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小品三十年(二)中国最著名的老太太---小品艺术家赵丽蓉

喜剧小品三十年(二)中国最著名的老太太---小品艺术家赵丽蓉_第1张图片

01

-----司马光砸缸,司马刚砸光……

-----探戈就是趟呀么趟着走,三步一窜呀么两呀两回头……

-----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

-----点头yes摇头no,来是come去是go……

-----群英荟萃?我看奏是萝卜开会……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

看到这些台词,估计每个人都会有满满的回忆。怀念那个中国最著名的老太太---赵丽蓉老师。


喜剧小品三十年(二)中国最著名的老太太---小品艺术家赵丽蓉_第2张图片

前一段有人在网上冒充北方人造谣生事。网友感觉有问题,问了句“宫廷玉液酒”。把对方问蒙了,直接露馅。赵丽蓉赵奶奶威武!生前打假,去世后打击螭魅魍魉!

赵丽蓉老师离开我们十九年了,她的作品依然被传阅,她的音容笑貌依然在大家眼前。对于很多人来说,她就像自己的姥姥或奶奶,一提起,就心生亲近。

在中国喜剧小品史上,我个人认为,赵丽蓉是No1。她了无痕迹的表演是表演中的最高境界,至今无人超越。她是唯一一个称得上人民艺术家的小品演员,因为所有的奖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她的作品说明了一切。

赵丽蓉老师从1988到1999年,共参加了8届春节联欢晚会。1989年《英雄母亲的一天》、1995年《如此包装》和1996年的《打工奇遇》堪称经典。

赵丽蓉的作品好在三个方面:接地气,有创新,易传播。

02

先说接地气。

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植根于生活,观众在作品中可以看到自己,会与剧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赵丽蓉所有小品人物的设定都是一个街坊老太太,文化水平不高,有正义感。

她的正义感不是那种高大全的完人。她是一个会算计早上买豆腐更新鲜,会拿老妖怪的故事吓唬孩子的老太太。这样的老太太随处可见,与观众零距离,有血有肉,代入感很强。


喜剧小品三十年(二)中国最著名的老太太---小品艺术家赵丽蓉_第3张图片

她的小品精雕细琢,以细节见长。比如《英雄母亲的一天》中,记着一进门,扛个摄像机,赵丽蓉:“来就来了,还带礼物干嘛”。一个很实在的老太太形象呈现在大家面前,为后面剧情的展开铺平道路。

记者拿的道具菜篮,里鸡鸭鱼肉应有尽有。赵丽蓉一句:“我下半个月咋过!″极真实,既讽刺了记者的假,又塑造了母亲精打细算的真,同时还是一个很响的包袱。

这样精彩的桥段不胜枚举,每一个都源于生活,又经过精心的编排,笑果十足。

赵丽蓉的一生都是在舞台上度过的。她的父亲是旧戏班的梳头师傅,赵丽蓉一岁就被抱上舞台当演员,六岁正式登台,十五岁便在评剧舞台上挑大梁。

多年的舞台淬炼,使她的表演极其自然,你感觉不到她在表演,只感觉是和一个老奶奶在聊家长里短。这个功夫在小品演员里独一份。陈佩斯、范伟、宋丹丹都是表演高手,但科班的训练反而使他们和实际生活有了一点点距离,达不到完全自然这个境界。

朱时茂曾评价她:“赵老师的表演都是自然的流露,没有设计的痕迹;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不过如此。”

唯一有希望的是高秀敏,在某年天津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脱离了赵本山铁三角,当上了主角。剧里演一个市井大妈,本子贴合本人气质,表演举重若轻,很有赵丽蓉的影子。可惜高秀敏也去世了,没有机会再看到她的精湛表演。

03

再说赵丽蓉对小品的创新。

喜剧小品1984年诞生,早期它的舞台呈现还处于摸索期。什么样的表演形式能够被大众接受,演员也不知道。

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有些类似话剧,以说为主。赵丽蓉是评剧演员出身,擅长歌舞表演,她尝试把歌舞引入小品表演中,丰富了小品的舞台表现力,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喜剧小品三十年(二)中国最著名的老太太---小品艺术家赵丽蓉_第4张图片

《妈妈的今天》中,赵丽蓉首次尝试了探戈,那个“探戈就是趟呀么趟着走,三步一窜呀么两呀两回头……”简直就像现在鬼畜一样洗脑,成为1992春节联欢晚会后家喻户晓的神曲。

《如此包装》里甚至找来了伴舞,那一大段的歌舞与Rap的结合,使赵丽蓉与“新时代的老太太”这个标签永久结合。再看看前一段“嘻哈相声”的创新表演,如果相声用力不用心,相声还会被赵奶奶打翻在地。


在《喜剧小品三十年(一)小品鼻祖陈佩斯》里,我曾经说过,小品打翻相声的武器就是他有更丰富的舞台呈现。赵丽蓉充分发挥了小品这一优势,借鉴戏曲舞台的经验,在《打工奇遇》、《如此包装》这些小品里,把绚丽的舞台服装、流行的音乐、时髦的舞蹈带入小品表演。使小品的表现力大大加强。

其后,赵本山《红高粱模特队》里的二人转歌舞、《梦幻家园》里郭达蔡明的舞蹈,都曾经借鉴过这个经验。

可惜的是,这些小品中,歌舞的安排都有些生硬,为热闹而热闹,总觉得和剧情隔着一层皮。

反观赵丽蓉小品的歌舞,完全服务于剧情,借助懵懂老太太与流行歌舞的反差创造包袱。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完全遵循了喜剧的创作规律。所以能成为小品的经典。

04

赵丽蓉小品通过金句的设计,大大增加了作品的传播度。

中国广告史上有一个奇葩案例:“恒源祥,发羊财!”这个5秒广告片,15秒內重复三次,让所有人听众记住了它。

这只广告的费用10万元,是恒源祥上一年利润的全部。做完广告的第二年,恒源祥的销售额就达到300万元。

-----司马光砸缸,司马刚砸光……

-----探戈就是趟呀么趟着走,三步一窜呀么两呀两回头……

-----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

-----点头yes摇头no,来是come去是go……

一听到这些台词,大多数中国人都会会心一笑,甚至不由自主地对出下句来。因为这些句子通俗易懂,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它们就像是小品的广告词,为这些经典包袱代言。从而达到口碑传播、扩散的效果。

陈佩斯小品也很经典,但流行的金句不多。想起来只会说:那个吃面条太逗了……如果没看过小品,只会感到不知所云,传播效果就差很多。

赵本山早期小品也有一些顺口溜似的对话,后期就很少了。能流传下来的也不多。

05

赵丽蓉老师没有文化,但她的见识和修养超越了文化。赵老师朴实的语言胜过任何大编剧的剧本。


喜剧小品三十年(二)中国最著名的老太太---小品艺术家赵丽蓉_第5张图片

------我得总结总结,我究竟吃几碗干饭,我究竟有哪儿做的不对的地方,在这时候都能找到。(在春晚成名之后,赵丽蓉隐居在了郊区农家院里。谢绝一切邀约采访,反思自己。)

------干咱这行,主要讲究的是不能将就。(赵丽蓉老师从1988到1999年,共参加了8届春节联欢晚会。1990、1991、1993、1997拒绝参演,因为没有找到好本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喜剧小品三十年(二)中国最著名的老太太---小品艺术家赵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