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中那些蒙尘的明珠

土著中那些蒙尘的明珠

火山

2003年起,回归本土网络,也回归本土游耍,恰好遇到互联网发展的高峰阶段。看到各种网络平台与组群的兴趣团聚,同时也发生了视界下的点滴故事。

土著中那些蒙尘的明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论坛论战始于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时间,我们那时去游行了,广州师院派出班车送我们出去,整个下午我扛着系旗,辅导员看我这么疯狂,说可以火线入党了。想不到四年的集体申请,四年后才兑现;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是四年大学阶段,几乎天天在400米的大球场上转四个圈,经年下来倒落得个生猛活泼,也能游刃有余。

土著中那些蒙尘的明珠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七中某同事的细佬,搞了个从网论坛,于是随意注册了一个会员,偶尔也会交流一下。后来,网络Q群游玩,认识了“心自飘零”,原来他也搞了一个本土论坛“神采飞扬”,而且还有一个羽毛球俱乐部;偶尔参与了他们的露天露营活动,还是担心晚上不能自控,十点多还是开车回家。那时的我,是不太设防的,不过还是保留点原则吧,实际可能是自己的要求有点挑剔。

土著中那些蒙尘的明珠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神采飞扬网的超级版主李清水,邀请我参与网络读书会的推动,想着教育不能只是在学校推行,应该在网络道路中有其位置,于是答应参与推动与组织。一般主张刚好一桌人来讨论与争论,反正也算是坐而论道吧,每个人来自的行业也不同,这个是属于半开放的,人究竟持什么目的姑且不想,关键是有观察、经历、观点迸发出来。由于各种缘分牵引,人最终离去或散去,都是正常的;习惯于浅浅的流动,才明白花开花落的意义。当然,无形我们还是撮合了一些新人,还是让某些人找到了存在的意义而努力,顺道再忘记书友会。

土著中那些蒙尘的明珠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觉得,最大的意义莫过于有人发现了自家心性悠远之处,竟然这么优秀、这么动己动人;然后,推动了一池清水,各种颜色、各种表达。如文化之花繁育,点滴的记录就是我们足下土地的真实片段存在,经年之后这些就是珍贵的历史记忆、记录。高尔坚、黄焕光、缤纷、朱二哥、梁国成等人,轮番在本土纸媒冒出文章,推动了文学链接,文化实在之孕育,原来我们的行迹就是生命的力量,也是团结的力量。

土著中那些蒙尘的明珠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各种情绪、情怀依然,那个尘埃的“飘荡”,为何我们就在网络小“团聚”呢,可能我们就是想有表达与呼喊的频道吧。若如童年对着的树洞,我们呼喊着,同时也是感觉到安全的、神秘的、放下的、前行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土著中那些蒙尘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