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执行力的方法,去培养“坚持”这个好习惯

落笔之前,我查阅了一下大多数人对于坚持的理解,人们给予它的修饰词语,通常是“坚持是一种力量”、“坚持是一种精神”、“坚持是一种品格”……我觉得大家说得对,从结果上反推,每个成功者必然经历过坚持这一过程,我们渴望成功,自然而然的会歌颂坚持。以至于有些时候,这平凡的两个字会被挂上神坛,受万人敬仰。

而我以为,坚持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它就存在于我们抬抬手就可以触摸到的地方。坚持,只是一个可以养成的习惯而已。习惯,我认为这是人类赋予坚持最好的定语。它意味着,这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取的,排除了与生俱来、天赋异禀的可能,这是一种平等,也是一种尊重,让慵懒者再也找不到逃避坚持的借口,因为你努力就可以做到啊,你为什么做不到,因为你不努力,而不努力是可耻的。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本书不仅完全支持我的观点,而且给予了系统的培养坚持这一习惯的方法,遇见好东西,习惯与大家来分享。

首先,书中完善了一个大众认知——“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我可以举出好多例子反驳这句话,我曾经练字、自学PS、背英语单词、早起、跑步、学围棋、写作……每一样都坚持在一个月之上,而且是连续不断的,但是依然没能养成习惯。

因为习惯是需要分类的,不同习惯的培养时间是不同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时间大约需要一个月,如阅读、整理、节约等;身体习惯的培养时间是三个月,如减肥、运动、早起、戒烟等;思考习惯的培养时间是六个月,如逻辑思考能力、创意能力等。

既然习惯的养成具有周期,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探讨在一个完成周期的不同阶段里我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了。

一个新习惯的培养,意味着我们的过往的生活要发生一些变化,书中把这种抵抗新变化和维持现状的情况统称为“习惯引力”,“习惯引力”越大,我们养成新习惯的失败率越高。

书中对于克服这个问题,给出了很多贴心并且切实可行的小方法:

一、锁定一项习惯。

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不可贪心。如果你想要减肥,节食和运动,选一样就好,让坚持尽可能轻松起来,我们是在自我完善,绝不是在自我虐待。

二、坚持有效的行动。

不要计划弄复杂,你想让自己养成每天背单词的习惯,设定一个你可以完成的目标,不要说我一天必须背会500个单词,遥不可及的目标会让你想不放弃都难。

三、不要太在意结果

我上面也说了我做了那么多事都没有一样可以养成习惯,但是我依然受益很多。因为曾经坚持写作,于是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公众号。因为自学过PS,现在偶尔朋友找我帮忙P个照片,也完全无压力。因为会跑步,注意锻炼。上周徒步走了两天,最高到达海拔2700米的山峰,身体不仅没有任何不适,而且精力充沛。结果的确是检验一件事成功与否的至高标准,但是很多事情,它的价值其实在过程中就已经存在和完成了。

熬过了最初的反抗期,你就会进入不稳定期了。这个时候你的心理状态由“我做不到了”变成了“我不想做了”。书中建议我们这个时候就不要和自己死磕了,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节奏,和自己进行友好互动。比如你坚持每天跑5公里,在不稳定期,你可以允许自己偶尔少跑一公里,但是同时要用罚站30分钟作为惩罚,就这样自己去完善自己的规则。就想我刚开始跑步的时候,进入不稳定期我真的不想跑了,那我就走路,完成固定的路程,后来我发现走路实在太浪费时间了,于是只好乖乖去跑步了。

不稳定期之后就会进入稳定期,我的大多数习惯都是在这个时候没撑住导致失败的。因为稳定期会给人们一个错觉,那就是我的习惯已经养成了。我会自觉在晚上就打开电脑敲字了,减肥的小伙伴们也会发现体重真的降下去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放松了,什么规则,什么持续,全都放空了。此刻一旦你的节奏被打断一次,你有没有及时警觉,那么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朋友们一定要记得,你必须经历过倦怠期才能表明你的习惯已经养成了,在此之前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什么是倦怠期?就是有一刻你突然开始怀疑自己了,你的大脑里充斥着诸如此类的想法“好无聊”、“好烦”、“我是在干嘛呢”、“好像这一切并没有意义呀”……你开始对生活的一成不变感到厌烦或者空虚。这个时候,是“习惯引力”的最后反抗。书中给了我们两个很棒的对策,就是添加变化和计划下一项习惯。比如换个软件背单词,换个小区去跑步,或者,既然我已经能做到早起了,那以后我自己开始做早餐吧,营养又健康。

在倦怠期,我们的大脑里必须有一种意识,那就是建立习惯的连贯性,只有不断地为培养习惯注入心力,才能获得良好习惯所带来的甜蜜果实。

以上我只是介绍了《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的主要内容和我个人的心得体会,一本好书,就是能够让你读起来无压力,可以产生很多共鸣,同时又可以梳理和完善你的逻辑或者引发出更多的思考,让你百读不厌,甚至把它变成枕边读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有执行力的方法,去培养“坚持”这个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