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左传》把这句话变成一句成语,庆父就成了广为人知的乱臣贼子,他都做了些什么呢?
一、兄终弟及被抛弃,庆父合法继承权被失效
春秋礼崩乐坏,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春秋时期,旧礼教受到冲击,新秩序正在酝酿。
君位继承规则也在变。原来是兄终弟及和嫡长继承交替,所谓“一继一及”。但毕竟儿子更亲,国君们选继承人时开始向自己的儿子倾斜。庆父正好遇到这样的时期。
鲁桓公鲁允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鲁同(鲁庄公)、庆父、叔牙和季友。
鲁桓公窝囊地客死齐国后,十二岁的嫡长子鲁同继承君位。按原来的继承规则,鲁同之后应该庆父做国君。但三十二年之后,鲁同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犹豫了,他想传给自己亲爱的儿子鲁般。
儿子年纪还小,需要有人支持。于是他找来弟弟们探口风。
庆父不能问。先来的是叔牙,叔牙自信地说,“一继一及,鲁之常也。庆父在,可为嗣,君何忧?”。这番话如同一记闷棍,鲁同很失望。
再来的是季友,季友拍着胸脯,“请以死立般也。”那叔牙怎么办?季友办。
季友找来叔牙,用一杯毒酒换家族平安,“饮此则有后于鲁国,不然,死且无后。”叔牙牺牲了自己,留下了三桓之一的“叔孙氏”。
秋天,鲁同去世,鲁般继位。
鲁国之难,始作俑者乃鲁庄公。既不能除去庆父,又要儿子继承君位,把希望都寄托在季友身上,惹得兄弟不睦,家国不安。
二、不高兴的庆父要杀人了
庆父不高兴。第一,自己没当上国君。第二,支持自己的三弟也被办了,势力很受伤。第三,拥立新君的是季友,自己的权力被削弱。
怎么改变现状呢?行废立之事,杀了鲁般自己做国君。不高兴的庆父要杀人了。
当然庆父不会自己动手,杀手名字叫圉人荦。圉人,是指养马放牧的人。圉人荦,就是名字叫荦的圉人。
圉人荦与鲁般有私仇。当初鲁般在梁氏看祭祀的演练,圉人荦从墙外逗鲁般妹妹玩。还有种说法,鲁般喜欢梁氏家的姑娘,圉人荦逗这个姑娘玩。
反正鲁般很生气,当时就鞭打了圉人荦一顿。鲁同听说后,对鲁般说,圉人荦勇而有力,应该杀掉,否则会成为后患。但父子两个都有拖延症,这事儿就没做。
一语成谶。现在庆父找到圉人荦说,是你报仇的时候了。
鲁般当时住在姥姥党氏家。圉人荦去党氏家里杀掉了鲁般。秋天继位的鲁般,冬天就被杀了,连个谥号都没有。
消息传出来,季友第一时间的反应是,跑!他一溜烟去了陈国。
鲁般死了,季友跑了,庆父要主持大局。首先要立国君,但他没敢自立为君。
季友虽然跑了,但是支持他的势力还很强大,庆父对自己的实力不自信。
鲁同夫人哀姜与庆父有私通之情,两个老情人一商量,决定立哀姜妹妹叔姜的儿子鲁开方,这样可以获得齐国的支持,以压制国内反对自己的力量。
庆父的如意算盘打得并不好。
鲁开方继位后,就去齐国与齐桓公齐小白会盟,重申鲁国与齐国的睦邻友好关系。盟会上,鲁开方提出了一个请求,请齐小白帮忙叫季友回国。
齐小白答应了,把季友从陈国叫回来。鲁开方盟会后并没有回国,在郎地专门等着季友回国。
庆父很尴尬。本来是自己立鲁开方做国君,就是希望能够独揽朝政,而鲁开方却马上叫回来老对头季友,明摆着是要压制自己。
而庆父的不满意,应该是明显地流露出来,因为齐国的使者仲孙湫回齐国后,向齐小白报告,“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齐小白的霸业是统领诸侯,不希望鲁国一直处于混乱,就问仲孙湫,我们能点什么呢?仲孙湫说,庆父会自取灭亡的。
三、放手一搏,终究没能成事
庆父在鲁开方这里也没得到想要的权势,他又动脑筋了。哀姜也一直支持让庆父做鲁国的国君,鲁开方做国君的时间越长,庆父的机会越小。
于是庆父又谋划杀掉鲁开方,这次的杀手叫卜齮。
卜齮对鲁开方有意见。鲁开方的太傅抢占了卜齮的田地,而鲁开方却置之不理。卜齮把怨气都放在鲁开方身上。
鲁开方继位第二年的秋天,庆父指使卜齮在国君寝室的小门旁杀掉了鲁开方。
季友的反应照旧,跑!不过这次他没有自己跑,而是带着鲁同另一个儿子鲁申一起跑的,目的地也比较近,邾国。
庆父杀掉鲁开方之后,发现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自立为君,实力不允许啊。立其他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外部环境对他越来越不利,他已经担心鲁国国人会除掉自己。三十六计走为上,庆父也跑了,去了莒国。
哀姜看到庆父的计划没成功,也待不住了,流亡去了邾国。
季友一看,国内空虚,大好时机,就带着鲁申回国,立鲁申为君,这就是鲁僖公。
经历了两次逃跑,季友觉得不能再让庆父这么玩了。而且,庆父的势力已经被他自己糟蹋得差不多了。
是时候反攻庆父了。季友贿赂了莒国,让莒国遣返庆父。庆父走到密停了下来,他心里实在没底,就让公子鱼先回去探探季友的口风,看看自己还有没有机会豁免。
公子鱼走了一趟,哭着回来了。庆父听到公子鱼的哭声,知道自己前路无望,自缢而死。
庆父死后,季友并没有把庆父的家族铲除,而是立了庆父儿子鲁敖做孟孙氏的族长。
哀姜也没落得好下场。齐小白为了齐国的名誉,杀掉了哀姜,送回鲁国安葬。哀姜因为私通庆父,干预国政,被列入《列女传》中的“孽嬖传”。
“哀姜好邪,淫于鲁庄,延及二叔,骄妒纵横,庆父是依,国适以亡,齐桓征伐,酖杀哀姜。”
四、革命不成功,终究是实力不济
在混乱的春秋时代,庆父的所作所为不是孤案,甚至可以说比比皆是。
春秋时的国君并不安全,随时可能被废掉。儿子、兄弟、叔叔伯伯,都在虎视眈眈。
有的人成功了,就成为权臣,成为君主。有的人失败了,就成为乱臣贼子。
庆父的失败,终究是实力不济。杀掉鲁般,没敢自己做国君。鲁开方一上来就找季友回国,当时鲁开方不过十来岁年纪,这样做不过是受到身边人的指使,这说明季友的势力相当强。杀掉鲁开方,庆父不仅没敢做国君,甚至自己跑路了。
庆父有贼心,却没有足够的实力,贸然行动,只能在历史中留下乱臣的恶名。
再说句对季友的疑问。季友对鲁庄公表忠心,说要以死保鲁般,然后杀掉叔牙,却对庆父没有戒备,让鲁般死于非命,愧对鲁庄公的重托。鲁开方请他回国辅政,他却没有吸取教训,让鲁开方再次被杀,愧对鲁开方的信任。季友在立鲁申之后,才想起来杀庆父。季子盛名之下,究竟是故意为之呢?还是实力所限?有种说法是鲁申的母亲曾将鲁申托付于季友,是否季友为鲁申故意设局折了鲁般、鲁开方两人。脑洞有点大,但历史的真相我们是看不到了。
庆父死了,鲁国恢复平静,但从此鲁国也走入了大夫专权时代。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友一支的季孙氏在鲁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号称“三桓”,把持了鲁国朝政,国君成为了傀儡。
庆父的后代中,还出了个大圣人,就是“亚圣”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