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朱棣进封其第三子朱高燧为赵王。
当时,朱棣在京师南京,他让朱高燧留守北京。朱棣还诏令有司,相关政务,必须全都上启赵王之后,再予以执行。
其间,朱高燧听信邪说,恣行不法。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朱棣知道朱高燧行为不端之后,他大为震怒,遂下令诛杀了赵王长史顾晟,并褫夺了朱高燧的赵王衣冠。
这时,因为皇太子朱高炽的极力劝解,朱高燧才得以获免。
随后,朱棣选择国子司业赵亨道、董子庄二人为赵王长史,辅导朱高燧。
自此,朱高燧才稍稍有所收敛。
到了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朱棣改派皇长孙朱瞻基留守北京。其时,朱瞻基才13岁。
于是,朱高燧便跟随朱棣,留在朱棣的巡行之处。
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朱棣在巡行之处,常常因病而不临朝听政。
这样,朝中内外的事情,朱棣全都命令皇太子朱高炽决断。
据载,朱高炽决断英明。任事期间,他曾裁撤贬抑宦官。朱棣身边的宦官黄俨、江保等人,尤其为朱高炽所疏远和排斥。
朱高炽对黄俨、江保等人的疏远和排斥,自然引起这些人的不满,加之此前的恩怨、各自山头的分立,故而,这些人对朱高炽很是怨恨,他们有机会就每天都在朱棣面前谗毁朱高炽。
不过,朱棣也还算明白事理,宦官离间他们父子的事情,并没有发展到最终不可收场的地步。
当然,宦官的离间,多少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此后,因为宦官的不断攻击,朱高炽进见朱棣的机会便减少了很多。
话说,宦官黄俨平常就与赵王朱高燧较好,他也很推崇朱高燧。
曾经,黄俨就在私下里为朱高燧的将来谋划,他假造传言,散播在外间,意有所指地说是皇上朱棣很是关注并留意赵王。
另外,黄俨还在外面结交常山护卫指挥孟贤,并悄悄让孟贤等举兵起事,以推举赵王为新主。借此机会,可以收拾掉朱棣,且一并处理掉朱高炽。
当时,钦天监的官员王射成与孟贤交情深厚。
有一次,王射成私下里秘密告诉孟贤,说是他看过天象,这个时候,是应当变易新主的时候。
听王射成这么一说,孟贤等谋划举兵起事、拥立赵王相关计划的推进速度更为加快。
王射成命令兴州后屯卫军高正等人,连通交结朱棣身边的显贵近臣,计划在宫中向皇帝暗地里施放毒药。他们谋划着,行动一旦得手、待皇帝晏驾,便立即劫取并收纳皇宫府库的兵仗、符信、宝物等。然后,再劫持朝中的文武大臣。同时,他们已经命令高正伪造好了皇帝的遗诏,并将遗诏交付给宦官杨宝的养子;他们就等届时事成,便立刻加盖皇帝的御玺,将伪造遗诏正式颁布天下。
伪造遗诏的主要内容,就是废黜皇太子朱高炽、立赵王朱高燧为皇帝。
这些人的谋划很周密,似乎已经是万无一失、快要成功了。
不过,中间还是出了问题。
当时,常山护卫总旗有一人名叫王瑜。这个王瑜,就是兴州后屯卫军高正的外甥。甥舅之间,互相不是外人,高正便把自己参与谋划毒死朱棣、拥立赵王事情告诉了王瑜。
王瑜觉得,此事万不可行。于是,他便极力劝谏高正。但是,高正根本就听不进去。
随后,王瑜找了一个并非正常可以上奏的时机,禀告朝廷,说是有人正在谋划加害皇帝、不利太子、危及社稷。
因为朱棣自己夺权的事在,这样谋逆的事情,在朱棣的时代,比其他皇权时代更加谨慎敏感。
接到上报之后,朱棣当然是马上命人进行查证处理了。
那时,朱棣在看过伪造的诏书之后,震怒异常。他命令立即抓捕杨宝的养子,并将其斩首。
另外,朱棣又下令,紧急捉拿相关人等。
一场变乱还没有启动,一伙谋划的人员已经被明廷全数逮拿了。
就此事件,朱棣宣召皇太子朱高炽、赵王朱高燧、功臣、文官人等,会集在右顺门,他亲自对一干人等进行鞠讯。
当日,朱棣看着朱高燧,问道:
“这可是你干的好事?”
朱高燧吓得浑身战栗、根本就说不出话来。
这时,皇太子朱高炽极力劝解,对朱棣说道:
“这都是底下人谋逆,高燧肯定不会参与这样的事情。”
这样,朱高燧才得解脱。当然,这里面肯定还有朱棣父子情分或这说父子关系在。
关于此事的处理,朱棣认为,王射成借用天象,诱导他人,其罪莫大,故而,命令先将王射成诛杀。
至于孟贤等人,朱棣命令,先不要处死,必须严厉彻查、追根究底,查办清楚之后,再行处决。
很快,凡是被认定为孟贤同党的人,全部被朱棣处死。
试想,作为朝廷的大山头之一,赵王真的就对此事一无所知吗?
试想,那些被逮押的人,会不清楚人家父子之亲、会不明白皇帝的颜面吗?
试想,皇帝安排调查的人,就不会揣摩朱棣的心思吗?
总之,无论如何,赵王并没有被严厉处罚。
上告其事的王瑜,被朱棣升迁为辽海卫千户。
关于此事,明成祖实录之中,也有记载。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之后,又增加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二人的俸禄二万石、加上之前的俸禄,共计三万石;他还封朱高燧的长子朱瞻坺为赵世子,次子朱瞻塙为安阳王。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赵王朱高燧回到了自己的封国彰德(今河南安阳)。
后来,大约是为了保命,朱高燧还辞掉自己的常山左右二护卫。
明宣宗朱瞻基刚即位,赐赵王朱高燧田园八十顷。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朱瞻基征讨汉庶人朱高煦之乱后,班师还朝。御驾到达单桥,陈山迎驾,说是赵王与汉庶人谋逆已经很久了,于是,朱瞻基准备乘虚袭击赵王,因杨士奇极力劝谏而没有行动。
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朱高燧薨逝。
最后,总结一下:
朱棣以藩王身份,举兵起事,从自己的亲侄手中夺取了大明的江山。
朱棣共有四子:长子明仁宗朱高炽、次子汉庶人朱高煦、三子赵简王朱高燧,此三人均为仁孝文皇后徐氏所生,真正的同父同母;四子朱高爔,其母不详,幼殇,未封爵位。
朱高炽身形较胖、身体较弱。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他们串通宦寺,阴谋夺嫡。朱高炽差点被朱棣废掉。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八月,朱高炽登基,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即去世,在位不到一年时间。
朱高煦封藩之后,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他曾多次谋取太子之位,放纵指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朱高煦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他仍不悔改。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其侄朱瞻基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在皇帝亲征后,朱高煦投降,被废为庶人,并囚禁于西安门内。据说,后来明宣宗去探视朱高煦,被朱高煦故意绊倒。明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之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朱瞻基诛杀。
朱高燧的事情,详见上文。
我不大相信历史有所谓的循环报应,但是,我坚信,历史肯定会有样学样;所以……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