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金钱的来源”

1519年的墨西哥还是个遗世独立的人类社会,当地人一般使用可可豆或者布料来交易物品。当西班牙的殖民者大举入侵时,当地人发现入侵者对黄金甚是痴迷,毕竟黄金不能吃,不能喝,不能当作工具或者武器,但是西班牙人对黄金却如此疯狂,看到这种黄色金属眼睛就为之一亮。面对当地人的疑惑,殖民者科尔斯特说:“我们这群人有种心病,只有金子能医”。


金钱的来源


假设我们生活在原始社会里,就像我们在《动物世界》里看到的野生动物一样,只不过可能我们还会使用火、工具啥的,饿了渴了,就去打猎摘果子吃。还会和族群分工、共享食物。就算我们进化到了农业革命前期,偶尔还会编编草帽草鞋,也会自己酿点酒,会看病制药等等,但在部落里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我给你一块肉,如果你剪的头发比别人剪的好看多了,下次你要给我剪头发,大家依靠着“人情和义务”组成经济体系,分享各种产品以及服务。在熟悉的部落间大概也是如此,使用简单的“以物易物”的方法。当然,如果我和你不熟或者不想和你交易,一边玩去,有本事就依靠蛮力来征服。

在这个阶段,各个部落或者村庄的经济规模都太小了。等到了城市和王国发展起来了,社会开始趋向于分工化,开始养起了专门的理发师或者鞋匠。什么团队或者组织的规模一旦大了起来,基本上都会趋于分工化。很简单,这样看起来比较有效率。比如福特汽车就发明了“流水线”这玩意儿,富士康里也有无数多的员工每天重复的单一的动作。就比如老师要几位同学一起搞一个presentation或者综合设计什么的,大家一般也都是,来来来你负责搜集资料,你负责筛选整合,你负责设计实现,最后以为负责上台演讲或者答辩。如果人数更多的话,分工就尤其显得有必要了。这样就不会有人忙的累的要死,而有人却搭便车,闲的没意思。

扯远了。之前说在自己自足的小范围部落里面,“交换”的需求其实并不是很大,而且基本上是依靠人情与义务的“平等”交换。但规模大了之后,专业分工出现。“如果自家后院酿出的酒就是粗劣,但我能用后院的粘土做出坚硬美丽的陶盆,我为什么不拿它去交易香醇柔顺的美酒呢?”但是现在范围扩大了,可能我和酿酒师根本就没什么交集,可能这位酿酒师不久之后就远足他方再也见不到他了,这时就再也不能像邻里之间交换油盐醋一样,而是需要当场“等价”交换。我们依然可以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当我们怎么知道你的物品价值多少讷?一个陶盆该值多少升佳酿讷?更有甚者,如果他不需要陶盆而是需要苹果什么的,而我没有该怎么办?于是我再去找中苹果的人,相似的问题递归发生下生……假设市场上有100种商品,那么就有5950条汇率,如果有1000种就499500……

于是,聪明的人类发明了“钱”的概念。可以是贝壳,也可以是香烟(许多监狱里就是用的香烟,《肖申克的救赎》也是),还可以是小麦之类的东西。就像现在,你的钱或许就是支付宝或者银行卡上面显示的一串数字,anyway,只要大家认可它的价值就行了。对,关键是大家都认可它的价值,你拿着一张纸上面或者别人看不懂的符号,就算你说破了嘴人们也不会相信这玩意儿值钱(除非你真的特别厉害另当别论),你把钱撕成两半人家也不会认可。但即使人民币和美元是两种不同东西,但大家都认可它们的价值。就比如如今问:你为什么使用微信?因为我的同学在用,我的朋友老师同事上司,大家都在用。而对于金钱的信任的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长期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网络,金钱也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也因此,作为共通的交易媒介,拿着钱,几乎任何东西都能交换,这就是金钱的运作原理,也是为什么金钱人人都想要。

关于货币的种类,有几种条件,不仅能用来交换物品,还得能存储。比如苹果就不能用。能久放,还得不占用大量空间以及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来保护和照顾,比如小麦,你得防火防虫防鼠防霉。最后,还得容易带着走,你有一所房子,把它换成一袋黄金而不是亿吨稻米,这样你就能带着这一袋黄金云游四方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采用过贝壳、黄金之类的东西作为货币。

有了金钱的概念后,财富的转换、存储以及运送都变得更加容易和便宜,后来才能发展出复杂的商业网络以及蓬勃的市场经济。可以说,正是因为智人规模的扩大,才有的“金钱”这个概念的需求,而发明出金钱的概念后,又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的发展。

一直以来,人类社会和家庭的维系靠的是“无价之宝”,比如荣誉、忠诚、道德和爱。但这些都不会被放上市场,也不应该用金钱衡量。就算市场开出天价,有些事情就是不该做。比如父母不该贩子为奴,忠诚的其实不该背叛主人,祖先的土地也绝对是神圣不可侵犯。

但金钱一直试图打破这些限制。当然,我们可以说钱(或者工具、科学、技术)无罪,有罪的是人邪恶的一面乃至没有人性。如果有一天我们不信任陌生人了,也不相信隔壁的邻居,而是信任它们手上的钱。没有钱,就没有信任,我们不再信任社会、宗教所教给我们的关于和平友爱诚信道德的一切,难以想象整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但是别忘了,不管是金钱,抑或是如今的所谓的“人工智能”,关于人类,关于社会,我想鲁迅下面这段选自《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文字,把“自欺”“自信力”“国人”等地方稍加修改,还是适用的: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金钱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