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钟馗画追源与探索

灵璧钟馗画追源与探索

作者:徐善俊

现为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书画艺术传承师,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研究会会员,江淮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国公益网宿州画院副院长,中国经贸文化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灵璧钟馗书画院专职画家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有其生成渊源,都有其发展和兴盛的丰厚土壤。灵璧钟馗画作为灵璧地域性文化产物,享誉省内、全国,直至世界,其文化形塑、文化特质、文化延续,自然有其独特之处。

文化形塑即文化现象的生成过程,探寻的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该文化现象;文化特质关注的是该文化现象的文化意义与社会价值,探寻文化现象内在丰富内涵和外在社会影响;而文化延续体现的是该文化现象的继承与发展,人们对其时代理解、充实完善及再造创新。本文就从灵璧钟馗画的文化形塑、文化特质及文化延续三方面来谈谈灵璧钟馗画的地域特色。

一、灵璧钟馗画的文化形塑

灵璧钟馗画源远流长,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现象的生成,既有必然因素,又具偶然因素。它不仅是中华民俗文化发展的产物,而且与历史上有关名家关注与倡导密切相关。

灵璧钟馗画首先是民俗文化的结晶,是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不断发展融合并固化的结果,进而形成一种民间艺术。

远古时代,人类自然知识匮乏,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有限。人们将自然、社会以及自身诸多现象归结为各种神力,进而形成图腾崇拜和迷信活动。其中,有一种脱胎于原始斗兽形式的巫术活动,人们戴上面具或者于面部敷色,模仿神祗,以勇武正气祛除鬼怪、治疗疾病。这种活动又称为“大傩之仪”,由黄帝首创。周代,这种仪式发展为朝廷岁除大礼。汉代依然是国家岁末重大礼仪活动。活动中,专人扮演的神祗,沿敏感地方鼓噪而前,雄壮威武之气势浩然人间。活动结束,各种道具分发众人,带回家中,驱邪纳福。魏晋以降,直至唐代,演变为贴门神,跳神舞,皇宫与民间亦常贴钟馗,跳钟馗舞。尤其是皇族的重视及对下对民间的示范效应,推动这种活动逐渐成为民间风俗,贴钟馗门神,自然要画钟馗,钟馗画于是成为民间民俗文化之一种形式。

如唐代张说在《谢赐钟馗及历日表》中有“臣某言,中使至,奉宣圣旨,赐臣画钟馗一,及新历日一轴者,猥降王人,俯临私宅,荣钟瑞泽,宠被恩辉。臣某中谢……”又唐代刘禹锡《为淮南杜相公谢赐钟馗历日表》有“臣某言,高品某乙至,奉宣圣旨,赐臣画钟馗一,新历日一轴,星纪方回,虽逢岁暮,恩辉忽降,已觉春来,臣某中谢,伏以圆寫威神,驱除群万,颁行律历,敬授四时,施张有严,既增门户之贵,动用叶吉,常为掌握之珍。瞻仰披寻,皆知圣泽,无任欣戴之至。”

在这种意义上,灵璧钟馗画和其他地区一样,只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民俗体现,还不具有灵璧地域特色。但是,正是这种民俗发展奠定了灵璧钟馗画的必然基础。在灵璧,逐渐形成以画钟馗门神画谋生的民间艺人。

其次,灵璧钟馗画特色形成中,北宋画家杨棐起了关键作用。

《宣和画谱》载,“杨棐,京师人也。客游江浙,后居淮楚。善画释典,学吴生,能作大像。尝于泗滨普照佛刹为二神,率逾三丈,质干伟然,凛凛可畏。

又作钟馗,亦工。按钟馗近时画者虽多,考其初,或云明皇病疟,梦钟馗舞于前,以遣疟疠。其后传写形似于世,世始有钟馗。然临时更革态度,大同而小异,唯丹青家缘饰之如何耳。又说尝得六朝古碣于墟墓间,上有钟馗字,似非始于开元也。卒无考据。

    今御府所藏二:立像观音一,钟馗氏图一。”

  《图画见闻志》与《图绘宝鉴》(卷三)亦有类似记载。《宋朝名画评》亦云:“杨斐,京师人。性不拘,有气概。多游江浙间,后居画院。攻画佛像,宗吴生笔。于泗州普光王寺画鬼神于方丈,其容色威势,有足观者。”

杨棐常学于吴生即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深得吴生真传,擅长作佛系大像和钟馗。客游江浙一带,定居淮楚即今淮安,并于泗滨普照佛刹造像。当时灵璧已建县,加之汴河之便和张氏园林之名气,杨棐往来其间。灵璧民间钟馗风俗画家得以与之交往,友情深厚,将吴道子之法传于灵璧画家。

吴道子之钟馗画源于唐宫廷之应制作。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载,“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其卷首有唐人题记曰:明皇开元讲武骊山,歳翠华还宫,上不怿,因痁作,将逾月。巫医殚伎,不能致良。忽一夕,梦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绛,犊鼻屦,一足跣,一足悬一屦,搢一大筠纸扇,窃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一臂,鞹双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上问大者曰:“尔何人也?”奏云:“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土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梦觉,痁若顿瘳,而体益壮。乃诏画工吴道子,告之以梦,曰:“试为朕如梦图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笔图讫以进。上瞠视久之,抚几曰:“是卿与朕同梦耳,何肖若此哉!”道子进曰:“陛下忧劳宵旰,以衡石妨膳,而痁得犯之。果有蠲邪之物,以卫圣德。”因舞蹈,上千万歳寿。上大悦,劳之百金,批曰:“灵祇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歳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兼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仿知委。”熙宁五年,上令画工摹搨镌板,印赐两府辅臣各一本。是歳除夜,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给赐钟道之像。观此题相记,似始于开元时。皇祐中,金陵上元县发一家,有石志,乃宋征西将军宗悫母郑夫人墓。夫人,汉大司农郑众女也。悫有妹名钟馗。后魏有李钟馗,隋将乔钟馗、杨钟馗。然则钟馗之名,从来亦远矣,非起于开元之时。开元之时,始有此画耳。“钟馗”字亦作“钟葵”。

吴道子按皇帝诏令复原唐明皇梦中之钟馗,画作既成,君臣满意,这表明钟馗作为驱鬼纳福之神灵从皇宫到民间已广泛流传,其大体神态姿容已具基本共识。吴道子以其画圣风范,作钟馗画,从而使之成为后世摹写和推崇的样本。但如果以此认为灵璧钟馗画的源头就是吴道子之宫廷应制钟馗画,还是需要商榷的。灵璧钟馗画深深根植于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为灵璧钟馗画奠定了厚重基础。

杨棐临摹吴道子钟馗画,尽得其要旨风范,他寓居淮泗,与灵璧民间画师多有交往,友情深厚,遂将吴道子钟馗画之法传之他们。这种历史的偶然让灵璧钟馗画在民俗文化基础上有了明确的标本和范式,灵璧钟馗画在画质和影响上均得到快速提升。

而南宋末元初,生于淮阴的著名画家龚开,善画马与人物。其钟馗画《中山出游图》体现了“用墨甚粗”的创作革新思想。其钟馗画辗转达于灵璧,其形象怪诞、风格新奇之画风对灵璧钟馗画写意创作特色产生深远影响。

灵璧钟馗画特色形成与创新还得力于清初著名指画家高其佩的大力倡导与提携。

高其佩(1660—1734),出身世家,清初官员,画家,指画之开山祖。奉天辽阳(今属辽宁)人。康熙四十年(1701-1703)任宿州知县。工诗善画,其作人物山水,苍浑沉厚,尤善指画。

其任宿州知县期间,与灵璧钟馗画家经常往来,以自己官方身份及画家名气对之大加提携,提升了灵璧钟馗画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使灵璧钟馗画创作水平整体提升。

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灵璧县志略》(时任县令贡震主编)卷四“杂志·物产”中对此有生动描述:“近世又有画钟馗者,莫知所有来,称曰‘灵判’,一岁可售数万纸,画工十余家,衣食于斯,地方官亦岁以数千纸,备人求取,其品乃愈下矣。”

可见,经过世代继承与发展,灵璧钟馗画已经蔚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它立足民俗文化,得益关键名家的倡导与提携,兼收并畜,不断完善与发扬光大,终于成为具有地域性文化产物。

灵璧钟馗画追源与探索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二、灵璧钟馗画的文化特质

清人齐周华在《名山藏画副本·钟馗像赞》中情不自禁推崇:“由吴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惟灵璧所画,往往不失吴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这种地域特色体现为灵璧钟馗画的文化特质。

言下之意,灵璧钟馗画保持了吴道子之风格,并独善其身,独树一帜,形成灵璧钟馗画之地域特色。

灵璧钟馗画中的钟馗,基本上是民俗文化的产物,其身份为民俗文化传说的驱鬼降魔神祗,并在民俗发展和画格完善中被人们进一步人格化,其外形丑陋夸张,性格正直神勇,画风神秘怪诞。

如灵璧钟馗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脸谱口诀:“头如斗,‘国’字脸,扫帚眉,鸭蛋眼;秤砣鼻,下端宽;血盆口,獠牙尖;络腮胡,耳毛翻;扬正气,眉宇间。”也自有其独特的衣着口诀:“头戴乌纱帽,双翅圆而尖;文判穿官服,臀肥两肩宽;前后绣补幅,玉带系腰间;衣冠多褴褛,颜色红与蓝;武判着甲胄,铠叶鱼鳞联;足穿黒朝靴,靴底粉白边;站立‘弓’字步,独立一腿蜷;出手抓鬼势,持物笏与扇;按剑扬正气,拔剑怒眼翻;亮剑斩恶鬼,凛然气度严。”

灵璧钟馗画形成了工笔与写意之创作方法,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无论是空白衬托、意象渲染还是寓意谐音表情达意,画中钟馗,虬髯阔额,虎眼剑眉,蕴含正义和柔情,嫉恶如仇,视善为亲,粗犷中流溢着柔情,雄武中奔流着慈悲,粗丑中显露着可爱,总体给人以美而不丑、英武又儒雅、浩然正气自然充溢天地间的感受。其外在形象表达着内在气质,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达到完美统一。这是钟馗画之钟馗形象特质之所在。

灵璧钟馗画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它以绘画为媒介,表达着芸芸众生对真善美的憧憬与诉求,流露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朗朗世界必将大同于天下的质朴情感,同时向世人传达着乐观向上、慷慨激昂、健康奋进的精神追求与时代价值取向。这对于时代思想引导、良好风俗风气形成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同向效应。

三.灵璧钟馗画的文化延续

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延续发展,灵璧钟馗画离不开丰厚的民俗土壤,更离不开诸多钟馗画家的辛勤传承与创新。

自唐吴道子肇始以来,北宋杨棐传承发扬,南宋龚开推陈出新,直至清初,高其佩提携倡导,以致形成灵璧钟馗画之兴盛局面。清末钟馗画家翟光远的钟馗画甲胄“武馗”《驱鬼图》,于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取金奖,让灵璧钟馗画扬誉世界。

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灵璧钟馗画作为地域性文化遗产得到应有保护,不仅被授予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钟馗画诸多画家被选为中国非物徽文化遗产灵璧钟馗画传承人,同时灵璧县亦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钟馗画之乡。为了彰显灵璧钟馗画地域文化,推动灵璧钟馗画的创作与创新,灵璧专门成立了灵璧钟馗画研究会,涌现了一批灵璧钟馗画家。他们在各自不同成长背景和钟馗画素养基础上,进行着大胆尝试与创新,其作品在全国性大赛中频频获奖,并被广泛收藏,他们为灵璧钟馗画的继承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新时期灵璧钟馗画画家,已展现生机勃勃的创作倾向。老一辈灵璧钟馗画画家,以传统民俗钟馗画为蓝本,临摹体悟,重在继承,继承多于创新。而与新时期灵璧钟馗画画家不同,新时期灵璧钟馗画画家,多受过中西美术专业教育,具备专业美术背景,他们不仅重视灵璧钟馗画的文化继承,更重视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将给灵璧钟馗画创作带来崭新气象,这也是灵璧钟馗画强大生机之所在。

灵璧文化底蕴深厚,灵璧钟馗画更是源远流长。得力于国家对民俗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灵璧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新时期灵璧钟馗画诸多画家的辛勤努力及勃勃创作激情,灵璧钟馗画创作将迎来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的局面。

灵璧钟馗画追源与探索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灵璧钟馗画追源与探索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灵璧钟馗画追源与探索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灵璧钟馗画追源与探索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灵璧钟馗画追源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