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立秋
图 | 网络
东风未肯入东门,
走马还寻去岁春。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
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
故人不用赋招魂。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正如苏子诗中所说,事如春梦了无痕。所以沈复,写了这本《浮生六记》,为的是能记下事,更记下与他一起经事的人。
忘了为什么会知道这本书,最初接触到它应该是初一语文里《童趣》这篇课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当时并不觉得有趣。我小时候也能撑着眼睛看太阳啊,那不都因为是傻嘛,这有什么有趣的?所以它在初次相见的时候,并没有成功吸引我的注意,然后就搁到了去年才来读…
《浮生六记》是沈复的自传体散文,一共六记。但是传到现在,六记已缺其二。虽然还是有四记可读, 但是我翻来覆去的看也就看前三记。第四记是他的游历我反倒是没什么兴趣,大概是我不喜欢浪吧(第四记叫浪游记快)好的我知道你们要给我一个恰到好处的“呸”了
(好的我帮你们呸还不行嘛)
其实是因为到了第三记篇尾陈芸就病故了,每每看到她弥留之际的牵挂,都让我心酸,叹红颜薄命,也就无力再往后翻。
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
陈芸,林语堂称她为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绝非夸张。别的都不必说,只消说她的才情就足够。别人过目成诵,她年幼时,《琵琶行》过耳成诵;“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只是她粗通诗歌、自学文字时所作...
沈复在书中自述说多情重诺、爽直不羁,其实就用这八个字形容陈芸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向往丈夫口中的灯会,冠他冠,衣他衣,添扫蛾眉,微露两鬓,化女为男,欣然出门去;有才有识的娼妓可引以为友,与之结盟,看重情义的她被憨园背弃后连梦中呓语也都是“憨何负我”;小姑子出嫁催妆缺珠花,就将自己纳采所受的给她,别人替她惋惜,她不以为然,但破篓残卷中偶然所得可读之片纸却当做宝贝,虽然那都是隔壁冯妈每每收来乱卷一通就卖了的东西...
再说他们这段情吧,细节处见人心。
两人鸿案相庄廿有三年,也于细节中见爱情。
十三岁沈复对陈芸一见钟情,央求娘亲给他订亲并表明自己非姊不娶。这三记里,所记之事,不外乎夫妻间闲话,种花,赏月等琐碎小事,但却每含至深情意。
新婚之夜,并肩夜食。而陈芸还在斋期,其实她已经斋戒多年,从何时开始的呢。从沈三白出痘之期起,至此夜已经数年了。直至沈复言他已经光鲜无恙,让芸姊开戒,才“笑之以目,点之以首”。是了,爱不是宽裕了想要给予,而是恳切的希望你拥有。功名也好,平安也是。
新婚小别,原以为芸会相对垂泪,竟强颜劝勉,还为沈复代整行装。孟郊有临行密密缝,沈复有临行窃窃语,“无人调护,自去经心。”这一别,不是秋风肃杀,正是桃李争妍,远行人却只觉天地失色。是了,有人的爱是悔教夫婿觅封侯,就有人的爱是这样牵心挂肚肠。
沈复生性直爽,陈芸是标准的谦恭多礼,沈复很是不习惯她这样迂拘,谁知时至后来,“岂敢”、“得罪”也成了他自己平日里说话的语气助词了。而陈芸喜食腐乳,也喜食虾卤瓜,但这是沈复最讨厌的两种食物,戏言称如食粪,陈芸自嘲自己是狗,故喜食此二物,“妾作狗久矣,屈君试尝之”,强行塞了一筷子到沈复口中,沈复从此竟然也喜欢吃了。是了,这大概就是“情之所钟,虽丑不嫌”吧,不过在这里好像要换成“虽迂不嫌”和“虽臭不嫌”。
结婚多年,在家中相逢,还是会暗中握手问“何处去”,生怕不见。
“其癖好与余同,且能察眼意,懂眉语”,沈陈仿佛连灵魂都是相似的。
陈芸,还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懂生活情趣的女人。自创了活屏风,将植物种于屏风中;在盆栽上放虫蚁标本,活物入画;自制了梅花食盒,与君添食;天寒时节与朋友对花对饮,租了卖混沌人的炉子烹食热酒…
他们有着“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朱白二方图章,却没有等到与子偕老的结局。
纵然有这么多的幸福与温馨。第三记中,芸还是病入膏肓,良医束手。这让我想起“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知道自己大限到了,断肠语已不得不说,丈夫因为自己不得亲心,嘱咐他在自己死后早早归家,亦不用带自己骸骨回去,希望他续娶一个德容兼备的女子好奉养双亲,抚养幼子…还想多说些什么,但是断断续续只反复说“来世”二字,一如黛玉的,“宝玉,你好…”后面还想说什么,终究是不得而知了。
“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寸心欲碎。”慧极必伤,情深不寿。也难怪作者要说“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其实这前三记倒叙、插叙穿插其中
与其说是作者的自传
倒不如说是作者的悼念之作
回忆那个幼时
为他藏粥
为他斋戒
为他纳妾
从芸姊变成芸妻的女子
今天已经是3月2日了,立春已经过去二十几天了。万物复苏这个季节,希望心底有渴望的你们,伸手都能拥尽春风,抬眼就能览遍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