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教育的四大目标领域:(1)智力目标。包括所有智慧技能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涉及数学、阅读、写作、口头表达、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等基本技能的培养。(2)职业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胜任未来职业的需要,具有经济上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具有择业意识。(3)社会和公民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做好参与复杂社会的准备。引导学生学会与其他学生和成年人相处,为学生有效发挥社会和公民的作用做好准备,并培养他们了解和鉴赏本族及其他民族文化的能力。(4)个人发展目标。强调个人责任感、才能和自由表达能力的培养。树立自信心,培养创造力、独立思考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 变化中的教育机制——19世纪前半期,由家庭、教会和学校组成的一种相互关联的教育机制。自20世纪,教育的任务逐渐被学校接管,家庭与学校一直保持着一种积极的、相互支持的关系。但我们在培养个性的家庭教育和培养公民的学校教育之间从来没有建立起理想的平衡关系。
☞ 调查显示,家长都希望孩子受到综合、全面的教育。事实上,学校所培养的学识需要教育家多年精心策划和有系统的努力,这是其他机构做不到的事情。
★ 约翰▪杜威:“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公民,培养工人、父亲或母亲,而是最终要培养获得圆满生活的人。”
☞ 每一所学校都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尤其是要考虑那些来自不同的经济、宗族和种族背景的学生,要准备特殊的教育计划。
☞ 平等和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关键。
☞ 学校要取得哪怕是微小的成功,也都需要两个重要的先决条件。一是学校教育体制的各级人员和学校的服务对象都必须清楚地了解学校的使命。二是必须建立一个与发展和支持现有的学校体制的广泛联盟。
【感悟评点】 关于学校教育的目标,我国当下的表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表述需要清晰、精确和相对稳定的解读,否则,学校教育目标将会变得模糊、笼统,因此就有可能停留在口号层面。另外,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关系也必须要梳理清楚,理清五育的逻辑,否则某些目标将落实不到位。而这个解读和梳理,需要各学校校长、教师和家长代表同教育研究的学者协作完成。古德莱得从智力目标、职业教育目标、社会和公民教育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这样更具体、更细致、更系统。尤其认同杜威的这一观点:“教育;最终要培养获得圆满生活的人。”由是观之,“教育,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的思想是其来有自的。关键是,在审视学校教育思想时,要看这一思想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哲学站位,要看落实这一思想的具体设计,更要看这一思想和设计是否持之以恒地得到贯彻落实,以及实施的效果(社会、学生、家长和同行的认可度)。
★ 拉尔夫▪W▪泰勒:“校长和教师应该有十几个的教育目标来指导本校的教育发展和教学。这些目标不要局限于单独的学科或年级,而是要为每个学生的继续发展提供一套共同的目标。”
☞ 教育系统的各级人士必须负起责任,齐心合力,因为好学校是多方努力的结果,任何单方的力量都是不够的。各级政府和学区的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也必须尽到对教育的责任,在对教育需求和合理的教育观念认真研究的基础之上明确提出教育的主要目标。
☞ 走访学校发现,教师几乎没有明确的共享的学校教育目标,也不开展关于学校使命的交流与对话。
【感悟评点】即便在当下的中国,要问很多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家长,他们的学校共享的教育目标是什么?绝大多数回答必定是模糊的、狭隘的。他们往往表述为显性的升学考试成绩,他们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也往往是讲述讲解和解题训练。学校的工作会议,往往也是事务性的、形式的、单向传递的,很少举行学校使命的深度交流与对话,学校缺乏明确的共享的教育目标,因此教育教学行为也是各自为战的、传统的、惯性的、以学科教学和应试为主的行为。
▓ 美国学校的教育目标(四个方面):
A 智力目标——
1、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过程:(1)学会读、写和基本运算;(2)学会通过渡河听获取思想观点;(3)学会通过写和说交流思想;(4)学会运用数学概念;(5)培养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2、智力的发展:(1)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包括问题解决的技能,逻辑原理的运用和使用不同调研模式的技能;(2)培养运用和评估知识的能力。如:批判和独立思维的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在智力活动和生活的各种角色中作出判断和决定。(3)积累全面的知识,包括数学、文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信息和概念;(4)培养对于智力活动的积极态度,包括好奇心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5)培养对于社会变革的理解。
B 职业教育目标——
3、职业教育 职业技能教育:(1)学会如何选择一种个人满意又适合于自己技能和兴趣的职业;(2)学会根据对职业选择的了解和知识做出决定;(3)培养实用技能,传授专门知识以使学生获得经济上的独立;(4)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态度,如:掌握良好技艺的自豪感,使学生可以有效地参与经济生活;(5)培养对工作的积极态度,认识谋生的必要性,欣赏工作的社会价值和尊严。
C 社会、公民和文化目标——
4、人际关系的了解:(1)了解相反的价值体系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2)了解家庭成员在不同家庭模式和个人家庭中的作用;(3)培养在集体中有效交流的技能;(4)培养认同和推进他人的目标的关切的能力;(5)学会在尊重、信任、合作、体谅和关心基础上建立与他人有效及令人满意的关系;(6)培养对于人类的关切以及对国际关系的理解能力;(7)培养对不同于本族文化的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公民参与:(1)培养历史的观点;(2)了解政府工作的基本运作:(3)培养自愿参与国家和社区政治生活的意识;(4)培养对自由、对选举产生的政府,有代表性的政府,和全体公众利益的义务和责任感;(5)培养对现代社会的复杂组织及机构相互关系的理解并学会依据这种理解而行事;(6)依据个人良知,行使发表异议的民主权利;(7)培养经济和消费技能,以作出明智的选择,提高生活质量;(8)了解环境中生物和物质资源的相互依存关系;(9)培养根据这种相互依存关系而行动的能力。
6、民族文化修养:(1)培养对于本民族的价值观念、特性和语言的洞察力;(2)知晓和理解本民族文化遗产,熟悉过去曾激励和影响人类的成就;(3)了解过去传统至今仍起作用的方式和它对于社会走向和价值的影响;(4)理解和采用个人所属团体的准则、价值观和传统;(5)学会如何运用美术和人文科学的基本原则和概念去鉴赏其他文化的美学贡献。
7、道德和伦理品质:(1)培养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2)培养坚持真理和价值的品质;(3)学会利用价值标准作出决定;(4)培养正直的道德品质;(5)了解道德行为的必要性。
D 个人发展目标——
8、身心健康:(1)培养学生愿意接受别人的情感表达,丰富自己的爱心;(2)培养情感调节和情感稳定的能力和技巧,包括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3)了解人体知识,参与身体保健的活动,远离有害物质和毒品;(4)学会有效利用闲暇时间;(5)掌握保持身体健康和娱乐的技能;(6)培养有建设性的自我反省的能力。
9、创造力和审美表达:(1)培养有创意的处理问题的能力;(2)培养容忍新观念的能力;(3)培养灵活性和考虑不同观点的能力;(4)培养体验和欣赏不同创造形式的能力;(5)培养评估不同的美学表达形式的能力;(6)培养积极地通过创造性活动进行交流的意愿和能力;(7)通过自己艺术的、职业的和业余的兴趣爱好寻求为社会文化生活做贡献。
☞ 创造新的、有意义的事物和欣赏其他人创造的能力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实现,并且有益于人类社会。学校起着培养这种鉴赏力和创造力的作用。
10、自我实现:(1)学会在自身活动中寻求意义,形成人生哲学;(2)培养了解和正视自我的必要的自信心;(3)学会现实地评价和接受自己的局限和实力;(4)认识到个人的自我概念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5)培养有目的地作出决定的能力;(6)学会为实现个人目标而计划和组织环境;(7)培养愿意为个人的决定及其后果承担责任的态度;(8)培养选择个人终身学习目标及其实现方式的技能。
☞ 自我实现的理想是基于这样一种观念之上的,做人不只有一种途径,塑造良好自我的努力有助于一个良好社会的发展。那些没有培养出自我定向公民的学校既没有达到社会目标,也没有实现个人目标。一个不能规范和引导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也不能对社会和自己做出规范和引导。
☞ 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不再要每个人都必须掌握一个共同的信息体系的社会,满足未来需要的唯一希望是培养能为自己的需要承担责任的人。学校应该帮助每一个孩子,为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和无法预见的需求做好准备。
【感悟评点】社会、公民和文化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都关乎人的美好品格的奠基。其中,健康身心,良好教养,良善道德(正直、善良、诚实、责任心、爱心),价值观念,家国情怀,国际理解等是重要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界定,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样,教育目标才算明确、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