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品牌独立后,推出了RedMi Note7/Note7 Pro,传承着红米系高性价比属性。客观的将,RedMi Note7即使在已发布近三个月后的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今天给大家带来红米RedMi Note7/Note7 Pro上手体验及测试对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米RedMi Note7/Note7 Pro上手体验及测试对比:
近期,RedMi Note7又推出了Pro版」和「阉割版」。
呃…「阉割版」这种形容、是我自行瞎编的……-_-"该版本外型与常规Note7一样,配置上CPU换成骁龙632,并砍掉了4800w摄像头。也许是为了营造出「699起」的低门槛,竟然有2+16GB版本………鉴于“阉版”Note7的各项配置低于9102年手机行业的平均值,已毫无「性能」可言,亦无从探讨其「性价比」。下文主要聊一聊「标准版」、也就是搭载4800w双摄/骁龙660的Note7与Pro版的差异。
Pro版本的首发在印度。国人真正能拿到Note7 Pro已是Note7发布近三个月后……外型上,Pro版本采用与Note7完全一样的ID设计。
相同的工艺、模具决定了Pro版本的尺寸/厚度/重量与Note7几乎一致。加之配色及手感也几乎无差,所以从外观上根本无法判断手中是Note7还是Note7 Pro。而又不能说Pro版在外型上没有任何改进/升级。据悉、Pro版本在机身防水性上进行了加强。
称之「Pro」、更多的是内部配置上的一些升级。归纳起来,主要有四项:更强的CPU、理论上更好的摄像头SoC、128GB存储以及18W充电器成为标配。Note 7 Pro目前只有6+128GB一个版本,所以完全可以将Note 7 Pro理解成是Note 7的顶配版。
这些升级「加量也加价」——售价¥1599。对比高配/中配Note7 1399/1199的售价,Pro版贵了200/400块钱。除了Ram/Rom上的升级,对于其他几项更重要的配置逐项进行测试,结果个人测试结果、聊聊个人的理解。
更强的CPU——骁龙675。
与Note 7搭载660相比,675是目前高通较新的SoC,与660最大区别差异的是制程由14nm提升至11nm。藉此注定性能大幅提升,且在能耗比上675是应该远远超过660的。
RedMi Note7 / Note7 Pro GeekBench成绩对比
GeekBench跑分结果也体现出675较之660单/多核的处理能力分别提升了40%+10%+。也就是说Note7 Pro较之的Note7在CPU基础性能上提升很多。
个人GeekBench表单中查看历史实测机型,骁龙675的单核处理能力几乎平了845(DE106/坚果R1)。多核性能也超过了曾经不可一世的835(Mi MIX2)。
然、衡量一支SoC的性能,除了CPU还有GPU部分。675与660的GPU分别是Adreno 612和Adreno 512。咋看型号,似乎675领先于660。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通过3DMark For Android进行对比测试。在相同环境下,675的表现非但没有超越660,甚至稍逊一筹。
3DMark会将机型所有有效成绩记录,并以区间形式呈现。譬如个人测试结果,只超过30%在籍Note 7 Pro分数。区间成绩可以中和了机型个体上的小差异和不同测试环境的大反差。从而能够更加客观的判断测试成绩。结果体现出「表现」最好的Note 7 Pro与「表现」最差的Note 7都存在着一定差距……Adreno612貌似很弱鸡……至少在3DMark测试结果下是这样的。
理论测试就是这样。实际使用又是另一回事。开局「农药」。高帧FPS60很顺滑。开局「刺激战场」,偶有跳帧、总体流畅。
一方面是主流游戏一定不会是硬件杀手、另一方面是天美、光子乃至MIUI的优化。660/675眼下还是可以应对主流游戏,Note7 Pro玩一般游戏虽不游刃、也算从容。
游戏体验上,Adreno 612较Adreno512的差距使675的表现绝不会超过660。如果都是6GB RAM版本,在日常大部分使用场景下,应该就不存在675十分流畅而660卡顿的情况。而当处理任务的强度达到一定阈值以上,675的响应速度一定是会超过660。也就是说,不存在某个游戏Note 7玩起来卡顿、而Pro版可以顺跑。甚至Pro版的表现可能会更糟糕……当然、骁龙整6系对时下真正意义的大型手游都是吃不消的,这亦是骁龙675/RedMi Note 7 Pro的定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675/660、也就是11nm/14nm的「能耗比」。在长时间运行游戏时,Note7 Pro虽不可避免的也会发热,但其发热强度远远低于Note7。
成像
Note7/Note 7 Pro摄像头分别搭载Samsung GM1/Sony IMX586
GM1/IMX586这两支SoC都是2018年末发布、带动手机成像步入4800w时代。GM1稍早于IMX586实现大规模交付。种种迹象也表明IMX586的造价/采购价要高于GM1。理论上、IMX586综合成像能力是优于GM1的。也就是说、Note7 Pro升级了摄像头。
至于两者之间究竟存在多少差异,2个多月前Note7发布时就已经众说纷纭。个人在Note 7发售的第一时间入手一部,并写了一篇关于Note 7的稿子。文中对于GM1是不是「伪」4800W的个人看法。并期待「如果不日红米Note7真的推出IMX586版本,在相同机型、相同软件、相同优化团队的情况下,也许能客观体现出IMX586与GM1之间的差异」。
如今、Pro版如期搭载了IMX586。我们可以更加客观的来进行测试。
首先明确一点,它俩都是4800W像素、都能输出8000*6000分辨率的照片。这一点不存在「真伪」。只是在成像原理上IMX586是硬件直出,而GM1则是通过插值算法来实现。那么在原理上讲IMX586应该更出色,至少更具潜力。
在常规1200W模式下拍摄照片,Note7/Note7 Pro并没有体现出很明显的差异。较真的看,Note7 Pro的噪点控制的更好一些、且默认白平衡更加写实。
我们探究「边际」……在相同时间/地点/角度用Note7和Note7 Pro进行拍摄。开启专业4800W模式,AI自动。
↑上RedMi Note7 ↓下Note7 Pro
乍看起来也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将图片缩放500%观察,是有一定差别的。
左:RedMi Note7 右:RedMi Note7 Pro
缩放后的细节,Note7、也就是GM1插值成像的原理让图像相对锐化,色调上Note7偏冷。Note7 Pro相对自然柔和,色调偏暖。更重要的,在500%缩放下观察,IMX586在噪点的控制上明显优于GM1。
在光影环境比较复杂环境下,两者成像素质整体上亦没有明显差异。还是缩放500%,就有肉眼可见的明显差异。
左:RedMi Note7 右:RedMi Note7 Pro
GM1通过插值填充的成像方式此时显现出很强的涂抹感,IMX586相对能还原出更多的细节。
GM1/IMX586与Not7/Note7 Pro进行非常「边际」的对比。两者存在一定「差异」,但不是巨大「差距」。尤其是在手机日常使用中,这些许差异没有过多的「实际意义」。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是IMX586的确优于GM1,Note7 Pro相对Note7确实升级了更强的摄像头。
标配18w快充
也许真的是成本/利润压缩到了极致,小米居然也像Apple、Samsung一样,做出了「卖」充电器这种让人「不齿」的事……
这项升级,在消费者的角度看来意义不大,它就是10块钱儿的事(Note7加10元购18w充电器),完全不值一提。但是在厂商角度,这真的算是一项配置。RedMi的出货量动辄百万台,稍不留神就是千万级。一支充电器成本上差几块就是几千万的盈亏。但即便商业如此、事实如此,也终究是「好说不好听」。希望小米今后不要再有额外「卖」充电器这种或「店大欺客」、或「小家子气」的行径。
至于Note7 Pro标配18w充电器这项升级,聊胜于无吧。
Note7/Note7 Pro该怎么选
买东西、主要看需求、其次看预算。两者同时又需要互相解释。
购买RedMi Note7/Pro大致有几种情况:
1、对内存有刚性需求,64GB吃紧。这种情况就可以毫不犹豫的选择Pro版。这个性能档上搭128GB ROM目前在售机型,Note7 Pro是最便宜的。
2、预算1500左右,到底往左选6+64的Note7,还是往右选Note7 Pro。如果决定预算绝不能超过1500,那么选择Note7完全没问题。甚至根据自身用途,选择4+64版本亦可以。看起来虽然就是差200/400块钱儿。而按照百分比算是15%和34%!并不少。
3、1000-1600都可以,到底买哪款最「值」。选Pro版。Note7已经发布块仨月了,手机作为数码快消品,三个月后原价买已经「吃亏」了。而675+6G+128+IMX586=1599现在买肯定不吃亏。
总结:
抛开恶意诋毁的水军现象,很多时候、关于小米/红米手机,似乎这个品牌是原罪…
实际上,我也很想聊一些关于RedMi Note7 Pro的缺点。譬如ID设计毫无亮点、机身厚重。譬如没有无线充电。譬如没有采用骁龙7系……
如果以9102年的时局来审视一部手机的角度看,这些肯定是「缺点」。但是以一件商品的角度看,在如此售价的前提下再去谈及这些「缺点」,就显得「要自行车」。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下,由于受众不同,几乎没有完美的商品。一件商品、大抵上只会得到部分消费者的青睐。而衡量一件商品是否成功,就要看其是否定位准确,能否最大程度的迎合其受众人群。无论是从前的「红米」or今日的「RedMi」机型,都有很清晰的定位。最直观的即是销量,成绩斐然。
我们也许是RedMi受众的「部分」、也许不是。而当我们一起分享、一起探讨这部手机、这件商品时,应该放下自身的态度,客观的发表个人评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