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观《最后的棒棒》有感

因为英语课要做关于文化的演讲,我们小组选了重庆棒棒文化作为主题,基于这个原因,我在网络上看了这个记录片,熬夜看完的,感触颇深。

故事并不复杂,通过何苦一年多的棒棒生涯,采用单机位,少干扰的拍摄的方式,从客观的角度展现了解放碑自立巷里面几个棒棒的真实生活。每一个棒棒都有他成为棒棒的理由,每一个棒棒都有自己的难以诉说的故事。

作为一个在重庆逐渐被淘汰的群体,或许他们是这最后一代棒棒了。

这个纪录片很容易将我带入,我看的眼圈湿润。不仅仅是因为底层人民的艰辛所带来的感动,更多的是因为我的父辈和他们有着类似的生活。

我爷爷出身大地主家庭,于是很正常的被“批土豪,分田地”政策给打倒,从高高在上的地主到一无所有的贱民,只需一夜的功夫。

于是我父亲他们这些兄弟姐妹很自然的就成了地主家的狗崽子,在他们少年时期,受尽不公平对待,当兵当不了,考上更好的学校读不了,在学校受别人的歧视,在家里忍饥挨饿,早早的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因为政治成分的原因,他们有一个背了多年的名声“地户子女”,也正是因为这个名声,他们在少年,青年时期并没有接受到正规的教育,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难以补全的东西。

常常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出身环境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自己努力,要懂得变通云云,还有所谓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言论,每当我看到这样的话,我都很无奈,我甚至会有一种骂人的冲动。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评论问题当然轻松,但当你深陷其中,被环境所左右的时候,你还会有那些明智的选择?现在的人谈论的是如何去享受生活,但和我父辈他们类似的人,他们考虑的却是如何不饿死,如何稍微体面一点的活着。

随着年岁渐长和认知水平的提升,我越来越能体谅和理解我的父辈,尤其是我的父亲,一个从15岁就离开学校,帮着支撑,照顾家里剩下的弟弟妹妹,直到自己成家。算上年头,他今年已经51岁了,感觉他从一出生到现在就没有有过轻松的时候。他一年大多数时候都在外面奔波,是流动的农民工,在工地上做个用体力挣钱的工作。他和我母亲倾尽全力只希望我以后能过的轻松一点,不用像他们一样这一辈子过的这么的辛苦。

也正是因为家庭环境,所以我从小比较听话,小学,初中的成绩还可以,同时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让他们操心,但是高中的时候,突然学不进去了,虽然入学时分数还不错,但高考时我连个二本都没考取。我觉得,这和我在学校谈恋爱,沉迷文学没什么关系,问题在于我从小养成的懈怠习惯和缺乏冒险精神。

我曾问过我母亲,我说您为什么不让我小时候多吃点苦头,总是什么事都替我安排好,结果我到了高中寄宿时很不适应,学习无人督促也就越来越差。我母亲含着泪水和我说,你小时候,你爸爸常年在外,我不对你好,再无半个人关心你,别的小孩还有爷爷奶奶关心,你虽然有爷爷奶奶,但和没有又有什么区别。从此,我再也没问过母亲这个问题,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父母恩情,我这一生是无法报答的。

后来高中复读了一年,虽然人穷,但我却有些年轻的浪漫主义精神,选了要读五年的建筑学,而不是能减轻家庭负担,早点工作的师范类高校。那时候的我是倔强的,一丝一毫没考虑过家里的情况。

贷款完成本科五年学业,我应该就业才对,毕竟那时的同学都差不多工作两年了。我因为和自己较劲,选择考研,半年努力,来到了重庆大学。我证明了我是可以做成一件事的,可之后呢?我便有了那个暑假的犹豫,最后,我还是来读了,贷款读研究生,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我懂事比较晚,大学没挣多少钱,对未来的考虑也不周到。现在的我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养活自己,偿还学费,我绝对不再找家里要一分钱。

我现在才渐渐明白为什么父母拼死拼活要供我读书,因为从我家乡的大山走出一个大学生太不容易了,一是为父母觉得脸上有光二是他们觉得学历高点,以后的路好走一些。想想我那时候的同学,好多没读大学,有的早早结婚,有的很早在外面做事,现在也混的风生水起。我在大学时觉得自己混的没他们好,很难受,现在想的很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你何必和别人比来比去,但求问心无愧而已。

知道我读研究生的事后,爸妈很高兴,他们觉得他们这辈子从一无所有到供出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他们是光荣的。我很理解他们,同时,我也在认真的考虑我未来的路程,从我上高中后,我人生中的重大选择都是我自己做出的,有的好,有的坏,来这里继续读书,我暂时不清楚好坏。我只知道,既然来了,我要认真的对待。

曾有算命的人和我说,我这一生青年时期波折多多,中年会渐渐发迹,以后会越来越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青年时代的确过的不怎么顺利,虽然我懒散依旧,但凭着从父母身上遗传下来的那种拼搏精神,我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从小和父亲话不多,因为他在我小时候常常于人前挖苦我,批评我,说我没用,没出息,每每弄的我十分的难堪,对他的记恨我一直持续到大学。虽然我也知道他很辛苦,知道他为我付出很多,但那时候的我觉得他对我心理造成了创伤,我从下自卑,不敢讲话,很多事也不敢做和他给我的影响有很多关系。

大学读了几年,再无这种隔阂,我开始体谅他了,现在读到了研究生,我对他只有自责与感恩。我早已不是刚上大学时自卑,羞涩,唯唯诺诺的穷学生,现在的我也能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能在各项事务和工作中积极充当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角色,我不知道我未来在哪里,现在有一个模糊的方向,我正在积极的尝试。

我的父辈差不多是最后一代进城的农民工了,这和重庆的棒棒实在是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我觉得我现在在重大也像最后一代的学生棒棒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像我一样出身的学生越来越少,希望以后的学生学习之余不必为了生活如此劳心,如此奔波。

你说,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活着就是活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略观《最后的棒棒》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