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的闲笔——聊《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的好,不必再多说了吧?一个字:这一次,徐克奉献了2014年国片最佳银幕体验。若是这片推迟半个月上映,成了2015年的最佳,也不一定。

进影院看这个片,不必要海量的观影,也不必要熟知历史和符号学知识,去阐释或解构种种隐喻。看这个片,不需要知道什么是样板戏,什么是《林海雪原》,谁是曲波?看这个片,会看小人书就行,有腔热血更好!要是还能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什么的,简直不能更棒了!

自不必说那讲得相当老道熟练的故事,值得单独拎出来表扬3D,真是精致,看得出是有手艺的,那雪花儿扑落落地飘下来,仿佛就能贴到你脸上。

不过,这些都不是我要说的。我只想单说一场戏:杨子荣上山遇虎。

话说杨子荣取了先遣图当觐见礼,约好传信地点,与战友分别冒雪上山进了威虎山的地盘。按常人想,杨子荣敲山门喊话长驱直入便可,但徐克偏不,笔法荡开,林海雪原间悠悠然走来一只东北虎。一番紧张刺激的人虎大战之后,猛虎毙命,杨子荣几乎毫发无损,座山雕的人马才闲庭信步一般地出现。

这头吊睛白额大虎出现与否,于情节实无大碍,删去亦可,全片中杨子荣的勇猛机智处处有,也不必花大价钱做这一出打虎戏。在我看来,若是删去了这出,电影的节奏可能会大打折扣,韵味也会少了许多。因为徐克拍上山遇虎,正是金圣叹常击节赞叹的「闲笔」。

「闲笔」是主线之外的非情节因素,在某情节处发展到关键紧要处,故意将笔宕开,腾出几笔写情节之外的事情。表面看,闲笔似乎打断了叙事的连贯性,是与正文无关的「闲文」,但事实绝非如此。忙中之闲,不仅能让叙事波澜起伏,一断一续、一起一落,故事节奏调得好,有呼吸的透澈感。

闲笔是叙事艺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闲笔是富有中国叙事智慧的奇妙技法。明清人讲故事讲究不急不忙、曲径通幽、张弛有度,“不直文情如绮,并事情如镜”。闲笔用到至高境界的书,《水浒传》妙到毫巅。

杨子荣自告奋勇卧底威虎山,携先遣图入山时,正是电影全片情节紧要之处。即使观众事先已知道杨子荣如何骗过座山雕、赢得他的信任,此时他们的心也被吊到了嗓子眼。此时冒出的吊睛白额大虎,自然能观众的情绪稍作休整,调好节奏,是叙事呼吸的一个眼。

打虎便罢了,偏偏打虎这场戏,徐老怪拍的也是紧张刺激、有张有弛。老虎尚未露面,马先有了惊吓,杨子荣无法控制,马自个儿奔逃了,长枪落在了地上,老虎迈着柔软的步容现身。本是一处闲笔,但在徐克的镜头下,老虎出场的一刻,「百兽之王」可真是威风八面。

人虎斗,也是有急忙处,有闲缓处,一惊一吓出人意料而又处处合理。杨子荣发现老虎,拔枪,躲闪,爬树,开枪不中,一气呵成。短枪、长枪、开始逃走半道又被绊住的马,是闲笔,但无一处是闲笔,交待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首尾。杨子荣固然身手敏捷,老虎同样也是智勇双全。它会正面袭击,也会背后突袭,战术素养不亚于任何一位古今名将。这一场打虎戏,完全跳出了《水浒传》里「武松打虎」的窠臼,可谓别开生面,情节起落隐隐也多有暗合。

最后还要夸夸老虎的制作,跟《少年派》里那头一样栩栩如生,并且勇猛异常,毛发清晰可见不说,动作干脆利落,举手投足不愧「兽王」风范。好一出人虎斗,硬生生拍出了高手对决的风范,不爽到爆才怪!

《智取威虎山》徐老怪真是拍high了,爆棚的想象力一如所往,那叙事中隐约的大侠气度令人折服。在闲笔之中插入闲笔,忙而不乱,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你们可以夸八大金刚夸侠气纵横夸动作设计夸3D制作夸细节……而我,单单杨子荣上山遇虎这场戏便已值回票价。

PS:
为徐克工作,不一定幸福,但一定能感受电影人的自豪。因为几乎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名字,包括司机、洗碗工、木工、漆工,都出现在《智取威虎山》片尾的字幕。嘿,太给面儿了,徐老怪!

你可能感兴趣的:(徐克的闲笔——聊《智取威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