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全书总结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全书总结_第1张图片
我们思考的机制是什么?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因为学校不能让学生在学校持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科学论证+专家共识+个人经验是系统思考的基本结构。

事实胜于技能

教师应如何教授学生所需的技巧?教师最大的挑战是弥补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缺失的背景性知识,知识的目的在于用相关联的事实来解释一个中心概念。

记忆思考、故事教学

为什么学生能记住电视里的细节,却记不住老师告诉他们的任何知识?好教师的共性是总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有条理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人脑天生喜欢故事,这给我们的课堂提供启发:以课下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为起点,逆向思考具有冲突的问题?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全书总结_第2张图片
具象思考、抽象学习

为什么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这么难?我们用已知的事物理解新的事物,大多数知识都是具象的。理解其实是记忆,这是因为理解需要调用长期记忆中的事实和步骤;大脑倾向于选择具体的事物。对教学的启示是:通过类比常见的实例,帮助学生逐渐明确深层结构(思想方法)。

题海战术、核心练习

题海战术有用吗?没有充分的练习,我们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动;低层次的过程必须不假思索,才能给高层次的过程提供空间。但要明确应该练的是少而精的核心概念;低强度高频次的分散练习时间和场景;在进阶环境中刻意练习!

专家思维、抽象思考

让学生像真正的学者一样思考的秘诀是什么?专家不会像初学者那样考虑表层结构,专家们思考功能(即深层结构),进行的是抽象思考;专家通过获得丰富的功能性背景知识和将一系列思考过程自动化来节省工作记忆空间,进行自我对话和自测。极端精英的毅力和脑力衰竭阈值比常人高很多,这点可以通过精力管理减小差距;学习早期的认知力和晚期的截然不同,依葫芦画瓢只能是东施效颦,但通过研究专家思维的底层逻辑可以,七年磨一剑!

因材施教、边际递减

我们该如何因材施教?儿童在思考和学习方面相似点比不同点多,人类进化过程中认知能力的同化,比认知风格、多元智能的差异大的多。因材施教?传统教学在标准化考试下,重视的是知识的意义,而不是知识的接收形式和感知方式,后者属于知识学习的边际递减的末端。与其花大量时间精力在,形式,不如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移动端的普及,为泛在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让终身学习更容易成为可能,也更能精细化的照顾到个体风格差异。真正做到求同存异!对应试教育也是如此!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全书总结_第3张图片
持久努力、表扬用功

怎样帮助“慢热型”学生?孩子心智能力(简称“智能”)上的差异可以通过持久努力来改变,学生的长期看法是从家长、教师和同学那里听到和观察到而形成的。环境和基因相互作用于智能,也就是说智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提高智能,其中“表扬孩子的方式”是一个显著变量,表扬努力、用功要比能力、聪明更能有效提高智能。同时环境要有一定的容错率,告诉孩子:只有永无作为之人才不会犯错!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全书总结_第4张图片
教学要刻意练习

那么教师呢?教学,和其他任何复杂的认知技能一样,必须通过练习得以提高。作为认知技能的教学,对教师工作记忆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对教学法和专业知识更要同等视之。还要区分两个概念:经验和专业,有30年驾驶经验的老司机,可不比专业赛车手的水平高明多少,教学也是:经验只是参与了过程,而专业就要不断提升!与其从别人的经验中学到一些碎片化信息,不如系统的规划、学习专业知识,以科学论证、专家共识和个人经验走上专业化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全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