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鹿鼎记》中,有16岁的康熙联合太监韦小宝除去权臣鳌拜的故事。但这只是虚构情节,康熙并没有依靠太监除去鳌拜。不过在历史上,确实有一位小皇帝,依靠太监除去了一个飞扬跋扈的权臣。这个皇帝是(东汉)汉和帝刘肇,太监名叫郑众,被除去的权臣是窦宪。
汉和帝是光武帝刘秀曾孙,汉章帝刘炟之子。他继位时年仅10岁,由章帝皇后窦氏临朝听政,窦后的哥哥窦宪掌握朝政大权。
窦氏是一个美貌、嫉妒、狠辣的女人。她是窦广国(汉文帝窦皇后弟弟)的后代,曾祖父是东汉开国元勋窦融。窦氏极得汉章帝宠爱,但她却没有子嗣。她将汉和帝霸占为自己的儿子,并把和帝生母梁贵人及贵人之父都迫害至死。梁贵人家人都被流放至九真(今越南北部)。关于和帝出身的事,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和帝一直以为窦后是他的亲生母亲。
窦后的哥哥是窦宪,他一向都是飞扬跋扈、肆意妄为。汉章帝在位时,他就敢霸占沁水公主(汉章帝姐姐)的田地。公主惧怕窦后,不敢声张。汉章帝去世后,他以外戚之尊,控制了朝政。
不久,窦宪派人刺杀了潜在政敌刘畅。刘畅是齐王之子,汉章帝去世后来京城吊丧。他与窦后关系密切,可能是窦后的闺中密友或情人。为了防止刘畅得宠后威胁自己的地位,窦宪杀死了他,并嫁祸给刘畅弟弟。窦宪装模作样的调查此事,但真相很快暴露。窦太后非常气愤,将哥哥关押在了宫中。
窦宪害怕被处死,于是请求带兵北伐北匈奴以赎罪。最终窦太后同意了他的请求。之后的几年里,窦宪长期带兵在外,与北匈奴作战。经过数次战役,汉朝重创了北匈奴。单于逃的不知所踪,北匈奴几乎全军覆没。经窦宪之手,汉朝最终灭掉了匈奴(南匈奴早已归顺汉朝)。
平定匈奴后,窦宪声威大震,被拜为大将军。窦宪的三个弟弟、三个叔叔都担任朝廷要职,他的亲信遍布宫廷、朝廷和地方。朝臣也大多依附于窦宪。窦氏族人、党羽多骄纵不法,夺取钱财、霸占妇女的事常有发生。司法部门却不敢过问。只有少数正直官员敢于和窦宪兄弟抗争。但是有窦太后做靠山,没人能奈何他们。有不少忠臣被窦宪陷害至死。
汉和帝一向对窦宪兄弟不满,后来他又得知窦宪的亲信有谋反的打算。汉和帝决定对窦宪下手。由于群臣大多都投靠窦宪,和帝能依靠的人不多,主要是太监郑众、大哥刘庆。
刘庆是汉章帝长子,本来被立为太子。由于窦氏兄妹的陷害,他失去了太子之位,母亲也被窦后害死。汉和帝与大哥从小就形影不移,兄弟之间感情很深。
太监郑众在宫中服务近二十年,官至中常侍、钩盾令。当时绝大多数的宫廷、朝廷要人都依附于窦宪兄妹。但郑众却不阿附权贵,只一心一意的忠于汉和帝。郑众不仅忠诚,而且谨慎机敏、城府极深。和帝对郑众非常信任。铲除窦宪一党的行动,主要出自郑众的谋划。
为了学习前代帝王对付外戚的经验,汉和帝让刘庆借来了《汉书》,研读其中的《外戚列传》。郑众又搜集了一些皇帝对付外戚的往事,供汉和帝参考。
窦宪长期在外领兵,贸然动手会引发动乱。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汉和帝和郑众决定在窦宪回京后动手。
永元四年四月,窦宪率领将士凯旋而归。汉和帝派遣官员前去迎接,全军上下都获得了丰厚的犒赏。虽然窦宪回来了,但汉和帝和郑众没有立即动手,他们还在等待时机。
一个多月后,司徒丁鸿借日食之机,秘密上奏汉和帝,控诉窦宪专权跋扈,请求汉和帝诛杀窦宪党羽。丁鸿是朝廷重臣,也是名儒,此前从未对抗过窦宪。此时连他也出来声讨窦宪,可见窦宪兄弟已经大失人心。汉和帝和郑众觉得动手的时机到了。
丁鸿上书十多日后,汉和帝突然驾临北宫,下令给执金吾和五校尉(都是掌握京城兵权的将领),让他们率军屯卫南北宫,并封闭城门。汉和帝任命丁鸿为太尉兼卫尉(皇宫卫队司令),命他前去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汉和帝很快控制住了整个京城。窦宪兄弟四人全部被控制,其主要亲信都被处死。
顾及到窦太后的情面(汉和帝以为窦后是他的生母),汉和帝没有立即处死窦宪兄弟,而是令他们回到封地,然后再逼迫他们自杀。窦宪的党羽全部被治罪。
汉和帝顺利的除掉了窦宪,从此完全掌握了权力。此时,汉和帝年仅14岁。
郑众是诛杀窦宪的第一功臣,他因此被升官、封侯。郑众为人谦逊,很少接受和帝的赏赐,汉和帝因此更加宠信他。郑众成为东汉第一位掌握大权的太监。
窦宪虽然被诛杀了,但窦太后还在。所以梁贵人的家人一直不敢申冤。五年之后,窦太后去世。散落于全国各地的梁贵人家人,不约而同的上书申冤。汉和帝看了上书,又审问了宫中的旧人,才知道自己的生母不是窦太后,而是梁贵人。梁贵人被追封为皇后。贵人的家属得以返回内地,并被赐予官职。梁家之后飞黄腾达,成为像窦氏那样的外戚豪门。
“史事拾遗”原创,各大平台已开通原创保护,并与“维权骑士”签约,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