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我思存
【1】国破山河日,与子同在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的军队势如破竹,兵临北京城。
北京城外,旌旗遍野,战马嘶鸣,黑甲粼粼,蓄势待发。
紫禁城内,文武百官,束手无策,妃嫔丫鬟,乱成一片。
泱泱大明朝,已在风雨飘摇中。
仁寿宫内,满脸悲伤的孙太后拉着万贞儿的手,千叮万嘱:
“贞儿,哀家把太子托付于你,希望你念在皇家之恩,好好把他抚养成人,不求他能顶天立地,只要做个普通的百姓就可以了。”
“太后,你放心,只要有我贞儿在,就会保育太子成人。”万贞儿激动地说,眼里已盈满泪水。
她本是官宦之女,其父因亲戚受累,四岁的她便被送入宫中为婢。如今已经在宫中呆了十五个春秋,如果不是孙太后的关照,纤纤幼女,如何能活到现在。所以她对孙太后的感激是无法言表的。
“贞儿,我已命人给你备好百姓衣服,你速速回去换上,带上太子,先到城外的高山寺避险,待兵势渐缓,你便携太子回到你故乡。”孙太后不容万贞儿多说,推着她往外走,门外早有婢女拿着一个包袱在守候。
万贞儿纵有万般不舍,也不得不接过包袱,迅速离去。
太子宫内,几名婢女神色惊恐,都在担心瓦剌破城后自己的遭遇。
两岁的太子朱见深在一名婢女的怀里,啕号大哭,上下蹿动,左右扭摆。可当他看到万贞儿走进来的时候,突然不哭了,伸着手臂要她抱。
一旁的婢女看到万贞儿一副民女打扮,心里大概知道怎么一回事,可她们没有皇家的允许是绝对不敢擅自逃跑。
万贞儿接过太子,一脸怜爱地抚摸着他的后背,然后迅速用背带驮起了他,按照宫人的指引,绕过各种屏障,从小门逃出了北京城,来到了城外的高山寺内。
高山寺外,万贞儿怀抱着朱见深站在一处山坡上,神色忧虑地看着正在厮杀中的北京城,那惊天的炮鸣声,那嘶哑的喊杀声,都在击打着她的心。
她多希望于谦大人能指挥明军击败瓦剌军,还大明一个安定之所。如果无法击退瓦剌军,她怀里这个天之骄子,将是多么的不幸。他原本就应该坐拥江山,享受一生的荣华。他不应该过那种粗茶淡饭,粗衣布褂的寻常百姓生活。
想到这里,万贞儿心情复杂的看了看怀里的朱见深,这时的他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万贞儿,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孩童的他无法感知成人的世界,但是却能感受到,在万贞儿的怀里很有安全感。
消息传来,明军击退了瓦剌军。
万贞儿喜极而泣,朱见深还是一脸天真的笑容。
这一年,万贞儿十九岁,如花的年华。朱见深两岁,还没有自我意识。
命运冥冥之中,已将这两个岁数悬殊的男女紧紧地扣在一起。
【2】纵世态炎凉,永不抛弃
瓦剌军退了,朱见深的叔叔朱祁钰坐稳了江山。
明英宗归来了,却成了太上皇,与众妃子被安置在南宫。
两岁的朱见深见不到父亲,也见不到母亲,他只能依靠万贞儿。
朱见深还是太子,可周围人的态度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
大臣们的眼光开始变得异样,连一向正直忠贞的于谦大人看到朱见深,也是一副深思的样子。丫鬟们也没有以前那么上心了,宦官们也没有那么好使唤了。
这一切的变化,朱见深这种年龄是无法感知的,但是聪慧的万贞儿却察觉到了,他们都在密谋一件事:易储。
万贞儿心里很着急,她知道,如果给他们的如意算盘得逞了,朱见深将再次面临危机。可她一个纤纤弱质,无权无势,唯有依赖孙太后的帮助。
孙太后纵然千般宠爱这个年幼的孙子,可是为了国家大计着想,她只能延迟易储的时间,却不能终止。
朱见深五岁那年,叔叔景泰帝终于按耐不住,一纸诏书,朱见深从太子降为沂王。
太子宫内,婢女们都在给朱见深收拾衣物,要给新的太子腾出位置。
年幼的朱见深不愿意走,他伸手想去拉一个婢女的手,找到一个依靠,可是那婢女却缩起了手,没有理睬他。朱见深的泪珠子一串一串地流了出来,他感觉被别人遗弃了。惶恐中,他不停的喊:
贞儿,你在哪里?
此时的万贞儿刚刚从孙太后处回来,看见泪眼婆娑的朱见深,她顿时感到十分心疼,回想刚刚孙太后的百般嘱咐,她觉得自己身上肩负着重担。
朱见深看见了万贞儿,如同见到了亲人,情不自禁地扑了上去,可刚走到离她还有几步距离的时候,突然停住了,一个五岁的孩子突然露出大人才有的表情,问出让万贞儿有点心碎的问题:
你也会离开我么?
在场的丫鬟脸上都有了愧色,因为她们都选择留下来伺候新的主子,丝毫不顾往日的情分。
这几年与朱见深的朝夕相处,万贞儿对他有一种不忍割舍的感情,如姐如母,如今听他这么一说,心中不禁动容,眼里湿润了,她努力展颜一笑,回答道:
我是不会离开的!
五岁的朱见深终于忍不住,抱着万贞儿放声大哭,在那一刻,渐渐有自我意识的朱见深感受到万贞儿对自己的重要性。
万贞儿和朱见深搬到宫外一处有些破旧的院子里住下,宫里的日常供给虽然没有中断,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待遇,连丫鬟婆子也没有一个。
还好,万贞儿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也懂得照顾人,朱见深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适应。只是他发觉万贞儿的手渐渐变得有些粗糙,脸色也没有以前那样光彩照人了。
待朱见深长到八岁的时候,院子里来一个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朱见深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贞儿,你已经照顾他好几年了,也尽到了应有的情分。你如今已经二十五,不能再给他耽误了。我在老家给你找了一门亲事。你跟我回去吧。”万贞儿的父亲万贵道。
“可他年龄还小,我走了,他怎么办呢?”万贞儿犹豫不决。
“你走了,宫里自然会有人接替你来照顾他。再这么熬下去,你的青春就给他毁了。”万贵语气焦灼。
“父亲,你再给我两年时间吧,待他渐渐懂人事,才能适应我的突然离开。”万贞儿一脸坚定。
万贵无可奈何,只能摇着头走了。万贞儿转过身来,看见了朱见深一脸复杂地看着自己,那神情像一个小大人。
这一次之后,朱见深就知道,总会有一天,万贞儿会离他而去,他希望这一天不要这么早到来。
【3】你与我同苦,我与你共甘
日落又日落,潮起又潮落,转眼间,五年过去了,朱见深已经十岁了,受万贞儿的影响,他性格内敛,虽然有些口吃,但思路清晰,渐有主见,逢人待物都比较平和,没有气势凌人的娇贵之气。
此时的万贞儿已经二十七了,她把人生最好的八年青春年华花在朱见深的身上。岁月的痕迹已经可以在她身上看到,她的皮肤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光滑,身形也没有以前那么苗条,但是岁月也赋予她一种成熟的气质,一种经历世事多变后可以包容万物,平和淡雅的气度。
万贞儿虽然对这些流失的美好年华略有遗憾,可她并不后悔,特别是看到渐渐懂事,举手投足间带有自己影子的朱见深,她感到一种安慰。
也在这一年,朱见深的父亲明英宗在孙太后的支持下,再次重回帝位。
朱见深的苦日子终于到头了,太子宫的大门重新为他打开。
可他并没有感受到多少快乐,反而有种强烈的悲伤之情,因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那个陪伴他走过最艰难岁月的万贞儿即将离他而去。
太子宫前那条红色砖路只有十多丈,万贞儿拉着朱见深的手走得很慢,很慢,仿佛每一步都是生离死别,他们多希望这条路能永远延伸下去,永远看不到尽头......
是路总有尽头,这条路的尽头是几步矮矮的台阶,台阶的前面就是太子宫巍峨的大门,早有众多丫鬟婆子,太监侍卫在守候,其中不乏五年前背弃他而去的人。
朱见深感觉到那只紧紧握着自己左手的柔软玉手松开了,他听到一句温柔得令人心碎的声音:去吧。
朱见深凝视着万贞儿,万贞儿凝视着朱见深,两人久久不说话,却泪眼婆娑。
万贞儿慢慢转身,一步,两步,三步地往外走,离朱见深的距离越来越远,几步之遥犹如天涯海角。
看着万贞儿远去的背影,朱见深感觉自己的心碎成了一片,两片,三片……
“贞儿,你不能走!”朱见深撕心裂肺的喊道,紧接着语气呜咽,
“你走了,我也活不了了!”
朱见深终究还是个少年,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更控制不了自己的眼泪,那眼泪就向一条小河流,流淌在他的脸上。此情此景,让现场所有人为之动情。
万贞儿何尝不是肝肠寸断呢?八年光阴,二千多个日日夜夜,她为他倾注自己所有的精力与感情,她就像他的母亲,他的姐姐,他的亲人,如今突然分别,叫人如何能割舍的了呢?
万贞儿停住了脚步,久久地,久久的,最终还是转过了身,向朱见深走去,拉着他的手走进了即将锁住她后半生的太子宫……
【4】纵粉黛三千,独宠你一人。
二十七岁的万贞儿选择了继续留在朱见深的身边,意味着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了他。她从没想过未来的日子,朱见深会如何待她。但是,她会一如既往的待他,做他的影子。
有了万贞儿的陪伴,朱见深的灵魂找到了归宿,他开始有意识地去学如何做好一个太子。有时候遇到些关于朝政的问题,他也会询问万贞儿的看法,但每次万贞儿都只是说只要有益于社稷的事情都是对了。
春去秋来,十五岁的朱见深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比万贞儿高出半个头,加上定期接受骑术的训练,他的身体结实,身上散发一股英气。
处于青春期的朱见深对万贞儿的感情也从最初的尊敬与依赖,慢慢变得有些爱慕与依恋。而久居深宫不与其他异性接触的万贞儿对身边这个男子也有了除了亲情之外的另一种感情。
可是,此时的万贞儿已经三十二岁了,不复青春年少。朱见深的父皇明英宗和母亲周皇后都不愿意看到他们相恋,但是碍于他们两人曾经的特殊经历,也不加以阻止。
周围的人都以为,朱见深对万贞儿的爱只是青春期男性对女性的一种生理冲动,以为随着太子的逐渐成人便会慢慢失去对万贞儿的兴趣。可是,他们都错了,他们低估了朱见深对万贞儿的爱恋。
那一年,朱见深十八岁,万贞儿三十五岁。明英宗驾崩,朱见深继位,是为明宪宗。
继位后的朱见深要立万贞儿为后,可是遭到周太后及众大臣的强烈反对:
大明朝从来没有过比皇帝大十七岁的皇后!
明宪宗是个极有主见的皇帝,万贞儿不想他为此失去臣心,于是劝阻了明宪宗。无奈之下,他便封万贞儿为贵妃。皇后的桂冠落在一个吴姓女子头上。
吴皇后虽然获得了名分,却得不到明宪宗的宠爱,因为他的爱已经全部给了比他大十七岁的万贞儿。
吴皇后不知道明宪宗与万贞儿曾经的经历,自负年轻貌美和执掌后宫六院的权力,无故生事,命人把万贞儿狠狠杖打一顿。
明宪宗是个极其重情的人,他把万贞儿对自己一点一滴的好都记在心里,他曾经发誓,会用所有的爱去回报这名女子,绝不让她受一点委屈。
年轻的吴皇后已经触动了他的逆鳞,让他龙颜大怒。盛怒之下的明宪宗直接把吴皇后给废了,另立一名李姓女子为后。
自此以后,宫内朝廷都知道万贞儿在明宪宗心中的位置,都不敢得罪万贞儿。
可这也给她惹来了坏的名声,那些得不到宠爱的妃子心里恨起了她,暗地里开始造她的谣,说她侍宠欺人。而那些攀附不到万贞儿的朝廷命官也私下制造事端,说万贞儿是祸国丑妇。
万贞儿生性豁达,久经风雨,也没在意别人的恶意中伤。她还是一如既往地,无微不至的照顾好朱见深,让他有更好的体魄,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好国家大事。
人们只要用心想想,就知道万贞儿是怎样一个人了。明宪宗继位后的种种仁政,都是有万贞儿的功劳。很难想象,一个心肠恶毒的母亲能培养出一个善良的孩子,一个尖酸刻薄的妻子能染化出一个仁慈有加的丈夫。
或许人们也能明白其中一些道理,只是依然摆脱不了一种世俗的眼光:
一个比皇帝大十七岁的女子不应该得到皇帝的专宠。
【5】万妃一去,朕不远矣
朱见深继位的第二年,他十九岁,万贞儿三十六岁。
这一年,对他们来说,是个大喜大悲的一年。
喜的是,万贞儿冒着生命的危险,在痛苦声中为朱见深生出了他们爱的结晶-----皇长子。
悲的是,皇长子活不到一个月。
孩子的黯然离去,对万贞儿造成极大的打击,因为她已经过了生育的旺盛期,再次孕育孩子的机会微乎其微。没有孩子,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莫大的痛苦,况且她处于皇宫之中。
母凭子贵,这是后宫的明规则,万贵妃失去孩子,她担心并不是地位的丧失,而是对朱见深的深切愧疚。朱见深给予她的爱,不是一般男人能做到的,而她最渴望的是,为他培育一个皇子。可天不遂人缘,命运对这个柔明而专静的女子何其残忍。
朱见深的痛苦,是他看到万贞儿因为麟儿的离去悲伤不已,而自己又无能为力。他爱万贞儿胜过爱他们的孩子,所以他安慰她:
朕可以没有孩子,但是不能没有你。
他比以前更加宠爱她,每天下朝回来都会陪着她,几乎没有踏过其他妃子寝宫一步。
一个没有孩子的年老妃子居然受到皇帝如此宠爱,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这引起了众人的不满。大臣们打着为社稷安危的旗号,不断向皇室推荐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年轻女子。这都给朱见深一一拒绝了。
后来,周太后的坚持使得他无法拒绝,朱见深才纳了一名姓纪的女子为嫔妃。这名女子就是后来继位明孝宗的生身之母。
姓纪的女子虽然为朱见深生了皇子朱祐樘,却依然得不到他的宠爱,因为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万贞儿。
日子在流淌,朱见深与万贞儿依然恩爱有加,丝毫没有因为世俗的眼光而改变。可道貌岸然的大臣们暗地里却准备掀起舆论事端,因为他们知道,能与皇帝至高无上权力相抗衡的,只有如潮水巨浪般的道德舆论。
一次城外地震,大臣们说是后宫有人专宠的不详之兆。
一次宫内失火,大臣们纷纷上书,请皇帝远离万贵妃,否则招致天怒。
对于这些事故,朱见深心里虽有所悸,却还是没有理会大臣们的胡搅蛮缠。而万贞儿因为失去了生育的能力,渐渐失去了那份恬静,加上大臣们的无情中伤,她心中渐渐有了郁结。
最令万贞儿难受的是,渐渐长大的皇太子朱祐樘对她充满敌视,他把母亲被父皇冷淡的原因归咎于她的专宠。
万贞儿与朱见深在世俗的眼光中又恩爱了二十年,最后她带着对朱见深的无比的眷恋与莫大的愧疚与世长辞。
失去万贞儿的朱见深如同被人掏空了心,他悲伤而道:
贞儿已去,朕不远矣。
就在万贞儿芳魂消逝的同一年,悲伤过度的朱见深也随万贞儿而去了。
朱见深与万贞儿这段超越世俗的爱,用情之深,几百年之后,依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