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年第一强心针---我看《大江大河》

01

点开《大江大河》的时候,我正在从沪至京的高铁上。这次进京,是去参加一个读书app的线下周年庆;终日间在体制内基层当螺丝钉,只在每日紧张的工作生活的夹缝中,在书和键盘中寻找诗与远方。也是巧合,前一天因琐事背锅的愤懑还在心头,看网页上的推送,“王凯化身养猪郎……”,于是点开来看。

一看,索性把前一天的劳什子烦恼都迅速抛到了九霄云外。童瑶王凯饰演的姐弟俩,为了读书的机会而忐忑、踯躅,包括佝偻渺小的宋家父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烦恼和追求,对于1978年首届高考,生活于如今的我们,最多只能算将经历过那次高考的人们的心情理解个似是而非,但这时候,山影正午阳光团队的精良制作与道具就帮了大忙:革委会的大门,办公桌上固定资产编号、杨烁饰演的农民雷东宝的口音和言语……一切的一切,将思绪从极具现代化特征的高铁上拉回到了儿时依稀跟随父母回老家时候的记忆。

这是一部对70年代末还原度极高的剧。

02

于是,一口气追了起来,也忙不迭地,从各种渠道,包括豆瓣、天涯里和同道中人讨论剧情。分三条线:王凯饰演的宋运辉的国企线、小杨巡的个体户线、雷东宝的乡镇企业村干部线。分条说:

宋运辉上了大学,开启了别样人生。大学里的宋苦读、像块海绵一样吸取着知识的滋养,其间,同宿舍舍友的鼓励和影响,不乏精彩桥段,一些细节也凸显了年代与时代的变化,比如大学生读《伤痕》、就业与读书的矛盾等等;毕业后的宋运辉进了国企,直到这部(据说还有后续的第二部)结束,宋运辉不到30岁就当上了处级干部。

国企大厂的戏份,很让我想起离家不远的宝钢总厂。前些天因为准备一篇改开主题约稿的缘故,我很是了解了一下宝钢建厂的始末以及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宋运辉对《人民日报》的“痴迷”。正是对政策的敏感和熟悉,使得宋运辉在自己的工作和对姐夫雷东宝提建议的时候都胸有成竹。

金州线还有令人忍俊不禁的大寻,大寻和小辉的cut,据说点击量已经很高了。兄弟情,有时候比男女感情更加令人唏嘘,这里拍的真好,也直接凸显了,硬撒糖不如真情流露。

因此在等剧更新的时候,我屡次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其实我是个学政治的,但是,似乎从小到大,大家都很讨厌“背政治”。从初中正式开始学政治课,到高考、到大学时不得不上的大课思修马哲毛概、再到后来的考研政治。包括我,拿的还是政治学学位,可是真的学会了什么?

父亲是个类似于陈平原一样的基层干部,是个党报的忠实读者。虽然现在退休了,还是一直保持着看新闻读报纸的习惯。多少次了,我也对他这样的行为给予嗤之以鼻的“迂腐”评价。可是如今感同身受地看剧、包括回去看《大江大河》的小说,才知道了埋藏于社会急剧变化背后的深层逻辑。

说干就干,在近期boss要求的一篇简报上,我就现学现卖,将近期的政策走向与鲜活案例结合了起来,总算是言之有物。写了这么多年,到现在悟出这些,好在,一切都不会太晚吧!

03

再来说小雷家的戏。杨烁的雷东宝是主演,但是配角们的表演相当精彩,有些台词尤其出彩,对于乡镇企业的筚路蓝缕以及乡村干部的艰苦付出还原度很高。戏说的成分肯定是有,但是总归是没有影响剧情大的走向。其中雷宋的乡村爱情也很是感动,不足之处在于,表现宋运萍婆媳矛盾时,苏小明老师扮演的婆婆在卖场嚼舌根,我差点怕剧情在这里崩了。

但是令人生气的就是,宋运萍的横死。

总觉得正午的女性戏太弱。《北平无战事》的两个女主看得人无语凝噎。这里的宋运萍,简直就是直男心中的白月光,新时期的刘慧芳。当姑娘的时候伏弟魔,还好宋运辉这个弟弟很争气;嫁过去了忍气吞声孝敬婆婆,这么完美的人设,结果生孩子时候一命呜呼。气得我当天就在手机上写了一大段吐槽的话,质问编剧为什么到现在还要歌颂刘慧芳这样的女人?

后来翻看网友评论,似乎原著作者阿耐一直对“精英”有着不加掩饰的偏爱。对农村妇女和城市底层小人物却有着冷峻甚至带着一丝嘲弄的严苛。怎样?就是让你没好日子过?呵呵,不说也罢。

04

杨巡的戏份和原著作中有较大改动,但万变不离其宗,个体户就是在夹缝中生存,头脑或、伶牙俐齿是个体户的标配。但是董子健的表演不够稳重,台词吞音现象很明显,总之觉得塑造出来的个体户形象不够典型,虽然我也印象并不深刻,个体户到底是啥样子的。

说到这里,就说说阿耐的原著。原著的评价很高,作为网文,还得了多个主流文学奖项。我这几天也在快马加鞭地看,诚如网友们的评论一样,文笔方面乏善可陈,亮点就在于真实,以及谋篇布局的大气。想起自己曾经屡屡开了个头后不想再拿起的“小说”(呵呵,只想记那点小九九,自己都不好意思再称其为小说),明白了,不在于在文字和雕琢上耍多少花枪,就在于,好好地写,写出内容来。

最后,再说说从这部电视剧,粉上的王凯吧。一直觉得,到了自己这把年纪,不再会对什么明星演员痴迷了;当年的《北平无战事》,王凯的表现就很是不错,在老戏骨们面前丝毫不露怯,一人独怼曾可达那段长台词,更是让人拍案叫好,说完之后走到刘烨跟前,那滴眼泪更是神来之笔。但是那时候都没有对王凯这位演员给太多的关注,是,颜值很高、台词很好,仅此而已。

后来听说他很红,但那些大热剧我都没看,《伪装者》看了,那里面王凯的造型几乎和《北平》里一模一样,但对这部剧没什么好感,就是一部抗战偶像剧而已,不像《北平》,我集中看了4、5遍,剧本也看了两三遍。

但在这部剧里,思绪跟着王凯塑造的角色的一悲一喜而飞扬,被他的意气风发而振奋,也为他的成熟稳健而欣慰。追剧期间也关注了一下演员王凯的近况,欣赏了他经时光打磨后近乎巅峰的颜值,一颦一笑间的优雅;在东方卫视跨年晚会上的精彩表演。突然觉得,有一位优质的爱豆可追、可关心可寄予希望,也是幸福的。

最最惊喜的,是1月4日,电视剧大结局之后,王凯在自己的微博上晒出的长文。这篇长文我读了3遍,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王凯微博围观。从结构、用词、语气、立意、公关、发散几个方面来讲,王凯这篇文章,简直可以说是典范。先是回顾了自己本人作为演员拍剧的感受,再说了角色,也即是宋运辉以及剧情对于时代的背书和给自己的启发,又感谢了剧组,向粉丝预告了自己的下一步工作,也就是隐形为自己的下一部戏做了宣传,戏好、情商高,这样的演员,真是让人惊喜。

嗯,有点想再看一次了呢!

那么,就像宋运辉一样,好好地,埋头工作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新年第一强心针---我看《大江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