、小程序进行展示推广。
有赞美业是一套美业行业的 SaaS 系统,为美业行业提供信息化和互联网化解决方案。有赞美业本身提供了店铺装修的功能,方便用户自定义网店展示内容,下面是有赞美业店铺装修功能的截图:
上面的图片是 PC 端的界面,下面两张图分别是 H5 和小程序的最终展示效果。可以简单地看到,PC 端主要做页面的编辑和预览功能,包括了丰富的业务组件和详细的自定义选项;H5 和小程序则承载了最终的展示功能。
再看看有赞美业当前的技术基本面:目前我们的 PC 端是基于 React 的技术栈,H5 端是基于 Vue 的技术栈,小程序是微信原生开发模式。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要做技术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 三端的视图层都是数据驱动类型,如何管理各端的数据流程?
- 三个端三种不同技术栈,业务中却存在相同的内容,是否存在代码复用的可能?
- PC 最终生成的数据,需要与 H5、小程序共享,三端共用一套数据,应该通过什么形式来做三端数据的规范管理?
- 在扩展性上,怎么低成本地支持后续更多组件的业务加入?
二、方案设计
所以我们针对有赞美业的技术基本面,设计了一个方案来解决以上几个问题。
首先摆出一张架构图:
2.1 数据驱动
首先关注 CustomPage 组件,这是整个店铺装修的总控制台,内部维护三个主要组件 PageLeft、 PageView 和 PageRight,分别对应上面提到的 PC 端3个模块。
为了使数据共享,CustomPage 通过 React context 维护了一个”作用域“,提供了内部三个组件共享的“数据源”。 PageLeft 、 PageRight 分别是左侧组件和右侧编辑组件,共享 context.page
数据,数据变更则通过 context.pageChange
传递。整个过程大致用代码表示如下:
// CustomerPage
class CustomerPage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tatic childContextTypes = {
page: PropTypes.object.isRequired,
pageChange: PropTypes.func.isRequired,
activeIndex: PropTypes.number.isRequired,
};
getChildContext() {
const { pageInfo, pageLayout } = this.state;
return {
page: { pageInfo, pageLayout },
pageChange: this.pageChange || (() => void 0),
activeIndex: pageLayout.findIndex(block => block.active),
};
}
render() {
return (
);
}
}
// PageLeft
class PageLeft extends Component {
static contextTypes = {
page: PropTypes.object.isRequired,
pageChange: PropTypes.func.isRequired,
activeIndex: PropTypes.number.isRequired,
};
render() {...}
}
// PageRight
class PageRight extends Component {
static contextTypes = {
page: PropTypes.object.isRequired,
pageChange: PropTypes.func.isRequired,
activeIndex: PropTypes.number.isRequired,
};
render() {...}
}
至于 H5 端,可以利用 Vue 的动态组件完成业务组件的动态化,这种异步组件的方式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非常适合店铺装修的场景。
小程序因为没有动态组件的概念,所以只能通过 if else
的面条代码来实现这个功能。更深入的考虑复用的话,目前社区有开源的工具实现 Vue 和小程序之间的转换,可能可以帮助我们做的更多,但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PC 编辑生成数据,最终会与 H5、小程序共享,所以协商好数据格式和字段含义很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抽取了一个npm包,专门管理3端数据统一的问题。这个包描述了每个组件的字段格式和含义,各端在实现中,只需要根据字段描述进行对应的样式开发就可以了,这样也就解决了我们说的扩展性的问题。后续如果需要增加新的业务组件,只需要协商好并升级新的npm包,就能做到3端的数据统一。
/**
* 显示位置
*/
export const position = {
LEFT: 0,
CENTER: 1,
RIGHT: 2,
};
export const positionMap = [{
value: position.LEFT,
name: '居左',
}, {
value: position.CENTER,
name: '居中',
}, {
value: position.RIGHT,
name: '居右',
}];
2.2 跨端复用
PageView 是预览组件,是这个设计的核心。按照最直接的思路,我们可能会用 React 把所有业务组件都实现一遍,然后把数据排列展示的逻辑实现一遍;再在 H5 和小程序把所有组件实现一遍,数据排列展示的逻辑也实现一遍。但是考虑到代码复用性,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偷懒”?
如果不考虑小程序的话,我们知道 PC 和 H5 都是基于 dom 的样式实现,逻辑也都是 js 代码,两端都实现一遍的话肯定做了很多重复的工作。所以为了达到样式和逻辑复用的能力,我们想了一个方法,就是通过 iframe 嵌套 H5 的页面,通过 postmessage 来做数据交互,这样就实现了用 H5 来充当预览组件,那么 PC 和 H5 的代码就只有一套了。按照这个实现思路,PageView 组件可以实现成下面这样:
class PageView extends Component {
render() {
const { page = {} } = this.props;
const { pageInfo = {}, pageLayout = [] } = page;
const { loading } = this.state;
return (
);
}
}
PageView 代码很简单,就是内嵌 iframe,其余的工作都交给 H5。H5 将拿到的数据,按照规范转换成对应的组件数组展示:
因为有了 iframe ,还需要利用 postmessage 进行跨源通信,为了方便使用,我们做了一层封装(代码参考自有赞餐饮):
export default class Messager {
constructor(win, targetOrigin) {
this.win = win;
this.targetOrigin = targetOrigin;
this.actions = {};
window.addEventListener('message', this.handleMessageListener, false);
}
handleMessageListener = (event) => {
// 我们能相信信息的发送者吗? (也许这个发送者和我们最初打开的不是同一个页面).
if (event.origin !== this.targetOrigin) {
console.warn(`${event.origin}不对应源${this.targetOrigin}`);
return;
}
if (!event.data || !event.data.type) {
return;
}
const { type } = event.data;
if (!this.actions[type]) {
console.warn(`${type}: missing listener`);
return;
}
this.actions[type](event.data.value);
};
on = (type, cb) => {
this.actions[type] = cb;
return this;
};
emit = (type, value) => {
this.win.postMessage({
type, value,
}, this.targetOrigin);
return this;
};
destroy() {
window.removeEventListener('message', this.handleMessageListener);
}
}
在此基础上,业务方就只需要关注消息的处理,例如 H5 组件接收来自 PC 的数据更新可以这样用:
this.messager = new Messager(window.parent, `${window.location.protocol}//mei.youzan.com`);
this.messager.on('pageChangeFromReact', (data) => {
...
});
这样通过两端协商的事件,各自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就可以了。
这里有个细节需要处理,因为预览视图高度会动态变化,PC 需要控制外部视图高度,所以也需要有动态获取预览视图高度的机制。
// vue script
updated() {
this.$nextTick(() => {
const list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preview .drag-box');
let total = 0;
list.forEach((item) => {
total += item.clientHeight;
});
this.messager.emit('vueStyleChange', { height: total });
}
}
// react script
this.messsager.on('vueStyleChange', (value) => {
const { height } = value;
height && (this.iframeElem.style.height = `${height}px`);
});
2.3 拖拽实现
拖拽功能是通过 HTML5 drag & drop api 实现的,在这次需求中,主要是为了实现拖动过程中组件能够动态排序的效果。这里有几个关键点,实现起来可能会花费一些功夫:
- 向上向下拖动过程中视图自动滚动
- 拖拽结果同步数据变更
- 适当的动画效果
目前社区有很多成熟的拖拽相关的库,我们选用了vuedraggable。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是避免重复造轮子,另一方面就是它很好的解决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vuedraggable 封装的很好,使用起来就很简单了,把我们前面提到的动态组件再封装一层 draggable 组件:
const sortOptions = {
animation: 150,
ghostClass: 'sortable-ghost',
chosenClass: 'sortable-chosen',
dragClass: 'sortable-drag',
};
// vue script
computed: {
list: {
get() {
return get(this.designData, 'pageLayout') || [];
},
set(value) {
this.designData.pageLayout = value;
this.notifyReact();
},
},
components() {
return mapToComponents(this.list);
},
},
三、总结
到这里,所有设计都完成了。总结一下就是:PC 端组件间主要通过 React context 来做数据的共享;H5 和 小程序则是通过数据映射对应的组件数组来实现展示;核心要点则是通过 iframe 来达到样式逻辑的复用;另外可以通过第三方npm包来做数据规范的统一。
当然除了基本架构以外,还会有很多技术细节需要处理,比如需要保证预览组件不可点击等,这些则需要在实际开发中具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