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报了那么多付费课程,你依旧平凡还越来越焦虑?

都说2016年是知识变现元年,无数个体强势崛起,一言不合就开课,开口闭口都是个人品牌,在强大的个体寻求社会认可和个人价值升级的同时,知识金字塔底端的我们开始着急了。

我们报各种各样的课程,加自己都记不清名字的社群,订阅大家都在订阅的课程,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目标管理、沟通课、写作课、设计课、个人崛起......能想到的,基本上都能在各大平台找得到,有些平台趁机推出了年费制、会员制,给不浪费一分一秒“积极学习”的我们。

然而很多时候,事情却并不像我们原本想象的那么美好,说好的早起,没坚持三天就失败了,因为天气太冷,因为昨晚没睡好,因为今天是周末...上上周制定的目标,今天还没开始往前挪一步,因为年终太忙,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我突然不想做那件事了...又或者是,半年参加了几十个课程,不仅年终奖依然离你十万八千里,反而越来越焦虑,工作生活一团糟。

不妨冷静下来,从学习形式、内容和目标这三个最基本的维度来分析你越来越焦虑的学习。

为什报了那么多付费课程,你依旧平凡还越来越焦虑?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学习形式:视频/微信或APP直播/纯语音

因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现如今的很多学习不必固定时间地点,想在临晨三四点看完城市夜景,在某个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里学习都可以——只要有网络。

互联网形态下的学习形式主要有视频教学、语音+文字+图片式直播、纯语音课程,当然,我个人也喜欢专门学习一个优质公众号的内容,但是公众号的学习因人而异,就暂且不谈,先看看最主流的三种形式。

视频教学主要依托于各大视频网站/APP、直播APP、微信公众号,主要的优点是生动有趣,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会造成对着冷冰冰的墙听着千万里之外的语音距离感。只要内容详实,讲师把控得好,视频直播是很容易被初学者接受的;如果讲师不能及时和大家互动,课后一般有专门的答疑群,当然,沟通上具有延迟性,需要在听课的时候及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语音+文字+图片直播主要存在于微信和专门的直播平台上,如千聊,或者报名后直接组建微信群,在群内直播,这种直播一般是讲师通过语音来讲述主要内容,用PPT和图片辅助小伙伴们理解,直播时禁言利于管理,不禁言利于想法的及时沟通和碰撞,各有利弊,虽然视觉效果相较于视频教学而言差了些,但是因为课后或者过程中马上能互动和反馈,所以从整体来看,是综合体验比较好的一种形式,目前来看,似乎是各类课程的“主战场”。

纯语音课程或栏目被很多人认为是“最方便的学习手段”,主要有得到、喜马拉雅等语音类课程,因为随时随地都可以听,站着听坐着听躺着听,吃饭听刷牙听挤公交听都可以,推崇这种方法的人都认为它极大地节约了我们的时间,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

这种“可以随时随地听”的这种方式,让人感觉是学习减负,但是对于我这种除非内容逻辑性很强,否则我听着听着就走神了的人来说,这并不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订了4种语音学习栏目/课程,目前能听下来的却只有罗胖那个一块钱的大合集,因为他的逻辑,能一步一步让人知道他到底在讲什么,至于相不相信,有没有其他的思考,那是自己的事情。

所以,在报下一次课程之前,不妨想想,这么多种课程形式中,到底有哪些是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不要陷入“我报了那么多课程,我很努力”的幻象中。比如我,我清楚地知道,我报的纯语音类课程再多,除非课程逻辑性很强,否则我能学到的很少,那么我就会优先选择视频或者直播课程。

接下来,问题又来了,确认了学习形式之后,怎么去选择学习内容呢?

为什报了那么多付费课程,你依旧平凡还越来越焦虑?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学习内容:方法/技能/逻辑

方法的学习如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目标管理这种,一般都是大咖告诉你一些他行之有效的方法,你知道这些方法之后,再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调整,但是,不去做,就不会有然后,不持续地去做,几乎等于没做。

技能的学习如PPT、手绘、设计等,一般都是讲师一步步地演示,介绍重点事项,然后学员实操,交作业点评,通过密集的思考、讨论和练习,入门是几乎没有问题的,但是要学会挑选课程内容。比如我昨天在xx学院在线学了一个下午的画画,还没有昨天晚上在某个公众号听了一个小时的手绘课程的收获多,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去挑选和辨别。

逻辑的学习如之前提到的逻辑思维、我参加了两期的“桃计划”,以及易仁永澄老师的公众号文章,都对逻辑有较强提升作用,可能学习的时候觉得分分钟刷新世界观,或者开始觉得任务太难,但是一段时间坚持下来,能明显地感受到个人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于学习内容,个人心得是优先学习逻辑、思维类的课程,因为那是指导你生活和思考的大方向。如果还是拿庖丁解牛来打比喻,思维、逻辑类的课程会让你知道,庖丁为什么要这样解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而方法、技能类的学习则是解牛之后牛肉的每个部位是什么样子,以及这些部位怎么做会比较好吃。

关于课程的挑选和辨别,有一个相似的例子,就像是女生买口红,第一次买口红的时候,不知道买什么色号,不知道买滋润的还是亚光的,那就去试错吧,关键的是试错之后,自己要去总结,不适合自己的,以后就不要再买啦。不仅仅是买口红和选课程,很多时候,我们从了解到精通某些事,都是需要“交学费”的。

为什报了那么多付费课程,你依旧平凡还越来越焦虑?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学习目标: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一夜成名

去年到现在的学习,你报名的最初动力是什么?

是因为朋友/同事在学,所以我也要学,或者学习群的很多小伙伴在学,所以我也要学?

还是我觉得这个是现在生活和生存的必备技能,所以我要学?

还是xx事请现在困扰着我,学完这个课程能有效地觉得我现在的困境所以我要学?

还是我热爱xx,我喜欢xx老师,我是xx的忠实粉丝,所以我要学?

亦或者是看了课程宣传文案,一时热血上脑,一拍屁股就付款了?

如果是最后一种情况的话,请告诉我是哪家的文案写的这么棒,我得去学习一下,本少女先谢过啦~~

认真想一下,其实我们最初报名的愿望很简单,我想从小白入门,我想解决某种问题,我想和小伙伴一起坚持我们热爱的事情,我想强化某种技能,优化工作和生活......

有多少人一开始报课程的目标就是我要从零基础到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如果没有,那么去思考你原本的目标,目标达成了,就够了,如果没有达成,分析原因,如果超出预期,总结经验,以后的课程选择和学习上,怎么做才会更好。如果真的有人就是想从零基础到一举成名天下知,我只能摇醒你,告诉你天亮了,该上班了,不要做梦了。

最后,想用编辑们的一句话来结束:你可以很努力,但千万别着急。想想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对于你来说才是真正有效的,舍弃那些没什么用的,学习时要先了解大方向,再去钻研细节并实践,而最重要的,还是先问清楚自己,究竟为什么学习。

学了很多,依然很平凡。这其实很正常,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优秀是相对的,并且需要时间积累的,就像一个山沟沟里出来的啥都不懂的愣头青小子不可能一个月就坐陆家嘴高级写字楼里年薪百万一样,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目前的状态,对自己不了解,也是造成焦虑的一大原因。

如何了解和认清自己?且听下回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报了那么多付费课程,你依旧平凡还越来越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