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的时间,别人完成的工作远超自己?
又为什么同样的内容,自己完成所耗费的时间是他人的数倍?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答案就是效率的低下!
都说上班外的八小时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可现实往往是因为工作任务的繁重,又或是因为效率的低下,工作外的八小时也不过是换个地方工作而已,还是没有加班费的那种。
因此,学会提高效率,缩短工作时间,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额外时间。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叫做《零秒工作》,作者是创办了麦肯锡韩国分公司的赤羽雄二,拥有14年在麦肯锡的工作经验,一个人经常同时负责7-10个项目,而且每年举办50余场演讲,如此高效的他是怎样实现的呢?又是怎样具体的原因导致了我们效率的低下?
赤羽雄二在《零秒工作》中给出了他的答案,一共归为八类,但可惜的是整本书结构稍有松散,效率低下的原因与其对应的解决方案没有明确指出。
因此,为方便大家更快地理解本书,酿酒就用原因+解放方法(部分方法由时间管理经验添加)的逻辑为大家寻找提高工作效率的突破口,为方便快速阅读,照例用思维导图做个目录。
1、无法迅速开始工作
症状: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每天早晨习惯性的焦虑,坐在办公桌前哈欠连天,就是不愿意动手,又或是开始工作但效率极低,不断地推迟工作到deadline,等到最后再熬夜突击。
处方:创造仪式感
书中并没有详细提供解决方案,只告诉我们,拼尽全力去弥补推迟的工作与一开始就着手工作相比,要耗费数倍的精力。所以,与其推迟,应该立即开始。可是,谈何容易?
不过别担心,还记得之前分享给大家的创造仪式感吗?
开始工作、学习前,别急着立刻行动,先从喝一杯咖啡或者做十次深呼吸开始。磨刀不误砍柴工,建立一套工作前的固定行为,创造仪式感。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需要开始工作,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2、无法专注于应该完成的工作
症状:精力跟不上,内容繁杂,刚进入工作状态又有新的任务闯入,嘈杂的办公室环境令人焦虑,无法保持专注。
处方:番茄闹钟 白噪音 计划清单
先给大家吃一颗镇定剂:分心是天性!当我们精力无法集中的时候无需过分自责,其实啊,人人都会走神。你需要做的是发现自己开始走神,并通过必要的手段将注意力集中起来!
这里就推荐给大家番茄闹钟和计划清单。
番茄闹钟大家都不陌生,以3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称作1个番茄,25分钟高效工作,5分钟休息,“吃完”4个番茄休息20分钟。
很多时候分神是因为身体处在疲惫状态,持续性地工作精力跟不上,因此,保持适当的休息十分有必要。
还需要注意的是学会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幻想我们可以同时处理很多事,这个前提是两件事都熟练,且不需要过多用脑,就比如你可以一边嚼口香糖一边看电视,但你很难一边嚼口香糖一边吃饭。
针对突如其来的打扰,通过四象限法则先做一个判断,如果重要且紧急,短时间内可以完成就立即完成。如果重要但不紧急就先纳入计划清单,等完成当前工作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对于环境上的干扰,尽可能的寻找“零打扰”时间段,早起和晚睡前都是难得的机会,抓住这段时间便是弯道超车的法宝,如果条件受限,不妨试试白噪音的方法去“屏蔽”一些噪音。(白噪音并不是营造无声的环境,而是白噪音的频率可以弱化其他噪音的打扰,效果因人而异,尝试后不适用大可以放弃。)
更多相关内容分享:如何有效提高专注力,避免走神?
3、工作缺乏计划,不断滞后
症状:即使能够提前开始着手工作,可以集中精力工作,但是却发现要完成的事情总是处理不完,结果是精疲力尽,效果不佳,逐渐地进入恶性循环。
处方:“三只青蛙”清单和PDCA管理循环
作者说我们缺乏计划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想象力与预测能力,每个人精力有限,我们需要在精力最充沛的时刻去完成三件最具挑战性的任务,每天不求多,只安排三件即可!
对三只青蛙的详细解读请参考此文:到底什么是“三只青蛙”?
确定了三只青蛙后,我们完成工作的时候可以结合使用PDCA管理循环法。
什么是PDCA管理循环法?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
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D (Do) 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 (Action)纠正,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以上是对PDCA的一个专业解释,来自百度百科。
4、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症状:对于工作中的事情没有全局的认识,对自己的判断缺乏自信,迟迟不敢做决定,担心出错。听不得反对意见,就算自己收集了再全面的信息,只要有人提出异议就摇摆不定,乱了阵脚。
处方:A4纸笔记法
作者针对这个原因详细地推荐了A4纸笔记法,甚至还写过《零秒思考》来进一步阐述,如果想要更详细的了解可以买一本仔细阅读。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使用方法,首先,将A4纸横放,左上方写上标题,右上方写上日期,正文写4-6行,每行20-30字。
这个过程就是将思考文字化的过程清空大脑,减轻大脑的负担,进而减轻不安的情绪。
此外,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透事件的本质,一旦脑中的问题得以整理,在自己的工作中究竟什么是重要的,应该首先处理什么要点,有可能发生什么问题,又该如何及时预防新问题的发生,当明白了这些的时候,就拥有了判断的基础。
5、制作文件和资料的速度慢
症状:专业能力不足导致在文件和资料的制作上花费了过多时间,这可能是工作进展缓慢的首要原因。
处方:提高专业能力
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每天早晚,各花30分钟收集信息。
制定工作流程,针对相同的内容,总结出共性,等到下次遇到时按流程办事即可,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对于大学生和职场小白来说,认真学习Ppt、Word、Excel可以为以后工作节省大量时间。
6、在电子邮件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症状:回复邮件时间过长、推迟邮件的回复。
处方:立即回复or固定时间段回复
书中作者给出的建议是立即回复,因为从作者感受而言,未读邮件越来越多的时候,往往会进入恶性循环,如果不及时回复,之后的工作就会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应该及时回复。
不过从酿酒个人的经验来看,立即处理邮件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原因很简单,立即处理邮件会把我们的时间切得太碎,也因为不停地转换工作导致切换成本过高,要知道,在不同的工作内容中转换往往需要5-15分钟才能进入状态。
所以,就时间管理的经验来看,在固定的时间段集中处理是较好的做法,你可以在早晨,也可以在下午,选择适合自己的即可。
7、会议又多又长
症状:会议目的与预期不明确,会议时间冗长,讨论内容不够简洁干脆,参会人员心不在焉,听而不闻,效率低下。
处方:将会议时间、次数、人数减半
如果你是会议的组织者,领导者,尝试将会议的时间减半,别担心效果不佳,从实践来看,时间减少后,参会人员积极性反而大大提高,发言率也会明显增加,避免了来回兜圈子,会议效果自然更佳。
如果你是员工,有机会的话也尽可能地说服上司采取实际行动。
第二,将会议的次数和出席人数减少一半。明确会议目标后,邀请核心成员参加,避免人员过多,次数过于频繁造成的时间成本损失。
因为人员减少,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大家的紧张度会增加,避免“混时间”的存在,更有利于形成一次有意义的会议。
8、大量的退回与重做
症状:因为没能明白老板、上司的真实意图导致工作重心出现问题。
处方:从源头预防
首先想告诉大家的是,在作者赤羽雄二看来大部分情况下,造成员工大量重做的主要原因在管理层。
很多时候,管理人员自身都没能弄清楚到底想要什么结果,指示模糊不清,所以改变的第一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确保沟通质量。
针对提高沟通质量,赤羽雄二为大家提供了7个解决方案。
①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能够更快速地推进工作。
②发言前将要传达的信息归纳成3-4个重点。
③避免过度客气,需要传达的信息直接传达。
④通过书面形式共享意见一致的内容,避免理解偏差。
⑤“居高临下”的态度是万恶之源。
⑥积极地反馈,发自内心的表扬同事。
⑦避免和“确实合不来的来”、“充满恶意的人”、“有些病态的人”打交道。
以上是关于沟通的建议,关于我们总是做一些返工的原因,书中有段话让我印象颇深,感觉戳中了自己。
它是这样写的:凡事开头难,人们不愿意放弃已经付出的内容,当人们意识到有返工的可能性时,往往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其继续发展下去。
即使认为“这件事有点不妙,可能需要返工”的时候,也会担心因提出问题而让其他成员失望,或者担心承担责任而放过眼前的问题。而结果就是因此酿成“大祸”,不得不推到重来,浪费了不少时间。
所以,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切勿抱侥幸心理,避免问题扩大化,最好是在源头遏制,及时纠正也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以上便是我初读《零秒工作》的收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什么更多的疑惑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用时间酿酒(点击关注)
在校统计男一枚,专注个人成长、时间管理类文章分享。写点身边的人和事,分享点有限的经验,愿你我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一下点个赞❤再走吧。
转载请统一联系经纪人:南方有路,微信:wwwjj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