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关于秦始皇陵的谜团有很多,大部分都是侧重于那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今天强哥将从细节入手,与大家讨论一下鲜为人知的“另类”谜团以及发掘的可行性。
强哥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查阅了部分网络资料。大部分资料都是引经据典的,讲述的也是那些考古专业上讨论的问题,比如地宫的结构及内部情况。
大多是面上的讨论,并无细节的探讨,可能是因为这里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吧。在我们这里只是业余的探讨,算是谝闲传,我们就不引经据典了,用大白话跟各位看官唠唠。
大家都很好奇,秦陵陪葬品的数量到底有多少?“奇器珍怪徙藏满之”,司马迁大爷是这么记载的。秦陵地宫总面积41600平方米,规模相当于5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地宫就这么大,里面的陪葬品以“藏满之”来推测,数量该惊人了。
一、秦始皇陵的20大“奇葩”谜团
1、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谁?
这个学术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其中,最著名的是建筑学家陈景元先写成《兵马俑真相:俑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一书。陈景元在书中从服饰、军事、交通等角度对兵马俑进行了剖析,指出兵马俑的主人并非秦始皇,很可能是秦始皇的高祖母——把持秦国朝政41年的秦宣太后。
悬疑一:他们为何梳奇怪的“歪髻”
兵马俑一向被视为秦始皇的士兵,但与一般战场上的士兵不同,他们不仅没有戴头盔,而且梳着奇怪的“歪髻、偏髻”,头发盘出多种多样的花式,最后发髻歪在一旁。在其他一些楚墓中,也出土过头上梳着“偏髻”的泥俑。问题是秦朝的士兵,是否会如此装扮自己?陈景元说,如果将俑坑里武士俑头上的发髻和发辫散开,这一头的长发,至少也有0.6米长。军营里的士兵,要将自己头发精心编成发辫,盘出各种花式的发髻,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而且在水源不丰富的西北地区,成千上万的大军要洗一次长头发更是一种很不容易的事。
悬疑二:他们怎么敢穿如此绚丽的衣服
秦始皇“尚黑”,但刚出土的兵马俑,身上还残留着一些颜料,从这些颜料的位置和颜色判断,他们的衣服应是绚丽多彩的。三号坑里秦俑的颜色更丰富,共有朱红、玫瑰红、粉红、桔红、紫红、粉紫、深蓝、珠宝蓝、石绿、赭及粉白等13种。由此可见秦俑身上衣服的色彩是以红、紫为主调的。这与秦始皇“尚黑”的记载显然是不符。
悬疑三:“车同轨”为何在这里成一纸空文
与兵马俑一起出土的,还有不少车辆。不少专家根据秦俑是士兵的论断,将这些车辆定性为“战车”,但有专家认为其不属于“战车”,因为这些车辆的型制不利于军事作战。陈景元表示,无论这些车辆的用途是什么,其型制显然是不统一的。
秦始皇对车辆的型制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造车必须“舆六尺”。但现在秦俑坑里出土的车辆,车舆的宽度有1米、1.1米、1.2米、1.3米、1.37米、1.4米、1.43米、1.45米、1.5米等不同尺寸。秦始皇要求全国都要“车同轨”,又怎么会允许自己陪葬品的车轨有宽有窄呢?
2、地宫中水银浓度有多大?
关于秦陵地宫中的大量水银记载较多。《史记》中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说的很明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水银的量不可估量,强哥思来,要在5个足球场大小的地宫中做一套江河系统,几百吨水银未必够,可能需要成千上万吨水银。
上世界80年代,相关部门对秦始皇陵进行了首次土壤汞含量测量,在陵墓封土堆的中心区域,发现了一个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强汞异常带,异常区域汞含量的变化范围为70-1500ppb(ppb是一个单位,1ppb相当于浓度为十亿分之一),平均汞含量为250ppm,而封土之外土壤中汞含量为5-65ppb,平均值为30ppb。
也就是说封土中的汞含量远高于普通土壤,说明这些汞是来自于地宫中的汞挥发到封土堆中的。这么一算,封土堆中水银的浓度最大可达到对比值的300倍之多。挥发到封土堆中的水银浓度值严重超标,说明地宫中的水银量一定不会少。
3、有没有人鱼做成的长明灯?
中国人有视死如视生的传统,人死后的陵墓也对应称作阴宅,君王尤其重视陵墓,作为死后的居所,他们也希望像他们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辉煌,因此也就有了长明灯。
考古学家发现,这些长明灯用的都是普通的青铜或铁器,灯芯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他们只能把重点放在这些灯油上。这些灯油十分的奇特,用的是动物的油脂,但是什么动物却查不出来,很可能是一种现代人从没有见过的动物。
经过翻阅,一种神秘的生物进入了视野:被认为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美人鱼。在中国古代,美人鱼又叫鲛人,是一种人首鱼身的动物。就是传说中,眼泪会变成珍珠,日夜不停的在织布的生物。古籍中记载,古人经常捕捉这种生物,将其晾晒成干,取他的油膏制成蜡烛,可卖三千金珠。这个蜡烛可燃烧千年以上不熄灭,又称长生烛。古时贵族墓中常有以其油脂作为万年灯。这里的长生烛,和长明灯应该是同一样东西。
在北京定陵的发掘中,陵墓正殿有一口青瓷大缸,内盛蜡质灯油,还有一个灯芯,这就是长明灯了,但是显然这盏灯在陵墓封闭后不长时间就熄灭了,原因是密闭的陵墓中缺少燃烧所需要的空气。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墓中安置有长明灯。至于始皇陵墓中的长明灯,是不是人鱼脂肪作为燃料就不可而知了。强哥猜想会不会是类似于海豹之类的高脂肪含量的动物被当成了所谓的“美人鱼”呢。
4、有没有代表华夏的九鼎?
夏禹当了炎黄部落首领以后,为了把人们都联合起来,发展生产,抗拒自然灾害,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派人测量所有的土地并画成图。根据测量的结果,禹按照各地的土质和物产,把土地分成了九个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并分别派出能干的人管理,都要听禹的指挥。
接着他做的第二件事,是召集九州的官员,让各州贡献出铜,铸造九个鼎。每个鼎好比一个州,九鼎就是九州,也就是天下的意思。
《秦始皇本纪》载,九鼎在迁往咸阳的途中,有一鼎被大风刮到今江苏的泗水中,余下八鼎为秦所有。那么这些鼎,现在何方?两千年来,一直下落不明。强哥猜想,其实很可能就在始皇陵墓之中。
5、陪葬的宝剑会是哪一把?
古代处于冷兵器时代,所以铸造武器非常讲究。尤其是帝王将相,他们的佩剑都是宝剑,而这剑更多的是一种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此外,很多人也非常喜欢剑,所以打造出的刀剑往往是精品。他们将剑等兵器看做宝贝,死后也不舍得离开,所以很多宝刀、名剑都跟着主人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以延续他生前的荣耀。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便是如此。
那么,秦始皇会带着他的哪些宝剑一起陪葬呢?
鹿卢剑是历代秦王的宝剑,它是王权的象征。荆轲刺秦王时荆轲就是被秦王背负的鹿卢剑所伤。郭沫若 《高渐离》第一幕:“可超而越屏风浅,可负而拔鹿卢剑。”描述的就是荆轲刺秦王的情景。荆轲把预先藏在督亢地图里的匕首抢起来,秦王大惊正要拔路奔逃,荆轲一手抓住秦王的袖子,一手举起匕首对准秦王胸口,秦王力大把袖子扯断奔逃。秦王的两边摆着屏风,秦王心急慌乱中跳过屏风去,两人围着围着大铜柱你追我赶。后来秦王被随从提醒,背负鹿卢剑击断荆轲左腿,更使荆轲身上八处受伤
荆轲用的是徐夫人匕首。《史记·刺客列传》:于是太子(燕太子丹)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秦始皇的配剑辘轳剑又叫背手剑、秦王剑、宇宙锋。长约四尺多,锋利无比。
6、有没有陪葬的妃嫔?
让我们看看著名的秦景公的一号大墓吧,秦景公是秦始皇的老祖宗。他的墓葬开创了中国已开发的古墓活人殉葬的新纪录,殉葬者达到一百八十六名。殉葬的人是按身份、地位和秦景公的关系而葬的,越在里圈越说明他(她)的身份重要,地位不凡,和秦景公的关系亲近。
殉葬者分几种,分布在里边几圈的有棺有椁,安置在外边几圈的无椁只有一具木棺,摸一摸也是被涂成黑色的柏木,棺椁木头基本完好未腐未朽。当这些殉葬的大臣近人,其中定然不乏秦景公的嫔妃妻妾?
早秦景公四世是秦穆公(部分记载称为秦缪公),殉葬人多达一百七十七人。这位国君“青史留名”的是让朝中三位最能干最忠诚最出力的大臣集体为他殉葬。司马迁在《史记》中讲得清楚:“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
到了秦始皇这一代,秦国统一六定鼎天下。殉葬的习俗并没有取消。秦二世下令:“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以死,死者甚众。如果有朝一日始皇帝的大墓被发掘,出土的纍纍白骨,殉葬的活人恐怕何止千百?
所以,如果在秦始皇陵里发现大量殉人是不值得惊讶的,因为,这样一位想要在地下与地上同样威风八面的皇帝,不可能不带上一群妻妾与他共享在阴间的荣华。
7、有无飞禽走兽?
关于飞禽走兽的问题,秦始皇陵墓里陪葬的东西是很多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珍奇动物,一应俱全,至于是不是真有,这一点还存在很大疑问。
假如真的有飞禽走兽随葬的话,会什么些什么动物呢?老虎?猴子?仙鹤?甚至会不会有熊猫?强哥也是脑洞大开了。
如果有飞禽走兽的话,随葬的是活的动物,还是用动物皮做成的标本呢?这一点,或许没有太多疑问,人都是活着殉葬的,何况是动物呢?以后如果真的发掘了,出现大量的动物骸骨,比对一下就知道是什么动物了。
小编猜想,狗和马这两种动物可能是有的。在之前其它的秦汞墓葬中,发现了墓葬中就有平时的爱犬的骸骨,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因为秦国人的祖先最早是在西部游牧为生,游牧民族养狗也属于生活需要。在秦公大墓中,他的狗竟然是被放到了黄肠题凑之中的,现在看来就是把狗放到了客厅里,地位比放在外面的所有殉人都高。
8、有无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是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使用和氏璧所镌刻,后来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据说真正的传国玉玺最后一次露脸是在元朝,混在一堆被元朝攻灭的国家印鉴中,被宰相伯颜全部磨平了之后分发给大臣当个人印鉴用,明清时期的玉玺全是假的。
历代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扼腕叹息。1948年4月12日,“万里号”津沪特快客轮沉没,一方传说是秦始皇登基时用过的“传国玉玺”石沉大海。
关于传国玉玺的消息,几千年来各种的传,到底有没有这么个东西谁也不知道。强哥大胆假设,所谓的传国玉玺不过是秦始皇的私人之物而已,会不会也随葬到了陵墓中呢?因为,在秦汉时期也没有传国玉玺可靠的记载,很多只不过是野史罢了。
9、会有什么样的机关暗器?
秦始皇的陵墓里有很多弩。司马迁撰写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其陵墓里放置了大量奇珍异宝,为了保护陵墓,“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机弩是类似于弓箭的一种武器,但是由于是机械装置,比弓箭射得更远,杀伤力更强。所以,自先秦时候开始,弩就被埋伏在古墓里,威胁着盗墓贼。
始皇陵墓建了39年之久,其中必然是“机关算尽”。秦始皇生性多疑,在他生前的时候就非常害怕被刺杀。这一点在荆柯刺秦的事件上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他是个有神论者,相信有阴间,因为害怕在阴间被报复,所以大造兵马俑来保护自己。不但如此,秦始皇兵马俑内还设计了大量的机关。这些都是秦始皇在生前就造好了的。
因此,弓弩箭矢这样的防盗机关应该还是有的,只不过经过两千多年,还能不能用就是个问题了,至于会不会有更加高级的防盗武器就不清楚了。
10、七窍塞的是金或者玉吗?
先秦时期,玉器是权力、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只有权贵人物如族长、巫师等,才有资格佩戴各式的玉器。而这些人死后,往往把这些生前所佩戴的饰物带入坟墓。
随葬的玉器也被称为玉冥器。真正意义上的玉冥器是出现在周至汉这一段历史时期。当时的人们相信,以玉器堵塞死者的各个窍穴,就能阻止真神出窍,防止元阳外泄,因此,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出现了大量的玉窍塞、玉璧板,等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广州南越玉墓出土的大批玉冥器,这些玉器是专门为死者特制的,比如,玉冥器所用的玉块或玉琮往往多切一刀,以示与实用之物相区别。
秦始皇使用的七窍塞自然应该是名贵宝玉制成。强哥早年在兵马俑旅游时,导游曾大肆吹嘘蓝田玉,说始皇身上使用的七窍塞就是选用了最好的蓝田玉制成,导游无非想多挣点钱罢了。那个时代已经出现了和田玉,当然还有其它玉,从品质上就讲,蓝田玉是不上档次的,始皇帝用的七窍塞很可能是最好的羊脂白玉做成。
11、陪葬衣服有多少套?
强哥读过大秦帝国这部历史小说,对于秦代的陪葬服饰略有了解,考虑到这是一部小说,不可靠性很强,大约作为参照吧。其中,有关于商鞅死后陪葬的衣服的数量和品种的描述,包括平日常用的衣服几套,其它的各类衣服四十几套。
秦人上黑,所以始皇的衣服估计是黑色为主体,不会像图片中那样花里胡哨。试想,拥有六国财富的秦始皇,陪葬的衣物自然不会少,估计不乏名贵材质做成的衣物,更不乏日常衣物,都是当时天下最好的,从中发掘出上百套也不稀奇。
12、地宫中描绘的九州有多大?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朝疆土面积达到400万平方公里左右。
秦始皇将全国划分为40多个郡,直接管辖1000多个县。接着由于开拓南越,使中国的版图包括了两广,以至扩张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带。秦朝没有采用分封制,而是采用郡县制,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至四十六个:辽东郡、九原郡、云中郡、辽西郡、上郡、太原郡、巨鹿郡、胶东郡、邯郸郡、琅琊郡、北地郡、东海郡、陇西郡、咸阳、南阳郡、汉中郡、九江郡、会稽郡、南郡、衡山郡、蜀郡、巴郡、黔中郡、长沙郡、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右北平郡、渔阳郡、广阳郡、上谷郡、代郡、雁门郡、常山郡、济北郡、临淄郡、河东郡、河内郡、东郡、薛郡、三川郡、砀郡、颖川郡、陈郡、泗水郡。
经过统一战争,秦朝形成中国历史上幅员空前辽阔的,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这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各族人民2000多万人。
13、有秦始皇座驾铜车马?
古文献中的礼制记载有“天子驾六”的典故。在夏、商、周时期,封建等级森严,对于天子、诸侯、大夫等各类人群的出行规格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天子的规格最为豪华,即为一车六马。古文献《仪礼·王度记》中就曾记载:“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马匹多少显示主人等级高低。
天子车舆制度,到底是天子驾六马,还是天子驾四马,就是在文献记载里头,就有两种,像《仪礼》王度记载,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但是像《周礼》、像《毛思》记载,天子驾四马,所以说,实际上,这是一个悬案,没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秦始皇,秦以前,夏商周时期,天子到底他的等级是驾六马还是驾四马,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记载,也有不同的看法。1980年秦始皇陵出土的驾四铜马车实物,似乎为历史上的天子驾四说法提供了佐证。
2002年秋,洛阳市的科学考古发掘终于找到了“天子驾六”的实证,考古工作者在广场工地1.6万平方米的钻探面积内,共发现了397座东周时期的墓葬和18座车马坑,在其中一座面积最大的车马坑内,赫然惊现了由6匹马驾驭的“天子之乘”。 这些证明至少在东周时代,天子乘坐的的确是六匹马拉的车。
那么在诺大的秦始皇地宫中会不会出现六马的铜马车呢?可能性极大。现在秦始皇陵发掘的铜马车,都是在陵墓主体外围的随葬品,且发掘出来的那两部马车,虽然是四马,规格型号只有正常的一半,从驾驶马车的车夫来看,并不像是秦始皇乘坐的天子座驾。
因此,我们姑且猜想,在地宫中很可能有常规大小的秦始皇座驾铜马车,而且是六马的。
14、有无驱鬼辟邪之物?
前几年,在随州古墓就发现驱鬼辟邪朱砂。古代陵墓中放置辟邪之物应该也是有传统的。比如,玳瑁避邪之不可多得的极品!乃龟科动物"玳瑁"之精血凝固而成,和玉有不相上下的地位,古代富贵人家必佩带。
玉,也被认为是辟邪的重要物品。越是天然的纯玉,其品质越为高贵,在地里埋藏多年,集浩然君子正气于一身,此物之威力,可保人畜平安,令众鬼胆寒,不敢近身。
秦始皇一生树敌无数,杀人如麻。在他的墓葬中自然也少不了这些辟邪之物,至于,那个时代哪些东西是用来辟邪的,现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15、尸体已经灰飞烟灭?
30年前,考古学家在湖南省马王堆的一个发现大大震惊了世人。他们在马王堆的一号汉墓里找到了一具保存2000 年而新鲜如初的神秘女尸!那具女尸包裹在6层密不透风的棺椁之中,整个墓穴可谓固若金汤。正因为这样,考古学家发现她的时候,她的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毛发皆在,连睫毛都清晰可见,其骨组织、软组织和内脏仍保存完好,腹内甚至还存有尚未消化的甜瓜子。
西汉距离秦始皇时期也就百年,所以,有理由相信,秦始皇真身仍有保存完好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他的肉身不是在死亡后第一时间处理的。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一路劳顿,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就病倒了。赵高奉命写遗书,给受命监军河套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与丧命咸阳而葬。”信还未送出,秦始皇就死在沙丘行宫(今河北广宗附近)了。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了。为了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买了许多鱼装在车上以乱其臭,迷惑大家。
如果史料不假的话,秦始皇死后,在已经腐烂的情况下草草入土的,所以他的尸体应该没有机会保存完好,加上几千年的时间,现在打开,可能就像当年发掘中山国刘胜墓一样,金缕玉衣仍在,人已经变成灰了。秦始皇的尸骨可能也早已灰飞烟灭了。
16、棺木是什么材质?
关于棺木的材质,《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详细说明:下铜而致椁。秦始皇睡的那具棺椁,就是无价之宝。据《汉书》等史书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可见这副棺椁的文物价值。
如果真如文献记载那样,这幅棺木现在仍然保持完好的可能性很大,发掘出来又是一件国宝。但也有人认为秦始皇采用的是黄肠题凑的墓葬方式,并非铜棺。
17、有无男女房事器具?
性是人天生的需要,女子也不例外,对此只能疏导不能防堵。若勉强防堵,成本太高,要像帝王那样,建个巍峨的皇宫让太监来管理美女可不是每个男人都能做到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一方面对女子的贞节越来越重视,而另一方面,私底下也并不反对女性通过自慰解决生理需要。
由于男女生理上的不同,男性解决性欲问题,通过手淫即可,而女性则不然,需要种种道具辅助,而最直接的莫过于对于“男根”的模仿了。
那么,在始皇陵墓中会不会出现类似的器具呢?这不是没有可能,在之前发掘的一些汉代王侯墓葬中就发现了一些此类器具。有理由相信,在陪葬品中可能也会有类似物件。
18、有无和氏璧?
公元前228年,赵国被强大的秦国吞并,赵幽王投降,献出了和氏璧。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王朝,和氏璧最终落到了秦王嬴政的手里。
但从此以后,和氏璧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有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后,命玉工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
这只是一种说法,至于是否如此我们也不可知。有没有一种可能和氏璧其实被随葬到了秦始皇陵之中?
19、有无大量图腾壁画?
壁画指绘在壁上的画。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是最早的壁画。据历史记载, 汉武帝画诸神像于甘泉宫 ,宣帝图功臣像于麒麟阁 ,也都是壁画。
回到秦始皇那个时代,壁画应该已经存在了。据小道消息称秦始皇地宫中墙上的壁画中,暗藏杀机,这种说法,就像是金字塔的诅咒一样,纯粹是无稽之谈。
如果地宫中存在大量的壁画,很可能记载的是秦人先祖到秦始皇整个秦国发展的过程,包括一统六国的伟业,秦始皇是个好大喜功的人,这么多的功绩通过壁画上表现出来也是很正常的。
20、有无竹简类文献书籍?
1972年在山东临沂市银雀山两座汉墓中出土了大批竹简,这就是著名的“银雀山汉墓竹简”。
据统计,银雀山汉墓竹简共计有完整简、残简4942枚,此外还有数千残片。其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四篇佚名文和一篇残文,《晏子》十六章,《六韬》十四篇,《尉缭子》五篇,《孙膑兵法》十六篇。一般认为,这批竹简的字体属于早期隶书,写于公元前140年至前118年(西汉文景时期至武帝初期),是较早的写本。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哲学、古代兵法、历法、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那么,秦始皇陵墓中会不会有大量竹简保留下来呢?要知道,古代的大部分文字材料都是写在竹简上的。如果能够在秦始皇陵墓中发现相对保存完好的竹简类书籍,甚至可能填补先秦历史记录匮乏的现状,对于了解春秋战国及之前的历史帮助很大。
二、解决这5个问题就能发掘?
1、不能发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现在文物保护政策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帝王陵一般不主动去发掘。此项文物保护政策是从国内外的教训中吸取的。当今世界各国的文物考古机构,对于保存状况较好的大型遗址和墓葬,都制订政策,尽可能地保持文物的原生环境,一般不进行主动发掘。
从民族尊重祖先的道德取向来说,也是不允许随意挖掘祖坟的。旧社会那种挖坟鞭尸之为是一种仇恨发泄。秦始皇是暴君,毕竟是祖先。应该说,秦始皇功大于过,“过”也是从“功”中导致出来的。人都有一种好奇心,希望挖开来看个究竟,这可理解,但更要从尊祖道德上来考虑。
至于何时发掘秦始皇帝陵,除非出现如盗掘,或者是其它自然灾害导致的破坏。被盗掘的可能性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等倒是有可能导致秦始皇陵墓的破坏,不过也是百年不遇。目前来看,如果要发掘也是遥远的将来了,有人说50年内是不可能发掘,有人说100年内不可能发掘。我们这代人怕是看不到了。
2、发掘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秦始皇陵地宫东西长260米,南北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规模相当于5个现代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封土高六七十米,地下还有几十米深,工程量是极大的。
揭开封土以后,地宫面积20多万平方米,不是短期内可以发掘得完的,如何保证在发掘中地宫的遗迹及文物不受风、雨、日光等自然因素的破坏?揭开封土发掘完后,封土如何再覆盖上去,保持原来的面貌?发掘出来的文物又怎样保护?这些都是实际问题。
整个项目之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而且花费的时间可能是十年甚至数十年,这个过程中将会持续的产生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这部分费用可能不是一代人、几百亿能解决的。
3、采用什么样的防腐技术?
文物防腐技术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兵马俑刚被秦国的美术工匠打造出来时就全身画着彩绘,涂了彩妆,连鞋带、眉毛都没放过。但是,它们经历了无数次火焚、塌陷、洪水浸泡之后,绝大多数陶俑身上的彩绘已全部消失。彩色勇出土后,会立刻氧化,因此防腐技术就十分关键。
目前正在不断发掘的秦始皇兵马俑,据说,防腐采用的是德国技术,费用昂贵,且现在的技术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保护到文物。因此,在防腐技术不够发达的今天,打开陵墓等于对其进行了一次破坏,只是破坏程度大小罢了。
4、如何防止水银中毒及污染?
关于水银的问题,上文中我们已经探讨了。地宫及封土周围确实有高浓度的汞存在,这给考古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困难。汞的毒性是很高的,如果不明就里的盲目开发,造成人员中毒,可不是小事情。总不能一群考古人员带着防毒面具开展工作吧。
而且,一旦打开地宫,大量的汞蒸气如果不能有效的收集,扩散到外围还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如此之多带有汞的土壤又怎么处理呢?
5、值不值的冒险发掘?
这是我们最应该探讨的问题。我们大部分人的好奇心都是很强的,求知欲也很强。就像你追一个心爱的姑娘,追上之前发现她各种的好,结了婚之后发现她各种的差劲,恨不得离婚。
打开秦陵也是这个道理,从外在来说,我们看到了他光彩夺目的一面,无限遐想,就像强哥一样。然而,可远观不可亵渎,一旦真的把秦始皇陵打开,或许会另很多人大失所望。所以,开发秦始皇陵墓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就像金字塔一样,一旦打开了,也就扼杀了所有人的想象力。
最后,大家会在短暂的关注之后,把目光转移到别的地方,秦始皇陵也就失去了他的巨大魅力。所以,短期内不发掘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