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务角度粗窥架构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内容整理自java web轻量级开发面试教程

    大家多少了解过架构,也听说过使用架构后,代码和可维护性和重用性能大大提升。这里我们来通过一些关于事务的实例,来感性地体会下架构带来的在可维护性方面的便利。本文来是从 java web轻量级开发面试教程从摘录的。

1 JDBC中的事务是方法层面的    

    ①通过setAutoCommit,设置非自动提交。在JDBC里,一般默认是自动提交,即有任何增删改的SQL语句都会当场执行。如果大家设置了非自动提交,记得在用好事务后设置回“自动提交”。

    ②在合适的地方用connection.commit()来提交事务。一般是在执行结束时提交。

    ③可以通过connection.rollback()来回滚事务,回滚语句应放在catch里。一般是有异常了,再回滚事务。

    ④Connection提供了setSavepoint和releaseSavepoint两个方法,用它们可以设置和释放保存点,这样rollback就会到指定的位置,而不是事务的开始位置,但不推荐这种做法。

    通过下面的一段代码,我们来看下在JDBC里使用事务的一般步骤。    

try {
        //这里是连接字符串
	connectio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
			"jdbc:mysql://localhost:3306/class3", "root", "123456");
	if (connection != null) {
            //设置非自动提交,开始用事务的方式提交
            connection.setAutoCommit(false);
            String query =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
            pstmt =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query);				
            pstmt.setString(1,"1");
            pstmt.setString(2,"Peter");
            pstmt.addBatch();
            pstmt.setString(1,"2");
  	    pstmt.setString(2,"Mike");
            pstmt.addBatch();
            pstmt.executeBatch();
             //提交事务
             connection.commi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Failed to make connection!");
	}
} catch (SQLException e) {
        //在catch里,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回滚事务
        connection.rollback(); 
        System.out.println("Some of Students were not inserted correctly.");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try {
		connection.close();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其中第7行里,通过setAutoCommit为false的语句,把事务设置成“手动提交”,在第17行的代码里,虽然进行了批量提交,但不会执行,直到第19行,运行了commit后才会把批量提交的数据插入到数据表里。一旦出现异常,会在第25行的catch从句里,通过rollback回滚事务。

    由于这里的事务是作用在“多次插入”的业务上,如果业务变了,不需要事务,那么我们不得不修改这个方法,乃至整个java文件,也就是说,JDBC事务的维护粒度是方法层面的,基本无法重用。

2 Spring中的编程式事务也较难维护

    这里我们要操作的是UserInfo表,通过下面的Mapping文件,我们能看到表的结构。   

1	//省略必要的package和import代码
2	//用Entity和Table来表示所关联的表
3	@Entity
4	@Table(name="userinfo")  
5	public class UserInfo {
6	   //用ID来标识主键
7		@Id
8		@Column(name = "UserID")
9	    private int userID;
10	    //下面字段和属性之间的关联
11		@Column(name = "username")	
12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13		@Column(name = "pwd")
14	    private String pwd;
15		@Column(name = "usertype")
16	    private String userType;
17		@Transient
18		private int age;
19		//省略必要的get和set方法
20	…	
21	}

    Spring的配置文件ApplicationContext.xml里,除了要配置Hibernate相关的数据库连接外,还加入了针对事务的配置。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org.hibernate.dialect.MySQLDialect
16	true
17	create
18	
19	
20	
21	
22	Model.UserInfo
23	
24	
25	

    第11行到第25行,同前文一样定义了SessionFactory这个bean。第12行,在SessionFactory里引入了dataSource,由此可以成功地连接到数据库。第13行到第19行,配置了Hibernate的诸多属性。第20行到第24行,指定了是用UserInfo这个含注解的文件和数据表关联。   

26		
27		
28		
29		

    第26行到第29行,指定了Spring的HibernateTransactionManager类作为事务管理器,在第27行和第28行这个事务管理器里加入了SessionFactory和dataSource这两个属性。

    一旦定义了事务管理器,那么在代码里就会有一些针对事务的操作(比如提交或回滚),以后遇到事务时,就都由这个事务管理器来执行。以前经常用JDBC来操作事务,这里是用HibernateTransactionManager来管理事务。

30	
31	
32	
33	
34	
35	

    第30行到第34行,定义了一个事务模板TransactionTemplate。在第31行,引入了刚才定义的事务管理器。在第32行,定义了这个事务不是只读的。在第33行,定义了这个事务的事务隔离级别。在前面数据库部分章节曾讲过这部分的知识,这里提一下,一般是有5个常量来描述事务隔离级别,级别从低到高分别如下:

①读取未提交:TRANSACTION_READ_UNCOMMITTED

②读取提交:TRANSACTION_READ_COMMITTED

③可重读:TRANSACTION_REPEATABLE_READ

④可串化:TRANSACTION_SERIALIZABLE

    另外还有一个,是不支持事务:TRANSACTION_NONE JDBC

    把事务管理器比作饭店里的厨师,是由它具体地执行事务,而事务模板就好比是菜单。可以在菜单里加入我们需要的配置,随后提交给事务管理器来执行。下面通过HibernateMain这个类来看一下事务的调用过程。   

1	//省略必要的package和import方法
2	public class HibernateMain {
3		private TransactionTemplate transactionTemplate;  
4		SessionFactory sessionFactory = null;
5	    Session session = null;
6		//在这个方法里,我们通过事务来插入两个User
7		private void updateUsers()
8		{
9			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10			sessionFactory = (SessionFactory)context.getBean("sessionFactory");
11			session = 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
12		transactionTemplate=(TransactionTemplate)context.getBean("transactionTemplate");
13			transactionTemplate.execute(new TransactionCallback() {
14	            @Override
15	            public Boolean doInTransaction(TransactionStatus ts) {
16		try {            	
17			UserInfo user = new UserInfo();
18			user.setUserID(1);
19			user.setUserName("Mike");
20			user.setPwd("123");
21			user.setUserType("VVip");
22			session.save(user);                    
23			UserInfo anotherUser = new UserInfo();
24			anotherUser.setUserID(2);
25			anotherUser.setUserName("Peter");
26			anotherUser.setPwd("456");
27			anotherUser.setUserType("Vip");
28			session.save(anotherUser);
29			session.flush();
30	                }
31	                catch (Exception e) {
32		System.out.println("Roll Back");
33		ts.setRollbackOnly();
34		e.printStackTrace();
35		return false;
36	                }
37		System.out.println("Correct");
38	                return true;
39	            }			
40	        });
41			session.close();
42			sessionFactory.close();
43		}

    第13行到第40行,在transactionTemplate.execute里放入了和事务有关的代码。具体而言,在第15行的doInTransaction里,向数据表里存放了两个UserInfo的信息。

    如果没有发生异常,那么代码能正确地执行到第40行的位置,在正确退出方法时,会提交事务(把连个UserInfo对象一起插入数据表里)。一旦出现异常,那么会在第31行的catch从句里,通过第33行的代码执行回滚操作,撤销事务。     

4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5	        try{
46		HibernateMain main = new HibernateMain();
47		main.updateUsers();        		
48	        }
49	        catch(Exception e)
50	        {
51		e.printStackTrace();        	
52	        }   
53		}
54	}

    第47行main函数里,调用了updateUsers这个方法,通过这个方法,以事务的方式插入了两个UserInfo对象。

    虽然已经在Spring的配置文件里加入了针对事务的配置,但由于在代码里,显式地把事务操作的代码放入了transactionTemplate.execute这个方法里,所以是编程式事务,具体而言,还是在Java代码里(而不是配置文件里)通过编程的方式使用事务。

   在编程式事务里,数据库操作的逻辑(比如这里是插入两个UserInfo)和事务代码是紧密地耦合在一起的,一旦要修改事务部分的代码(比如以后换事务模板了),那么包含数据库操作的代码(这里是updateUsers方法)就不得不一起跟着修改。

    正是因为有这类问题,所以在当前的项目里,编程式事务用得比较少,大多还是用下面提到的声明式事务。  

3 声明式事务的管理方式

    针对特定的项目,可以在Spring的配置文件里制定一个规则,以此可以指定针对特定类(一般是数据库操作的相关类)的特定方法(一般是涉及事务操作的方法)添加事务控制,并设置好事务的相关属性。

    这样一来,如果单单观察类和方法本身,是看不到任何事务的痕迹(因为耦合度很低),而一旦执行到具体的方法,事务就会起作用。    

    这里还是用刚才的UserInfo数据表,在ApplicationContext.xml这个Spring的配置文件里,不仅配置了连接MySQL数据库的方式,更配置了针对事务的描述,代码如下。   

1	
2	

    至此配置了一些本配置文件里会用到的命名空间。   

10	
11	
12	
13	
14	
15	

    第10行到第15行,在id为dataSource的bean里,配置了连接MySQL数据库的信息。   

16	
17	
18	
19	
20	org.hibernate.dialect.MySQLDialect
21	true
22	create
23	
24	
25	
26	
27	Model.UserInfo
28	
29	
30	

    第16行到第30行,在id为sessionFactory的bean里,配置了Hibernate的信息。具体而言,在第17行,指定了该Hibernate需要用到dataSource的配置连接数据库。在第20行到第23行,配置了诸如“是否显示SQL语句”等Hibernate属性。在第27行,指定了是通过UserInfo这个带注解的文件来实现数据表到本地Model对象的映射。     

31	
32		
33		
34			
35		
36	
37	

    第31行到第34行,在id为transactionManager的bean里,配置了事务管理器信息,由此来实现提交和回滚等操作。第35行到第37行,配置了一个封装数据库操作的jdbcTemplate对象。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第38行到第46行,配置了针对事务的一些规则,这也是声明式事务的关键代码。

    具体而言,在第39行,说明了通过transactionManager来实现针对事务的操作。第40行到第45行,说明了事务的应用范围。比如第41行,说明了名字为update…的方法将采用REQUIRED这类管理方式。  

    随后来看下在HibernateMain类里使用事务的方式。   

1	//省略必要的package和import方法
2	public class HibernateMain {
3		private JdbcTemplate jdbcTemplate;  
4	    public JdbcTemplate getJdbcTemplate() {  
5	        return jdbcTemplate;  
6	    }
7	    public void setJdbcTemplate(JdbcTemplate jdbcTemplate) {  
8	        this.jdbcTemplate = jdbcTemplate;  
9	    }  
10	    //在这个方法里,我们插入了两个UserInfo的对象
11		private void updateUsers()
12		{
13			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14			jdbcTemplate = (JdbcTemplate)context.getBean("jdbcTemplate"); 
15			String sql="INSERT INTO userInfo VALUES(?,?,?,?)";
16			jdbcTemplate.update(sql, "1","Mike","123","VIP");  
17			jdbcTemplate.update(sql, "2","Peter","456","VIP");
18		}	
19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20		  try{
21		HibernateMain main = new HibernateMain();
22	        //这里是调用
23		main.updateUsers();        		
24	       }
25	        catch(Exception e)
26	        {
27		e.printStackTrace();        	
28	        }   
29		}
30	}

    第23行,调用了updateUsers这个方法。在第11行的updateUsers方法里,仅仅是通过jdbcTemplate对象向UserInfo表里插入了两条数据,一点也看不出事务的痕迹。

    但是在ApplicationContext.xml这个配置文件里,已经定义了在com这个包(HibernateMain在这个包里)的所有类里的以update开头的方法都将以propagation="REQUIRED"的方式执行事务,所以事实上在updateUsers方法里,已经用到了事务。

 也就是说,在声明式事务里,数据库操作业务和事务管理的代码是分离的,哪天我们不想再代码里引入事务,无需修改java代码,另外,如果要更改事务的配置,也无需更改java代码,只需更改配置文件即可。

4 关于框架的说明

    在声明式事务里,我们能看到,如果需求变更(比如不再需要事务了),我们只需要更改对应的配置,而且这个修改的范围不会影响到不相干的部分(比如数据库业务部分),这就叫“可维护性”高。

    我们使用框架的目的不是为了好看(客户不会因代码好看而多加钱),正是为了让代码很好地适应各种变更。事实上,Spring MVC框架(或Spring MVC+ORM),抽象了从前端请求到后端处理的流程,所以当在项目里加各种业务时(比如电商项目里加个订单模块),用这类框架能很好地处理这种变更。

    进而言之,通过各种分布式处理框架(广义而言包括MYSQL集群,LVS,或Redis集群等),我们能很方便地通过加设额外的服务器来满足诸如流量增加的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事务角度粗窥架构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内容整理自java web轻量级开发面试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