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思想的源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文明川流不息。在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只有古中国的文化流传了下来,在人类思想殿堂里淡雅古典的闪着光辉。仿佛千古传来的暗香,读完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著作后,揽卷长思:中华文化思想的源头是怎样来的?而它,又是什么样的?

        硝烟弥漫,战旗飘扬。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场上充斥所有士兵震耳欲聋的厮杀声,惨叫声,空气中充满了血腥味。那是个由战争主宰的年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治动乱,正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每一个国君都需要能够富国强兵的政治思想。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士的位置愈显重要。

      马克思列宁主义中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战国时在中原一带生产力发展,技术提高,铁的出现使生产力发展。从而渐渐的从奴隶社会变成有地主阶级掌权的封建社会,各诸侯国力日胜,东周名存实亡。

      中华文化的源头有什么造就?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人们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应时代的需要,思想家层出不穷,最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各类思想家相互辩论与驳斥,渐渐的形成了各类学派。孔子,孟子,荀子的儒家思想;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韩非子,李斯,商鞅的法家思想。各类思想就像各种富有魔力的七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共同成为了普照华夏大地的阳光。

      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第一个提出了社会要有秩序,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所谓“仁”的思想。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之深邃,做人之坦荡,境界之高远。正式他,在各国间游说,最后灰头土脸的失败而归,但他的希望之火没有泯灭,他首创了私人讲学,提倡有教无类,把教育普及。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除了乐以外流传至今,四书五经的说法也就是从南宋朱熹批注五经时才形成的。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华主流传统文化的源头。

        无论是孔子,孟子,荀子,这些伟大的思想家,还是当时雄踞一方,志图安定天下的诸侯,他们都在提出积极有为的政治主张。而在此时,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思想流派诞生了,他留着长长的胡子,骑着一头牛,在幽静的树林里漫步目的的悠闲的走着。

        他,就是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无为而治,提出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论调。他是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有着灵丹妙药。确实,他的“灵丹妙药”能让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没有了差别观念,精神和灵魂就得到解脱,来世便是前生。

      千年后, 在兰亭中在王羲之出神入化的毛笔下,抒发了“齐捧殇为妄作,一死生为虚诞”的感慨与人生观。人生在世,是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就像商鞅变法促使嬴政并吞六国。在各种流派相互驳斥的时候,法家思想最先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社会要有强有力的法律,轻罪重罚,君主要有威严与权势。这正符合了当时时代要求的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的帝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为后世法律制定影响深远,且不断完善。

        儒家,法家,道家。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大学派,无论是哪一派,都对中华文化和民族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就像各种新鲜的血液,融化在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里,构成了中华民族高贵的血统。

        儒家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几乎一直处于统治地位,是统治者提倡的官方思想。它就像是一种宗教,净化人的心灵,稳定社会秩序。它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应有的角色。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大同社会便是儒学所憧憬着的未来。在后世,西汉时期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的主流地位奠定。后经三教并行,受到佛教与道教的挑战;又经朱熹,王阳明等人之手,在宋代,成为了官方哲学。它的发展脉络很清晰,像一条蜿蜒的小溪,汨汨地流淌着。儒家思想在中华大地上的传播,仁爱的美德也成为了国人的道德水准。它在中世纪及以前,一直统治着中国人的思想。

        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虽然没有儒家思想那样不可替代的统治地位,但他们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在汉初成了主要治国思想,稳定了社会。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中华文明的里程碑。这本书,让人们的思想得到进步,从实物变成了抽象的理论。这是一种思想上的革命,虽然当时并不被人们注意。法家思想是中国中央集权制度最初的指导思想。中国政治上的改革,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之间制度上的变革。他积极有为,顺应当时的时代,开创了新的纪元。

        中华文化的源头,深邃而瑰丽,在当时世界的另一边,思想的火花一样在碰撞,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区别又是什么?古希腊时代,雅典城邦里,思想家们相互辩论交流着。是什么衡量着世间的一切呢:是克洛诺斯,宙斯,阿波罗这些只存在在神话中的形象还是现实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答案在一步步揭晓,就像魔术师在一点一点表演着魔术。神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有道德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有知识就有道德,这些思想不断递进发展着。穿越空间的间隔,从希腊的神庙到中国的王宫。百家争鸣的局面和希腊此时辩论的场景是何等的相似,那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变动引起的思想浪潮。他们都强调社会道德的重要性,都主张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但二者的目的和出发点却不同:中国这边无论哪种学派都是基于如何治理国家,而希腊雅典这边则是针对个人的修养。但无论是东边,还是西边,思想的浪潮都推动者社会与国家的发展。

        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一道绚烂的阳光,普照大地,也是一轮明月,照亮夜空。他即是必然的,也有着偶然性,他即是无独有偶的,也是独一无二的。

        源头尚在,川流不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华文化思想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