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到两则关于吴京的新闻,一条是说《战狼2》的票房已经突破30亿,另一条说吴京怼批评《战狼2》不真实的人:美国人这么拍就ok,我这么拍怎么就不行呢?必须行。
这两则新闻,第一条毫无疑问要恭喜吴京,作为一个从《功夫小子闯情关》看到现在的观众(还谈不上粉丝),我一直对吴京有很大期待。当年他出演《太极宗师》的时候,我还为跟他搭戏的女主角是樊亦敏感到非常懊恼,因为我觉得樊亦敏不够美,表演也不够好,耽误了吴京。
但是看到第二条新闻的时候,我又觉得有些可笑,甚至有一点忧虑了:这场关于吴京的个人崇拜会不会反噬到吴京呢?
吴京的这个逻辑对么?显然值得商榷。
他的逻辑是:虽然我有很多个人英雄成分,甚至有一些“打不死”的细节明显失真,但是美国人这么拍你们都觉得ok,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拍你们就觉得不行?
“我就是怼这个,你看不惯你别看!”这是被很多人评价为霸气的一句话,另一句被引用较多的是“有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
但是这个逻辑的破绽十分明显,因为“美国人这么拍你们觉得ok”这个想法,其实是吴京自己想象出来的,实际上从《第一滴血》开始就一直有人在抨击这种“打不死”的细节失真,近年来美国一些大片中“主角打不死”已经被各种吐槽和打低分,有兴趣的观众不妨去豆瓣看看《超级战舰》、《洛杉矶之战》的打分,还不如《战狼2》。
所以,推定批评《战狼2》的细节的观众都对“美国片说ok”,其实是没有依据的,而且至少有相当一批观众可以给出相反的例子:美国人这么拍我们也不买账!
而吴京的这个怼,这跟很多粉丝怒斥打低分的观众“美分”、“卖国贼”其实是一个路径,说起来都是将一个观影欣赏偏好的区别升级到了种族、国家等政治概念的层面。
我个人认为,如果吴京和他的粉丝们回到纯粹观影偏好的层面考虑,或许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豆瓣上有一些对《战狼2》的吐槽。
因为这种被称为“爽片”的类型,其实在豆瓣这个偏文艺的社区一直有被诟病的传统,很多豆瓣er喜欢看的是《肖申克救赎》这样饱含人文精神的片子,喜欢看《大秦帝国》、《大明王朝1566》这样有历史沉淀的片子。
从这个角度说来,倒是那句“看不惯你别看”虽然铺陈的逻辑不通,但是结论是很正确的,这部片子本来就不是拍给有很重文艺片偏好的观众看的。
老实说,这其实本来没什么值得担心的,一部影片有人喜欢就有人吐槽,这在电影历史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鲜有一部片子众口一辞的称好,我刚才提到的《超级战舰》也有人觉得挺热闹挺好看,《大明王朝1566》也有人觉得情节太慢过于拖沓。
或许应该这么说:一个人喜欢看什么电影,从来不必升级到国家、民族等政治概念考量,否则这种在社会生活中泛政治化的倾向势必导致对个人自由的严重压制,甚至是迫害,而实际上对电影发展创作也没有什么益处。
但我其实是为吴京感到担忧的,因为一部分他的粉丝,正在把自己的观影偏好通过附着政治观念,上升为对吴京的个人崇拜。
这种个人崇拜已经到了“吴京说什么都对”、“吴京就是牛”、“吴京怼什么都有理”的程度。
于是谁要批评吴京谁就不是人,有人甚至因为在豆瓣打了三星就被人骂得狗血喷头。
至于有人曾经不愿意投资,有人曾经拒绝出演,有人在出演前提出加钱也一律被骂的狗血喷头,说“肠子悔青”也算正常,但是全都拔高到“不爱国”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似乎只要支持吴京就是爱国,不支持吴京就是卖国。
至于前边提到的“怼批评”,固然可以说是吴京自我个性的展现,但是这种一片喊好的环境,甚至认为“怼的好”,恐怕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要知道,拍“爽片”成为票房冠军的,即便在华语电影圈吴京也不是第一个。1986年吴宇森编辑、导演的《英雄本色》同样是香港的年度票房冠军,之后获奖无数,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但同样,当时对于《英雄本色》的批评也是存在的,类似吴京遇到的“打不死”的批评《英雄本色》也遭遇到了,连中多枪不死不算稀奇,著名的“小马哥连开五十多枪不用换子弹”桥段则一直被人们引为笑谈。
然而吴宇森至少没有公开说过“香港人为什么不能这么拍”这种话,或许他想说,或许他说了但是媒体不予报道,但至少对于吴宇森这样一个电影大师来说,从来也没有给他“吴京般的个人崇拜”。
而对于吴宇森的吐槽和批评并没有拯救《英雄本色》系列,拍到第二部的时候就已经露出颓相,到第三部虽然有梅艳芳加盟,可惜还是沦为一部三流爽片。
可能有人认为,粉丝们就是要避免这种情况,就是要保卫吴京,就是要回怼对吴京所有的批评。
但我想问一个问题:现在的吴京就是最好的吴京么?
如果我们认为,现在的吴京就是最好的吴京,《战狼2》就是吴京这辈子能拍出的最好电影,那么倒是可以这样个人崇拜下去。
因为个人崇拜的一个特点就是这个人已经不可能再好了,因为他什么都对,什么都好,以至于他不可能自我否定,也不可能再进步了。
这是吴京么?至少我不觉得。
实际上,正是有了对《英雄本色》的吐槽和超越甚至反讽,才有了后来的银河映像时代,才有了香港至今足以引为骄傲的江湖片,这种不断否定不断集成不断扬弃的过程,正是电影工业实力不断增强的一种体现。
相反,当今的好莱坞倒是陷入到了巨额投资打造视听盛宴的怪圈中,越来越多的电影只不过是“中规中矩”,越来越多的剧情“似曾相识”,《爱乐之城》这样的奥斯卡赢家,也被认为如果放到真正的歌舞片时代只能算平庸,这恰恰是对好莱坞这种工业模式过于崇拜的一个必然结果。
某种程度,最终杀死好莱坞的将是美国式的洋洋得意。
那么对于吴京,如果你对他的来路不太清楚,不妨去看一看他当年的《功夫小子闯情关》。
同样是表达爱国、民族的情怀,这部辫子戏自然也有打外国人的桥段,当时周比利饰演的北腿王对吴京饰演杨学文说“洋鬼子拳脚很硬啊!”而吴京则回复:“硬!我就把他给打软了!”
上述桥段,当时我同样看的是激情澎湃,但同样是表达中国人能打的逻辑,不妨去比较一下现在吴京的表演,你会发现吴京的演技比起刚出道时成熟了太多,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人,甚至有脱胎换骨的感受。
这中间,其实也有在《杀破狼》中打酱油的磨练,也有在《男儿本色》中惊艳的呈现,一步步走到现在,吴京正是在不断自我否定、自我重构中成长到现在的。
而现在这种情况正是我所不喜欢的,吴京在一片叫好称赞中洋洋得意,甚至用《拯救大兵瑞恩》作为例子来合理化自己片中那些不太合理的部分。
可那部20年前的影片,恕我直言,仍然是《战狼2》至今无法超越的高峰,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都是今天的吴京不可比拟的。
吴京可以超越他们么?其实不是没有机会的,因为这些人都已经老去,而吴京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如果吴京不断的提升自己,不断派出更优质的影片,依托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和历史上少有的生平岁月,吴京未必不能成为一代动作片巨匠,甚至在人类电影发展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但是,如今现在的吴京自以为可以与那些电影大师比肩,并且认为对自己影片中的细节批评都是别有用心,都是所谓的“被洋人欺负久了”,很难想象吴京还有多少成长的空间。
历史上,因为觉得自己很不错了,进而止步不前的艺人不胜枚举,如果大家知道谁是尼古拉斯凯奇,大概就有个起码的判断了。
中文有一个词:捧杀!希望对吴京还是不要这样,这样的崇拜是有毒的。
****作者:梁千里****
原创文章转载需获授权并注明出处
请在后台留言联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