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江山时与坐江山时朱元璋对同刘基的态度有何两样?

作者:史遇春

既然要说朱元璋与刘基之间的事情,那么,这里有必要先简要介绍一下刘基其人。

刘基,生于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故称刘青田。

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23岁的刘基赴元大都参加会试,中三甲第二十六名进士。

时值兵荒马乱、战火连连,未得蒙元朝廷安排,刘基在家闲居三年。

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刘基才被蒙元授职江西高安县丞(秩正八品)。

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刘基任职蒙元江浙儒学副提举。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并被委任为谋臣。

刘基针对当时的形势,劝朱元璋不要再尊奉韩林儿,并为朱元璋筹划用兵次序,献计朱元璋先灭陈友谅,次取张士诚,然后北定中原。

刘基所提出的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朱元璋采纳。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建百官司属。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朱元璋任命刘基为太史令。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刘基除原职太史令(院使)、御史中丞外,又兼任太子赞善大夫。

关于刘基的概况,要说的,基本如上。

至于朱元璋的情况,大家都熟悉,此处不赘。

下面,接着说朱元璋对刘基的态度。

当年,朱元璋重用刘基的时候,对其非常尊重,每每称呼他时,都言必尊“老先生”。

那个时候,在朱元璋心中,他自比刘邦;在人前,他都把刘基比作自己的子房。

子房,即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中的张良。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曾发论议云: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众所周知,张良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后又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被册封为留侯。

朱元璋把刘基比作是自己的张良,这是怎样的推崇和褒扬,可想而知。

大明王朝刚刚建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朱元璋下诏给刘基,其中有云:

“彭蠡之战中,炮声隆隆,就像天雷在头顶炸响。当时战况的惨烈,即便是鬼神临阵,也都会为之悲泣号哭。这样的状况,从早到晚,一天之中,发生了四次。我在舟中,你也在舟中。这是你我共同患难的经历。”

所谓彭蠡之战,即鄱阳湖之战,事在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七月。当时,朱元璋统兵二十万,向被陈友谅围困的洪都(今江西南昌)进发。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对朱元璋之侄朱文正和邓愈长达八十五天的包围,迎战朱元璋。于是,双方在鄱阳湖展开了决战。此次水站,从农历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持续进行了三十六天。其间,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友谅,最终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

朱元璋在给刘基的诏书中还说:

“今年夏天,因夫人辞世,留下孩子年幼,所以让你暂时回家。可是你回去之后,久未还朝,我心中很是挂念。”

朱元璋又说:

“现在天下一家,你应该疾速归来,也好你我君臣共结盟约,对你进行叙功封赐。你如果快马加鞭,马上还朝,我心中会非常欢悦。”

在这份诏书之中,朱元璋向刘基叙述他们当日在困难忧患、兵事战乱之中一起经历的艰苦,说及刘基不在身边时自己的忧戚。

就诏书的内容看,朱元璋和刘基之间,还真是亲如家人、情同父子。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刘基被授职为弘文馆学士。

本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被授职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并封诚意伯,享禄二百四十石。

这一次,朱元璋在晋封刘基诚意伯之制中,对刘基更是赞誉有加。

此制之中,朱元璋更把刘基比作是三国时期辅助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的诸葛亮、比作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协助前秦宣昭帝苻坚统一北方的王猛;还说是,只有刘基一人,才能当得起这样的比拟。

朱元璋对刘基的赞誉,至此,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刘基以弘文馆学士的身份告老还乡。

没过多久,刘基上请明廷,在本乡设立淡洋巡司。

此前,在朝时,刘基曾在朱元璋面前反对胡惟庸为相,胡惟庸怀恨在心。

于是,胡惟庸便借着刘基上请设立淡洋巡司一事,在朱元璋面前谮毁刘基,说刘基请设淡洋巡司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地方治安,而是为了给自己在淡洋建设墓园。

为了自证清白,刘基遂立即入京拜见朱元璋。

刘基对朱元璋的行事自然十分清楚。

随后,更为了避免嫌疑,刘基便长留在京师,不敢再回归故里。结果,他忧愤成疾。

刘基生病之后,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医生前去看视。胡惟庸乘此机会便对刘基下毒。

当时,胡惟庸带去的御医为刘基开了药方,刘基照单抓药回来煎煮服用。服药之后,刘基就胸中就长了两个拳头一般大、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让他十分痛苦。

见刘基果真病重,朱元璋这才打发刘基还归故里。

这次,在打发刘基还乡之敕中,朱元璋说是:

“君子之间,互相绝交,口不出恶言。忠臣含恨离开朝廷,也不会为自己辩白。你这个刘基,千里兼程,前来拜见朕。征伐四方的时候,你也帮过朕的忙。朕也给你加高官、晋显爵,降敕让你归老桑梓,以尽天命。”

朱元璋又说:

“谁能想到,祸事便在小差错之中产生了,结果导致你如此不安。你的行为,如果按照律令制度来处理,即便是要轻恕你,你也知道,轻恕并不是完全饶恕,轻恕也有其不可饶恕之处。如果论起你从一开始就跟着朕的功劳,似乎也可从宽处理,但是,你也知道,朝廷有八议制度,即便是不夺取封赠给你的名号,也还要夺取你享有的俸禄。这是国家的法令。”

所谓“八议”制度,最早源于西周的八辟;在曹魏的《新律》中首次入律;是指法律规定的八种特殊人物犯罪,不能适用普通诉讼审判程序,司法官员也无权直接审理管辖,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这八种人是:议亲,即皇亲国戚;议故,即皇帝故旧;议贤,即德行高尚之人;议能,即才能卓越之人;议功,即功勋卓著之人;议贵,即三品以上之官、一品爵位之人;议勤,即勤谨辛劳之人;议宾,即前朝国君后裔被尊为国宾之人。

朱元璋还说:

“像那些愚蠢的家伙,一旦有事,就会说自己是对的,国家是错的。你是善于作忠臣的人,所以,在出事之后,你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直接亲自来到京师。你真的可以说是含恨离开朝廷而不为自己辩白的忠臣、你真的可以说是互相绝交而口不出恶言的君子。你现在年纪大了,在京师也住了好几年了,年老多病,日受侵蚀。朕很是哀怜。”

朱元璋再说是:

“禽鸟生长于灌木丛中,羽毛干了,它们就要飞离。飞离之时,它们因为恋巢,还要反复回头看看。禽鸟都是这样,何况是人呢?现在,你可以赶快回到你的老家括苍。你可以告诉你的儿孙,让他们善尽孝敬父祖之道。如此,岂不君臣两全?”

朱元璋所降此敕,时在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

刘基回家之后,刚刚一月,他就去世了。

前文所及的胡惟庸向刘基进毒一事,就发生在本年的正月。

朱元璋在赐敕之中,明白数说刘基有罪。

由此可知,刘基晚年留居京师,他的处境是多么地危险、他又是多么地不得已啊。

朱元璋赐敕之中,把刘基比作羽毛已干、想要飞离的禽鸟,由此可见,胡惟庸在朱元璋面前对刘基的谮毁已经很深了。

由此可想,胡惟庸肆意苛酷刘基,朱元璋即便知道,他也不一定会发怒的。

朱元璋与刘基,可谓云龙会合,也算是千古稀见了。但是,最后也没有善终。由此可见,君臣之间的相处,是多么地困难啊。

刘基死后,其《行状》出自其同乡黄伯生之手,这还是刘基仲子刘璟乞请黄伯生写的。刘基《行状》之中,没有写到其被夺禄赐敕等事,大约是在避讳吧。

最后,总结一下:

打江山时,是你帮我,所以我对你客客气气;

坐江山时,是我养你,所以我对你生杀予夺。

就朱元璋的苛酷,大胆猜想一下,胡惟庸所带的御医是朱元璋安排的,会不会,朱元璋交代对刘基下手?

就胡惟庸最后被扳倒的事实来看,会不会,被加了罪名之后,什么屎盆子都可以往他头上扣?

一切,还请诸位聪明的读者细细思量!

(全文结束)

打江山时与坐江山时朱元璋对同刘基的态度有何两样?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江山时与坐江山时朱元璋对同刘基的态度有何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