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墙不够了,这次我们要拆天花板

韩老白送的《跃迁》终于收到了,迫不及待的翻了几页,醍醐灌顶。

曾经写过《拆掉思维里的墙》的古典老师,在这本书里面说:

拆墙已经不够了,这次我们要拆天花板。

看一个简单的事实:

2000年的优秀毕业生去了外企和四大,土鳖毕业生去了四环边中关村的公司;

2005年,好学生进入了风头正劲的诺基亚,土鳖毕业生选择了卖鞋卖袜子的阿里巴巴;

2010年,优秀的毕业生都留学美国,土鳖毕业生留在了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

2015年的优秀毕业生都选择去了bat,谁是那群幸运的土鳖呢?

很多人平时“无所事事”,但是通过投资房产轻松赚到了很多钱,很多人采取了非常“不靠谱”的工作方式,活的也不错。现如今的世界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价值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现在我也有了孩子,如果我不能告诉他努力就有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该如何对他解释要不断的成长和努力?

到底是什么东西决定了努力和回报之间的关系?

古典说:

发挥天赋追随热情,你一定会很幸福,但未必能改变世界。

刻意练习一万小时,你会进入心流,持续突破,但未必能成为公认的高手。

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情,你会获得宁静,但未必能创造价值。

而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几乎都有一个特点:

他们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的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的努力的收益。

他们的成长是非线性的,跃迁式的上升,每隔几年他们会突然上一个台阶,眼界想法能力动用的资源和身价都会完全的不同,这就是利用规律放大个人努力的结果。

电影一代宗师里把高手之路分成了三个阶段,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

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记忆力不太好的人。清楚的记得我在上学的时候,最难的事情就是记公式——一方面因为我完全记不住,更重要的是,我无法理解,明明可以翻书就能够查到的东西,为什么非要让我们背下来。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我就只能记一些非常基本的公式,其他的衍生公式都是在考试的时候现用现推导。这样每次考试,我都会至少花上1/3的时间用来推导公式,但奇怪的是,我每次考试的成绩竟然还都不错。

到了现如今,这样的情况变得更为严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认知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我们并不需要记住知识,而是在需要的时候调用它们就可以了。

据古典推算,他以前住在清华大学附近,想查一个知识的时候,步行到书店大概需要30分钟的时间,可现在从衣兜里面掏出手机查阅同样一本书,大约只用五秒钟。五秒钟和30分钟的区别就是这20年来调用信息速度的差距——差不多提高了360倍。

如果今天还把注意力花在如何读一百本书,并且尝试把它们记住上,就好比一个人非要背下整个电话本才开始拨电话。智慧并不等于知识,记忆应交给电脑,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

这种变化对于你来说也许是渐进的,但是提高到人类历史的角度,我们记住知识的方式持续了2000多年,而就是在近20年内,新的认知方式突然成了主流,这种变化是不连续的,跳跃式的,就像电子从一个能量级吸收能量突然跃到更高的能量级。

这种突变式的变化,我们就称之为——跃迁。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墙不够了,这次我们要拆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