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Web2.0”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它所具有的“创造”、“分享”、“去中心化”等内涵也已在相当程度上深入人心。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表明,中国互联网的“去中心化”趋势有着倒退的危险。
P2P下载技术是Web2.0的代表之一,也是“去中心化”的典范,有媒体曾称之为“杀手级应用”。这种技术颠覆了传统的“服务器-客户端”模式,淡化了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的界限,使每一个参与的使用者同时也成为了提供者,每一个下载者都成了上传者,而服务器所扮演的“中心”角色则完全不存在了——或者说,每一个用户都是中心。
BT是目前应用最广的P2P下载技术。然而,目前使用的BT技术却有着致命的弱点——它并非完全的“无中心”,而是必须有Tracker服务器存在,软件在执行下载命令时,必须首先从该服务器接收其他正在下载该文件的人的名单,再与名单上的网址取得联系,从他们那里获取文件的片段,直至整个下载完成。换言之,Tracker服务器就是BT下载技术的中心。
这种不完全的“去中心化”便为监管提供了方便,只需要打击Tracker服务器,BT下载就完了。事实上,目前这样的事情已经在国外发生了。(详见阮一峰的论述)
一般而言,Web2.0时代的互联网是难以监管的,因为一旦没有了“中心”,面对网民的汪洋大海,监管者便成为了无头苍蝇,抓东头丢西头,无的放矢。
监管者当然不会甘于这种现状,于是,一场“中心化”的战役打响了。其目标是:将走在“去中心化”道路上的互联网,拉回“中心化”的Web1.0时代,这样一来,监管就容易得多了——管住了几个大的中心,也就基本管住了整个互联网。
最近一批BT下载网站的关闭便可以用这种思路来解读。广电总局表示:关闭这些网站,是因为它们没有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根据广电总局“56号令”,凡是提供网络视频的制作、编辑、集成、播放、下载等服务,都必须获得该“许可证”,否则就要被关站。而获得该许可证又有着极其苛刻的条件,其中甚至包括: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虽然这项规定实际上并没有严格执行)。
“许可证”是中国特色网络管理模式的典型产物。有兴趣者可以到新浪、网易的首页最底部看看,它们办一个网站需要办齐多少许可证。许可证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以严格控制“中心”的数量,剥夺其他所有无证的服务器和用户成为“中心”的权利。
无独有偶,最近公布的《侵权责任法》(三审草案)也可以从“中心化”的角度来解读。该草案的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显然,这又是一项针对“中心”的紧箍咒。倘若网民发表了一则“有害言论”,那么不仅网民自己要负责,连提供网络服务的商人们也要负连带责任。这样一来,趋利避害的商人自然会选择加大审查力度,自动成为信得过的“中心”;而屡屡被删帖的网民为了避免麻烦,也很可能会加强自我审查。
一场“去中心化”与“中心化”之战正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演,前者指向自由表达、平等分享,当然也指向盗版泛滥、侵权频发的危险;而后者则指向严格监管、严控侵权,但又不可避免地伤害表达自由,同时也与互联网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http://finance.cnr.cn/jjpl/201401/t20140122_514719441_1.shtml
http://www.fangkc.cn/2009/12/war-of-web-2-0/
去中心化(英文:decentralization)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化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
视台做比较:刚开始只有中央电视台一个,传递信息,这是一个中心,好比1.0;然后各个地方台的兴起,聚集了一定范围内的人气,这就形成了多个中心,原有的中心弱化了,如2.0中心化弱化的意思。
去sp,去join,去join都是弱化的意思。减少的意思。
数据库中心,读写分离,写镜像备份,always on.
去中心,变为多中心。减少中间环,减少从金字塔方式。
多中心,失控,不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