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生活的姑娘就像是嫁对了人

每张面孔都会变老,但生活方式可以年轻一辈子。——佚名

觉得台湾女生很会过生活。

在奥克兰的时候,住过一个台湾人的家,房主是在新西兰住了十几年的老移民,依旧说一口软软的普通话,她不和租客住在这里,但把房子布置得很温馨,招来的租客,八成都是二十几岁的台湾姑娘,她们和我一样,眼睛里有着远行的标记。

新西兰普通人换工作的频率很高,尤其是旅行者做的最多的服务行业的工作,很快我就习惯,身边的朋友第一天还带回家打工餐馆的寿司和大家分享,第二天早上就打包行李搬去另外一个地方,和你抱歉地说了再见。很快我也习惯,出租屋里少了一个朋友,再多了一个同样说着软软普通话的陌生人。

我后来住过很多地方,总是没办法忘了这一个,大概是因为别处租客们默许的墙壁霉菌,地毯上污渍,来不及倒掉的垃圾,在这一栋房子里竟然从未发生过。还有布艺的碎花窗帘,每个屋子里漂亮的台灯,摆在沙发上的手工抱枕,院子里精心栽种的植物,以及那些来来往往的台湾姑娘,我已经记不得她们的名字,却忘不掉她们用心示范给我的生活。

台湾姑娘的生活是细腻的,若把她们比作植株,大概是需要精心护理的蝴蝶兰,她们不肯如爬藤那样快速生长,也不想像多肉一样容易生养 。她们自有一套生活方式,缓慢,用心,带着淡淡的期待,像是等一株花开,像是等待下着小雨的天空晴起来。

很久以前听过一句话,从厨房就可判断一个女人的生活质量。我对台湾姑娘用心过生活的印象是从厨房开始的。

台湾姑娘在厨房中的时间很久,像是在做一个手工艺品而不是完成把自己喂饱的任务,汤要精心熬制,菜要切成细细的丁,高质量的碗筷是必备的,每一道煮食步骤都有相应的厨具,绝不拿一个汤匙凑合,我见过一个姑娘,在下班回家后的傍晚,坚持煮食,花时间摆盘,那幅坐在桌前用心享受一饭一蔬的景象,就像在证明着食物也是有灵魂的,需要被温柔以待。

漂泊的人最容易放弃对生活的热爱。那一年我的嘴巴习惯了方便面的工业化味道,手也退化掉好好做饭的功能,我记不得自己上一次坐在桌子前吃饭是什么时候,但我能记得自己常在快要迟到的路上,抓起面包或饼干一路狂噎。对于不会生活的人来说,吃,是一种任务,而非情调。台湾姑娘在厨房制造的幸福,成为我心中的一个警钟,当我的目标还是活着,身边的人全身心关注着如何才能活得好。一墙之隔,同一种漂泊下,我们竟像是两个世界的灵魂。

台湾姑娘对于细节也有着高标准的追求,大概是“绝不含糊”的性格,让每一个季节和每一个场合都有特定的温暖发声,比如冬天时家中出现的带条纹格子的暖色拖鞋,睡袋上多彩的毛“外套”,饭桌上多出来的驱寒汤,比如洗脸的时候在头上戴着兔耳朵发卡,在经期结束后熬制的补血四物汤,有咖啡和松饼的下午茶,1个月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外出旅行时带的瓶瓶罐罐,看综艺节目学习的美颜心得,每周五闺蜜之夜的diy蛋糕,随身携带的可爱记事本,挂满冰箱的拍立得照片……

也许是我比普通姑娘要粗糙了一些,也许是我遇到的姑娘偏巧会生活,我从未去过台湾,没办法对台湾姑娘会生活这件事做出公正的判断。但是好几年后,那种把咖喱小心翼翼地浇在米饭上,姑娘手捧饭碗吃下第一口发出“呀”的赞叹声的幸福场面,我心里一直还有。

大概这种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当某一天我抱歉地对同租的姑娘们说了再见,一个人去城市的另一端住,第一件事就是买来一个铁架子,当屏风一样隔断书桌和床铺。我在铁架最上面一层摆满植株,阴暗潮湿的一层出租屋并不适合植物生长,但精心伺候下的它们倒也昂着头撑过了冬天,第二层是我大学毕业时的照片,戴着学士帽的一系列照片提醒我青春有限,第三层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书,整整齐齐地码成一排,我喜欢看见它们来得快去得快的状态,最下面一层放着空的红酒瓶子,我每周去超市买来一支没喝过的红酒,在每个晚上慢慢喝一小杯,一年攒下了50几个不同的瓶子。

这面铁架子正对着我的床铺,起床时我就能看到它。那是生命中非常温暖的一年,这面书架储蓄着我全部的美好,它是用心的生活不断延伸着的平台,让我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也有了好好活下去的信念。

我的原生家庭的生活一直是粗糙的。父亲喜欢的文艺,母亲并不喜欢,我们家最后一幅油画被当垃圾处理掉,最后一张萨克斯风曲唱片被遗弃在柜子中。我在离开家之前的生活,主题便是节俭,它是美德也是必须,是一个三口之家坚持的法律。于是,我所能回忆起的过去,总是充满用了十几年的碗筷,参差不齐的酒杯,卖相不好的水果,混搭风格的家具,色彩混乱的摆设,不肯用贵一点化妆品的母亲……生活只用“便宜”做标准,我们的每一步走得都很乏味。

你也许会反问我,寻常人家不都是这样?是呀,这样的生活,能拥有已是幸运,但是,成年后的我,总是呆呆地盯着家居杂志的封面,觉得自己的心上缺了一小块。

寻常人家是这样的,而寻常人家的儿女是不是都如我这样?在起跑线上就已输掉审美的情怀,在独立生活之后,连会生活的本领都要努力学来,就和当年在英文教材上努力背诵着abc一样,我要默念几年,模仿几年,直到它变作习惯,才能成为我身体中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悲伤的起点,但并不意味着你没有塑造自己生活的权利。当年轻的北漂族抱怨在北京生活有多苦逼的时候,我在北京的朋友写了一篇文章,大意是如何用很少的钱过上精致生活,她在朋友圈发布了很多图片,出租屋的小清新墙纸,一张二手好看的咖啡桌,一面靠墙的多彩书架,一杯红酒配熏鱼的晚餐……那份用心去生活的态度,就是拯救她于雾霾和压力中的美好之地。一个女孩,无论走到哪里,处于何种境遇,只要懂得用心过生活,灵魂便拥有持久的幸福。

我想以两个女孩迥然不同的生活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

A姑娘二十三岁,不喜煮食,常吃泡面和油炸外卖,不爱外出,一有时间就在床上躺着看手机。平日没有运动习惯,亦不注重个人护肤,喜欢晚睡晚起,靠看电视剧打发时间。家中脏乱,物品随意摆放,家看起来只是个落脚的地方。

B姑娘二十七岁,热爱烹饪,注重食物的质量和卖相,每天跑步或游泳,把细小的美好拍照留念。喜欢外出旅行,注意个人保养,坚持早睡早起,把收拾屋子当做一大乐趣,习惯挖掘有质感的摆设,不断改进家中的环境,也专注提高个人修养。

A姑娘,是过去的我,B姑娘,是现在的我。

像磁带的AB面,我也经历了翻转再重新播放的过程。B面的生活,有着与A面完全不同的节奏,它轻巧浪漫的音调,像在预示一个不同的结局。

我相信,一个姑娘,能够从父母,婚姻,孩子中得到很多幸福,但能令她拥有长久幸福的缘由,却是发自内心的会生活的态度 。我也相信,每个人都是一盘磁带,拥有去任何一面的机会,只是这个翻转磁带再重播的动作,需要你亲自去试一试。

以下是我近来用心过生活的照片,其中的桌布那三个字是手缝的,微博上有姑娘问我在哪里买的,我小小高兴了下,这是我的小确幸。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会生活的姑娘就像是嫁对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