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打开手机就被996的话题刷了屏,看得都有点烦了。决定写一篇评论。
良药不一定苦口,苦口的也不一定都是良药,也可能是毒药。这篇文章可能包含一些我自己都不认同的言论,但是如果要客观,那就是要自我分裂。也许是吧。
去年年底,我写了一篇关于996的文章:
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普遍996而不是666: https://blog.csdn.net/dog250/article/details/83214153
这篇文章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到底少了什么呢?哦,原来这里面没有提到 剥削 和 资本家 !哈哈~
为什么必须提到 剥削 和 资本家 ?想个流水账吧。程序员都上过大学,上过大学的都上过中学,贯穿中学六年的各种世界历史和思想政治的学习和考试,其宗旨就是 要让马克思主义的烙印深深印入每一个人的大脑! 如今看来,做到了,嗯,这就是教育的成功。
我们看看工作强度更强的餐饮业从业人员,体力活儿从早上10点到店开始干,一直干到凌晨打烊,为什么他们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因为他们很多都没有怎么上过大学,甚至中学都没有上完,他们没有 “见过” 18世纪末,19世纪的血汗工厂长什么样子,没人教过他们,他们也没有学过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当然,他们更不懂共产国际…所以,他们是幸福的,而我们是痛苦的。
真是这样吗?
知道的越多越痛苦,貌似是真的,无知者就像猪一样,看着同猪笼里同伴被宰杀依然可以咀嚼着非常不可口的饲料,不明真相但快乐且幸福着。然而这都不是真的。
最最让人感到无奈的是,看似知道的很多,但是所知道的都是错的,都是被灌输的,如果有人批判他们,他们就会反咬说批判者是狗。如果把灌输者引入这场局,把这些知识的灌输者暂时设定为游戏的主人的话,那么请问,到底谁是狗?
我承认现在写这篇文章有点不合适,要再沉淀几天,确实我也没时间写这种评论,今天周日老婆带着小小和丈母娘去郊游了,留我我自己在家带不到5个月的正则,他就在旁边哭闹,我哪有什么时间不顾自己儿子去评价什么996,但是我确实有点烦了,我希望发出点另外的声音,我带着很大的情绪,但会依然努力做到客观。至于旁边哭闹的正则,随他继续哭吧!
本文结合我上周发的微信朋友圈信息二次加工而成。
现在反对996就是政治正确,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不管多么理性地分析其利弊,只要你说996半句好话,甚至哪怕是持中立观点,你就得被喷的体无完肤!但即使被喷,我也想把话说出来。
先说观点,我不是 “资本家” 的代言人,我不为他们站台,但首先我想带着点批判评价一下我所从事的互联网行业,或者包括传统IT软件行业,我统称为IT互联网行业。
不要说我是资本家的走狗,因为我一开始就否定了资本家这个角色的存在。
我并不提倡加班,但我觉得IT互联网行业和其它行业比如餐饮业比加班,比累,那绝对是小巫见大巫,相反,抛开资本家这个角色不说(毕竟哪个行业哪个厂子都有资本家),如果仅仅从外部客观评价的话,IT互联网行业是当代最幸福的行业之一,明亮的办公室,秒掉很多行业的薪资待遇,几乎无限的唾手可得的免费学习资源…
那么为什么只有程序员会首先造出996这个词呢?很简单,原因两个:
大多数时候,人比人气死人,但有时候人比人也能爽死人。
其它行业从业人员,比如传统工厂的工人,他们曾经的主场是19世纪伦敦巴黎的街道和马路,对面就是装着子弹的枪口。
其它很多行业,只能说比互联网行业更累,程序员对工作强度高而发声大概率是对其它行业根本就不了解,这里不得不说的就是行业隔阂。IT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史上全新的行业,没有任何其它行业的经验可供借鉴,IT互联网行业类似7000年前的农业,类似18世纪末英国的大机器工业。这注定了它的孤立和排他。
IT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工种之一,比如说程序员,圈子太封闭,太排他。
值得一提的是, IT互联网行业极低的试错成本可以让从业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取得工作和学习上进展甚至突破, 从而特别容易自己感动自己,稍微学会一点什么或者弄懂一个什么原理就开始自嗨的不行,我自己就经常这样,同时我朋友圈里的同行也都这样。如果一个程序员和一个木匠同时做自己领域内的一件事,大概率是程序员先完成。程序员出错修改代码的成本就是短暂的时间成本,而木匠锯坏一块木头就意味着他必须首先再找到同样一块木头。
在工作效率上,IT互联网行业可以甩其它任何行业几条街的,因此如果涉及行业间合作,将注定很难磨合。
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互联网行业相关的技术博客,技术论文,行业评论,这些都是可以随时随地一个手机就能获取,比如我自己写的千余篇文章,有好的有不好的,不过也确实帮助过很多人解决手头的问题,这些文章里说的那些原理啊,Howto啊,一台电脑就能重试的,真的是所见即所得,即便你失败了,你可以很方便地联系到作者去交流,比如我昨天周六就帮几位网友一起解决了好几个技术问题。
多么方便地获取学习进步的资源,敢问你能找到锅炉或者发动机设计方面的几篇博客,你能自己买几本书就学会开挖掘机吗?家里的路由器连不上网了你能修,水龙头爆裂了你修修看。
我们现在停下来,想想看,哪个行业最像IT互联网行业,我们把教师,医生,律师什么的都加上,可能也找不到类似的。但是再加上一类人就不同了。
那就是学生!
大学本科四年,研究生两到三年,基本上就可以出师面世了,如果我们把学习进步看成是一个不断试错证伪的迭代过程,那么学生的成本相对于中世纪开始的传统行会学徒的学习成本极低。传统工厂或者行会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和流水线批量输出的大学毕业生模式的效率相比,简直就是渣渣!
也许比喻有点不恰当,但考虑综合成本,蓝翔挖掘机的培训学费是要比大学中文系,数学系学费要高点的。平仄关系弄错了,改了便是,要是把挖掘机翻沟里了,怎么办?这还不考虑挖掘机的油耗。
程序员像学生,所以圈内的人几乎都喜欢通过看书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来学习技能,程序员看书的时间比其他行业要多很多,但大多数仅限于领域内的技术书籍,这便导致摄入的信息过于单一。如果把读书本身看作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的话,那么读世界通史,读鸡汤文,读Java编程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在别人看来都是读书,但是从效果上看,如果只读Java,那势必会营养不良,可是很多人却不自知,非要觉得自己读书便是才高八斗通古今。
我自己身边很多同行,几乎毫不Care其它领域的任何东西,当然时事政治,财经股票房地产这种程序员必关注的几个领域除外。和其它几乎所有行业一样,IT互联网行业也并不开放,但不同的是,IT互联网行业给人一种很开放的假象。
这注定,如果真的需要抗争,IT互联网行业是孤立的,全世界劳动人民,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里面不包括程序员。程序员的优越感使其与其它行业彻底割裂。
这里不得不引论一段我关于现代中国大学的看法。
我就是觉得现在中国的大学都是技校性质的,灌输一些知识技能而已,比如告诉你加几份碳几份铁能出来单价多少钱一吨的钢,比如告诉你二叉树查找的时间复杂度是对数,诸如此类,但是并没有告诉你要如何质疑,如何提问,如何尊重,如何宠辱不惊。
我一向把知识和文化区分开来,有知识并不意味着有文化。
我自己何许人也,我说过,这篇文章的言论我自己都不一定赞同,我掘心自食其品味,却发现创痛酷烈,又能如何,提笔就不是为了止墨,就让我继续分裂下去。
轮到我自己喷自己了。当然所有人都可以喷我,只是我带头而已。
我觉得,我们中学时期受到的教育太单一了,前面说过,马克思主义已经深深烙印,这让我们觉得它就是唯一真理,世界就是由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二元对立构成的。但是现在很明确,这是错误的,现在讲的是合作,而不是对立。
又该说我没有革命性了吧。但是事先要想明白,为什么要革命,要革谁的命,要对抗谁?革了他的命有什么实际效果?答案似乎很明确,对抗老板,这明显是中了马克思主义的毒了!
资本家仅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范畴内的概念,即便在资深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资本家也不是指某一个人。如果资本家是单指个人,随便一个人花万把块就能注册一家公司,就能摇身变成资本家了,然后你就是剥削阶级的一员了吗?
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真正的社会经济学中只有两个角色,那就是买家和卖家!且买卖自由!
抱怨996是资本家剥削的,就和抱怨一线城市高房价是一个思路,其本质并不是谁剥削谁,而是供求关系以及市场决定的,如果自己或者自己所属的群体参与到这个市场中,那自己便是参与者。高房价,难道不是买家自己促成的吗?如果所有人都观望不买,房价能高吗?但不买又不行,这里面就复杂了。996之所以成为常态,很大程度上也有从业者自己的因素,后面会说。
18世纪刚工业革命时,你们知道进工厂做工是一种荣誉吗?资本家剥削,工人罢工啥的那是19世纪中叶以后的事了。此后的世界根本就不是中学历史课本上讲的那般二元对立,工人阶级有《资本论》但没人读,资本家反而读了,于是工人待遇好了,工资涨起来了,工人自己工资高了就可以消费自己过剩生产的牛奶而不用被资本家倒在路边了,马克思主义不攻自破!代价只是通货膨胀和次贷,而这些都是可以不断修正金融体系而平滑解决的。
即便是19世纪的工人,不到决生死的地步,谁会去组织大规模的反抗。我们学习了错误的历史,才会误认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性本质上是懦弱的,没有书上说的那么彪。
如今很多人都在质疑进化论,以显得自己思考很独立,但是却没有人质疑马克思主义,这不正是说明教育洗脑的成功吗?进化论只是在生物课本上提了一笔,随便一个人都可以质疑,然而马克思主义却贯穿了中学大学的十余年,早已深深烙印,大家都觉得这必然是真的。但事实上呢?有人质疑吗?至少程序员没有质疑过,程序员只怼老板。
世界终究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制造问题,我虽然总是貌似针砭任何事情,但我本人是一个很积极乐观的人,如今互联网圈子拿着19世纪武器造出996,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携带一丝优越感的自嘲和自黑,颇有点堂吉诃德的味道,只是这调味料味道过重,给人一种不那么舒服的感觉罢了。
我不是在说程序员自诩无产阶级显得不合时宜,我是说参与评论的各位,都不合时宜。下面该说说大佬们了。
京东的东哥言论一出,吐槽潮水般喷涌。然后上周四马云的言论貌似也让人觉得不舒服,人们挖坟挖出了他早先截然相反的论述,于是人们揪住这个矛盾,吐槽声纷纷而来下。
最终结果,马云真的不是那么让人讨厌,可是东哥却是另一面了。
马云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且令人尊敬,而东哥不是。你可以说马云喜欢吹大话这点不讨人喜欢,但至少某些事情他吹成功了,之所以不喜欢他还不是因为嫉妒,我靠,咋风头都被你占了,我咋啥也说不准呢?!
有人说马云希望大家奋斗,但是只是为他奋斗,马云不希望再出现另一个他,之类云云。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也是你自己想的,再说马云再牛逼也没法决定一个和他素不相识的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吧,你想和他一样,没有人拦着啊。
他说他创业时在小屋子里乌烟瘴气男女共居被误认为是不良场所或者黑网吧,然后销售团队又被狗咬又苦又累啥的,大家觉得是传销鸡汤,但是没人阻止你去试一下啊,搞不好万一也成功了呢?世界上不就多一个吹大话的人了吗?我是没这勇气和能耐,我也不喷,我默默工作就好,如果哪天我觉得自己可以了,我会去试试看的,但依然不会去喷。
说说我的感受吧。
马云虽然在言论中提倡996,但是仔细听,所言所述全数都是形而上的,马云没有规定任何规章制度说阿里的员工必须996,或者执行任何其它xyz的工时制,给人的感觉貌似一切尽在不言中,全靠自己去体会。
自己体会好啊,你不强制996,那我就可以965,是的,当然可以。但是马云传递的另一个信息很多人没有意会,那就是工作靠的是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做到了,别说996,别说965,就算你天天不去公司在家办公也是OK的。马云一再强调的是工作态度本身,而没有说任何制度性的规定。当然了,他也不敢,哈哈。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很多人就要钻空子了吧。如果可以不去公司,我只要说我在家努力工作,谁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这是典型的 小学生式的老师来了抱臂坐好,老师走了乱吵吵。 所以我说程序员像学生,没错吧。
BAT这种大公司,早就想到了,既然管理大几万人遵守一种固定的工时制度不可能,既需要高昂的管理成本,又要冒着违反《劳动法》的风险,那么就换一种方式,那就是 结果导向 。这招很有效,你可以不来公司,但是到了deadline,你必须拿出当时承诺的结果。我想很多大公司都是这样的。
老板们都不是傻子,强制996那是违法,不强制吧面临大几万人注定有人偷懒,欺骗,滥竽充数,那么,只能结果导向!千万不要说资本家是丑陋的,无产阶级一样不美观!这就是博弈!老板在希望你干活的同时,难道大多数劳动者不是也同样希望能不干就不干能甩锅就甩锅的吗?
《潜伏》里谢若林说的,嘴上都是主义,那背后全是生意。这太对了。雇佣和被雇佣都是买卖,关键问题是,老板给你一个任务,支付你工资,你会去完美完成吗?不,很多人没有这么主动。
插一段。
4月9号,报喜鸟老板因车祸去世,为什么会死,因为撞车之后,两辆车所有人都受伤了,吴老板让其他人先上救护车,自己最后上的第二辆救护车,所以耽误了救治,内脏破裂挂了。
如何评价,吴老板是资本家,他的员工是无产阶级,然后资本家让出时间救了无产阶级,最后资本家死了,可笑吗?
我还是觉得,但凡一个老板,他的心胸都是超越大多数自私的凡人的,不然他也做不了那么大,如果他是一个斤斤计较的小人,他如何服众,如何统领一个企业?老板并不是都是坏人,相反,很多老板是好人。
提到博弈的战场,还有一面,问题又来了,总有些主动假加班磨洋工的人带坏风气,而且注定有这些人。根源在哪里?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IT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史无前例的全新行业,需要全体从业人员受过教育,于是便和学校接轨。这是史无前例的大学与业界的无缝衔接。这个行业不是纯体力可以胜任的,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没有任何技校或者培训机构可以胜任如此大规模的培训,那么责任就落到了全日制大学身上。
我不是光说中国的大学成了技校,美国也一样。为什么美国没有996,因为这涉及城市化进程,美国的城市化早就完成了,而我们中国刚刚开始,恰逢和互联网产业的崛起同步!这个后面会说。
我们可以说,进入BAT华为的本科校招生工作的前三年就是大五,大六,大七…几乎所有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都称呼同事为同学,是不是有点意思。
像深圳华为,腾讯这种公司,每年大量的招聘武汉华科的人入职,导致基本上华为,腾讯就是华科的再续,一个研发团队小组甚至一半以上都是华科的,若不是同学便是师哥师姐师弟师妹想称呼,何其壮阔!
这里面涉及到的就不仅仅是程序员们片面的 资本家和工人对抗 的层面理解了。这里面涉及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化进程。现在将变质为技校的大学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相互结合,直逼重点。
如果说996是让人厌恶的,为什么不去想想大学生活?
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工作节奏很大程度上是大学生活的延续。你在大学时的作息几乎就是工作后的作息,很多一个寝室的校招生进入同一个城市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依然会选择一起合租房子。这意味着他们的生活也会纠结牵连在一起。这批人几乎都是主动996的,但是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996,于是普适的理由便出来了,这也是学生的一大特点,学生需要一个普适的理由以支撑其理论的自洽,参考五四运动和文革。
厌恶996的理由大多数是在说没有时间陪家人,但是问题在于在人们拥有家人之前,早就已经习惯了这种群居的生活方式。
所以,就算老板不提倡996,应届校招生也会自愿996,不然6点下班,他们去干嘛?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大量的应届校招生助力了996,而不是老板,老板只是合理解释了这种现象而已。
老板会想什么?如果老板想利益最大化,老板巴不得每个员工都在家办公不浪费公司的水电,把大楼都卖了或者租给集贸市场卖皮鞋的才好呢。
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从离开学校就直接进入了大型互联网公司,完美平滑过渡的同时,失去的是大学时代的舒适,代价却是上了班之后被经理管着,如果稍有懈怠,就不仅仅是挂科那般无所谓,可能会失业,甚至永远离开这个群体,如果被迫离开了这个群体,这批人还能干什么?他们会去饭店刷盘子洗碗吗?根本不会!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 如此大量 的应届生进入这个行业,导致供不应求。
这样从世界和中国分别说起。这里面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可以在互联网领域后来居上的原因!
世界上,IT互联网确实是史无前例的新行业,类似7000年前的农业革命和2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这主动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如果说所有人都还不理解这个行业,那就从劳动密集型开始吧~
改革开放将建国以来的城乡隔阂彻底打破了!
在中国,恰如其分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占据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开启一代城建洪流。当时占据80%人口成分的农村人口一旦开始进城,那就是一个塞子被拔出了,再也堵不上。
不出10年,恰恰就直接对接了互联网时代,于是曾经进城搞建筑,搞城市服务的那批人的后代,纷纷涌入了IT互联网行业,比如在高考时报考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种专业,这注定他们毕业后只能在拥有计算机IT产业的城市找工作立足!不然还能干什么?因为此时大学也已经变质了。
中国80%的农村人口的青壮年,一时间以高考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摆脱了农村户口,进入拥有IT产业的大型城市,这意味着什么,这必然导致劳动力的供不应求(同时还有房价的暴增)!
正是新兴的IT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得以消化如此大量的农村进城人口,否则仅凭进城打工搞建筑,最终农村的人口不可能在城市大量定居。
然后的结局呢?我觉得996只是一个必然结果,因为就业竞争太激烈了。广义谈996,那何止,就算你表面上6点下班,回到家依然要工作,甚至工作到更晚,所以,996,只是表象!996的门槛是如此之低,意味着你只需要熬时间就能立足。
谈什么生活?本来城乡之间就是互为围城。城里人拼命去乡村度假买别墅,上山采集,摘草莓野果,捕鱼捕鸟,拍农家照晒晒晒秀农村的优越,同时农村人也超级羡慕城市里的不夜生活钢筋水泥霓虹灯,但都是不明就里表面功夫。农村的闲淡雅致酸甜苦辣城里人永远理解不了,城市的多元互动农村人短时间也理解不了,这就造成了基于表象的误解。
上世纪70年代的知青下乡,失败之后紧随着就是进城潮,无论哪个方向,都不是短时间能相互融合的。城里人觉得只要到了农家乐舒展开筋骨就叫释放,农村人觉得只要拿着一杯星巴克就算摩登,都太肤浅了。996也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畸形演进的必然结果。
我认识很多上海市区,北京城的土著,他们很少主动996的,也许你会怼我说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什么都不缺,我也承认这一点,起码他们会本地方言那就是一大优势,但是至少,他们很多人生活质量居住条件并不是那么好,他们有选择多加两个小时班多表现自己,快速升职加薪提高生活质量的权利,但是他们几乎都放弃,在他们看来,生活质量不是职级和薪水能换取的,并不是说我有一个多么贵的什么东西,就是生活好的表现,在他们看来,所谓的生活可能就是约三五成群的好友一起在街边小店吃碗面,然后路灯下吹吹风扯扯淡,随后散去回到自己祖传的那破败拥挤不堪,且没有卫生间的家里。
然而这些都是表象,背后是数不尽的探究互动,煮酒歌唱,音乐会,画展,自我充电,各种学习,MBA,瑜伽,只有茶余饭后才能吟诗作赋,所有人都很忙。但是至少是有品味的追求,为什么说江南出才子,因为不愁衣食啊!
可是不愁衣食也仅仅只是表面,背后是在不愁衣食之后需要作出的改变,不愁衣食不是目的,而只是一个前提。这一点初入这个社会的人非常难以理解。一个月薪到手15000的人,完全可以在上海过的很不错,不是吗?
一个智者,无论他来自哪里,他都懂得任何不合时宜的想法或者行为都有可能会被利用。很多人适应了现代城市化进程的洪流,但是毕竟基数太大,仍然有很多的人没能适应,基数太大导致他们有可能会改变历史。
上大学期间,上课,吃饭,自习室,网吧,火锅店,烧烤摊,这就是生活,然后平滑过渡到BAT,所谓对生活的理解无非依然还是如此这些。只是多了一些由于公司离住的宿舍太远而徒增的抱怨。本来学校的自习室离宿舍大概也就最多二十来分钟的徒步路程吧。
如果不996,这么一大批人下班了会干什么?睡觉?吃喝玩乐?如果平滑过渡到IT互联网行业的大学生们根本没有时间去体味生活本身的含义,以为花高价钱买贵东西就是生活,那么即便生活再丰富,只要有人拒绝生活,那就是劣币驱良币,大家都得被带进坑里。
首先,客观评价,农村生活本来就是日落而息的,除了为了进城定居而努力读书的人,大部分的人日落就意味着一天的结束,没有咖啡店,没有酒吧,没有网吧,没有路边烧烤,没有俱乐部,没人一起弹钢琴吉他,没人一起聊古罗马,没有小市民之间的嬉笑怒骂,没有冷嘲热讽,没有邻里间茶米油盐…如果不是百味杂陈,那么何来强者崇拜,何来智者尊重?如果说大量的从业人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那么他们可能会选择待在公司,随便干点啥,哪怕是继续看书,学习,甚至组队玩王者荣耀,或者看片儿。
如果把表象表现的吃喝玩乐这一切视为生活,那么真的是在浪费生命。如果你还没有学会如何纠正生活的姿态,那996便是最好的选择。
总结这一段。和老板没有关系,更不存在什么资本家,也不缺乏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工作,要怪就怪那些不理解生活却抱怨没有生活的宅人吧。
很多人会否认,因为他们脑子里有个毒瘤放不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个毒瘤是中学时期花了六年时间被植入的。只要你在一个随便一个厂子工作,就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和厂子的主人对立起来,想当然认为他是剥削自己剩余价值的,而自己就是一个无产者。可这只是一个错觉。
所以,说白了,自己在家怎么作都可以,我熬夜我乐意,只要是老板资本家让我在公司加班,我就不乐意,我就要吐槽!如果单纯从这个视角看大家抨击996,基本就是这个道理。这就好像很多人吐槽某某网站广告太多一样,你不看不就是了吗?
再者说了,即便大家所推崇的8小时工作制,不也是从书上看到的吗?知道其意义吗?为什么是8小时而不是7小时或者9小时?如果不去扒历史,不去计算机械组件的空置成本,能理解为什么8小时吗?非常简单,因为162=ICU,46/64/38赔钱,为了让机器24小时运转,只能是8*3!
也许很多人会猛骂我,我也骂我自己。但这便是我的思考以及思考后结论,也许很肤浅,但至少我没有单纯的抱怨。
顺便说一下,我自己从不996,这便是我下面要说的。
重要的是沟通,而不是抱怨!
说我自己的一段往事。
我自己从2013年初开始,我就选择不加班了,当然除非有类似重要会议,讨论,学习之类非要大家在一起才可以开展的情况例外,但是我很自觉的能完成工作任务。
2013年吧,我那时在做一个比较紧急的项目,当然非常忙,同时小小也还小,我为了逃避部分家务事,选择早上6点多就去上班,大家都没来的时候我一个人写代码效率非常高。但是我的经理的作息却和我相反,他一般上午到的比较晚,晚上很晚才下班。
持续一段时间,我觉得在公司待12个小时足足够了,我就想6点多走人,当然也不是回家,而是在路上磨磨叽叽两个多小时,思考一些问题,看看书什么的,反正我就是不想待在吵吵嚷嚷的公司,也不想马上回到吵吵嚷嚷的家里…
有一天我大概晚上快7点的时候在嘉定北站刚下了地铁在地铁站学习PHP,经理打来电话,貌似是觉得我总是下班太早了,影响不好。我当时刚喝了一罐百威啤酒,有点上头,我也有点委屈,直接就开怼了: “你知道我XXX几点到公司的吗?你知道我XXX把deadline提前了吗?” …
后续如何呢?后续我和我的领导成了好朋友,我们现在还时不时讨论技术问题,自打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管过我的工作作息。比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年年底,我被评了优秀员工,你们知道评语是什么吗?太讽刺了,评语竟然是 夜间出勤xx次,周末出勤客户现场xx次… 我一个从不加班的人,却以 “漂亮的工作时间 赢得了年度优秀员工!我自己非常不好意思。
事实上,我那年没有加过班,下午六点就走了,但是有那么若干次,当我已经回到家的时候,我重新又回到了客户现场,我记得有一次,是我自己觉得不对劲,自己回去的。到了第二年,也就是2015年春节,我又被评为了优秀员工,这次让我上台去说点什么,我记得我大致扯了关于主观能动性的东西,此外,我说,其实大家看来我很辛苦甚至痛苦,但实际上,我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啊,我对这种网络技术感兴趣,怎么能说辛苦呢?更别说痛苦了!怎能说痛苦呢,我很快乐啊,别觉得我可怜,我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拿到了比你们多的钱,然后你们就会用我很痛苦来自我安慰,有点问题吧。为什么拿很多的钱代价就一定是痛苦?!这不妥吧。
后来,我换了工作,在新公司,我依然遵循665工作制,其实我是可以865,965的,但是习惯了,早上很早就起来了。由于公司晚上8后到次日早上7点前有夜宵券赠送,所以我虽然从不加班,但是我最后积攒的夜宵券却是最多的,因为我早上每天领,晚上我又从来不用…是不是也很讽刺。
直到现在,我依然是不会在一个工位办公12小时,我可能会在工位,我可能会在茶水间的沙发上,在家,或者在公司别的园区随便一个什么地方,只要是工作,不管在哪,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
加班是不应该的,不加班也是不应该的,完不成工作才是不应该的。
你要是不想996,用你自己的方式把工作完成,直接跟经理说便是了,不要去抱怨!
如果经理认同你,那么你们今后的合作将会非常愉快,如果经理不认同,走人便是,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也别指望github上的一个项目就能掀起下半场,不存在的,大多数的从业者感觉是幸福的,真的正如马云所说,那是修来的福分。IT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如果真要肩负,也不该是这个行业。
自己996不996,取决于自己和团队以及领导经理之间的默契和信任,这不是一个制度可以匡正的。只有小学生才要求抱臂坐好,不是吗?同时我们也要思考一下,为什么战斗力如此强悍的美军,竟然不用叠方块被子?
忘掉马克思,而且十有八九你也没读过《资本论》(我读过,然而是略读),所以,努力提升自己才是真理。
聊聊社会洗脑。
社会洗脑到底在洗谁的脑?
我反而觉得没读过书不识字的人最不容易被洗脑,因为他们听不懂洗脑者在说什么,也不是每一个洗脑者都有希特勒,椅子男这样的水平。
所以,往往那些所谓的大佬洗脑的对象都是些 “有知识,没文化,不思考”的“学者”, 比如古代的八股文人,比如现在的很多程序员。以下是一些容易被混淆因果但实际上毫无关联的词。
努力和成功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成功靠的是能力,精力,运气,时机这些。且慢,还有,成功这个词本身是有针对性的且非常主观,事先确定好一个目标,那么达到目标就是成功,如果根本就没有目标,那么空谈成功,那么此时成功的含义大概率就是 “你很牛逼” 的意思,所以那是别人认为的成功,而不是“did it”这个成功的意思。我们日常所听的成功,大部分是别人希望的成功。
奋斗和痛苦 ,奋斗的过程本应该是快乐的,怎么可能是痛苦,如果是痛苦,那就是在煎熬而不是奋斗,所以说有句鸡汤句子 “痛并快乐着” 简直就是扯逼,说白了,这根本不是真正奋斗的过程。
林彪,粟裕他们貌似当年不一定是为了什么主义什么理想而猛杀猛打的吧,不要过度解读,搞不好他们就是觉得这样很爽,这帮人要是没有暴力倾向,怎么可能不放过已经投降的敌人呢,我感觉还是《亮剑》真实些,什么主义什么回报我不懂,也不在乎,我就是想打,不打就觉得憋得慌。就这么简单,这大概就是真相。被老板解读的所谓奋斗者,都是假的。
也许你会说林彪,粟裕是股东,是董事局的,但是他们怎么进入的董事局,也要好好学学吧。
如果说一辈子必须通过非常痛苦的过程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敢问那是什么成功?追悼会上多几朵鲜花和几句尊重吗?
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在奋斗的过程中,他本来就是幸福的。
那么,人们被洗脑了吗?完全没有!都是假的!骗人的。人们没有被洗脑,但却表现出一股已经被洗脑的姿态,其实,个中有什么问题,每个人都清楚的很。
几乎所有人都清楚的很,在家带孩子要比上班累的多,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带孩子却不愿意上班?人们也非常清楚,因为上班没有安全感,带孩子是家庭的投资,孩子长大总会有所回报,再说,就算你带的不好,你老婆老公等家人也不会把你裁掉。
说白了就是觉得无论我多么努力都没有安全感,所以才抨击,所以才敏感。
只要足够安全,别说996了,9126都没问题。人是耗材,金土鳖的命,硬的很,ICU没那么容易进的,就算是进了ICU,十有八九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基因或者自己作的。
所以说,如果有老板能看到我这篇文章,精选若干精兵,保证不要裁他们,入职体检做好,然后不要规定工时制度,完全弹性工作制,可以在家办公,放开干吧。
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就容易步入误区。
我们知道,五四运动那是学生扛旗首先发难唤醒了民族,但是啊,同样还是这帮学生,也是文革的急先锋,造成了重大的经济破坏,该思考一下了吧!
最后一个话题,很多人觉得自己996的原因是因为别人不走,自己不好意思走。
很好办啊,主动跟经理说,自己工作做完了,回家如果有事一样开机职守,此外,如果逮到磨洋工的,举报他们一下。
不光程序员喜欢晒凌晨的马路,铁路工程师,警察,水厂的,医生,核电站工程师,都晒过,我每天都能看到他们晒,但我从不评论,看到他们晒之后,我也默默晒一个,就好了。
上周某日下午大风暴雨,我站在窗边,看楼下河塘施工人员冒雨作业,有感而发。
浙江温州皮鞋湿,下雨进水,不会胖!
聊聊 一村两城
这是当今时代城市化进程的典型,所谓的一村指的是两湖两广,河南安徽等中南部地区的大量农村人口响应国家城市化进程号召先涌入武汉后迁入深圳的过程,就是我说的 一村两城。
现在,触及一点根本。这也许与加班无关,但却是中国IT互联网圈子里的实际属性。
不谈户籍改革,仅仅说说你成长的地方,大多数程序员(其实也包括其它行业)等IT业内人士从小都生长在农村,这无关对错优劣,这是历史上中国人口结构决定的,毕竟80%的人都是农村人,而中国的农村几乎长得都一个样子(令人悲哀的是,中国的城市也趋向于一个样子),然后这批人在新兴的IT互联网热潮或者泡沫的引领下希望进入了IT互联网领域。
人们报考的大学专业几乎都希望与IT互联网相关,一时间IT互联网相关的专业成了热门专业,负责消化海量城市化进程中的迁徙人口,而典型的大学也是比较集中的,典型的城市就是武汉。然而武汉却没有什么知名的IT互联网企业,那么这大批量毕业生毕业后将何去何从?
中国的IT互联网企业做的大做的强的也就是华为,BAT外加新浪,网易等…这些企业的驻地又集中在深圳,北京,杭州,上海等一线二线城市,不管怎样大多数集中在南方,所以我暂且抛开北京这个噪点,公平的说,几乎两湖两广一江的IT互联网从业人员都是先去了武汉上学(典型的基本就是华科)再去了深圳工作,这几乎是定势。
所以说,几乎所有人都是 一村-自己家乡的村子,两城-自己武汉的大学(华中XX大学等)以及深圳的公司 这种模式。我这样,你这样,你老婆也是这样,你同事还是这样…所以,你上班时,就跟你在武汉的大学里没什么两样。这一点要不是华为,中兴,腾讯的老板们先看出来,难道是我先看出来的吗?!
深圳几乎是武汉应届毕业生净流入地,而武汉则是净流出地,这种抱团的态势造就的人口流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比军队力量还大。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在武汉设立了基地,但迟迟不肯开张,一直在观望,说白了,谁不想把他们撸到深圳啊,武汉的大厦园区,租了就是收益。
符合以上两湖两广一江一村两城特征的工友们对深圳非常有认同感,甚至到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程度,因为他们眼中似乎只有自己的家乡,武汉以及深圳三地,所以天生对上海,北京表示屏蔽,认为这些地方早晚要落后于深圳,这种观念虽然十分狭隘,但不得不说如今的一村两城人口优势非常之大,如果保持,武汉和深圳合二为一将会成为新生的一极,超越老牌的北上广。
北京不谈,说说几个其它几个超级城市的特征。顺序从北到南。
哈尔滨:曾经是俄罗斯的编外城市,吸收了东正教很多的特征,如果不是有大批俄罗斯人进入远东寻找机会,哈尔滨是不会发展起来的。
长春:和哈尔滨一样,只是昔日的主人换成了日本。
天津:不懂,也不感兴趣。
上海:这个巨无霸不必多说,人口结构更加复杂,如果不是19世纪和20世纪欧洲人主导高层,浙江(特别是宁波)人主导中间层,而苏北人铺垫下层的人口结构,上海将无法发展。五口通商是其发展的伊始。
广州:与上海基本类似。
现在轮到了深圳,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下,基本上是潮汕人主导了高层,两湖两广一江的人先到武汉被大学规格化,再到深圳来填补了中低层,这种力量要远远超越形成哈尔滨长春上海广州的那些力量。
这篇文章上周就想写了,但是周末白天实在是没有时间,我也有生活,有家人,所以就搁置了,但是上周我还是写了一部分的,写了半截被老婆训斥了,说了我一顿,我才放弃。本来我是想谎称加班处理工作事宜把文章完成的,但是有什么意义呢?反正也是被骂。还好,又沉淀了一周,终于今天写完了本文。
不过,我还是把上周的草稿无删节的贴如下吧:
前几天早上上班的路上,发了一个朋友圈,大致内容如下:
- 996工作制并不仅限于互联网行业。
- 程序员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忙。
- 之所以听不到其它行业的抱怨,因为没有任何平台的传播效率能像互联网这般,而互联网入口被程序员把守。
我说我是胡乱写的,因为看上去毫无条理,又貌似在 为“资本家”站台。
其实,我一直都想好好说说这个所谓的996,但一直都没有恰当的切入点,如果贸然写点什么,会被当成是提倡或者抱怨,所以我就假装自己脑子里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吧,但我知道,我是假装的。
近日,github上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项目996.ICU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长期以来大家心照不宣的所谓996工时制,终于正式地浮上水面!不光在互联网业界,甚至《中国青年报》都进行了相关的引述和报道:
被“996”围困的年轻人 像是定好闹钟的机器: http://zqb.cyol.com/html/2019-04/02/nw.D110000zgqnb_20190402_1-02.htm
我觉得《中国青年报》的描述不恰当,怎么会是定好闹钟的机器呢?分明就是一台随时要进行中断处理的运行现代操作系统的通用电脑啊!中断处理大家都知道吧。
谁才是定好闹钟的机器,那是工业时代在工厂车间做工的工人啊,就像《摩登时代》里卓别林那般。到了互联网时代,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早就成了历史,恰当的描述应该是,不固定的时间随时做任何事情,仔细想想你自己是不是这样,不限于工作,我说的是任何事情。
大半夜去撸串,工作日睡到9点,午饭隔过去,午夜被吵醒去排查问题。对了,还有说走就走的旅行。你可以不做,但你随时想做时随时可以做。是不是这样?
这就是现代世界!
------------------------------------------------
要真是996就好咯,可惜不是。
有多少人是9点准时上班的,反正我见过的很多人都是10点以后才拖拖拉拉到公司的,然后开个会啥的就到11点半多了,然后就是午饭,拖拖拉拉吃完饭再溜达一会儿,工位上眯一觉,下午开始上工,敲敲键盘期间看几个网页,然后快6点时去吃饭,吃完后松松散散磨到8,9点,下班走人,仔细算下,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这部分996执行者,那是幸福的志愿者啊。
当然了,上面我说的是大部分的情况,也有真忙的,要是真忙,那可就不止996了!
所以说,996这个工作制是被误解的根本就不存在的工作制。莫须有的制度,怎么能掀起波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