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环境下,企业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与创新,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大数据具有催生社会变革的巨大能量。如果能够掌握和利用大数据,并为数字化转型企业去赋能,那么,这样的信息技术类企业获得巨大财富,就不再是梦想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信息技术公司,致力于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创新技术,帮助企业完成核心业务的全面数字化和信息资源的创新应用,助力中国大数据生态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6月21日,荣之联成功举办“2018荣之联IT赋能者峰会”,近千名政企代表、产业专家及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话数字经济时代前沿趋势,探讨面向数字未来的发展大计。借此机会,《大数据周刊》专访了荣之联创始人兼董事长王东辉。
打通数据壁垒,助力企业再创新
《大数据周刊》:在数字经济环境下,很多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也新诞生了一些数字型企业,那么,这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该如何进行二次创新或者再创新?有哪些模式和路径可以参考?
王东辉:做数字化转型,第一,要提高传统业务的效率,也就是数字化程度到多少。从做市场、产品开发到最后销售的过程中,每一方面都有一个数字化程度。
第二,实现新的收入来源。比如物流公司,原来的收入就是帮人家运东西,但数字化后可以利用积累掌握的大量数据,实现创新性收入。也就是把原先的数据资产重新包装,实现新的盈利。
第三,变成云服务。原来是别人买走,现在变成按时间、按量切成小块,一块一块卖出去,我们也可以这样去做。
第四,区块链技术发展起来之后,就是按成果来做,因为细节都可以记录的很清楚,将来大家分账就可以。
第五,去做别人的生意。比如说餐厅,现在很多餐厅开始卖熟食,和新零售是一样的,可以拓展业务范围。
《大数据周刊》:目前,数据壁垒仍然存在,如何通过技术打通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数据流通的壁垒?
王东辉:数据壁垒有一部分是技术原因,一部分是管理问题。从技术问题来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内部,有很多的数据散落在各种数据库里,甚至各种Excel表里。企业IT一直在做这个工作,以前有数据仓库BI,形成的原理就是希望能够把数据集中起来做数据挖掘,做出报表、可视化的东西提供给企业用。从管理问题看,如果一个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有壁垒,这个只能靠管理的手段想办法解决。
技术的手段在企业的数据应用上有一些新的好处:
第一,现在使用爬虫技术非常多,爬虫拿的是外部数据,获得一些互联网数据和外部的专业数据,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的结合产生了很多新的东西,如新的商业模式和决策分析。
第二,物联网的发展。荣之联的物联网部门深入到了很多行业里面,比如江西的水务,江西省所有的农村自来水厂面临着很多问题,现在我们能通过物联网的手段把这些数据抓上来,反过来影响它的生产和运营,包括收水费等各个方面。但有没有数据壁垒呢?有。比如自来水厂有50种不同的水表,想要把数都读上去必须做50种不同的识别才行,这些都是需要去解决的。
今天,我们在做企业级的信息化时比以前更有信心了。因为对于客户而言,我们的价值在提升,客户有太多复杂的东西需要我们来处理。
我们现在定的战略——行业穿透,很多人并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行业穿透,因为以前如果只是做IT,天天都在讲大数据、人工智能,永远跟行业客户是两张皮,连不在一起。但现在,我们不讲IT了,IT是我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客户的业务。清楚客户面临的问题,再利用我们自己有的IT手段,就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
深研底层基础,打造竞争优势
《大数据周刊》:荣之联在做大数据平台或一体机的时候,BT和IT如何结合,与百迈客、华大基因比有什么样的场景化的优势?
王东辉:首先,他们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做的是基础的平台,大家的着眼点不太一样。不做底层的东西,就没法跟人竞争。所以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往底层做。底层是什么?最基础的就是分布式的存储系统,特别是要做文件系统,这实际上是国内目前欠缺的,因为国内大部分在做上层的系统,没有人往底层做。
另外,我们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不做通用的存储。为什么?通用的存储行业竞争太激烈,国外厂商“高大上”,国内厂商在上面做很多应用级的东西,所以竞争特别激烈,我们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在基因这个行业,我们做的数据管理系统、BioFlow调度系统以及数据可视化系统,这在别的行业沉淀中是没有的,是完全为这个行业所打造的东西。
在这个领域存在很多产品,不管是叫生物云还是叫一体机,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它可能是从应用角度做的,或者拿开源的软件搭建的产品,但是荣之联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体机,我们内部有非常清楚的分析和界定。
《大数据周刊》:今天发布了很多硬件的产品,硬件产品和生物云是什么样的关系?
王东辉:首先,今天看到的这些产品,表面上看,确实很多东西交付给用户时是一个硬件产品,但本质核心全是软件。众所周知,存储公司都是软件公司。
BioStack里面的东西我们原先就有,只是现在重新整合。基于什么考量?首先,为什么要装在一起做成一个集成的系统?如果把存储和计算的节点分开,机柜之间的网络流量太庞大,所以现在就把它全部集中在一起。另外,当客户来的时候,只买一个机柜就可以了。如果客户要搭建自己的私有云,可以按照客户的需要,将单个机柜作为一个基础的模块,逐渐增加扩容。
经历完整周期,成就行业赋能者
《大数据周刊》:荣之联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周期性发展?
王东辉:荣之联发展了二十年,我认为到明年左右才能经历一个完整的周期。荣联最早创业是由一两个人做起,到2005年引进管理团队,2007年进行股改,2011年上市。上市以后,2013年-2014年,公司完成收购车网互联,泰合佳通,实现在物联网,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和业务整合,2015年,完成10亿元定增,结合股市,到明年,资本市场的周期才算经历一个完整的周期。
《大数据周刊》:荣之联定位“赋能者”的初心是什么?
王东辉:“赋能者”这个词来源于美国。荣之联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赋能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赋能不再是靠某个人去实现,现在的人员流动也较大,所以更多的是提炼。比如原先雇几个IT人员几个月都做不好的东西,现在用我们的产品过去一装就可以了。
事实上,所有的企业用户IT需求有两种:一是公司真正的业务需求;二是公司IT人员个人需求。个人需求往往是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跟新技术(如区块链、大数据)。在为客户赋能过程中,我认为让客户做他的专业就好。我们的BioStack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是科学家,做生物分析就好,而我们帮你来做IT的部分,这就是一种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