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5原创天天马行空
请问大家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和工作(如果是学生,请自觉将此替换为学习),每天会固定做些什么事?
有的话,请问是什么事情呢?是兴趣,习惯还是被迫使然?
以前少不更事,整天傻吃傻睡,整个一缺心眼,外加浪费时间,而现在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
事情炒鸡多,每天都给自己制定了五花八门的计划,但入睡前都有深深的罪恶感。因为计划太多,无奈能实打实完成的没几个,要么是大打折扣,要么是止步不前。
今天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为什么将想法、计划坚持下来真tm难。
先说一下小编现在的状态吧:主要任务是为即将到来的毕业(或者说是失业)做准备,(想想都觉得恐怖)。
大致的思路是:
1.通过现在的实习积累经验,到时有能拿得出手的干货;
(无奈,实习的性质与市场大相径庭,在面试官面前肯定落下口实)
由于实习性质特殊,还是要重视滴,忙的时候是全身心投入。
2.机智如我,小编另辟蹊径,自己整一公众号,推销自己;
(其实很早以前这个想法就有了,只是懒癌晚期,直到现在才和大家见面)
大姑娘坐轿—头一回,面对这看似没多大技术含量的工作也算鞠躬尽瘁,但是占用时间还是蛮多的。
3. 配套技能学习
这里主要指学习PS啦,视频后期,数据处理,文案策划……
因为这些都是以后工作必备技能,否则肯定碰一鼻子灰。
PS吧,自学过2次,一次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第二次加实践,完事后傻傻不清楚。现在算是入了门,从6月初开始每天坚持学习,现在又半途而废,开始吃老本了。
其他的吧,呵呵,多停留在大脑计划中,不知何时能够付诸实践。
还有一项,就是到时可能会考数学、神啦,救救我吧,小编典型文科生一枚,同义词,数学脑残。前段时间还天天做题,好不容易度过了逢题必挂的挫败阶段,现在又打回原形了。
4. 虽说已转专业,老本行还是得兼顾。
外语学习不仅仅是一本硬技术,开阔视野的同时,没准会在人生道路上为你敞开一扇窗,前途一片光明呢(纯属YY啊)。说实话,突然间脱离了大学是高强度、高接触度的学习环境,小编现在明显感觉自己水平呈直线下降。已经记不起多久没有开口了,上次看片完整文章时什么时候,动笔写个词手都“哆嗦”,完全是“泯然众人”矣。如果想保持所谓的双学科优势,必须补回原来水平,并保持继续学习,因为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知识许久不用是会遗忘的。有时候抽风,想把听说读写译都提上日程,最终不了了之。
5. 人嘛,没有点兴趣、爱好,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小时候没有条件,兴趣爱好比较稀缺,有时真的很羡慕现在的小朋友,兴趣爱好广泛(估计他们要冲过来揍我了)。
另外,接触社会越多,就越能看清自己的短板、缺陷。不管是在自尊,还是攀比心趋势下,有志青年都想练得一门好手艺吧!奇怪的是,想法有了,网络资源又这么丰富,为毛这么多年连一个像样的新技能都木有。我想学习的东西有手工,绘画,摄影、乐器,唱歌(有点跑调,笑吧),烹饪……
6.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锻炼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废话,是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小编已经不记得上一阶段的锻炼是在何年何月了。本人身子骨又有丢丢弱(公举病又犯了),锻炼是必须提到和吃饭睡觉一个高度的。回想着6年时间,除了在受刺激的时候保证锻炼(长跑、瑜伽、健美操)外,(最长应该坚持有2个月吧),其他时候都……都觉得对不起自己。前天在技术小达银的最后通牒下,终于重操旧业,结果现在还惹得身上大部分肉“生气”,不知道这次能坚持多久。
7. 再说娱乐吧,啥滋味,能不能给点提示?
娱乐虽然不是生活的充要条件,但觉得是必要的调味品。估计每个人都难以想象、更难以接受没有丝毫娱乐的生活吧。每个人对娱乐的定义与需求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娱乐的实现形式也必定因人而异。小编现在的状态是中午定闹钟睡25分钟就嗨皮了。
一言以蔽之,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对照着上面的任务,光让我把除了吃饭睡觉时间简单分配一下,我都觉得有难度。
现在来说说重点吧:如何将计划付诸实践,将好的idea转化成习惯吧。(注意,下面小编说的仅属于探讨性质,因为本人本身就是一个反面例子,现在浪子回头。)
第一、 明确目标,抑或坚持的理由
没有人能够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长期坚持一件事,这里目标就好像灯塔一样,照亮前行的道路(这么烂的比喻,突然有种鸡汤文的赶脚)。就拿大学生来说,如果没个明确的目标,在挣脱应试教育高压牢笼之后,可能翘课、打游戏、谈恋爱或者无所事事。像小编现在虽然“理屈词穷”了,但每天还在坚持,因为我知道这是一种锻炼与成长,且于我是很有裨益的,顽张りましょう。
第二、兴趣(或者“爱”)
Sorry,鸡汤文又来了,虽然我很不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这分明就是公理,鹅们也木有办法呀! 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我决定换一种说法,同时也是为了显得高大上一点。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能量会从有序的状态专项无序的状态,即为熵(如图)。
比如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现象,是这一过程逆转需要水泵、水桶等外界力量。我们心灵成长的方式也要对抗熵的力量,它在我们内心的表现方式就是懒惰,即我们要对抗懒惰,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拓展。而对抗懒惰和其他阻力的外在力量是什么呢?它就是爱。当你真正爱一样东西就会倾尽全力去提高和完善自己,努力得到它;当你爱自己的时候,就体现出自尊自爱,寻找更加自律的生活方式。(来自知乎网友亨利二世)
确实如此,如果不是真正喜欢一件事,就算我们暂时被迫做这件事,有的好与坏姑且不论,但这种状态能持续多久呢?一个室友突然迷上了日本综艺节目、电视剧,每天没事就拿来消遣,不知从哪天起,居然开始叽里呱啦学日语了。勇气可嘉,学习一门外语,特别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引、书本的辅助和同伴的监督与竞争条件下,武断的说可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一个好的开始,有想法总是好的,而且自学成才的例子不胜枚举。举这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就是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烈并陪伴我们坚持下来的诱因。
第三、分步骤并明确每一步骤与目标关系
很多人开始做一件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然后就放弃了。天马大学时还风风火火地买了笔墨纸砚,准备学习书法呢,结果就不用说了,直接在床底下吃灰到毕业。现在认真地思考了一下,主要是整天自己在纸上瞎画,每个计划、套路,自己都不知道在干嘛,对写好书法有什么帮助。这必定也暗示着瞎整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反倒是消磨掉刚开始那份热情。
人嘛,毕竟是功利性的,有利益,尤其是短期利益,才会坚持。学习或者锻炼也好,一天两天看不到成效,可能就放弃了,不想“浪费”。在走向目标的道路上,我们往往不确定自己做的对未来有没有帮助,看不清坚持的方向是不是对的,因为不能判断,所以总是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是最佳的,在这种畏手畏脚的犹豫中,如果没有太多的进展,也就慢慢放弃了坚 持。
第四、强迫自己养成习惯
习惯就是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大戴礼记·保傅》中就提到:“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 意思是小时候形成的习惯就像天性一样,融入血液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率性而为,想起哪个爱好了,做一下,权当娱乐了,“娱”后即焚。可能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是相当的宽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这样之前指定的计划形同虚设。这里或许我们可以借鉴法律,比如随地吐个痰就罚50块,你看这种不文明行为还会如此猖獗吗。对于我们自己,罚款可能不现实了(钱兜来兜去,总归在自己口袋),倒不如说一天没有执行计划,今天吃饭要少吃一点,不准吃肉,不准吃零食、水果啥的。套用大学一个老师的话,总之就是这意思,具体惩罚方案因人而异哈。
这个执行,不仅限于每天做,最好是固定的时间坐,形成时间节奏,就像到点吃饭睡觉一样,让这件事情变成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五、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英语里也有“people judge a man by the company he keeps”,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与其他人生活并相互影响。如果你所坚持的事情得不到同伴的认可,或者和他们没有关系,你非但不会从中得到鼓励、坚持的动力,抑或是竞争的快感,而且很有可能动摇我们坚持下去的决心。慢慢地,你可能被代跑,然后跑偏,与最初目标背道而驰。
我只要不出来自己学习,或者是和有较强自制力、执行力的技术小达银在一起的话,就会在“堕落”的温床里,碌碌无为。玩的时候肯定是感受不到的,只有在太阳下山了、入睡前,发现一天咋就无声无息地过去了,又啥也没干。所以我告诉自己,远离诱惑,可以多和超强意志力的人交朋友,受益匪浅。
第六、推迟满足感
这个斯科特提到过,并且用形象的吃蛋糕例子说明这一道理:如果你先吃掉甜甜的奶油,再吃干巴巴的蛋糕可能就会很腻、很难受。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眼前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顺序: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再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工作日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也不排除偶尔鬼附身)的,如果大好时光被浪费就会自责,有了前5天的起早贪黑,周末适当放松一下也落得心安理得,非常充实。再比如吃东西,我一般先吃相对差一点的,把好一点的放在后面,这原理和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描述的吃葡萄是一个道理,“有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必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悲观主义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
(又成功地往脸上贴了一层金,呵呵)
第七、今日事,今日毕
无规矩,不成方圆。前面已经提到将目标分步骤执行,那么分派到每一天都是有任务的,但凡开了一天不完成的先例,恐怕后面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一而再、再而三了。所以为了保证目标顺利实现,必须今日事、今日毕。(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
天啦,在不借助CNKI的情况下,一口气几千字的狗屁,我真是为自己深深的折服了。今天就啰嗦到这了,小编指定计划去了,能执行了吗?
天天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