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9 中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下),“政治正确”是虚伪的吗?,【两眼论】, 人工智能思维,文艺复兴的三个遗产(非常好!),电竞的潜力和压力

2017-05-29 中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下),“政治正确”是虚伪的吗?,【两眼论】, 人工智能思维,文艺复兴的三个遗产(非常好!),电竞的潜力和压力_第1张图片

吴军  第230封信丨为什么中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下)

我们今天接着昨天的话题,分析为什么中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然后点评许小年教授的四个建议。

要了解中等收入陷阱,就要了解拉美国家为什么落入了这个陷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拉美国家的发展速度要高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它们的自然条件好。以当时拉美国家收入最高的阿根廷为例,它的人均GDP水平和美国相当,而且因为没有受到二战的破坏,还要高于欧洲的平均水平。但是今天它三天两头地破产。

阿根廷经济从稳定发展到动荡,转折点是带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情结的庇隆将军上台,当然他搞的社会主义并非中国所说的社会主义。非常有公平社会情怀的庇隆将军和永远关心底层百姓的庇隆夫人,在为期不长的任期里,实现了阿根廷经济的国有化,他们限制外国资本,收重税,滥发福利,最后导致了阿根廷的经济大倒退,GDP的增长就不用想了。

接下来,作为精英代表的军队通过政变接管政权,主导市场经济,当然同时清算自由派人士。等经济好转了,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自由派人士上台,再重复庇隆将军的做法,吃大锅饭,搞福利社会,当然结局比庇隆将军好不了多少,然后又是保守派强权接管政权。

最后,阿根廷就在这样的死循环中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拉美其他国家也比阿根廷好不到哪里去。至于二战后为什么庇隆将军这样的人会上台,为什么能得到民众的支持,这和二战后的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大背景有关。

一个国家,当它极其贫困时,大家想要富裕起来的愿望就非常强烈,那时不会讲什么政治正确,一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情都会去做,社会公平就可能被忽视。当经济发展到中等发达程度后,就有了点经济条件开始折腾,对公平的要求会高过对发展的呼声。这种动荡也就难以避免了。

其实美国也一直在平等和自由之间徘徊,平等在追求社会的公平性,自由在寻求经济的发展。只不过美国是让公平和发展交互前进而已。日本和欧洲那些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情况和美国差不多。

世界上还有一类国家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那就是中东的一些阿拉伯国家(沙特、卡塔尔、科威特和阿联酋)。它们靠石油致富,这和拉美国家靠自然资源致富有相似的地方。但是这些阿拉伯国家实行的是君主制,只有发展,没有公平可言,因此也避免了对发展和公平这对矛盾的纠结。

当然,你关心的还是中国在当前的岔路口上,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中国的情况显然不同于阿拉伯国家,这个可能性可以先排除。中国其实和拉美国家也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因此不太可能走上那条路。

世界各国经济腾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靠内在动力,另一种是靠外在动力。前一种国家在历史上包括荷兰、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和韩国,后者包括部分阿拉伯国家和拉美国家,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中国属于前一种。

靠内在动力崛起的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在于民众本身有着强烈的通过劳动改变自己经济状况的源动力。在大航海时代的荷兰和英国,殖民时代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和韩国,以及现在的中国无一不是如此。

而靠外在动力崛起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靠搭乘世界经济发展的顺风车,比如出卖石油的阿拉伯国家,为欧美日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拉美国家等等。这些国家的民众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缺乏通过劳动致富的决心。

它们对外会花半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和发达国家讨价还价,对内为了选票会给国民承诺不切实际的福利。后一类国家,在全球经济扩张的时期,经济会显得繁荣,但是自身没有造血能力,既没有技术,也不会去主动开发国际市场。因此世界经济有一点风吹草动,就陷入长期的衰退。

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韩国和东南亚的马(马来西亚)、泰(泰国)、印尼(印度尼西亚)都显得很繁荣,在金融危机中它们都遭受沉重打击。但是所不同的是,韩国有自己的工业,自己的品牌,同时韩国人自己在开拓国际市场,于是很快走出了危机。

马、泰、印尼就不同了,它们过去不过是美、日的加工地,自己的商人和很少去开拓国际市场。你看看自己身边有多少来自韩国的商人,又有多少来自马、泰、印尼或者拉美、墨西哥的商人就能明白了。

中国在过去的十几年对红酒的需求剧增,但是中国不出产太多好的红酒,于是盛产红酒的拉美国家就成为了中国红酒的重要来源。但是,你只能看到中国的商人去拉美国家上门买酒,看不见他们的商人到中国推销酒。直到今天无论是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还是拉美国家,依然没有走向经济发展的正轨。不过,这些国家的民众对国民福利可不愿意少拿。

稍微对比一下,你就清楚中国是哪一类国家了。中国早期的经济发展,确实和东南亚,拉美国家有相似之处。那时中国有一句话,“八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

前一阵中国自己研发的C919大飞机试飞,媒体讲中国结束了那个时代。其实中国在十多年前早就不是靠服装鞋帽挣钱了,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机电产品的出口。中国的商人往返于世界各地,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这种致富的源动力,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包括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没有的。

拉美国家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一直没有培养起太大的国内市场。拉美各国的产业不成体系,有的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有些又严重缺乏。因此,它们从来没有能够做到拉动内需,这一点中国其实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注意到了,并且开始解决了,这要感谢经济学家的不断呼吁,政府官员的不断重视。

今天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了,因此即使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本身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反而乘机购买了很多海外资产,为以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抢到了有利的位置。

最后,点评一下许教授的四条建议。

1. 保护私有产权。这件事无疑要做,但是中国在这方面问题并不大。

2. 缩小国有企业规模。这件事不需要做,虽然中国的国有企业相比一些明星私营企业显得效率低一些,但是人均产值依然高过私营企业的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是目前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排头兵,因为它们可以不计成本地向海外扩张。

相比之下,中国私营企业除了华为、联想等少数企业,大部分私营老板是舍不得自己掏腰包,对走向世界进行长期大规模投资的。所谓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虽然自己挣钱不少,但依然是窝里横的公司,而且直到今天也没有认认真真做国际化的事情。这些公司尚且指望不上,何况其它私营企业了。

3. 放松和解除管制。这一点也是很好的建议。不过如果说在中国创新不需要政府的扶持,那就错了。中国的民众不是美国的民众,没有多少自觉性和地方自治能力。美国完全可以做到小政府,因为在历史上它没有政府时也运转得很好。但是中国就不曾有过地方自治的传统,没有政府,经济就运转不下去了。我自己也是一个小政府的拥护者,但是接触到中国从最高层到最底层许许多多的人后,我发现中国各级政府还真不能撒手不管事。

4. 对企业全面减税。这是一个好的建议。但是在实行之前要先回答一个问题,给企业减税后,如何做到赤字不增加。在美国,给企业降低税率成本极低,因为企业税只占联邦政府税收的10%,因此即便少收一点企业税,对美国国税收入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至于为什么美国企业交税很少,这要感谢比尔·克林顿等人,他们在大企业全球化的呼吁下,让那些企业合法地到海外避税,使得企业税占比从50%下降到今天的10%,不过同时,个人税的占比从50%上升到了90%。特朗普之所以降低税率,是为了让企业回美国交税,而不是为了让它们不交税。至少按照特朗普的说法,降低税率后美国税收从长期来看应该能增加。当然,大部分人不相信这一点。

中国的情况和美国完全相反,企业税占了中央政府税收的92%,个人税只占8%。如果简单地给企业减税,这个巨大的缺口是否由个人补上?如果个人交税大幅上升,最后企业也不得不提高工资,这最终也会降低企业的效益。

税收这件事情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家们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跑到两会上呼吁减税,经济学家跟着推波助澜,这本身没有问题。但主管税收的官员要算清楚账,老百姓也要看好自己的钱包。

年收入2200亿美元左右的苹果公司,只向总部所在地库柏蒂诺市上交1800万美元的税收,当地财政完全靠个人房产税负担。如果中国北京的各大企业这样交税,市民们是否做好了通过交房产税的办法来维持北京的财政支出的准备呢?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名义上的企业税那么高,在世界上还很有竞争力呢?特朗普一下就看出了里面的秘密。因为中国的出口退税制度让外向型企业的实际税率非常低。很多经济学家指责特朗普不懂经济,其实他们看问题还没有后者入木三分。

当然,中国这种特殊的税率政策让窝里横的公司不得不多交税。不过,我倒觉得这样迫使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是一件好事情。至于这种做法有悖于WTO的原则,那是另一回事,这个问题交给经贸谈判代表去解决好了。

中国经济的发展,完全颠覆了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很多理论。但是,我们知道,只有结果是真实的,如果理论和结果不一致,是理论出了问题,而不是结果给搞错了。

今天中国经济的各种现象,其实已经给了经济学家们一个很好的提出自己新理论的机会。不过,遗憾的是,大部分经济学家依然没有从芝加哥经济学派或者什么其他的西方经济学派中走出来。

相比我三年前看到的中国经济的情况,今天的形势要好很多,我比较乐观地估计,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转型最艰难的时期,而且中国今后最伟大的公司今天还没有诞生,你我都有机会。


2017-05-29 中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下),“政治正确”是虚伪的吗?,【两眼论】, 人工智能思维,文艺复兴的三个遗产(非常好!),电竞的潜力和压力_第2张图片

万维钢  日课198丨《人人说谎》解读4:“政治正确”是虚伪的吗?

最近这几天有个新闻。马里兰大学一位中国留学生在毕业演讲中,说了一些关于中国的坏话,结果被口诛笔伐,甚至某个主流媒体的网站连“卖国求荣”这个词都用上了。

这位同学肯定是做错了。我认为她错在公开说出了自己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想法,尤其还是在这样特别正式的场合。但我并不认为我们应该讨伐她的想法。

当然她的想法也是错的,一点都不客观,充满偏见 —— 可是谁还没有带偏见的想法呢?

今天我们继续说赛斯的《人人说谎》这本书。赛斯用大数据看到的偏见,可比这位留学生的演讲严重多了。

1.辱华和重男轻女

下面这个表格是 Google 搜索关键词统计发现的各个族群经常被人联系在一起的负面词汇排名 ——  

作为亚洲人你可能一看就不干了 —— 亚洲人被喷得最多的缺点居然是长得丑?请问你们拿谁代表亚洲了?居然还有人说亚洲人傻?东亚人民的智商难道不是全世界最高的吗?

千万别当真。除了犹太人和穆斯林,所有族群都被人骂过“傻” —— 而犹太人和穆斯林独享的称号则是“邪恶” —— 那你说到底是“傻”好还是“邪恶”好。事实是所有族群都被喷过。看看别人,我们心里是不是能好受一点。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有很多族群被贴的歧视标签是“种族主义者”,这充满了讽刺意味 —— 当一个人在搜索框输入“犹太人是种族主义者”、“亚洲人是种族主义者”的时候,他难道不应该想想,他自己就是个种族主义者吗?

这个道理是人人都是偏见的受害者。所以我就想,我们再听说某某名人、某某节目“辱华”,还有必要大惊小怪吗?那帮人只不过是“傻”的“种族主义者”而已……也不知道我这句话算不算偏见。

当然,公开把自己的偏见说出来,是非常错误的行为 —— 可是你不能说有偏见是个多么大不了的事儿,因为偏见简直无处不在。

再比如说,你知道歧视美国女孩最严重的人是谁吗?可能是她们的父母。

2.美国人就不重男轻女吗?

中国传统一直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男孩受到更好的待遇,甚至有人认为这导致了中国女婴存活率大大低于男婴。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是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的,美国人生了女孩和生了男孩一样高兴。美国人甚至还收养了很多中国女婴。

但是美国家长其实也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这并不是说美国女孩享受的待遇不如男孩,但美国家长对待儿子和女儿的看法是有区别的。

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得比较聪明,你就可能觉得他有天赋。但你又拿不准“有天赋”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于是你就上网搜索,对吧?那么问题来了 —— 搜索“我儿子有天赋吗?”的比率,比搜索“我女儿有天赋吗?”的比率高2.5倍。

那是不是男孩真的比女孩聪明更“有天赋”呢?恰恰相反。美国公立学校系统大多都有“天赋学生”项目,通过考试入选 —— 进入天赋班的女孩数量,比男孩要多9%。女孩更可能有天赋。但父母们更关心的却是自己的儿子有没有天赋。

那父母最关心女儿什么问题呢?答案是超重。搜索“我女儿是否超重”的比率,要比搜索“我儿子是否超重”的比率,高出两倍。可实际情况是,美国女孩超重的比率是28%,而男孩超重的比率高达35%。

美国家长还关心女孩的长相是否漂亮。搜索有关女孩漂亮的比率,比搜索男孩漂亮的比率高1.5倍;搜索女孩长得算不算丑的比率,比男孩高3倍。

所以,看来美国家长对男孩的期望是要有天赋,对女孩的期望则是长得漂亮,不要超重。这绝对是会让女权主义者火冒三丈的偏见 —— 而这个偏见,还是来自她们的父母。

更可怕的是,总体来说,家长在搜索和儿子有关的信息时,用的词更加正面 —— “我儿子是不是很幸福?”;而搜索女儿的时候,用的词就比较负面 —— “我女儿是不是抑郁了?”而且这些偏见和地域、政治观点无关,自由派并不比保守派做得更好。

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各种各样的偏见,这些偏见都是错误、不科学的,它只不过是平时都没有表现出来。那我们故意表现给人看的,又是什么呢?是朋友圈。

3.朋友圈人生和真实人生

咱们专栏之前讲《注意力商人》的时候说过,像 Facebook 这样的社交网站,其实是在迎合人的自恋心态。人们在社交网络上表现出来的自己,其实是加强版的自己。那么,这个加强版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有多大的差距呢?

比如我们专栏经常引用的一本杂志叫《大西洋月刊》,主要是刊登时政和思想方面的内容,是比较高级的杂志。美国还有一本流行杂志叫《国民探秘者》,讲的都是明星的隐私,迎合低级趣味。你大概会愿意让别人知道你读《大西洋月刊》,但你不会想让人知道你读《国民探秘者》。通过这两个杂志的万维钢的评论

前几天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演讲。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演讲 —— 扎克伯格承认自己的成功中有很大的运气因素,他呼吁社会给普通人更公平的机会,还要求给穷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可是我听他讲的时候就总忍不住想:你 Facebook 不就是一个靠迎合用户的自恋和八卦心态赚钱的小网站吗?你有什么资格讲这些大道理?这不是太虚伪了吗?

想一套,做一套,说一套,现代世界就是这样。你要不了解,可能会被感动。你要了解了,可能会愤世嫉俗。但你要是了解了还想明白了,你可能会发现这个机制其实挺好。

消除人们心里的偏见是几乎不可能的,那么虽然消除不了,但是社会习俗约定,凡是上不了台面的想法都不能公开说,则完全可行。这就是政治正确。如果被歧视的不是你,你可能会说“政治正确”很虚伪,但是如果有人说中国坏话,你也受不了。

扎克伯格有钱又能干,无数青年拿他当偶像,哈佛大学请他演讲,也是无可厚非。现在扎克伯格讲一大堆大道理,可能总比说“你看我赚了这么多钱我最牛”好吧。

万维钢

最后,为了让你的心情轻松一点,我来讲个笑话吧 ——这个世界上我最痛恨两种人:黑人、种族主义者、和不识数的人。

2017-05-29 中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下),“政治正确”是虚伪的吗?,【两眼论】, 人工智能思维,文艺复兴的三个遗产(非常好!),电竞的潜力和压力_第3张图片
Sir 万真幽默

罗辑思维【两眼论】上

我有一个朋友,加拿大的老喻,叫喻颖正,他既是个投资人,也是一个很有趣的思想家。上次在北京见面的时候,他跟我说,正在琢磨用围棋的“两只眼”理论,来解释一些商业现象。我们就来聊聊老喻的“两眼论”。

围棋有一个基本规则,就是一块棋有两只真眼,就是活棋。要是完全不会下围棋的朋友,找个懂点的人,很快就能弄懂什么叫气,什么叫眼,为什么两只真眼就能活棋,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围棋这个游戏,最有趣的地方是,它只制定了极其简单的底层逻辑和规则,但是变幻出无穷无尽的大千世界。

象棋,不管是中国象棋还是国际象棋,本质上是斗争哲学,拼的是输赢。而围棋,本质上是生存哲学,拼的是死活。围棋的赢,是我活的范围比你大,我就赢了。而不是象棋那样,是我把你杀光,或者将死了,我就赢了。

所以,用围棋来作为一个隐喻,一个思考工具来琢磨商业理论,就比较合适。就像王东岳老师讲过,世界万物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求存。从努力求生存的角度来说,很多事和围棋都是相通的。

你看,人生、商业和围棋一样,刚开始的时候,落子的地方很多,天高地广,到处是机会,到处是生机。但是随着你越长越大,你会发现环境对你的制约越来越强,生存空间越来越少。最后在围棋上,会气尽棋亡,是指假如一块棋没气了,没有生存空间了,就会死掉。

商业也是,像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巨型公司,其实比创业公司要焦虑得多。如果没有创新,不能开创一片全新的疆域,处境就更加困难,他们的体量太大了嘛。这个处境有点像伞兵,美国101空降师有一句名言——伞兵生来就是被包围的。每个人,每家公司,每一局棋,其实这都是他们的命运写照。

那怎么办呢?

不是每个人都有无穷无尽的空间可以开拓,那只剩下一个办法,就是要有一个空间是你独有的。对围棋来说,就是真眼;对个人来说,就是禀赋和绝活;对商业来说,就是独家优势。

但是问题来了,围棋为什么要有两只真眼才能活呢?你想啊,在围棋盘上,当你其他地方都被围得死死的,只有一个眼位,那人家一颗子下去,你的气就没有了。

在个人和商业竞争中,道理也差不多。

当你只有一个独家优势的时候,无论是环境变化,还是敌人太过强大,这个优势瞬间就能丧失。但是如果有两只眼,也就是有两种优势的时候,在求存的过程中,就有了腾挪的空间。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两只眼组合起来的动态优势,大大增强了生存的概率。

比如说,很多成功的公司,在他表面上张扬的概念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引而不发、秘而不宣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第二只眼。

比如,特斯拉SUV,有一个很独特的鸥翼门设计,就是后座的两只门打开的时候,像翅膀一样张开,而不是像其他车那样是向两边拉开。为了这个设计,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不惜推迟销售这款车,为啥?因为埃隆·马斯克深深明白,特斯拉的两只眼是:电动车+豪华车新品牌。特斯拉不仅是在和其他电动车竞争,它还在和宝马、奔驰这样的豪华车竞争。

根据老喻的分析,你会发现,几乎所有成功的大公司,都有这样的两只眼,两个绝活和优势。

比如,亚马逊,一只眼是电商,另一只眼是云计算。

再比如,京东,一只眼是电商,另一只眼是快递业务。

再比如,苹果公司,一只眼是硬件,另一只眼是他们独特的软件系统iOS。

不仅是公司,一个成功的城市也是这样。

比如硅谷,是斯坦福大学加上大量的创业公司;深圳,是大公司加上青年精神。

最典型的是拉斯维加斯,它扬名在外的是赌城,但是它真正的活力,来自于它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会展城市。

一个人也是这样,如果想要存活得好,就得有第二只眼,一个跨界的优势。比如,贝克汉姆,球确实踢得好,但是如果没有苦心经营的商业品牌,他的价值也要差很多。

通常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之为跨界。跨界带来的优势,不是两个优势的相加,而是几何级数的增加。

我们「得到」App里,万维钢老师的订阅专栏《万维钢·精英日课》里面,有一篇文章,介绍了漫画家亚当斯的故事。他画的“呆伯特系列漫画”,今天同时在65个国家,使用25种语言,超过两千家报纸转载,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呆伯特系列漫画

亚当斯说,如果你想取得出类拔萃的成就,你大概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你把自己的某个技能练到全世界最好。这个非常困难,极少人能做到。

第二个选择是,你可以选择两项技能,把每一项技能都练到世界前25%的水平,这就比较容易。同时拥有两个能排在前25%技能的人,其实是很少的,而如果你能把这两个技能结合起来去做一件事,你就可能取得很了不起的成就。

比如亚当斯自己,他不是世界上画画技能最好的,但是他的画画技能能达到前25%的水平;他写笑话的水平也不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基本也能达到前25%的水平。现在他把这两项技能结合到一起,画“呆伯特漫画”,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就太少了。

所以亚当斯给年轻人的建议是,不管你真正喜欢的领域是什么,你要努力在这个领域练到前25%,然后你还得再加一个领域。如果你不知道该加什么领域,那就练演讲。亚当斯说,演讲这个东西,只要是个人,愿意苦练,就一定能练好。

假设你是一个公司排名前25% 的程序员,但是你同时还是一个排名前25%的演讲者,既会干还会说,那你天然就是其他那些程序员的领导啊,你的职业发展前景,比排名第一的程序员也许还要好。

再比如说我,我对学习知识有兴趣,但是肯定不是最有知识的人,在中国人中能排进前25%就不错了。但是我又有强烈的表达兴趣,大概也能排进前25%。那你说大学老师中,又有学问又能表达的人,也很多啊。

对啊,我又穿行到了第三个领域,就是创业,在创业者当中,兼具这两个特点的人就更少了。所以,我和同事才能开创知识转述、知识服务这个新行业。

这也就是老喻讲的,一只眼死,两只眼活,三只乃至更多的眼位,才能活得更自由这个道理。

老喻的“两眼论”,今天我们开了个头,明天接着聊这个话题。

【两眼论】下

昨天我们介绍了老喻,喻颖正的“两眼论”,就是围棋的基本规则,一块棋必须有两只真眼才能存活。老喻用这个规则投射到商业和人生,讲出了一番有趣的道理。

昨天我们讲,一个人如果有两个专长,在每个领域里都有了前25%的水平,两个专长一叠加,就会出现一种神奇的优势,就有可能做出大事业。

但是,这和我们通常讲的跨界,又不完全是一回事。

跨界通常是加法,你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更宽广的视野。但是老喻“两眼论”强调的,是你获得了一种更高维度的能力。

比如说,人为什么有两只眼呢?

是为了更加精确地观察这个立体的世界。成年人的双眼约隔6.5厘米,观察物体时,两只眼睛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注视着物体,同时在视网膜上成像,合起来就得到了立体的感觉,该效应叫做“视觉位移”。

有了两只眼,就能把感知能力从一个平面,变成了立体。

那这种更高维度的两只眼,是怎么获得的呢?在围棋盘上,你一旦有了两只真眼,神仙也拿你没办法了,这块棋活了就是活了,这是围棋规则规定了的。

但是在真实世界,两只眼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获得的过程。

举个例子,新浪,原来是三大门户之首,这是有了一只眼,但是它没有止步,而是不断探索新的眼。在新浪的某个阶段,它把当时有可能的互联网业务类型,都做了一遍,但是绝大部分都不成功。直到后来,找到了微博这个新业务,才算找到了第二只真眼,新浪的市场地位才算稳定下来。

腾讯就更典型了,它的自我革新也更成功,第二只眼居然从QQ找到了微信,成为市场的巨无霸。

所有这些例子,都在说明,真实的商业世界没有任何可以长治久安的局面。这和围棋盘上大不一样,两只眼从来不是并行找到的,而是不断在第一只眼的基础上往前去找。

有一次我和柳传志先生聊天,我就请教他,创业公司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

他说,不能过舒服了。什么时候有一块业务已经不错了,创始人就应该想两件事:第一,找一个合适的人,把这块成熟的业务管起来;第二,赶紧想下一步做什么。他说,“我在联想集团做的这辈子,一直就是这么往前找机会。不懂就学,不会就试,局面才能一点点打开。”

巴菲特的例子也比较典型。

巴菲特不仅是一个投资家,实际上他也是一个企业家型的人。小时候送报纸、捡高尔夫球,在理发馆摆弹子球机,其实也都是做企业的经历。用巴菲特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家,因为我同时是一个企业家;我是一个比较好的企业家,因为我同时是一个投资家。这种经验使我在商业和投资领域都能从容的做出正确决定。”

这好像是有了两只眼了,但是仅仅如此,他还不是今天的股神巴菲特。他最终能够有大成,是因为当上面两只眼合二为一后,他找到了新的一只眼:保险。利用保险行业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他才成了真正找到那根撬动世界的杠杆的人。

那我们今天说“两眼论”的话题,对我们这代人为什么重要?因为,我们的成长经历一直在告诉我们,只有一只眼是重要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上大学之前,父母和老师告诉我的成长路径,一直都是按照升学的阶梯往上爬: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研究生,博士,出国留学。好像前方只有这个孔,能透出一丝光明。

很多人天资很好,运气也很好,顺着这条路走到了底,真的留学读到了博士、博士后。但是最后呢,很多人是海归变成海待,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你看,环境一变,坐标系全都变了,原来你指望实现的价值,也许就不如预期了,失落感特别强。

往一个固定的方向爬得越久,就会变得越强大,这是稳定社会的认知模式。但是现在是一个变动特别大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一个复杂生态中生存。往一个方向上的进展越大,往往也就意味着在其他方向上付出的代价越多。

经济学家陈志武老师有一篇文章,就说到一个现象:有一位美国名牌大学的金融学教授, 曾对他讲,今后可能不再招收中国博士研究生了。

这可不是种族歧视啊,因为这位教授自己也是中国人。而是因为过去多年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成绩都好,后来做博士论文研究时,虽然未必突出,但还可以。可是等到毕业,到了学术市场找教职岗位时,大多数表现都不好,没办法找到一流大学教职。所以,他就不想再浪费时间,培养中国学生了。

好奇怪,中国学生普遍天赋好,又聪明勤奋,但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呢?

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学生的人生选择往往是由父母做主。而父母从一开始,就为孩子设计了一条一路走到黑的所谓最优路径。一个普遍的说法是:“我就想孩子读完大学,立即读研究生,拿到硕士、博士学位,完成学习任务后,再去工作,结婚成家。”至于这个过程中,孩子自己是不是有兴趣,是不是应该还有其他的人生目标,就是“第二只眼”,父母一般都不管了。

一张张考卷衡量出来的优秀,一旦还原到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国学生的弱点,比如不善交际,对本学科没有真实的兴趣等等,就全暴露出来了。

从钻透一只眼,到经营两只眼,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策略,它背后有很多观念的变革。

比如,我们「得到」App上有一个订阅专栏《王烁·大学·问》,主理人是财新的总编辑王烁。其中有一篇文章就说到,我们这代人要从知识的农耕民族,变成知识的游牧民族。

什么意思?

所谓的知识农耕民族,就是像以前的知识分子那样,找一个学科,像种地一样,精耕细作,最后熬成专家教授。

而所谓知识的游牧民族,则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获取方式,不断激发自己的兴趣,四处搜寻自己可能感兴趣的领域。哪里水草丰美,就向哪里迁徙。一旦觉得这个领域了解得差不多了,就又收拾行囊,转场到更新的领域。

这样的人,每转换一次,就打开了一种创新的可能,在两个知识领域的接壤地带,产生创新的奇思妙想。

这种求知方式,我自己是深受好处。但是很多人还是觉得不理解,这不就是读书不求甚解吗,这不就是求学三心二意吗?这不就是碎片化学习,不成系统吗?

今天我们讲的老喻的“两眼论”,就是想告诉这些“知识的农耕民族”——

在一个变化剧烈的生态中,一只眼的生存方式,是代价巨大的生存方式。我们只有不断向前,寻找自我人格和精神的下一个落脚点,才是在这个时代的生存之道。

老喻那篇文章的原文,就在今天语音附属的文稿里,供大家参考。老喻的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有不少精彩的文章,也推荐大家关注。

好,今天就聊到这里,明天见。

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今天的想法。

把下图分享出去,与更多的朋友一起终身学习。



李翔商业内参  从互联网思维到人工智能思维

这条音频和你分享百度CEO李彦宏提出的一个新认知:人工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

百度CEO李彦宏在5月23日的百度联盟峰会上,提出了一个问题: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不是要做一些转换?李彦宏说:“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就已经有思维方式的转变,何况是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时代。越早转变思维方式,就越能抢占先机。”

李彦宏把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总结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他总结了四个方面:

首先,李彦宏认为,手机还会长期存在,但是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今天只盯着手机,想通过做一个App就能变得很成功,已经不太现实了。

其次, 我们的思维方式要从“Think Mobile”转变为“Think AI” 。也就是说,从思考移动互联网,转变为思考人工智能。“Think Mobile”这个理念最早是Facebook明确提出来的,当年移动互联网到来的时候,扎克伯格意识到应该优先考虑移动端。于是他和工程师说,如果你们再给我看PC截屏的页面,我就不和你们一起开会了,只有先把手机、移动截屏页面给我看,我才会和你们开会。扎克伯格用这种极端的方式逼工程师向移动端转型。今天需要以同样的决心从移动时代的思维方式,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转变。

比如,移动时代的思维方式,会考虑手机触摸屏上的体验,上滑、下滑、左滑、右滑,字体大小,可以放几个按钮;人工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要考虑镜头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功能,话筒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功能。

第三是软硬件结合的思维方式,互联网公司大多关心软件而忽略软件会跑在什么样的硬件上,但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要更多关注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更加注重人与机器交互时的体验。比如说现在流行的智能音箱,我们和它的主要交互方式是通过麦克风。麦克风阵列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软硬件结合的技术,你不仅要搞明白软件做成什么样,你还要考虑用两个麦克风,还是七个麦克风,它所用的技术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更典型的是无人驾驶汽车,要有激光雷达,要搭载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这些都要和各种各样的软件结合之后才能实现。

第四点,用李彦宏的话说, 数据秒杀一切算法,但算法推动社会进步。 李彦宏说,百度内部的高级工程师总结出来一句话,叫“数据秒杀一切算法”。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数据,如果有足够多的数据,机器学习就可以越准确、越快速,判断能力就可以越强。但李彦宏跟工程师说,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是算法,而不是数据 。数据就好像是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炭,非常重要,但算法就像是蒸汽机,最后大家记住的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而不是英国的煤矿。

2017-05-29 中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下),“政治正确”是虚伪的吗?,【两眼论】, 人工智能思维,文艺复兴的三个遗产(非常好!),电竞的潜力和压力_第4张图片
李彦宏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戏应该是这样的。

李彦宏说,所有大家在手机上做的事情,如果重新用AI的方式来做,就是一种降维攻击。比如说手机百度,现在做搜索可能还是用文字,但是其实更多的时候用语音准确率更高,速度更快,识别率是没问题的。用语音进行搜索,其实就是一种AI时代的思维方式,不是移动时代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从手机推开到家电等各行各业,可能性就会更多了,早一些转变思维方式,我们就能站在时代的最前列。

李翔商业内参  文艺复兴给我们的三个遗产

1.文艺复兴给我们的三个遗产

自我成长  文化

2017-05-29 中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下),“政治正确”是虚伪的吗?,【两眼论】, 人工智能思维,文艺复兴的三个遗产(非常好!),电竞的潜力和压力_第5张图片
1. 跨领域学习和工作
2017-05-29 中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下),“政治正确”是虚伪的吗?,【两眼论】, 人工智能思维,文艺复兴的三个遗产(非常好!),电竞的潜力和压力_第6张图片
2. 点燃你的抖M之魂,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2017-05-29 中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下),“政治正确”是虚伪的吗?,【两眼论】, 人工智能思维,文艺复兴的三个遗产(非常好!),电竞的潜力和压力_第7张图片
3. 前往自己的‘佛罗伦萨’。北漂也好,留洋也罢,前往更好的舞台。走出非洲的人类不会回头。

牛津学者柯睿思(Chris Kutarna)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他认为,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文艺复兴给我们留下了三个伟大的遗产。柯睿思说:“ 第一是不要过度局限,让思想流动起来。 要知道,达·芬奇不仅是一个艺术家,还是工程师、数学家。历史将记住的是那些像达·芬奇一样,懂得跨领域学习和工作的人。 第二,必须敢于失败。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往往选择安全行事,但最成功的人却恰恰相反。因为我们现有的习惯和假设很快会过时,原地不动并不安全,反而很危险。 第三是,寻找自己的‘佛罗伦萨’。 文艺复兴时期,来自欧洲各地的最好的艺术家们,如果有条件,都会去佛罗伦萨,因为佛罗伦萨有名的艺术家比欧洲其他地方的艺术家多得多。当今想要发展自己的才能,选择适合工作和学习的地方比过去更重要。如果你想成为一名艺术天才,试试去纽约;如果你想在政治科学有大的突破,可以去牛津。”

2.企业如何做危机公关

管理  危机公关

在香港大学的演讲中,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彭菲莉把危机管理称为“刀尖上的舞蹈”,“如果跳成了,所有人都会夸赞;但如果跳不成,可能就会‘死’。”彭菲莉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发现, 公众往往非常关心企业在危机发生后的反应,反而不太纠结于危机事件本身。 因此,彭菲莉说:“当你在处理危机的时候,对待愤怒的公众就不能说法律上怎样、流程上怎样。我们不是去解释法律层面的问题,也不是去解释产品的质量和技术细节, 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消费者愤怒的情绪。

QQVS360,以及马上要爆发的微信VS苹果

大众集团最著名的公关危机是排放门丑闻。2015年9月,大众集团被揭发,揭发的内容是:部分大众产品在排放测试中为了达到标准利用软件作假。事情发生之后,大众集团立即展开了彻查,紧急召回了相关车辆,并宣布了一系列人员调整名单,包括当时的CEO马丁·文德恩和很多位高管也都引咎辞职,这个事件对大众最大的影响就是“信誉缺失”,直到现在影响还在持续

3.两种竞争思维:竞争趋优和竞争求异

竞争  创新

京东首席战略官廖建文在内部演讲中说:“有两种不同的竞争思维, 竞争趋优和竞争求异 。当你追求竞争趋优的时候,关注点在竞争对手上,对方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这样只能让你离竞争对手越来越近,但却无法超越,而且当你把超越竞争对手当作竞争目的的时候,就会失去对消费者的关注。在今天智能化改变零售的变革时代,我们应该思考另一类创新——竞争求异,也就是不跟随竞争对手怎么做,重新打破行业边界,重新定义未来。 因为竞争趋优往往会走到模仿,竞争求异才能走到创新。”比如诺基亚当时的思维模式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做产品多样化,但苹果并没有跟随诺基亚做多样化,而是采取竞争求异的方式,重新定义了手机。京东也同样如此,当所有人都认为互联网是轻资产模式,把配送服务外包时,京东采用了和当当等其他电商都不同的方式,自建物流。

4.从AlphaGo的进化思考人类的组织

人工智能  组织  烧脑

AlphaGo战胜围棋国手柯洁后,华夏基石合伙人张小峰重新思考了组织的本质。张小峰认为,组织的三要素是:共同的目标、沟通的机制和贡献的意愿。不同的个体由于无法独立完成一个目标,不得不构建一个合作系统,在完成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目标,而最终目标是否能实现,取决于个体参与其中的贡献意愿以及沟通的效果。这跟AlphaGo有什么关系呢?原因是,AlphaGo1.0能赢主要借助监督学习,也就是通过学习3000万步人类棋谱,模仿和学习职业棋手,人工智能仍然需要人类的知识,它们进化的钥匙,仍然握在人类手中。但今天AlphaGo2.0已经放弃了监督学习,只靠增强学习,就是两台零基础的机器根据围棋获胜规则自我学习,一周就超越了人类两千年的进化结果。也就是说,机器完全不需要模仿人类智慧就能根据规则自我学习。未来,组织中的人类个体被机器个体替代以后,组织的三要素中,沟通机制和贡献意愿就不复存在,组织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将发生改变,驱动机制将变为规则驱动和算法驱动,个体依据指令行事,没有感情,没有思想,只有快速计算能力和数据决策能力。也就是说, 人工智能将带来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但组织就会失去特性,最终不复存在。

5.社交网络让人跑得更多

新研究  运动心理学  跑步

《自然-通讯》发表了一篇文章《社交网络让跑步者比他们的朋友跑得更远更快》。在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发现, 大部分跑者的跑步动机,其实是为了保持对落后者的优势。 研究者通过5年时间记录了100多万人的日常运动模式、地理位置和社交网络。结果发现,当一个跑步者发现朋友跑得比自己更远更快时,就会逼迫自己跑得更远也更快。研究还发现,男性跑步者既会受男性朋友的影响,也会受女性朋友的影响,而女性跑步者只会受女性朋友的影响。在运动心理学领域,一直有个热门话题是,到底是向上比较、超越对手的心态激励着跑步者提高,还是向下比较、保持优势的心理逼迫跑步者不断努力。这次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其实属于后者,同时也表明, 跑步者间的交流,确实会促使跑步者增加跑步量。 因此,可穿戴设备的普及,社交网络的发展,正在让人跑得更多。

6. 新知识鸦片

认知  自我成长  科技

暴风魔镜CEO黄晓杰在混沌研习社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时说,自己读了很多书,也参加了很多商学院,但是一点用都没有,学到最后,他甚至觉得自己在吸食“ 新知识鸦片 ”:他对学新知识这件事上了瘾,以为自己学到了很多,但其实只是一种幻觉。而且,任何一个理论都有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这两个相互矛盾观点背后的公司都做得很牛,那你到底听谁的呢?反思之后,黄晓杰说:“人类的智慧就像一棵树,这棵树的树根和树干是绝对真理。但树枝和树叶就是相对真理,我们向小米学互联网思维,向杜蕾斯学怎么写段子,这就是在学习相对真理。”这个世界太复杂了,复杂到不能拿一个道理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要学习少数绝对真理,但要刻意练习,训练自己的潜意识来分辨相对真理。 黄晓杰说:“为什么学知识会无效?这是因为我们学习的知识只改变了我们的意识,但潜意识还没有改过来,而人类90%的言行其实是依靠潜意识的。”

这并不是说你该停止学习,相反,更应该认真学习。让知识沉入水底,进入你的潜意识,而不是油膜般浮在水面。警告那些每天把认知学习当做形式,甚至心理安慰的“(假)和尚念经有口虚心”的行为。

8.金融公司在内的所有公司都要与科技公司抢数据人才

人才  金融  科技

全球第一大上市对冲基金管理公司Man Group的CEO卢克·艾利斯(Luke Ellis)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谷歌在试图抢到世界上所有的数据科学家。谷歌比我有钱,我在这方面无法跟谷歌竞争。”这表明,在争夺数据工程师人才方面,最富有的资产管理公司在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头面前也处于劣势。 整个企业界都在不惜代价地招揽数据人才。 Man Group的做法之一是尝试从源头着手来招聘数据科学家。这家公司给牛津大学捐赠了数百万美元,命名了大学的一个量化研究实验室。


2017-05-29 中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下),“政治正确”是虚伪的吗?,【两眼论】, 人工智能思维,文艺复兴的三个遗产(非常好!),电竞的潜力和压力_第8张图片
Ti 16 —— Wings千古绝唱

王煜全  科技概念股|中国电竞行业的潜力和压力

继续来聊电竞市场的机会和未来面临的压力。

电竞其实是个好市场,在国外多数电竞观众有大学学位,且收入高于不看电竞的人;另外,国外的“千禧一代”,国内的叫“80后”已经逐步成为新的消费主力,他们当中不玩游戏的很少。所以,未来电子竞技将会是全民运动也是重要的消费产业!

一、刚刚兴起的电竞产业

1.2017年全球电竞市场接近7亿美元,年增长超过40%,到2020年将会达到15亿美元;

2.中国因为把用来做电竞的游戏收入也计算在电竞市场中,所以艾瑞的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电子竞技行业的总产值为269.1亿元(约合40亿美元,已经远超国外的数据,应该是包含游戏收入)。这个差异说明如果抛开游戏,电竞本身的收入不大。但是电竞的用户基础已经打牢,未来年轻人会越来越喜欢游戏和电竞。

王煜全怀疑艾瑞的数据包含游戏收入,实属低估或者分析不当(很多音频内容没有文字稿)。首先!不管什么原因,国内人多钱傻(人口基数和大量求优越的用户)的情形真的比国外严重。随便看看手游,甚至页游的数据吧。;其次是流行性,别看Dota是美国土生土长,墙里开花墙外香,没有多少痴迷的。

不应该按照国外电竞的结构统计国内的电竞。昨天就说了,因为广电部门的扼杀,中国电竞被迫走除了一条自己的路,也就是淘宝店加直播/视频系。电竞选手通过自己的比赛成绩打出名号,然后通过吸粉转化成淘宝店客源,或者直接直播/做视频打赏变现。这个商业链是无法抛开游戏比赛的。没有了比赛成绩,他们什么绝对不会造成这么多产业利益。

有一句他说的对——未来的年轻人“肯定越来越喜欢电竞”。这个趋势稳妥。

3.2015年的《英雄联盟》S5决赛最高同时观看人数1400万、决赛的独立观众3600万。这样的数据水平已经能和传统体育项目,比如NBA比肩。

4.另外一个重要的增长是赛事奖金。2015年全球电竞主要赛事奖金:6100万美元,中国在2014年就超越韩国,以1201万美元奖金排名第一;2015年蝉联冠军,奖金达到1408万美元;2016年全球主要赛事奖金9330万美元,中国应该是继续保持冠军水平。

哎,知道你是故意的。不敢提Wings,不敢提ACE,怕得罪王思聪啊。算了,你也就是分析风投目标,也犯不着瞎搀和,电竞只不过是你风投大局中的一个棋子而已。

5.电竞的投资相对来说仍然不大,和全球知名的体育俱乐部相比,投入依然较小,因为目前俱乐部都赔钱。和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一样,广告、版权、企业赞助等收入是支撑电竞产业的支柱,只不过更互联网化,比如直播平台赞助,但是现在都还很小。

这时候就应该去投电竞数据分析平台!就像Dotamax!

另外我还是疑问,就是电子竞技究竟是否合适搞俱乐部。(想到这里就去留言区提问了,不知道是否有回音)

2017-05-29 中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下),“政治正确”是虚伪的吗?,【两眼论】, 人工智能思维,文艺复兴的三个遗产(非常好!),电竞的潜力和压力_第9张图片

二、中国电竞产业未来的压力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正在面临2大短期压力和2大长期压力,解决这4大压力,市场才有长期的发展空间:

短期压力:

俱乐部结构不够良性:虽然京东、苏宁等企业有布局,但是参与的更多是富二代,仍然不够良性;因为面临长期赔钱的风险,富二代是否会长期支持是个问题。

联赛依附游戏开发者:游戏开发者是联赛的主要支持者和赞助商,所以出现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CG)的游戏严重向腾讯倾斜以获得支持,但是仍然无法经营下去。因为包括腾讯在内的游戏开发者,完全可以自主举办赛事。

长期压力:

用户群分散:因为喜好不同,用户分散在各个游戏里,而理论上说每个对抗性的游戏都可以做电竞,王思聪的iG战队就打DOTA2、英雄联盟、星际争霸、炉石传说、守望先锋等等,所以培养用户和市场相对困难。另外这也意味着寻找广告主也不那么容易。

对持续创新的需求:比如现在游戏向移动端迁移,机器能够替代用户完成很多游戏动作和任务,对竞技能力弱化(当然也是利好,因为游戏越来越轻,市场扩张更快)。当然,还有VR和AR等新技术推动造成持续创新的需求,即便是年轻公司也有被更新的公司,利用更新的技术替代的危险。

三、电竞产业的市场机会

未来电竞产业将有可能顺应趋势的变化,变得更轻,变得更分散,技术带来的变化更多。总之这个产业,成长性很高,机会空间很多,造富空间很好,但是也考验投资者和参与者的眼光或能力。

王煜全,前沿侦察第350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5-29 中国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下),“政治正确”是虚伪的吗?,【两眼论】, 人工智能思维,文艺复兴的三个遗产(非常好!),电竞的潜力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