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摔跤吧,爸爸》,豆瓣评分高达9.2,虽然各大影院排片率很低,但几乎场场爆满,并引来网上的热评。电影不能说完全没有尿点,但是的确改变了很多人对印度电影的看法。印度电影国宝级人物阿米尔汗饰演男主角,并亲自为中国电影观众剪辑的140分钟的电影,节奏紧凑,宝莱坞电影所擅长的舞蹈,换成了跑步、深蹲和摔跤,而节奏明快的电影插曲则起到了配合剧情、烘托气氛的点睛作用。
但这部电影靠的不仅仅是印度电影的这些看家本领,它成功的地方,在于它的故事情节从各个方面打动了人心。无论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还是竞技体育的魅力,还是群体与个体的冲突,还是传统与现代的较量,还是男女平权的呐喊,还是官僚体制的腐朽,每一个观众都能找到自己关注的角度以及泪点。
电影改编自印度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个曾经从事摔跤运动的父亲,为生活所迫,放弃了为国家取得奖牌的机会,但是他却将他的两个女儿培养成为了女子摔跤世界冠军。这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我们都熟知网球界的大V和小V,也听说过为澳大利亚夺得里约奥运会4*100米自由泳接力赛冠军的坎贝尔姐妹,当然还有我们国内羽坛的骆氏姊妹花和花样游泳的蒋氏姊妹花,等等。
但是,如果我们将电影的背景还原到印度这个国家,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个国家的性别歧视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被列为女性危险程度第四的国家,情况比索马里还糟糕,只略好于战乱不断的阿富汗。我曾经看到过下面这组大数据:
✘平均每3分钟印度就会发生一起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钟发生一起强奸案,60%的女性曾遭遇强奸。
✘44.5%的印度女孩在18岁前结婚。
✘印度女性就业率仅33%。
✘过去20年里,印度有1000万女婴被堕胎,每年的数量达到50万。
✘5岁前,印度女孩比男孩死亡的风险高75%。
✘只有44%的印度学校设有女性的独立厕所。
✘每天,因嫁妆不够被男方家庭拒绝后自杀的印度女性平均9个。
除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极低外,印度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却是一个超级体育弱国,弱到他们的某一届政府曾经公开表示放弃在竞技体育上做努力了。在影片中的体现,就是体育经费十分有限。
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一对来自穷乡僻壤的姐妹,能够从在泥地上练习摔跤开始,从和男孩子比赛开始,从赢得50卢比的奖金开始,从遭受村民的奚落开始,从没有任何官方的支持开始,她们所走过的历程,可以用血汗来形容。那么,是什么支撑着她们走上了国际领奖台,是什么使他们摆脱了被父母当做负担早早嫁出去、为夫家相夫教子的命运,是什么让她们最终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我想这些源自于影片中的父亲,他敢于突破传统理念、拥有坚定的求胜信念、采用科学而严酷的训练方法,胸藏从小我走向大我的情怀。
1,敢于突破常规的理念
在一个性别歧视严重的社会,一个连生四个女孩的父亲,一直为没有儿子能实现其摔跤报国的理想而苦恼。而当他发现自己的女儿拥有摔跤的天赋后,他对妻子说,他一直想让儿子能继承摔跤这项运动,却没有想过女孩同样可以从事摔跤运动。父亲不顾体制内的抵制(不让女孩使用训练场地)和村民们的嘲笑,毅然独自教练两个女儿,让她们像男孩一样穿短裤体恤、剪短发进行训练,和男孩一起在尘土飞扬的赛场上比赛。
这部印度片子让我想到,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一部美国体育片《点球成金》,片中的男主取自Michael Lewis的《魔球:逆境中致胜的智能》一书中所记录的奥兰多运动家队的扛把子比利·比恩。奥兰多运动家队在MLB的逆袭,同样也在于比利·比恩独辟蹊径的经营理念。
2002年纽约洋基队的总年薪高达1亿2千6百万美元,然而,奥克兰运动家队同时期的总年薪不足纽约洋基的三分之一,只有4千万美金,在全联盟位列倒数第三位。薪资的巨大差距意味着优秀球员的流失,更难以寻觅联盟中那些当红的超级巨星。除了捉襟见肘的工资预算,运动家还是一支典型的“小市场”球队,设施陈旧和全美倒数的观众上座率几乎成为运动家主场的“特色”。
比利破天荒地将“棒球统计学”作为球队的经营方针。他尽可能地将球员能力数据化,并以此作为衡量球员能力的唯一标准,而非某些基于主观经验的判断。通过这套统计学公式,比利以有限的预算去寻找那些价值被低估的球员。同时,他还强迫整个球队摒弃传统的成绩评估标准:摒弃“打击率”、“盗垒”等等华而不实的成绩,“上垒率”才最重要。因为只有上垒才能减少出局的概率,并提高得分的概率。
在全新理念的指引下,运动家队在2000年后曾5次打入季后赛,4次获得分区冠军,共赢了1045场比赛。期间,甚至还创下了美国职棒联盟百年历史上的连胜20场的空前纪录。
2,坚定的信念。
父亲为生活所迫,从一个国家级摔跤运动员退役后,就没有放弃过生一个儿子继承其摔跤事业的愿望,直到发现自己的女儿具备了摔跤运动员的天赋。从乡村的泥地赛场,到正式的三色比赛场地;从初级比赛到中级,到高级;从帮冠军到全国冠军;从国家队队员,到国际比赛的冠军。无论是作为一个父亲还是教练,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他从未丧失过对女儿夺得世界级冠军的信心。
而对于大女儿吉塔来讲,从输掉第一场泥地比赛开始,她就一直渴望着战胜对手,拿到奖牌。而自从吉塔获得全国冠军、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后,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在世界级比赛上连续失利,自己每次却都认为,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
当妹妹向正在悠闲涂着指甲的吉塔指出,为什么你以前只要是输掉一场比赛,都会睡不着觉,而现在输掉了这么重要的比赛,却无所谓的时候。吉塔才意识到,自己缺的不仅是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比赛技巧,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坚定的求胜的信念。你可以失去一场比赛,但你不能失去信心,更不能失去坚定的信念。于是吉塔在思想上重新回到了父亲身边,并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了训练。
在战胜了几个重要对手后,吉塔终于进入了英联邦运动会女子55公斤级的决赛。决赛前,吉塔向父亲请教比赛的技战术。父亲却没有像往常那样给女儿做具体的指导,而是告诉女儿,她不仅仅是在为自己的金牌而战,而是在为千千万万被歧视、被损害的女性作战,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她们,女性还有别的出路。
在决赛中一度失利的吉塔,凭借父亲平日的教诲和激励,最终完成了一个完美的5分弧线背摔,在最后一刻反败为胜。因为,父亲告诉她,五分很难,但不是不可能。而她做能到。
同样,运动家队的比利·比恩,并不是第一个将棒球统计学理论引入经营的人,他的成功,还在于他的坚持,他的独断。作为前大联盟天才球手,比利在球场上的成绩并不理想。比利从自己失败的经历和那些成功球员的身上发现,要想成为一个顶级的棒球手,除了具备某些天生的运动能力外,更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续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强烈愿望与实际行动。这样的球员才能不被暂时地失意所击倒,也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而一个球员即便有超强的天赋,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会左右摇摆,最终迷失自我、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3,科学的方法
影片中,父亲不光传授摔跤的技术战术,而且训练女儿们的体能,在饮食上也予以科学控制。在大女儿说有一个令她非常头疼的对手时,爸爸找来之前比赛的录像,一帧帧地研究,从而制定出既符合女儿特点又能克制对手的策略。女儿虽然擅长进攻,但是在遇到不同的对手时,又果断让女儿换一种打法。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是体育训练中最普通的常态。
比利·比恩,也正是通过对大量科学统计的棒球数据,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遴选出筛选被市场低估但非常有价值的球员标准。而且那些优秀的球员,也正是通过认真分析对手的规律,不断弥补自身的弱点。
4,以小我召唤大我
作为一个印度的女性,大部分人都逃脱不了与锅碗瓢盆相伴终身,甚至遭受强奸和家暴的命运。然而,这对从乡村走出来的姐妹,通过摔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她们的影响下,印度有成千上万的女孩走上了摔跤的竞技场。父亲在吉塔决赛前夜说的那些话,使吉塔从个人的小我中看到了大我的价值。
美国NBA赛场上的最矮的得分王——艾佛森,这位来自乔治城大学身高仅1.83米的球员,在NBA历史场均得分第七,场均时间第四,仅落后于威尔特-张伯伦,比尔-拉塞尔和奥斯卡-罗伯特森。据ESPN Stat& Info,他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6英尺以下,场均得分超过20分的球员。
他永不休止的战斗精神激励了一代斗牛犬式的小个后卫,他给了那些年轻、小个、速度惊人的后卫球员带来了希望。同时,作为一个从平民窟中走出来的球星,他更给那些出身贫寒、混迹街头的“坏孩子们”以希望。他把嘻哈文化真正带进了NBA,他的长护臂、纹身、地垄沟头等标志性装束,为NBA的文化的带来了改变。没有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的艾佛森,NBA的世界将变得寡淡无味。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可能登上世界的巅峰;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力量改变传统的认知。在每一个成功者的身后,都隐匿了成千上万个,为你祝福、为你祈祷、默默支持你、信任你、关注你的人。你的成功和荣耀,对那些暂时没有条件改变生活、改变自己的人来讲就是远方的希望,是暗夜里的星辰。在你的影响下,很多人的人生会从此不同。
最后,既然我们谈到成功,就应该给成功一个定义。
当然,我们文章中提到的印度两姐妹获得过多块世界级比赛奖牌,她们的摔跤运动生涯可以说是成功的。而依照传统的‘成王败寇’思路,后面我们所提到的比利·比恩和艾佛森,都并不能算是一个成功者。
比利·比恩带领的运动家队,虽然曾在常规赛中取得比纽约洋基队、波士顿红袜队等超级球队更好的成绩,但却始终无法晋级季后赛第二轮,从未染指美国联盟冠军和世界大赛冠军。然而,在波士顿红袜队的高薪邀请面前,他最终选择了放弃,依然带着运动家队跋涉在季后赛的道路上。
而艾佛森在NBA的14年时光,却始终没能为自己戴上一枚总冠军戒指,没有总冠军的生涯对于任何一个联盟球员来讲,注定是不完美的,而对于艾佛森来讲,这甚至是残忍的。但艾佛森却说这是一段很棒的旅程。“横冲直撞的人生没有输家,永不服输的人从他出场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是个胜利者了。”
"我们去和他妈的这世界干一架吧!" —艾佛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