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少有人看见的美》之生命的意象

   

深度阅读《少有人看见的美》之生命的意象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课程以一个小女孩即兴演奏的钢琴曲开场,虽然隔着视频,我们也不难从中感觉到小女孩弹奏时的专注和投入,说不出那是什么名字的旋律,透过它,我们似乎听见了山涧中或跳跃或悠然的溪水的流响,看见了鸟儿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的回旋,看见了蝴蝶在花间轻盈的舞蹈,还看见了万顷碧波上追逐嬉戏的俏皮的浪花,甚至还浮现出青春岁月里那些深深刻印在脑海中的一花、一木。如此美妙的乐声,来自一个刚刚被父亲殴打赶出家门的浑身湿淋淋的犹如一只受伤的小动物般的小女孩的指尖。如此强盛的生命意志和情绪转化能力,来自于她对音乐的热爱。苦难可以让心灵悲伤,而艺术却可以生命变得优雅。一个人内心的张力是需要一种方式以意象的形式浮现出来的,经由这种方式,人生所承受的苦难有可能演变成一种财富。这是艺术的魅力,也是热爱的伟大之处。所以一个人能否在人生的早期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并能获得优质的响应,是非常关键的。

     什么是聊天?你会聊天吗?你能否找到一个切口,从而探查到一个人早期情感的开端?作为父母,你怎样引导孩子自发主动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时候孩子迎合了你吗?透过语言,你能否捕捉到孩子语言背后的心灵之音?我们不懂自己,也不懂孩子,我们和自己隔离,也无法走进孩子的心里。我们不知道要怎样小心谨慎的去维护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之心,我们不知道在我们匮乏的情感响应之下,我们的孩子一天天的在被动的防御和希望与失望的交替中,已经慢慢的离我们远去。思维对情感的压抑,让孩子在自我认同的饥渴中逐渐失去了情感表达的能力。独生子女的成长,对为人父母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为我们要人为的去创建一个供孩子分享的平台,用以激活他丰富的情感,而如何构建一个优质的平台,考验着父母亲自身的心灵素养:你是一个有趣味的人吗?你的心灵是否足够丰富对生命是否充满热爱?面对生活的不易你会抱以什么样的态度,是乐观向上还是消极被动?你是孩子的灯塔,孩子是你的镜子,你施与什么,也必定收获什么!

     由人生的悖论及解答这个部分的阅读中,你想到了什么?

     “假如从一个沙堆里剔除一粒沙,或者很多粒沙,这个沙堆还是原来的沙堆吗?换言之,倘若我们失去了所有的旧细胞,甚或部分肢体乃至全部的记忆和思维,我们依然还是我们自己吗?”这可真是一个无解的经典式提问,从忒修斯之船、阿能诃鼓,到金阁寺,同样的追问不断的翻版,却始终不见明确的答案。小胡引用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由物质组成,而物质是不断发展演化的,万物经由时间的洗礼,都已经不可能再是原来“它”。同样是以时间为坐标,经典的中国式回答是:在永恒的时间里,人生显得如此短促,一切都是幻化,而幻化和真实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的哲学问题如果与现实相碰撞,总让人觉得匪夷所思难以自圆其说:如果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明日之我又非今日之我,那么我们所谓的认识自我岂非是一种徒劳?我们是否不再需要为昨日之我所做的一切言行负责?我更容易接受佛陀的观点: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存在恒常久远,一切都是因缘聚散!

     从人性与社会学的角度怎么理解人性中的奢侈和攀比?

     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领域去获得,可以从物质、精神、文化的角度去解读,但究其核心,却不外乎欲望和等级这两个关键性的词汇,围绕着这两个词,我们可以看到人性潜意识深处的方方面面:归属感、认同感、存在感、虚无感、人的多样性和等级的多样性以及内啡肽分泌导致的上瘾性行为,我们从中看到人的精致、脆弱、敏感、自恋、包括对生命永恒的痴迷。这如果是一种天性,大可不必再大惊小怪,如若不然,人类怎能让自己进步得这么快而且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如此精彩!

     从意大利画家塞冈蒂尼的《淫欲的惩罚》和《邪恶的母亲》、《虚荣》,你感觉塞冈蒂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塞冈蒂尼无疑是一个孤绝的人,终其一生都活在自我的意象之中。我们或许会惊异于这样的生活方式,感到无法理解难以接受,但面对他为我们留下来的诸多传世之作,再对他的生平做相关了解之后,你却无法不对这样的生命感到由衷的钦佩。一个人因为无法饱满的成长,从小带有结构性的缺陷,他与外在世界的链接是断裂的,他无法在现实的生活中寻找到生命的乐趣,可是他先天比谁都更热爱生命,上帝赋予他天赋异禀,一旦碰到适宜的土壤,必将绽放出耀眼芬芳的花朵,经由意象,他的生命找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阅读《少有人看见的美》之生命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