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

四年前,我在英国念书时,在当地的一家美术馆(gallery,或者说画廊)做志愿者。从冬末到初秋,学习之余,为这位画家「打工」了7个月。

我「工作」过的画廊叫做Watts Gallery,在英格兰东南部Surrey郡的乡下,主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不著名画家George Frederic Watts(1817-1904),擅长肖像画,代表作之一是《Hope》,还曾被用作一个乐队的专辑封面。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1张图片
Watts自画像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2张图片
Watts与他的作品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3张图片
代表作Hope


Watts 画廊


画廊是他的故居和工作室,一座典型的英格兰乡间小屋,收藏了Watts一生大多数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墙面未经修缮,保留着百余年前的原样,还有凹凸不平的淡淡纹路,内外都保留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原貌,气氛非常棒。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4张图片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5张图片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6张图片
窥视画廊内部,图片来自官网、wikimedia等网络资料


里面另有一个玻璃房,摆满了Watts制作的大大小小的雕塑:练习作品似的的希腊式塑像,硬币,诗人丁尼生(Tennyson)的石雕,最震撼的是一匹腾跃而起的巨大石马。自然光从一整面墙的玻璃照进来,非常明亮。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7张图片

画廊有三个展厅的绘画,一个雕塑陈列室,一层临时展览。临时展览几个月一换,我看过两拨,是另一个画家的肖像画展和一个百年前的插画展。仔细看,那面红色的墙上其实有个暗门,茶水间就在墙后面,茶和咖啡果汁随便喝,有时候还有小零食。另有一个小图书馆用于存放资料和研究。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8张图片

这一片更多地讲了Watts的生平故事,还有他给亲友温馨的书信和画像。展厅在地下,就算五六节台阶的高度,也有专供轮椅和婴儿车升降的小型电梯。西方这样的小细节很多又全,令人印象深刻。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9张图片


上岗记


刚到英国不久,我在镇上的志愿者中心(Volunteer Centre)登过记,选填感兴趣的领域,几周到几个月后,就有相关人员将我介绍去对应的机构,多是当地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因为是讨喜的年轻留学生,合适的机会其实不少。他们后来还帮我介绍去了镇上的剧院做志愿者,不过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10张图片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11张图片

匹配完之后就是自己和机构约时间。沟通过一些问题就算面试,第一次去的时候和几个新志愿者被带着走了一圈培训。虽然这家画廊登记在录的志愿者不少,但是很多是挂个名不太露脸,还有不少是临近乡镇的居民和退休老人,极少有当地的学生,更少有外国人,我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了其中一员。

至于为什么没有留学生,一来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有志愿者中心这个渠道,二来这里交通超级不方便,又是做白工,一般人估计也不愿意来。只有当年的我本着「人生就要多折腾」的原则,自贴车费和时间换了一段有趣的经历。

第一天我戴的是统一版的volunteer徽章,后面会佩戴有自己名字的工牌: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12张图片
请原谅我当年魔性的滤镜……


我的「工作」


这个画廊有一个在线表格。每周一闭馆不用来,剩下的时间每天三个排班(shift),志愿者把自己的名字填到相应的格子里面就行,一个时间段三个人(少的时候两个),满了就填不进去了。所以都靠自己选时间很自由,对频率没有硬性要求,不过当时我除了备考和旅行,基本每周会至少去一次。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13张图片
表格里那个典型亚洲人名字就是我


还没到时间时,我会在在周围散散步或者在树荫下休息一会儿。然后到茶水间签到准备,和同一班的同事打招呼,决定好谁先做哪一部分。因为志愿者很多,基本上每次见到的都是不同的人,也谈不上多熟。记得一次和同一班的英国姑娘一起喝茶像小女生那样聊天,也记得一次的同事有双十分美丽的琥珀色双眸。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14张图片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15张图片
还没到shift时间的时候,我常常坐在画廊外面的椅子上发呆。


分工是一个人在门口做接待,两个人分管两片展区,40分钟轮换一下。我很喜欢站在门口,因为可以说话。给来访者检票,做简单的介绍和参观指导,偶尔回答问题。我私下里是比较抵触陌生人的那种,强迫自己去和大量的访客寒暄,又是用英语对着本地人讲,算是对自己的锻炼。

不在门口的时候就更轻松了,只是防止访客拍照和不文明举动,大家都挺文明的。画廊的气氛让人觉得很安宁,可以沉下心来一边接受艺术熏陶一边思考事情。我起初不喜欢Watts那种偏暗的画风,后来却觉得越来越耐看。看每幅画的细节,细读画的介绍,可以像挖宝一样挖掘出越来越多的东西。这么小的一个画廊尚且如此,想到那么多博物馆都是走马观花地看,难免惋惜。

话说七个月以来,我遇见的所有访客加上工作人员,亚洲面孔都只见过一个,更别说中国人了。好像给自己身上安了个开关,一进到这个环境听说读想就「哒」一下转换到纯英语环境模式了,感觉也挺奇妙的。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16张图片
等公交的时候,好几次遇到在这里驻场的艺术家,她给我看她的作品剪贴本。这是偷拍的一个花臂男,站在画廊门口回镇的公交站牌下。


搭便车


这个画廊在乡下,交通不便到什么程度呢?一个小时只有一班过路车!公交时间固定但特别诡异。结束工作换班的时间是整点,回去的那班车是三刻,也就是说我每次回去要干等40分钟的公交。于是有段时间我是搭车(hitchhike)回镇上的,也可能是我本来就想试试搭车,给自己找个借口而已。

走一段乡间小路穿过草场,就是一条直通镇上的公路。我用马克笔在一张纸上写上镇名,站在路口举起手竖起大拇指等是否有车愿意停下来。因为是女生又是一副学生样,看起来还挺温和无害的,上车后也会主动解释说自己在镇上念书,在画廊做志愿者。还算幸运,没出过事。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17张图片
画廊和大路之间有一片很大的草场,经常能看到有人放牧牛群,偶尔有马。马很可爱,当它感觉到你在看它的时候,会走过来隔着栅栏和你对视。


载我的人各式各样,有时候有好心人一路把我送到学校门口,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等了近一个小时手都举酸。有趣的事情嘛,有一次开车的是一个棕色皮肤的人,以为是南亚裔,车里放着旋律和节奏都很奇妙的音乐,问了他说是斐济民谣,才知道原来是斐济人。后来回去搜了全套,果然好听。

有趣的是,学校里的各国留学生同学听说后都觉得「哇好好玩我也想试一试」,画廊的本地同事甚至载我的英国人都是「天啊太危险了以后别搭车了」(笑~~),不过后来不确定因素实在多,又临近考试,就改等公交了,所以也就搭过那么六七次。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18张图片
这就是我搭车的路口


四季风物


画廊在乡下,距学校的小镇大概15分钟车程。我每次会走路到镇上搭公交,车是去邻镇的,一小时一班也没有多少乘客。从公路开到两车道的林荫小路,一边是茂密的灌木丛,另一边是铁丝栅栏,扭头望去,一片宽阔的草场无尽头地绵延开去。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19张图片

两车道开不了一会儿,又变成一车道的窄路,如果对面有车来就要倒回去的那种。按一下铃,公交就在画廊门口的牌子停下来,放我下车,下车时要对司机道谢,遵从英国人的礼貌。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20张图片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21张图片
这两张是谷歌街景的截图


画廊旁边的林荫小道,绿荫蔽日,松软的泥土表面铺满了上一季还没完全腐烂的落叶,踩上去软绵绵的。路上有马蹄印和马粪的痕迹,偶尔还能在画廊门口看到练习马术的人,戴着头盔和护具。后来有一次散步稍微走远了点,发现附近有一片真正的马场,也就说得通了。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22张图片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23张图片
马道与马场


因为公交时间很奇葩,我有很多时间在周边散步和小坐。二月到九月,冬末到初秋,看过了乡间缓慢时光流逝。我当时还不知道四季风物这个概念,只是觉得自然的季节更替已经极美。比如春天的樱花,夏天的橡树,马走过的小道,还有那一大片从冬的荒芜慢慢到夏的繁茂的草场。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24张图片
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_第25张图片
樱花与橡树,橡树是Surrey郡的郡树。


用力生活,就能花更多时间在这些无用但有趣的事情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穿越回百年前的英国乡间,那些在画廊做义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