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很久没有点开了;
囤了很多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听完;
当我们囤了越来越多的“课”的时候,就好像家里越来越乱,这个时候你已经不想学习了。
们在如今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究竟该如何去收集碎片知识?
在忙里偷闲的同时,如何能让我们找到和学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阅读不仅是学方法、学概念、学模型,更应该学习的是理解概念,基于概念自己去设计实践方法。
我的阅读记录:书籍:《洋葱阅读法》作者:彭小六豆瓣:★ ★★★☆ 6.7分 819人评价主题:20190225「读书方法」主题,第12本书
洋葱阅读法彭小六
01 我的简评: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学以致用”已成为日常中的口头禅,但实际上我们真的在执行吗?
我没有,但这本书的作者做到了,读书、大量的读书,然后学以致用有了这本书。
这是一本工具书,虽然不是一本源头的知识书籍,整合的还不错。在参考了其他同类阅读技巧类书籍或者名师大咖们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现在自己读书有了一套不太成熟的体系后,再看书中的套路就会觉得有些老生常谈了,没有批判性的内容。
碎片阅读(工具-体系-方法-时间)快速阅读(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复习)卡片笔记法(标记-收集-整理-输出-应用)主题阅读(碎片式-书籍式-集中长时间)深度阅读(寻找联系-探索冰山-多场景应用),最基础的阅读方法,结构比较清晰。
你是新手,强烈推荐给你的阅读入门书籍。
你是老司机,请回避,这不是你的菜。
我的评价: ★★★★☆ 推荐阅读
02 概念收集:更新我的什么概念?
01,阅读有三种状态。
1)焦虑状态,感觉有压力,想快点读完,或者读不懂;
2)无聊状态,感觉读这本书好无聊、好枯燥,想尽快结束;
3)心流状态,是在读某本书的时候,我们会忘记时间的流逝,可以流畅地与作者对谈。
02,学习的四种途径:人、网、事、书。
1)人,人脉,要学会利用你的人脉。你可以跟身边的一些“大神”学。
2)网,网络——碎片化知识。一些公众号的文章,一些新闻媒体。
3)事,做事情——边做事边学习。通常我们在工作中很难进行系统地学习。
4)书,阅读。
03,什么是碎片阅读。
碎片阅读就是有目的地学习,不需要强制性要求每天定时定量地阅读。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以自己碎片化理解的方式去学习碎片化的内容。
04,李笑来,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
1)要看他是不是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
2)是对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他是不是有足够的了解;
3)是看他有没有系统的方法论;
4)是看他有没有成功的经验。
05,片阅读和快速阅读有什么异同?
碎片阅读是我们从一篇文章里提取概念;而快速阅读是从一本书中去提取概念,实际上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找出一个概念,然后把这个概念搞清楚再进行下一步,只不过载体不一样而已。
06,电子书适合快速阅读吗?
电子书其实不太适合快速阅读,尤其是在扫读的步骤就会出现问题。因为电子书有它自己的响应速度,比如,你平时用Kindle看书都是一页一页地翻,而不能直接翻到某一页,如果你突然加速就很容易翻过去很多或者延迟,所以在扫读的步骤是不太适合的。
07,阅读的三大能力。
会搜索、有好奇心、独立思考。
03价值思考:这本书对我有什么价值?
阅读应该像滚雪球一样,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小雪球,最初的目的可能只是搞清楚一个概念,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把雪球越滚越大,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个月的“阅读主题”十几本的阅读方法书籍,就是尝试建立一个我自己的“小雪球”,希望很多模糊、似懂非懂的概念梳理清楚,“能够收获什么”这是给自己留下的问题。
04 背景知识:“知识网红”的作者
无论是大V还是网红,从来都不代表其在现实中的身份地位,更多指的是玩转短视频、直播、微博、微信等各种投放渠道,受到大批粉丝追随的人,有的是提供廉价娱乐、心灵鸡汤、情感指南,有的是善于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地方式表达行业意见,课程海量丰富、不受时空限制、价格较低廉……
“知识网红”日渐兴起,其魅力来自于专业权威或职业沉淀。各行业的专家大佬,凭借自身品牌、粉丝积累,成为垂直领域内的网红。
彭小六是头牌当家花旦。
彭小六发表在上的第一篇是《一周一本书-《专业主义》》,在上第一篇阅读量过万的文章是《如何用30分钟读懂一本书》,成名文是《别学东学西了,先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吧》,读书让他在声名鹊起,开启了“一哥”之路。从十八线小城镇埋头苦干,数年如一日地“朝五晚九”,凭着对“读书成网红”,实现了从一个屌丝程序员到青年畅销书作家的跨界和转变。
李笑来、马昌博、马薇薇、胡渐彪……现在已经成为商业精英的樊登和罗振宇就更不要说了,他们创业题材就是和读书有关。
《洋葱阅读法》在豆瓣819人评价为6.7分 ,这个分数真心不高,有巨量粉丝的网红出的书,在豆瓣“主流意见领袖”的评分中这么低呢?
引用豆瓣网友的评价:
“这本书的副标题应该叫做漫画版“各培训老师学习方法大汇总”,包括但不限于李笑来、罗振宇、古典、成甲、赵周、秋叶、彪悍一只猫,得到和混沌大学。如果他们能称为读书人的话……”
“没有任何原创思想,把一堆东西炒冷饭再以所谓系统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再冠以“XXX阅读法”来卖钱,是当我们傻?”
最后,不论其他人的观点如何,我还是会推荐我自己阅读,因为我还是不是一个高级阅读者。
参考文献“
孙志超,知乎,《一个“知识网红”的年代》
05 我的读书笔记
阅读是一种修行,以下是我摘抄书中原话,或者与作者的隔空对话。我咀嚼过的精神口粮,不一定适合你的胃口,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发,读完这篇笔记能够喜欢上阅读这件事~(简评)
第1章 训练你的海盗大脑
01,个人成长的蛋清和蛋黄。
个人的成长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就像是一个咸鸭蛋,蛋清是我们平时接触的一些技能和方法,很容易改变,也很容易混在一起;而蛋黄就像是我们的内心,坚固异常,很难改变。——清水博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思考方法和心智模式,无论我们如何学习,本质上我们的心智都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在个人成长方面,特别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技能和方法,更要注重心智模式的学习和提升。
我们不能只是关注蛋清的技能和方法,还要关心蛋黄的思考方式和心智模式。也就是说,我们的“蛋清”和“蛋黄”都要提升。
02,阅读的本质。
阅读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你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学习。
1)自己,你的状态、你阅读的目的、你的时间,还有你的精力,这些都是你最需要关注的;
2)你要读的对象,可能是纸质书,也可能是电子书,甚至只是一篇文章都没有关系,它们总体而言叫作读物;
3)你的输出,在阅读的过程中,输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输出是你把大脑里的记忆发到朋友圈,或者你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所做的笔记、所写的便利贴。
人、读物、输出,这三个是构成阅读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要素。
03,大脑的结构与阅读。
在大脑神经科学领域,大脑被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原始脑,又称为爬虫脑,是我们在爬行动物的时代发育出来的大脑;
第二层是我们基于爬虫脑慢慢发育成的哺乳动物脑;
第三层是我们人类经过几万年的时间进化出来的新大脑皮层,也称为皮质脑。
04,7个阅读建议。
1)了解大脑的偏好。大脑喜欢简洁的,而讨厌复杂的,结构越清晰的,大脑就越容易记住,喜欢图像化的东西,当我们完成一个很艰难的任务时,要适当地奖励自己的大脑。
2)控制好你的精力。要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去阅读,不要在筋疲力尽的状态下阅读。
3)利用好你的注意力。要带着你的问题和目的去读书,能从一本书中很快地找到需要的内容。一口气看完一本十几万字、几百页的书后,基本上不会记住什么。
4)提升你的专注力。为什么读书时候会走神儿?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注意到了太多的事情,想了太多的东西,什么都想兼顾,最后就会发现什么都顾不到。
5)锻炼你的记忆力。读完一本书之后记不住?很简单,只需要一遍遍地重复就可以。好书必须反复读,好书值得读 3遍以上 。种反复熟悉最好的方式有可能是分享,这种反复的分享、反复的测试都是对知识的熟悉过程。
6)面对你的压力。太多的书读不懂?从一些入门级的书开始。如果觉得入门级的书很无聊,就可以加大一些难度。入门之后,可以更广泛的阅读,或者寻找某一个领域,增加阅读的深度。
6)养成阅读习惯。如何才能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要让自己患上“阅读饥渴症”,觉得阅读是一件麻烦事儿,那可以先从每天5分钟开始。
7)养成读书的仪式感。也就是说在阅读的时候要准备好阅读道具,如荧光笔、便利贴等,让大脑认为阅读是一件非常正式的事;
8)分享成果。每天在社交平台分享阅读后的内容,可以是句子、片段、感受等,每个人都应该尝试多分享。不要光去死记硬背,要反复使用,反复分享验证才可以。
第2章 碎片阅读
01,碎片学习的本质是概念学习。
1)学会收集概念。碎片阅读就是对一个个的碎片化的概念进行梳理和理解,比如什么叫学习,什么叫内化,这些概念都是最近更新的,一旦你对这个概念有了充分的了解,你就能知道事物真正的含义和秘密,
2)碎片阅读的搜集工具。通过使用这些工具收集信息之后,进行“零存整取。
02,构建你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关注一个领域时,我们到底应该关心什么内容呢?在你还没有将收集到的碎片化内容进行转化的时候,实际上那些内容就像一大堆砖头。
1)知识体系从哪里来。一个是来自课程 ,另一个是来自图书
2)如何提炼和构建知识体系。从文章中提炼体系化的内容。
03,碎片阅读的方法。
找到内容之后,去拆解、提炼出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然后再经过加工、组合、创新变成我们自己的这样一个过程。
1)提炼。一篇洋洋洒洒三五千字的文章,对你而言可能其中只有一句话、一个片段是至关重要的。就是在练习的时候,选择对我们自己来说觉得重要、有趣、有价值的部分,把它们提炼出来。
2)链接。要跟自己的经验相关联,不要过于追求阅读的速度和数量,而是要学会发现所读的内容中,是否有我们熟悉的。
3)融合。通过拆解提炼后的内容,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当充分掌握了核心的知识体系之后,我们就可以随时更新自己的案例。当我们有了足够多的概念库之后,就可以随意地进行组合。
04,最好的学习是什么?
无论你收集了多少碎片化的内容,无论你懂得多少盖房子的道理,你都要适时地去分享,因为在分享的时候,也是验证我们是否真的搞清楚了概念,同时也可以在教会别人的同时验证并巩固自己的方法。
05,碎片时间。
1)你要明确你每天都有哪些碎片时间可以利用;
2)你要知道在这些短暂的时间里,你都要做成哪些事情,然后充分做好自己的安排和计划。
3)从兴趣出发。你要先对某个内容感兴趣,因为你感兴趣才可能去关注;这些内容必须是可以解决你的问题的。
第3章 快速阅读
01,阅读速度的快慢。
快速阅读的本质,或者说提升阅读速度的目的,就是以主人的心态迅速地让“仆人”——书本告诉我们,它是干吗的,它有什么价值,它值不值得我们为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我们不能确定某本书到底有没有用,但我们只有30分钟的时间去阅读,这时快速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02,快速阅读的步骤“因概少切复”法。
1)因——提问,要学会提问。阅读必须要调动起好奇心和兴趣, 只有学会提问,大脑才会对内容感兴趣,认为接下来要读的书与自身息息相关。在阅读之前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有没有读过类似的书?
2)概——预习。是指通过阅读目录和序言来大致了解某本书的结构,先了解这些内容,搞清状况,再开始阅读。
3)少——扫读。前两个步骤,我们大概可以确定某本书是否值得读下去,或者至少可以确定某本书里哪些内容是跟我们自己的问题相关。就是要在10分钟的时间里快速地把整本书翻一遍,翻书的同时标记出我们重点关注的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图表、标题以及一些关键词。
4)切——切重点。在阅读重点章节和之前标记过的内容时,可以尝试用九宫格的方式,把这些内容全部列举出来。九宫格笔记是把整本书的关键内容全部摘录,并用一张图展现出来;RIA便签读书法则是将书里的片段用便利贴来呈现。二者一个是关注局部,一个是关注整体,但这两种方法又可以互相补充。
5)复——复习。对于知识,我们仅限于“知道”是没有用的,学会如何使用知识,从而改变我们的想法和习惯,这才是知识真正的用处,也就是“认知升级”。从“知道”到“会用”这个过程,需要以“复习”这一步来结束。
03,什么时候适合快速阅读呢?
如果我们在读某本书前没有任何了解,如同探索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那么快速阅读的方法无疑更加适合。先快速地读一遍,是否读懂了没有关系,因为后面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例如《系统之美》,我已经读了四遍,而且我还看了跟“系统思维”相关的书,最后发现还是《系统之美》这本书写得最好,所以更要反复地读。
第4章 卡片笔记法
01,如何制作读书笔记。
1)标记。
要在书中做一些标记,这些标记是贴便利贴、用荧光笔标记、折页等,也就是说,要在书上做很多记号。
2)收集。
在收集的时候,我们要明确,哪些会让你眼前一亮,哪些会突然打破你的认知,让你明白“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
3)整理自己的信息渠道。
我们每了解一些新的内容,视野也会随之开阔,但是这些新的内容不仅是存在于书里,它还存在于网络上、谈话中、朋友圈,以及其他的一切媒介中。康奈尔笔记整理读书信息。全能扫描王把文字信息拍成图片,印象笔记记录等等。
4)整理。
读书卡片(把很多文字浓缩到一张卡片上),思维导图等。
5)视觉化。
推荐大家画思维导图、制作读书PPT,越简洁清晰的图像,大脑处理起来就越快。
6)建立个人“图书馆”。
在整理和建立自己的图书馆时,一定要问自己,当下关注了哪些领域?关注什么,就设立什么样的目录,然后再进行细化。建立个人图书馆的真正目的在于快速记录和检索,让我们之前收集的内容显得条理清晰。建立了体系化的目录结构之后,我们能很快找到任何想要的东西。
7)输出。
我们标记、收集、整理了一些信息,但是如果不输出,这些信息还只是存在硬盘里,或在书里而已。
8)应用。
制作读书笔记的真正目的是把书中最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进行理解和应用。制作概念卡片的核心观点是明确概念内容。一张卡片其实解决的就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这个概念是什么。
第5章 主题阅读
在互联网上我们经常能听到每年能读几百本书的大神。这个速度听起来非常厉害,但是他们究竟用了什么方法来完成这一目标却很少有人关注。
这是一种可以同时读3~4本书的阅读法,在熟练后甚至可以同时读30~40本。说得再简单一些,主题阅读是围绕着某个主题,在一定时间内快速阅读多本书的方法。
01,主题阅读的方式。
1)碎弹:碎片化主题阅读。
先把跟某个热门话题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全部读一遍,用印象笔记把需要的文章收集起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成体系化、清单化,便于我们在短时间之内搞清楚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2)爆破弹:书籍式主题阅读。
在用书本进行主题阅读的时候,第一个步骤是获取基础的认知,也就是说知道想要了解的某个事物的基础概念。一个人的想法毕竟是有限的,很多时候需要同时研究不同专家针对某个问题的具体意见。
2-1)建立感性认知。
感性认知就是泛泛的了解。泛阅读就是了解某个主题“是什么”,即对某个主题的基本概念有一个了解,建立基本认知。
2-2)建立书单。
如何知道该去哪儿找书、该去读哪些书?通过豆瓣读书阅读一些书评,大神读了100本书,发出来的书单里只有20本,所以这份20本书的书单非常有参考价值。学会建立书单后,我们可以一本一本扩充书单。
2-3)预习:扫读。
某个主题领域里的书太多读不完,就可以用快速阅读中扫读的办法来破解。
2-4)确定框架。
确定对于某个主题有哪些最想了解的问题。确定主题的时候,不要选得太宽泛。比如心理学的主题有很多,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决策心理学……我们不能笼统地把心理学列为研究主题,而是要明确地选择一个细分类别。
2-5)寻找答案。
接下来基于框架去刚才剩下的那一堆书里寻找答案。基于框架把书单里剩下的书再读一次,从之前标记过的地方找答案。
03,核弹:长时间研究一个领域。
也就是用你能接触到的所有方法慢慢地一点一点往前推进。可能时机不成熟,也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只要你一直在关注它,你就一直在学习它。
第6章 深度阅读
快速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主题阅读可以提升阅读的广度,但阅读的核心必须围绕两个字——理解,要理解所有阅读的内容。深度阅读就是升级我们的视角,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是在不断地提高视角以及看问题的能力。
01,哪些内容值得深度阅读。
专业的内容、自己需要的内容、需要了解底层规律的内容、核心的知识、延伸性强的内容、感兴趣的内容、读一遍之后不明白的内容……这些都属于需要深度阅读的内容,我们对于阅读是有自己的理解力的,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
02,深度阅读的三个步骤。
深度阅读分为三个步骤——“练兵场”。“练”指的是寻找联系,“兵”指的是发现冰山,“场”指的是多场景练习应用。寻找联系、探索冰山、多场景应用——“练兵场”。
2-1)寻找联系。
寻找联系的意思是当看到某句话或者某个概念的时候,要下意识地尝试分析该内容是否能够通过其他的现象解释。当看到某些内容,如果有了“咦、嗯、啊”的感受,就试着举5个例子,来解释看到的这个内容。寻找关联是看到重要概念时让你觉得很重要,要立刻联想到哪些现象能够被该理论解释,同时至少要找出五个可解释的例子,才能加深对该理论的印象。然后,要活学活用视觉化的表达,丰富自己的描述方式。
2-2)探索“冰山”。
很多概念背后,都有庞大的知识体系支撑,如果想了解背后的体系,就要学会追根溯源。旦明白了原理,再去教别人做习惯养成的时候,就有了一套理论支持我们的观点。
2-3)多场景应用。
知道概念后如何使用,这时需要进行多场景的应用,尝试在不同的场景下自如地运行该理论。
03,深度阅读的前提。
1)初级理解。深度阅读的前提是至少对某个知识有足够的了解。
练习性测试。很多时候可以尝试概念的应用,把书里的套路用于实践,检验一下是否产生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2)分散性练习,书里讲的东西需要长期反复的思考才能吃透,所以不需要集中一段时间把它读完,可以一年内偶尔翻一翻。
3)详尽地审问。梳理清楚了结构,才能知道作者提出某一个观点的上下文边界,才能清楚知道他的这个观点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
4)用自己的话总结。我们要尝试用自己的话、用自己的片段来把图书内容整理出来。
5)十面埋伏。遇到一些特别难啃的大部头书,某个概念很复杂,可以去知乎提问、去果壳提问、去百度搜索相关内容、找一些公众号文章答疑解惑等。
6)围点打援。某个概念很复杂,如果某本书很晦涩难懂就暂且放下,先读一些外围的、简单的书。
7)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核心是搞定书中的一些关键词。一本书里真正有价值的概念并不多,即便是一本非常复杂的书,只要搞定里面关键的概念,那么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也就被“消灭”掉了。
04,度阅读的误区。
1)很多人都把深度阅读理解为要从头读到尾把一本书读完。经过这一章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了深度阅读其实不是从头到尾地精读,而是针对某个概念进行深度阅读。
2)经典的书都应该进行深度阅读或者精读。这也是错的,因为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经典,而是在于书里提供的观点能不能让大脑感到兴奋,能否让我们提出很多问题,能否让我们产生关联。
第7章 阅读与变现
通过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我们可以把一本书完美地变成一堂课。
如何把一本书变成一节课
快速阅读。大概了解了书里有哪些核心概念之,甄别哪些书适合。
主题阅读。从书里挑出一些概念,对这些概念进行主题式阅读。
深度阅读。如何行动与应用,要把深度阅读的方法用起来,把一个概念和生活应用尽可能连接,这样才能把一个概念讲得透彻。
用户思维:用户的痛苦和你的价值
我们要给别人分享的内容是我们喜欢的,还是读者喜欢的?不要只是以书本为中心,而是要更多地考虑受众的需求,了解用户的痛苦,以及我们的分享和课程能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对于用户来说有什么价值。这个是“一本书变成一堂课”最重要的部分,要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
阅读高手的进阶之路
1)养成阅读习惯,每天阅读一点点,让自己慢慢对阅读这件事情不再抗拒,从这个微习惯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
列出自己的能力清单和经验清单。不知道要读什么书的时候,可以尝试着给自己列清单。把你现在具备的能力列下来,把之前做过的分享、拥有的经验也列出来,然后问自己这些能力中哪些需要进步,经验中有哪些没有形成体系。
2)阅读进化。蛮荒时代是养成阅读习惯的阶段;农业时代是分析阅读,让参与者能够保持一周至少读完一本书;工业时代是教给参与者快速阅读的方法,能够达到一天读一本书的速度;信息时代是学习主题阅读,学会集中解决问题。这些事情都是在下班之后完成的。
阅读之后的个人品牌战略。
可以帮助你在某一个知识领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你可以帮助更多人,进而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如时间管理,阅读,写作,手绘,美食,健身,热情导师,心理咨询,职业顾问……
1)稻草战略。很多人都想不明白阅读能做什么,觉得自己当前的能力还不够。不要等到自己非常厉害了再开始行动,而是要马上就开始去做,有多大力气就做多少事。不管多大的目标,只要你试着去拆解,都会变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可以实现的小目标。要不断地往上游走,找到源头,成为源头的代理商。
2)冠军战略。大家做的同样都是读书会,为什么受众会选择我们?比如“何帆读书会”“十点读书会”“剽悍一只猫免费的剽悍晨读”都是我们强有力的竞争者,如何在这么多的读书会中脱颖而出?
3)抽签盒战略。尝试战略。很多读者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有什么天赋,这时就要多尝试,要多读一些杂书或者是之前不可能接触的书。
「愚父读书」每天一起读本书,为思想加油。读懂一本书背后的故事,才是真正的阅和读。
喜欢,就点个赞;爱我,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