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X240电脑看传统企业的创新陷阱

您如在用X240,读此文可能会感同身受,如果没用甚至不知道是啥,也没关系,俺会很俗的跟您娓娓道来。但本文还是想借此谈传统的企业的创新陷阱,而不是作为一名X240的用户在这光抱怨这个必煞器。

 从X240电脑看传统企业的创新陷阱_第1张图片


 

X240简介

X240ThinkPad系列笔记本电脑的一款型号,2014年上市,笔者作为ThinkPad忠实用户,在公司以旧换新活动中,抢先申请了一台。从入手第一眼开始就觉得这个物件不寻常,跟我预想的样子很不一样,然后一连串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包括录音问题、Wifi问题、蓝屏问题、鼠标失灵问题等等。有的问题通过换主板解决了,有的问题IT建议更新软件驱动,似乎解决了,似乎没解决,因为很多问题没有规律,时不时的影响工作。关键是发生问题的不止我一个,在公司内成为了个普遍问题,年度公司级娱乐视频《企业传奇》一度为该产品做了一段免费插播广告,当然啦,是负面广告。如果在公司外也是普遍现象,这产品应该是个问题产品(对于是不是普遍现象,笔者不置可否,因为没有证据)。估计X240的设计者和该公司的管理层以及相关人员已经对这个事情进行了检讨和反思,但他们内部反思了啥不清楚,也没见公开,因此笔者从一名普通用户角度片面的考虑了一下。

“颠覆”没法当饭吃

X240很多环节的设计都是对先辈传统产品的颠覆了,比如其厚重的外观设计、电源接口设计、对网络及音频的自动识别与连接的设计等等。但不知道有哪项颠覆式的设计促进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至少在笔者看来,没有一项让自己感觉很喜欢,既然消费者不喜欢(当然,X240设计者肯定不这么认为),没有促进销售,也就是没有获得新增利润,那“颠覆”个什么劲儿呢?

总之,“吃饭”比“颠覆”更重要,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不要追那个流行。

抱大腿之前要看看上面有没有毛或刺儿

从X240电脑看传统企业的创新陷阱_第2张图片

据说X240 是为了配合Windows 8使用而设计的一款产品。笔者没得机会体验Win8,只听说Win8似乎不太成功,或者说在某些领域很失败(如被禁止某些集采)。据说Win8设计的一个失败之处在于总希望把PC办公模式与移动娱乐的PAD,甚至手机移动终端相结合。与其说微软煞费苦心设计Win8,不如说微软有些投机取巧,总想花一份钱办成两件事,做这种一石二鸟的买卖。不知道鲍尔默离职,跟Win8设计失败有没有直接关系。

不知从几何时,PC厂商们开始看两家公司的脸色,其中一家就是微软。X240全面拥抱Win8,而Win8设计失败导致X240失败,似乎责任在微软,至少该负主要责任,谁让他是大腿呢。X240多少也得负担点抱大腿的责任,也就是看都不看那大腿上最近长了好多毛刺,就去抱,只能扎的自己出血了。在外人看来,这就是抱团忽悠创新的风险之所在了。

但笔者在X240Win8 上还是有一事无解,既然Win8是为PC/PAD融合设计的产品,X240如果抱的紧,应该设计成广告中的那种PAD/PC一体式的产品,至少应该在外形上更加小巧便携(或加上触摸屏设计)而贴近Win8 的使用体验,但X240反而为啥设计的比先辈的产品更大、更厚重呢?

对于传统企业的教训是,不要以为投靠了某创新平台了,自己的创新就高枕无忧了。

“品质”才是“用户体验”(创新)的基础

以互联网厂商为代表的所谓新生代们,每天都大谈特谈“用户体验”,特别是新生代的手机厂商们。大家似乎一致认定现在是“用户体验”为王的时代,产品“品质”已经至少一脚迈进坟墓了,诺基亚手机似乎就是品质已死的佐证。X240似乎就在响应这个时代的要求,在所谓“用户体验”上做足了功夫,作为ThinkPAD系列产品生命力基础的“品质”,在X240这一代至少是被抛入历史垃圾堆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捉鸡不成、反丢一把米”。X240用户体验没做好,品质反而下降了。举个小例子。X240自称设计亮点之一就是待电时间延长了,似乎用户体验好了,但X240同时把电源接口也用户体验了一把,即设计成了方口,与其他ThinkPAD系列老型号不再兼容,这扼杀了一个原本很好的用户体验,那就是当办公地点很多人在用ThinkPad电脑时,很多人都不用带电源了,即时电源忘在家里,在单位甚至外面随便找位用Think系列电脑的人,就可以借到电源充电。X240电源待电时间再长也架不住没有供电啊,特别是对那些员工经常加班的企业更是如此,除非能在工作状态下待机超过12-16小时,X240又达不到,即使达到这个时间,笔记本电源的特点是待机时间越来越短的,过1年待电时间就会大幅缩短,那时怎么办?,更何况X240问题导致现在用ThinkPAD系列新型号电脑的同事在极速减少,共享新电源线的机会也越加渺茫了。

另外,当电脑没用几天就发现问题不断,不断干扰工作的时候,再牛X的用户体验也没有意义了。笔者至今不想再购买某品牌的手机,原因很简单,曾经买过一款,买来没几天就发现问题,在乘坐公交等交通工具时,屏幕显示乱跳,根本无法使用。但售后以我无法重现问题为由拒绝维修(虽然自己用手努力的在那摇动了半天,笔者实在没法在维修中心模仿出坐公交车的效果来,不知道的估计还以为是在拼命的摇炮友了)。笔者愤怒之余,只能无奈的用再不购买该品牌手机来回应。不知道其他消费者会不会像笔者一样对待自己遇到某一品牌的烂货。

有人可能会问个问题,那为啥玩“用户体验”的苹果胜过了搞“品质”的诺基亚呢?

首先苹果手机“品质”并不差,只是苹果没有重点宣传而已,没重点宣传并不等于不重视品质。一切都精益求精的苹果,能放过产品品质么?肯定不会,如果放过了,问题一大堆,就不会有今天的苹果了。其次“品质”和“耐用”也不太相同,诺基亚手机更多突出的是“耐用”,在快消费的时代,“耐用”特质显得不够抢眼,“品质”还有品味的含义。第三,“品质”是基础,是取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仅有品质还不够,但品质是必要的,一款崭新的产品用起来就有问题,那品质就不合格。严格的讲,“品质”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品质是用户能体验到的最基础的部分。

不能控制风险的“创新”,还不如去赌场下注

互联网公司善于创新,也善于控制创新的风险。以前文章曾反复讲过,这里仅简单一提。互联网创新模式类似风投VC做法,通过大量并行创新项目的方式,获得回报。另外,互联网有个特有的优势,那就是“灰度发布”(可以让少部分人先试用,好用再逐步放大用户量),来让自己创新项目在失败情况下,其影响范围也是始终可控。而传统企业在这两点特质上几乎都不具备。相信X240的东家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创新的风险要高于赌博一次下注的风险,所以如果只上马一个创新项目,还不如去赌场下一注胜算高了。像笔记本电脑这样的传统产品,也很难灰度发布,因为内部硬件更新速度太快,你灰度发布了,创新风险控制住了,但这个型号的商机也消失了(因为其他更好更便宜的新产品又推出了)。那么传统企业只能退而求其次,不要轻易玩新花样。一个全新设计的产品,不如用一个全新的产品系列进行少量试水,产品稳定后,再逐代逐步的更新。

“创新”不等于“拥抱互联网”

有人眼红,看别人都在拥抱互联网嘛,觉得自己为啥不能抱一抱。其实这跟在大街上看到很多美女被别人抱着一样,你过去试试,美女不抽你,她旁边的人也会抽你,不仅挨抽,可能还得被人家丢一句:“你也不照镜子看看自己”。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赚到钱就可以了。互联网先进,但不一定马上适用于自己,企业只能一点一点的摘取自己能从互联网技术与模式中消化吸收的部分。消化不了的也只能先放一放。

X240似乎跟“互联网”没啥关系,但X240似乎是其东家拥抱互联网的一个牺牲品。

大街上的美女抱不成,可以选择去夜总会,谈不来感情可以谈价钱,只要愿意出钱,爱怎么抱、怎么抱。但为了泡妞儿,把自己身家性命都搭进去,那就有点不务正业了。

在不拥抱或不完全拥抱互联网的情况下,传统企业的创新路径也是很多的,比如材料科学、芯片技术、充电、待电与节能技术,可以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作为这些创新工程中的一项辅助工具,哪一个技术获得突破,都会给传统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和未来的有力增长点。这种新技术对用户体验的革新性影响,要比这种在X240上小打小闹的用户体验改良强多了。

传统企业无法全面拥抱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经过十几年的独立发展,隔阂比较深远,要想拉平这个隔阂,想靠一剂猛药是不行的,传统企业很容易因此而崩溃,只能慢慢调理,最好是采用无任何副作用的食疗和增强运动等提升企业体制的办法来逐步把对方优势吸收过来。

传统企业创新的样例:确保稳健的创新

笔者对华为相对比较熟悉,就近举个华为创新的例子。感觉华为自己不太喜欢别人说自己是传统企业(原因不在此敖述),但说了似乎也没啥关系,所以本文还是暂定华为属于传统企业吧。很多年以前,华为内部就流传着:“领先半步是先驱,领先一步是先烈”的说法来警示自己人的创新观念,并践行之。华为这种跟随策略,让公司取得稳健而快速的成长,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同时华为也因此经常遭遇:“别人有、我也有,别人没有,我也没有“的批评。一位客户讲:批评你是因为爱你,就像老夫老妻,如果不想跟你在一起,两位陌路人,你爱怎么样跟我都没关系,才不会理你呢?。客户的声音,既是华为的发展路线,近年来,华为在逐步且“缓慢”的调整自己的策略,在由跟随策略向局部领先策略转变。无论什么策略,保证公司有饭吃,是要最优先保证的,这就使得华为即使领先,也不太容易采用推出颠覆式产品的领先方式,而是继续采用稳健的积累式的领先。

华为推出的融合一体机FusionCube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产品。如果把这个产品的组件拆开,每个组件基本上都是华为非常成熟的产品(比如:服务器、网络、虚拟化、云管理、分布式存储软件等),但把这些组件组合起来,就是个“全新”的产品,即融合一体机。那么这个产品新在哪呢?

首先,这些成熟组件组合起来的一体机,提供了极其优异的性能,可以与号称全球最快的Oracle Exadata一体机相媲美;

其次,这个融合一体机采用了互联网公司常用的成熟的分布式存储架构(华为对应产品组件叫FusoinStorage),却又不像互联网公司那样只支持他们自己的数据库,而是可以支持传统的商业数据库,如:OracleDB2SAP HANAMS SQL等;

第三,在提供超越小型机+SAN存储的优异性能同时,又突破了小机那样无法横向扩展的瓶颈,可以堆叠式横向扩展;

第四,所有软硬件预安装,到货后几乎就是一台开机即用的小型云数据中心,能把IT基础设施的部署周期由通常的数周乃至数个月缩短到几个小时。

该产品一经推出就被客户抢先用在核心业务场景,来替换昂贵的Exadata一体机和小型及+高端SAN存储设备。至今在全球已经超过上百家商用部署,而且几乎都是在支撑核心业务的数据库、数据仓库系统。

从X240电脑看传统企业的创新陷阱_第3张图片

简单的看华为创新融合一体机做法,那就是首先用成熟的组件保证产品的品质。其次用3-5倍的性能优化提升,让用户体验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前客户领导看个报表,要等两天甚至一周(IT系统分析就要如此长的时间),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乃至几秒钟即可看到结果。(一般客户DBA做数据库优化,能提升20%-30%的性能已经是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乐开花了,现在一下子提升3-5倍甚至十几倍的性能,客户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IT人员拿着华为融合一体机的测试数据,跟领导汇报的时候(只要不用X240讲解汇报),可以说是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第三,就是用预安装这种光有回报,没有风险的增值服务,让用户着实体验了业务快速上线的感受。第四,是即使融合一体机最终创新失败,融合一体机的硬件也同样可以做通用成熟的新一代刀片服务器使用,其他组件也可以独立销售,而不会有血本无归的风险。

华为这种在稳健基础上创新的做法,让华为新推出的产品能够获得很高的成功率和丰厚的市场回报。产品做好了,都不需要自己宣传,因为客户部署了都是客户自己的业绩,因此客户自己都很乐于宣传自己的方案,“口口相传”和X240一样也发生在了华为融合一体机上,但效果与X240是完全相反的。X240口口相传,让大家觉得没选这款产品的人就跟彩票中大奖一样。华为融合一体机的口口相传的结果,是让大家抢着使用,华为内部测试样机都供不应求,市场迅速铺开。

总结


传统企业在没有充裕资金和实力做大量并发项目创新时,或者企业无法承受创新失败的风险时,那只能选择稳健的策略,在保证项目或产品品质能够至少有六至八成把握获得市场的情况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也可以把这理解成微创新。在极端情况,作为传统企业,宁可不去创新,而只走跟随路线,少赚点钱,也不要冒着被颠覆的风险去把企业的性命押在赌注上。

记得以前同事讲过赌场商业模式的例子(笔者没研究过,分析肯定不严谨)。按照统计学的规律,赌博的成功概率应该是50%,赌场作为庄家应该是输赢持平,怎么能赚钱呢?答案是,赌徒进了赌场,10个有8个都是不输光不离开的,所以赌场从不担心赌徒在赌场某次赌局中赢钱会让赌场亏本的。而企业创新成功的概率比赌徒在赌场中一次赌局的胜率还要低。

创新有风险,投入需谨慎!


后记:X240之体验

公司电脑安装即时通信软件(不知道即时通信的,理解成聊天软件就可以了)而且可以和座机手机互通电话,员工打电话一般都优先用电脑,拿耳机通话。一次俺像往常一样用电脑和一位同事通电话,聊了半天,但当我摘下耳机,发现电脑扬声器还有对方声音,哦,原来俺们两个聊的内容都在以广播的状态给周边同事们听了。俺真是暗自庆幸自己又土又丑又穷不招人待见,否则一部老电影的情节就要再现了:

同事们坐在一起办公,突然砖家老王电脑的电话响了,老王给电脑插上耳机。只听大段支支呜呜接了电话:“对,啊,行,噢,嗯,嗨,(停顿不说话)听见了。”大家都听得莫名其妙。不过如果老王用了X240,同样插上耳机,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大家可以听到:

  • 电脑里轻柔女声:上班呢?

  • 砖家老王:对。

  • 电脑里轻柔女声:说话不方便吧?

  • 砖家老王:啊。

  • 电脑里轻柔女声:那我说给你听。

  • 砖家老王:行。

  • 电脑里轻柔女声:我想你了。

  • 砖家老王:噢。

  • 电脑里轻柔女声:你想我了吗?

  • 砖家老王:嗯。

  • 电脑里轻柔女声:昨天你真坏。

  • 砖家老王:嗨。

  • 电脑里轻柔女声:你亲我一下。

  • 砖家老王:(停顿)

  • 电脑里轻柔女声:那我亲你一下。听见了吗?”

  • 这时候周围同事们一起喊:“听见了!”

  • 领导为了缓解尴尬气氛,用四川话批评道:“兄弟们,做人要厚道!”

后来的IT热线的解释是驱动有问题,要求更新驱动。

其他的问题,就没这么好玩了,我自己先是没有用耳机,录制培训课程,讲了将近2个小时,口干舌燥,一播放满是沙沙声,以为是周围环境有问题(因为对ThinkPad系列的信任,从未怀疑是电脑问题),然后换了个环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而且改用耳机麦克录音,又口干舌燥的,而且内容枯燥的讲了2个小时,一播放,又满是沙沙声。整个人几乎是瞬间崩溃了。最终新电脑到手不足3个月,主板就因此更换了,当时换完新主板没有带耳机,测试正常。然后满心欢喜的用耳机又录了个课件,结果又崩溃了,又满是沙沙声,一直到现在也没再换。

除了耳机问题,还有无线网卡问题,自己的这台电脑的无线网卡通过wifi连通Internet的速度出奇的慢(与其他电脑及手机比),而且经常通了又断掉,而把Wifi手工禁止后,居然X240 还能自己再自动把WIFI打开去连接周围网络,而且还连不好。IT的解释当然还是装驱动,装吧,但效果还是如此,又没法更换,因为他还是能断断续续没有规律的工作。前两天听到用X240的另外同事说他的Wifi彻底坏了,俺都很羡慕他,至少他合格能换新主板了。感觉这换主板的事情跟古代入宫考核一样。引刀自宫的“啪”的一声把那物件往审核官的桌子上一扔,主审官马上应到,过了,换朝服。另外一个跟审核官磨叽,自己那玩意不好用了,怎么讲都没法通过,原因很简单啊,那玩意还在啊,鼓捣鼓捣还能将就用,肯定是无法过关的。

部件失灵问题还不止Wifi。《企业传奇》视频里,大师临终前嘱咐后生,汇报时千万别用X240。还真不夸张,的确如此。自己是在一次客户交流的时候遇上了一次。台下几十位CXO们落座,接上投影,我那X240能移动鼠标的部件全失灵了,幸好自己凭着恍惚的记忆,用键盘快捷键把PPT播放出来开讲,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等自己那X240蓝屏问题发生的时候,自己已经非常蛋定了,丝毫不觉有任何意外和沮丧,反而庆幸自己电脑蓝屏的时候不是跟客户做汇报交流的时候。后来才知道蓝屏,可能通过更新软件来避免的,经过IT安装了一些软件,半信半疑的等着下次蓝屏发生。

不知道那些在用X240给更高层级领导汇报时蓝屏或死机时,兄弟们会作何感想。

不是问题的问题,还有喇叭,在禁止的时候,有时在电话来了的时候,能自动打开。

奇葩电源,X240的电源接口设计成了类似USB的方口,不知道原因,如果只是为了多卖点新版电源线,可实在是让人不太爽了,因为我家买了至少3ThinkPAD系列的老版电源线,以备不时之需的。

一般一个失败的产品,往往设计者会被骂的狗血喷头。像北京西直门立交桥的设计者都被造谣成在西直门桥上吊自杀谢罪了。北京十三号地铁站的换乘站设计者估计也是跟笔者一样被人骂的天天打喷嚏。其实设计者本意肯定不是想被骂的,每款作品背后都是一部呕心沥血史。

我们还是安慰一下X240的设计师吧:

“其实设计的丑不是你的错,只是拿出来吓人就是你们公司的不对了……

无论如何,

兄弟,挺住!,不哭!,听说X250就要上市了!”


--------关于本文的一些补充说明--------

虽然X240不好用,也让笔者深受其害(还要再等2年才能换新电脑,而且很可能自己不想再用Think系列了),但笔者对X240的东家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一直认为至今仍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前面也曾发文充分赞扬了这家公司。也因为那篇赞扬文章,遭到X240 用户读者的强烈不满,特意给笔者留言(能让读者给自己留言,是需要莫大动力的,可见对方愤怒之情),对笔者使用X240还要赞颂其公司大惑不解。其实一家公司是否成功,和一款失败的产品,没有特别必然的联系。每家公司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都会犯错误,包括华为公司也是如此,这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能够在错误的阴影中能恢复元气,并继续蓬勃发展才是最关键的。所以,虽然本文对X240口诛笔伐,但对X240的东家,笔者觉得还是值得肯定的一家公司,相信他们会走的更好,相信的缘由是该公司有比较健康的管理和运营体系,可以让其从失败和错误中自愈。还请读者理解!

-------全文结束-----------


---------------------------------------------------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

下期预告:待定

最近受眼病困扰,无法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大夫说至少要调理几个月,所以文章输出频率会大幅降低,只要身体允许,还会适量写一点。非常感谢读者朋友们的耐心等待与支持!


------------------------------------------------------------

征求插图合伙人:诚征负责插图的小伙伴作为并列作者。

--------------------------------------------------------------

关于雷震子:

《跨界杂谈》作者。对历史、人生、企业经营与发展、商业模式、心理学、IT等均感兴趣。人已奔四,事业无成,却牢骚满腹,想一吐为快,但不会像怨妇一样抱怨世事,而是希望和感兴趣的读者分享这四十年成长中的见闻与心得,希望对读者有所价值(至少能打发下无聊时光)。

从X240电脑看传统企业的创新陷阱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X240电脑看传统企业的创新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