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侦探小说里,案发后,侦探一般都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查看犯罪现场,收集指纹、犯罪工具以及犯罪分子遗留的其他线索,然后经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和多地调查,最终迅速破案。就连神乎其神的福尔摩斯,也只能在惨案发生后,才进行他三段式的破案步骤:观察案发地点、了解案发情况、捉拿凶手。
但受害者所失去的亲人和财产,很难再完好无损地返还回来,而犯罪分子本人也因为一时的冲动毁了自己,说到底,破案于社会而言,并没有起到更大的保护作用。那么,有没有可能提前阻止犯罪分子的疯狂行径呢?
神奇的“Compstat”系统
2002年好莱坞上映的电影《少数派报告》,让预知警察的概念深入人心。电影讲述了华盛顿有三个预知警察,他们能破译所有犯罪的证据,从间接的意象到时间、地点和其它的细节,都可以被当做预知未来的蛛丝马迹。这些警察在预知犯罪方面从未失手,罪犯在实施犯罪前就已受到了惩罚。正因为预知警察的存在,2054年的华盛顿特区,谋杀已经消失了。
现实生活中,一场类似《少数派报告》的场景也在上演着,在网络时代大数据的帮助下,警察正在从传统的破案人角色向提前预知犯罪转换,只需动动手指,调动数据,警察们就能在千里之外,预知犯罪,一改被动出警的不利局面,主动扼杀犯罪念头于萌芽中。
比如,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城市暴力犯罪直线上升,毒品泛滥、暴力枪击案不断,警察无力保护市民,弄得处处人心惶惶。但到了1994年,情况忽然出现转机,一个小小的系统轻松地改善了警察和市民之间的关系。它就是CompStat电脑办案系统。这个系统由前纽约市警察局长布拉顿于纽约率先启动试行。
在犯罪心理学上,犯罪案件并不是随机地分布于一个城市,而是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比如波士顿的抢劫案中,66%发生于8%的街道上,西雅图的半数案子发生在4.5%的街道上,所以研究者们认为,案件多发地附近将会有更高的犯罪率。CompStat系统正是基于这个理论建立,通过分析纽约76个警区日常犯罪的数据,得出地区犯罪报告、逮捕报告以及预测出地区犯罪趋势图,告知警方哪些地段可能会发生暴力事件。在系统预测的案件多发地,布拉顿多派警力巡查。这个系统运行后,仅仅用一年的时间,纽约的犯罪率就下降了60%。到2003年,谋杀案件降到了1964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由于Compstat系统的成功运用,布拉顿被喻为“美国最棒的警察”,纽约市公民对警察的满意度也上升到了历史最高点。尽管因种种原因布拉顿离开了纽约警察局,但他的系统却保留了下来。现在美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警察局都采用该系统,芝加哥、新奥尔良和明里波利斯的警察局自从采用Compstat模式后,犯罪率出现了双位数的下降。
不断革新的预测软件
CompStat只是警察预知犯罪的一个“前辈式”的工具,在它出现的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还远没有现在普及,所有的数据还需要打电话到各个警区,手动录入。1997年,全美只有20%的警方部署了这种监视系統,就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到了2013年,全美已有超过90%的警方布置了街头和公共场合摄像头,个人数据库渐渐完善,警察的预知能力更是不受地域限制。
比如,纽约警察局受Compstat系统成功的激励,2012年首次与微软公司合作,又引进了一款更先进的预测工具,这款工具信息检索系统能分析和及时显示超过3000个监控仪、911电话,车牌和其他资源的数据。
2014年,这款系统第一次出击,取得的成绩就令人惊叹。通过追踪100万脸书网页、4万个来自臭名昭著的赖克斯岛监狱的通话记录和数百小时来自大楼电梯、走廊和庭院的监控录像,警方突击了一个住宅区,在那儿逮捕了103个黑帮成员,这是纽约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帮派逮捕行动,这个帮派被指控涉嫌2起谋杀、19个致命枪击案和50件其他的枪击事件,大规模的逮捕行动成功地阻止了未来可能的犯罪行为。在没有计算机的过去,这一庞大的数据侦查活动是无法想象的。
在预测犯罪分子方面,美国并不孤独。世界各地的警察局根据自身需要,设计出了不同类型的预测软件。在英国,毒品和抢劫一直是社会难题,警察部门现在使用“预测性警务”(PredPol)软件程序,根据过去三年区域的犯罪记录,PredPol会绘制出一份城市地图,用小红框标出热点犯罪区域,这个区域大概占到一个城市街区一半的面积,警察们会按照这份带有标记的地图,到那些小红框区域巡逻。
在德国,预测的重点是防偷窃案。警察局利用Precobs预测软件,通过搜集犯罪现场、时间、失窃物及窃贼的特定行为等数据做分析,辨別出高失窃风险区,预先部署警力来防止窃案发生。瑞士苏黎世警方正使用德国开发的这款软件,应用这款软件的地区,盗窃案发生率降低了30%。
依据哪里来?
软件的强大预测能力,赋予了警察神通广大的预知能力,而这一切还得感谢警察局事先层层罗列的大数据。
在中国,公安内网有查询的权限就可以看个人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有无犯罪等详细信息,在发达国家,这些信息更为完备。比如在美国,有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信用记录,不仅记录着你的姓名、住址、照片等无关紧要的信息,甚至还包括你曾经破案或者犯罪的信用记录,甚至你曾延迟交付水电费也会记录在案。这个信用记录已经被做成了数据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号,一输入网络就能查询。
除了这个全民皆有的数据系统,警察局还会建立犯罪分子特有的犯罪资料库,并使用演算法及诸如地理位置、犯罪记录、年龄及前科等约24种的变数,推算出犯罪可能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及其手法。这些数据库全国联网,警方共享资源,成为了预测软件的基础数据。
在公共场合数据的调用方面,警方也有很大的权力,比如美国警方不仅能查阅美国超过20亿个车辆牌照和所在地等私人信息外,更能利用不同的系统定位出犯罪地点,像是利用各地收音器找出开枪地点,利用社群软件调查是否有违法行为等。
强大数据资源的支撑下,利用先进算法的计算机不难形成较准确的预测系统。过去,在学校门口发现一个可疑车辆,警局接到报案后,会根据车牌搜索信息,但搜索结果只是出现车牌的主人姓名、电话、住址等少部分信息。而现在,假如幼儿园附近有个可疑车辆被报告给了警察局,预测系统就会根据已建立的车牌管理数据库,查出谁拥有了这辆车,车主的逮捕记录,和这个区域的犯罪情况,它不仅能知道这辆车现在在哪里,而且通过调动车牌记录,还可以知道它这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去过哪里。根据摄像头显示,脸部识别系统又将识别此时开车的人是否是车主本人,通过合理的推测,这个数据可能有助于让犯罪念头扼杀在萌芽中。
破案能力引发争议
预知警察不仅在预测方面比过去更加有效,而且在破案方面也是成绩不俗,在国际上重大案件破获中,列出恐怖分子的追捕名单中,都有预知系统的一份功劳。不过,预知警察在威慑犯罪分子时,也让普通民众精神紧张,因为除了常规的数据收集,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警方还会使出旁门左道收集数据。
2013年震惊全世界的美国棱镜丑闻中,根据斯诺登披露的部分棱镜计划内容,情报人员可以直接进入9家美国网络公司的中心服务器,获得用户的已存储数据以及实时数据,这九家公司又是影响全球的公司,如微软、Facebook、YouTube、谷歌、苹果等等,这也就意味着全球十几亿人可能处于时时被监控中。
棱镜计划被曝光后,舆论哗然。面对公众指责,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听证会上为自己喊冤,声称这些项目自2001年9月启动以来,已帮助美国政府挫败了超过50起恐怖阴谋,如果政府不实施这些监控项目,美国将会面临更多恐怖袭击的风险。
尽管打着为了国家安全与减少犯罪的名义,但大批的美国人并不买账,他们高举着写有“安全得让我感到害怕”的横幅,抗议自己无时无刻不被监控着,个人隐私权正在不断被侵犯。
人们担心的不仅是有没有第三只眼时刻盯着自己,他们也担心假如数据被黑客入侵篡改一气,那些神通广大的预知警察逮错人了怎么办?而且现有的法律并没有规定这些预知警察的权力界限,乱用权力该如何判?
凡此种种,都还没有得到警察局的明确答复,但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警察局也会重新制定章程,规定权力和义务。毕竟当物联网彻底实现后,预知警察会变得越来越多,甚至取代现在传统警察的出警角色,而他们作为新的警察种类,在有无限的接近个人隐私的机会时,将会需要更严格的警察章程。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说016年第7期杂志、欢迎广大读者关注我们大科技的微信号:hdkj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