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努尔哈赤,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征战沙场四十余年,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是在人生最后一年的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却意外地战败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通过本文,崔浩之死会为大家细说原因。
文/崔浩之死
公元1625年十一月,明朝的辽东经略高第下令将关宁防线放弃,一时间,明朝关宁防线的军民全线向南收缩至山海关。
次年正月十四日,瞅准这一良机的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率领六万八旗精兵进攻明朝。
当时,努尔哈赤已率领八旗军连战连胜地先后攻占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地,可谓大体上已占据辽东,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他自信己军能再败明军再创辉煌。
然而,当努尔哈赤指挥数万精兵猛攻宁远城后,城中两万明军的顽强防守却打破了努尔哈赤一生不败的神话。
不久,屡战屡败的努尔哈赤只能派兵进攻宁远附近的觉华岛,并先将岛中军民尽数屠杀,再将岛中军资尽数焚烧。
在进行疯狂泄愤后,仍羞愤难当的努尔哈赤只能无奈地率军撤回沈阳。
自此,宁远之战,努尔哈赤战败而归,宁远守将则名扬天下,没错,该守将就是袁崇焕。
半年后,努尔哈赤怀着对袁崇焕的愤恨之情,憋屈地病亡了。
那么,在此战之前屡战屡胜的努尔哈赤,为什么会败给在此之前默默无闻的袁崇焕呢?
本人认为,原因如下:
其一,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攻城略地时,往往伴随着屠城掠夺的暴行,这往往导致诸多城池的军民为活命而拼死抵抗后金军,同时,对于投降后的汉人,努尔哈赤实行种族歧视的高压政策,这导致很多汉人要么逃亡外地,要么明里暗里对抗后金政权,如此,诸多内外阻挠增加了努尔哈赤攻城略地的难度。
努尔哈赤在公元1616年创立的后金政权,本质上是个制度不健全、生产力落后、财富稀缺、维持生存需靠对外抢劫的土匪集团。
所以,后金军在对外攻城略地时,往往会大肆屠杀汉民,大肆掠夺汉民的金钱、粮食和牲畜,来瓦解敌军的斗志,来维持己方的生存。
公元1618年七月,努尔哈赤率领大军进攻清河关,由于守关军民顽强防守,导致八旗军阵亡八千余人,所以城关被攻下后,怒不可遏的努尔哈赤下令全军将清河军民屠戮殆尽;
公元1619年七月,努尔哈赤率领五万军队攻打铁岭城,在付出重大伤亡后,八旗军攻破此城,为了泄愤,努尔哈赤下令将铁岭数万军民尽数屠杀;
公元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率军六万攻破沈阳、辽阳后,将沈阳城中的七万余明军和辽阳城中的数万明军尽数屠杀……
就这样,在如此长年累月的轮番屠城下,努尔哈赤及后金军在辽东可谓声名狼藉,一方面,众多城池的军民见后金军来了,便为防止被杀而拼死守城,这导致努尔哈赤很难再攻取其他城池;另一方面,众多汉民为躲避战乱防止被杀,便纷纷逃离辽东,这使努尔哈赤很难收容到足够的汉民去为他种地打仗。
而晚年的努尔哈赤,对待手下的文武汉官及辖下的汉民百姓们,没有了青年时的兼容并蓄,没有了壮年时的唯才是举,没有了盛年时的满汉和谐,取而代之的是,努尔哈赤对汉民采取了诸多民族歧视和种族压迫政策:
公元1623年六月,努尔哈赤听说复州汉民私下里接受明朝派来的间谍和札付,随后,猜忌多疑的他不经认真调查,就派了两万大军前去镇压。结果,复州的男人全被屠杀,女人、孩子和牲畜,则被后金军带回,变成奴隶和私有财产;
公元1624年正月,努尔哈赤派遣大批八旗军,在汉民聚居地进行大范围搜查,他规定,凡是没有五金斗谷的汉民,均是无谷之人,均是八旗官兵的仇敌,如果发现这些汉民闲行乞食,就立刻将他们逮捕。
此外,努尔哈赤还下令,贝勒、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诸将领,各去自己辖区调查汉民,凡属抗金者,一律处死。各将遵令而去后,每逢村堡,即下马斩杀汉民;
同年十月,努尔哈赤颁布汗谕:将全部劳动者整编为大汗和诸贝勒的庄丁,每庄配备13名庄丁和7头牛,庄丁的耕地粮食所得,八分归自己,二分充官赋。
如此处置下,原本在后金国内自由耕种、生产积极的汉民,却沦落为奴隶性质的庄丁,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被剥削程度也大大增加,这样他们自然心怀不满怨声载道;
公元1623年,努尔哈赤开始疏远猜忌汉官。同年六月,当努尔哈赤要派兵屠杀复州军民时,汉官李永芳进谏阻挠,努尔哈赤见了,立刻怒不可遏地罢免了李永芳官职,并将其子逮捕审讯。
事后,李永芳虽然官复原职,却再难得到努尔哈赤信任和重用,同时,在如此杀鸡儆猴的险恶形势下,众多汉官自然战战兢兢人人自危,不敢也不愿再尽心尽力为后金政权服务;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路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就这样,在努尔哈赤率军既掠夺又屠杀的蝗虫扩张模式下,在努尔哈赤治国既歧视汉官又奴役汉民的双重压迫下,众多汉民自然纷纷反抗后金军,他们的反抗形式如下:
第一种形式是逃亡,因为努尔哈赤及后金军经常杀人越货,所以辽东汉民便开始大规模逃离辽东。据粗略统计,当时有上百万汉民逃往关内(山海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有几十万汉民逃往朝鲜,有几十万汉民逃往海岛,有几万汉民逃往山东,如此上百万规模的汉民逃亡,对于本能发展强大的后金来说,真是一笔巨大的人力损失;
第二种是叛杀,汉人投降后,由于努尔哈赤随意猜忌汉官、肆意屠杀汉民,所以有些汉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往往会铤而走险地发动叛变袭杀八旗官兵,这造成后金军往往在和平时期也会有大量非战斗减员;
第三种是暴动,汉人接受努尔哈赤统治后,由于努尔哈赤强令汉人剃发易服,所以不愿入乡随俗的众多汉人,便开始频频发起暴动来反对努尔哈赤的移风易俗政策,这导致努尔哈赤对外用兵时不能全军出动,需留出可观的兵力来防范暴动;
第四种是投毒,汉人在被满人奴役掠夺后,为了报仇雪恨,有些汉人便向满人的食物和满人居住地区的井中投放毒药,这导致努尔哈赤及众多满人饮食处处小心,可谓既劳心劳力又无可奈何。
总之,正所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在被后金虐待的汉民那多种多样的反抗方式下,如此严重的人口流失,自然令努尔哈赤难以招徕到足够的人民来为他种地产粮;如此严重的人才流失,自然令努尔哈赤难以招揽到足够的人才来为他出谋划策;如此恶劣的名声传播,自然令努尔哈赤及后金军名声扫地,难以天下归心;如此大量的非战斗减员,自然令努尔哈赤及后金军难以在和平时期养精蓄锐;如此可观的留守兵力,自然令努尔哈赤难以后顾无忧地派出全部兵力去征伐天下;如此普遍的饮食投毒陷阱,自然令努尔哈赤及满人尽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所以,在以上这些不利影响的综合作用下,努尔哈赤对外攻城略地的难度自然大大增加。
其二,战前,袁崇焕对宁远城进行了大规模防御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将满桂、祖大寿、吴襄、赵率教等猛将召集起来,一起精诚合作地训练兵马,一起众志成城地安排宁远城防务,如此安排下,诸多严防死守的备战举措,既鼓舞了宁远将士们的士气战心,又坚定了将士们坚守宁远的信念决心,还大大降低了努尔哈赤攻陷宁远的可能性。
公元1622年,在努尔哈赤攻陷广宁、明廷得知后惊惧震动的危急时刻,时任兵部职方司主事的袁崇焕,却私自到山海关附近考察关内外防御现状。在考察完毕回归朝廷后,袁崇焕大义凛然地公然宣称:“予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守此(特指关外辽东)!”
随后,由于辽东地处险地,中央高官避之唯恐不及,眼见只有袁崇焕自告奋勇,明廷遂任命袁崇焕为山海关监军。
公元1623年,明朝辽东督师孙承宗为了防范努尔哈赤的进攻,便逐渐开始构筑关宁锦防线,其中,他命袁崇焕、满桂到宁远修筑防御工事,袁崇焕到达宁远后,发现原守将祖大寿修城质量低劣,便亲自核定标准监督修城。在历经一年多重质重量的严格监督、踏实修城后,宁远城高达三丈二尺(米),址广三丈,雉高六尺,上广二丈四尺,且城中各种攻守战具齐备,粮草物资充盈,商业活动频繁。至此,宁远城已成为关外的重镇。
从修城一事中,袁崇焕教给祖大寿兢兢业业修城的工作态度和步步为营复辽的崇高理想;而祖大寿,也让袁崇焕领教了辽东明军的欺下瞒上阳奉阴违和克扣军饷中饱私囊。
因此,为了整顿军纪,在一次查实副总兵杜应魁冒领军饷的案件中,袁崇焕前不请示、后不汇报地直接将杜应魁处死了,虽然,袁崇焕此举有越俎代庖、违法杀人之嫌,但是,我们从中也可窥见袁崇焕整顿宁远军纪时那杀鸡儆猴惩前毖后的狠劲和决心。
于是,在袁崇焕严厉的军法威胁和严格的战法训练下,暴躁凶狠有原则的祖大寿、识文断字有佳儿的吴襄、貌离神合顾大局的满桂、知耻而后勇的赵率教,便心服口服地加入到袁崇焕那频繁训练士兵、严密防守宁远的光荣行列中。
此后,除了在宁远城引入红夷大炮以加强防守外,公元1625年夏,孙承宗采纳袁崇焕建议,派遣将士分别据守宁远北部的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并在以上诸地修造城郭、兴治屯田、训练兵马。
自此,宁远成为内地,孙承宗和袁崇焕运用先建城据炮守地、再屯田练兵实边、最后再与后金军野战争胜的战略,开疆复土二百里,构筑起了严密的关宁锦防线。
总之,战前,袁崇焕对宁远城进行了大规模防御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将满桂、祖大寿、吴襄、赵率教等猛将召集起来,一起精诚合作地训练兵马,一起众志成城地安排宁远城防务,如此安排下,诸多严防死守的备战举措,既鼓舞了宁远将士们的士气战心,又坚定了将士们坚守宁远的信念决心,还大大降低了努尔哈赤攻陷宁远的可能性。
其三,明朝实权统治者魏忠贤任命高第为辽东经略,高第到任后,将孙承宗、袁崇焕构建的关宁锦防线废弃,将众多防线堡垒中的军民撤出,此举虽然给努尔哈赤攻略辽东残余之地提供了巨大便利,但也促使袁崇焕及所部官兵因身处绝地而顽强防守、誓死不退,这也大大增加了努尔哈赤攻击宁远的难度。
公元1625年十月,辽东经略孙承宗被明朝权臣魏忠贤排挤出辽东,取其而代之的是魏忠贤的亲信高第。
胆小怕事的高第执掌辽东防务后,因为忌惮努尔哈赤及八旗军的强大战力,所以在走马上任后不久,高第竟下令放弃孙承宗辛苦构建的关宁锦防线,并严令防线内军民全部撤退至山海关。
一时间,世居辽东的众多汉民只能不情不愿地携儿带女、携财带粮地徐徐向山海关撤退。
如此一来,明朝在辽东锦州、右屯卫、大凌河、小凌河、杏山、松山、塔山等地的屯兵汉民尽皆撤出,而后,在撤退汉民慌不择路的踩踏下,在撤退明军无组织无纪律的烧家毁舍下,辽东汉民尽皆家毁田亡。
同时,在高第撤退宣传不明和以前八旗军大肆屠戮的巨大威胁下,众多军民不明敌我虚实,他们为迅速逃离“死地”,竟纷纷抛弃沉重的粮食而疯狂逃跑。
于是,在撤退的道路上,十余万石米粟被无奈丢弃,而无数汉民,则既有被无粮逼迫得饿死的,又有被恐惧逼迫得累死的,一时间,辽东百姓死亡载途,嚎哭声震天动地。
公元1626年正月十四日,趁着明朝辽东主帅新换调度不灵和军民撤退防守不佳的良机,68岁的努尔哈赤亲统六万八旗精兵,向辽西及山海关方向发起攻击。
由于当时明朝的辽东军怒民怨整体状况极糟,所以努尔哈赤进军,便没有遭到什么像样的反抗,直到同月二十三日抵达宁远。
原来,在得知高第的命令和八旗军向宁远进军的消息后,宁远守将袁崇焕说:“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
那么,与高第等明朝官员相比,为什么袁崇焕能够如此不顾生死地坚守到底呢?
因为,袁崇焕有着坚守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得知努尔哈赤将要来袭时,面临前有强敌、后无援兵的窘况,袁崇焕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本色:
首先,他派信使到山海关,向高第坦言:崇焕不求高大人发兵救援。不过,若发现从宁远逃回山海关的将士,请高大人立刻将其斩首示众!
紧接着,袁崇焕召集所有部下,在一片惊愕声中向他们跪拜,并坦言宁远孤城,无援兵有大敌,但自己仍想拼死一战的现状;
随后,袁崇焕刺破手指用鲜血书写“誓与宁远共存亡”的大字,并以死战到底的豪言和壮心不已的血书晓谕全军将士。正所谓将怀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全城军民闻之,尽皆感奋不已地声称愿拼死守城,与袁大人共存亡!
就这样,在宁远军民众志成城的紧要关头,袁崇焕开始部署宁远防务,他以总兵满桂守东城,以副将左辅守西城,以参将祖大寿守南城,以副将朱梅守北城,东北城和西南城则分别由彭簪古和罗立把守,以通判金启倧管理后勤,供给守城将士饮食,以下级官吏向商民筹备矢石、火药、粮食等物资。至于袁崇焕自己,他坐镇中央高台环视四方,以居中指挥相机策应四方,如此布置下来,宁远城防务逐渐部署完备。
曹植: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诡谲险恶的官场上,高第的消极防守固然令人扼腕叹息,努尔哈赤的凌厉进攻固然令人心惊胆寒,但是两者的前后夹击结合着作用在袁崇焕身上,也难以撼动这位视死如归者的坚守决心和铮铮铁骨;
残酷无情的战场上,后无救兵确实令人绝望,前有强敌也确实令人心悸,但是面对这两种绝境,宁远将士们在袁崇焕以身作则的感召下,仍能为保全身家而爆发出守家壮志和报国豪情,在袁崇焕铁骨铮铮的调度下,将士们仍能为防守坚城而作出严密部署和科学防范,这,便是袁崇焕死守宁远的最强大保障,这,便是努尔哈赤难以攻下宁远城的较重要原因。
其四,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过,天下人利往的手段往往千差万别。而后金军攻城略地的巨大动力,就在于进军途中对被侵略军民的疯狂掠夺,所以针对后金军的蝗虫属性,袁崇焕采取了坚壁清野、挫敌功利心的对策,此举使后金军在进军宁远的途中所得甚少士气难升。
在以往的数次战役中,后金军打仗的直接动力,在于沿途抢掠所得的物资财物,在于每城每舍每村攻下后随意杀人的病态快感,在于逼降敌人掠夺人口后将其奴役驱使的恣肆快意……
说白了,全体后金军的家庭幸福,是建立在蒙古、朝鲜、明朝军民家破人亡、生活破产的痛苦之上的。所以,他们临出征前,妻子儿女都会兴高采烈地为丈夫欢歌、为父兄壮行,只为了他们的父兄丈夫能够多杀点敌人,能够多抢点财产物资。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不过是一群军事才能优越的枭雄领导的军民强盗集团。
因此,针对后金军民的这种强盗属性,袁崇焕积极推行坚壁清野的政策,他动员城厢商民入城,将城外的房屋、庄稼、粮仓尽数焚毁,确保后金军攻至宁远时既一无所得又挨饿受冻。
如此,努尔哈赤的军队在进军途中,自然所得甚少,自然冻饿难耐,其士气战心便因难以获得财产物资、难以轻易取暖而颇受打击,这也大大增加了攻城难度。
其五,任何坚固的城堡,都很容易从内部攻破。努尔哈赤攻克抚顺、沈阳、辽阳等坚固城池,皆因有间谍内奸从城中接应后金军,鉴于这些损军失地的前车之鉴,袁崇焕特意加大对内奸、内应的查处力度,确保了明军在对抗后金军进攻时后顾无忧。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攻破抚顺城,主要因为先锋部队假冒商人赚开了抚顺城门,如此努尔哈赤的后方主力部队才能趁机突入城中,逼降守将李永芳;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攻下沈阳城,主要因为努尔哈赤将内应隐藏在涌入沈阳城的难民中,待进攻沈阳时,努尔哈赤招呼城中内应四处放火,在城中火起民乱时趁乱夺城;
同年,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攻破辽阳城,也是因为城中有间谍内应……
由此可见,坚固的城堡,往往极易在里应外合的多向夹击中陷落。
于是,针对努尔哈赤每次攻城略地都喜欢勾结城中奸细里应外合的作战套路,袁崇焕亲自与同知程维楧一起稽查奸细,并派人巡守城中的街巷路口,动员士兵挨家挨户搜捕奸细。
就这样,在袁崇焕细致认真的扫除奸细行动下,众多后金细作被查出处死,宁远城将士们在守城时再无后顾之忧,而努尔哈赤进攻宁远,也再无里应外合之良机。
公元1626年正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的八旗兵进军至宁远,随即,努尔哈赤派出信使入城宣示来意:“今天,我带来了20万军队,肯定能攻下宁远城,不过你们这些守城将士们如果愿意投降,我愿意给你们高官厚禄。”
面对努尔哈赤得意洋洋的遣使告命,袁崇焕毫不客气地派使者回复道:“宁远本就是你野猪皮不要的地方,如今本院首占领此地,就绝不会轻易投降。你说你有二十万军队,但在我看来,你们不过只有十三万军队,想攻下宁远,我真为你们感到兵少啊!”
得闻袁崇焕如此回复,努尔哈赤及全体八旗将士们尽皆愤懑不已,随即,后金军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进攻宁远。
总之,正是因为袁崇焕懂得吸取抚顺、沈阳、辽阳等城陷落的教训,懂得总结努尔哈赤勾结城中奸细里应外合破城的作战经验,所以袁崇焕才能以史为鉴地细心搜查奸细,才能有的放矢地杜绝努尔哈赤里应外合下城的阴险战术,这也大大增加了努尔哈赤进攻宁远城的难度。
其六,明军将士们凭借宁远坚城和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使用红夷大炮和火烧棉来守城,其中,宁远坚城和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既保证明军在易守难攻的有利形势中作战勇猛杀敌无算,又令后金军困于坚城之下无法发挥骑射野战之特长,而红夷大炮和火烧棉,则在给后金军以大量伤亡的同时,还有效地击溃了八旗兵那拼死作战的军心。
公元1626年正月二十四日,努尔哈赤开始下令进攻宁远城。
瞬间,众多八旗军以盾牌和裹着湿牛皮的板车为掩护,持云梯向宁远城涌来。
面对后金军的盾牌板车攻防一体战术,袁崇焕先命将士们使用城楼上的十一门红夷大炮轮番不停地轰击敌军,一时间,炮弹轰击之处,众多盾牌、板车以及下面的后金军尽数糜烂。
紧接着,在幸存的后金将士们攻至城下,开始架设云梯准备乘梯登城时,防守西城的左辅和防守南城的祖大寿则指挥明军拼命投石射箭阻挠敌人,同时明军还适时推梯防守,如此,在大炮轰击中幸存的后金军前锋士兵,要么被巨石砸死、被利箭射伤,要么坠梯身亡。
随后,鉴于如此攻城损失惨重,努尔哈赤下令,命将士们不再爬梯,转而向上射箭牵制守军,并用盾牌和板车掩护众多勇士在城下持巨斧凿城挖洞,意图破城而入。
不久,英勇奋战的后金军即挖出三四个二丈左右的大洞,只是由于天气异常寒冷,被明军泼水后冻结的城墙才未坍塌。
针对后金军的破城战术,明军将士们在袁崇焕的领导下先于城内设栅栏、运巨石将洞口堵住,再从城上将众多裹上火药的被褥点燃后投掷到八旗军破城勇士头上,一时间,城楼上火药罐、滚木礌石、铳炮、火烧棉俱下,诸多剧烈燃烧的被褥、炮弹将盾牌、板车和八旗将士们尽数点燃,城下顿时成一片火海。
战场上,明军和后金军在攻守作战中互相攻杀,场面极为残酷。正所谓残胳膊,断大腿,尸山血海像,历历在目;谩骂声,哀嚎声,鬼哭狼嚎声,声声入耳。
面对如此不利的攻城形势,在两天半的攻城作战中,努尔哈赤一不能阻止明军火炮的不断轰击,二不能阻止烈烧被褥的焚军火势,三不能发挥出后金军骑射野战的特长,如此窘况下,八旗军攻城将士即使战死了上万人,也仍旧无法攻下宁远城。
曹刿: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最后,鉴于将士们屡屡攻城却次次战死的可悲下场,出于对红夷大炮和火烧棉的畏惧之心,基于八旗军屡屡受挫已接近枯竭的勇气战心,后金军不再盲目近城送死,即使有众多八旗将领们持刀逼迫士兵们拼死攻城,士兵们也不再卖命,而是仅到城下就快速返回。
统率这些勇气已再衰三竭的军队,努尔哈赤进攻宁远已难以取胜。
其七,天气的寒冷,虽然为后金军进攻宁远增添了不少麻烦,但是,该天时却为后金军进攻觉华岛提供了便利。觉华岛的被攻陷及岛中军民的阵亡、粮草等军资的被焚烧,部分满足了努尔哈赤屡战屡败后想雪耻雪恨的心理,最重要的是,占据皮岛的毛文龙势力,对后金政权后方的威胁,如芒刺在背般令努尔哈赤不敢长期在外征战,所以努尔哈赤不敢长期在宁远城下逗留,只能为防守老巢而无奈撤退。
公元1626年正月二十六日,在宁远城下连战连输的努尔哈赤,为了洗雪前耻,为了挽回一生不败的名声,便愤然下令部将武讷格率军进攻宁远附近的觉华岛。
由于当时天气极为寒冷,觉华岛与宁远城之间的海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层,所以后金精锐骑兵得以轻易踏冰攻至岛上。
面对后金军的猛攻,觉华岛上的明朝军民拼死抵抗,不过在寡不敌众的客观形势下,岛上一万四千余军民尽数被后金军屠杀,同时,岛上的两千多艘船和八万多石粮食也被后金军焚毁。
觉华岛之战中,明朝军民的杀身成仁忠勇报国和后金军的杀人如麻凶狠暴戾,均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屡战屡败的憋屈感和耻辱心,亦得到适度的纾解和调节,这是宁远城能不再被努尔哈赤乘胜进攻的原因之一。
至于努尔哈赤不攻宁远、选择撤退的另一原因,则是明朝皮岛总兵毛文龙对后金政权后方的频繁袭扰。
公元1626年正月十四日,在努尔哈赤率军向西出征后不久,毛文龙趁机派遣三路军队从后方偷袭后金政权,其中,第一路军队由林茂春、王辅率领,前去夜袭海州,第二路军队由杜贵、曲承惠率领,前往威宁营,相机偷袭沈阳(后金国都),第三路军队由易承恩、毛有麟率领,到宽奠、叆阳等地,在偷袭敌军的同时相机接应前两路军队。
至于偷袭的具体方略,狡猾的毛文龙曾这样嘱托三路将士:各营都要多带枪炮,暗地潜伏。如果看见金兵向东进发,就先等队伍都过去了,然后在各山顶上,晚上放火,白天放炮,用疑兵袭扰其后方。如果金兵西攻宁远动用的兵力雄厚,那就一定要让后金大队人马都出征完毕后,官兵才能趁虚攻城,只要能让努尔哈赤心神不定,达到牵制他回来的目的,就不枉此行了。
就这样,偷袭的明军依计行事,在努尔哈赤的主力军队出征宁远的良机,他们雷声大雨点小地趁虚袭扰后金国都沈阳,在沈阳附近的山上纵火放炮,沈阳守军严密防守不敢出战,而王辅这一路明军则趁机用枪炮攻击海州,最终,明军除了杀害俘获一些后金士兵外,还接应出五千余辽民到东江。
如此,在后金政权后方确实空虚的情况下,三路明军的频繁袭扰后方,确实令留守的少数后金军惊惧万分,也确实令努尔哈赤心虚忌惮,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努尔哈赤不得不下令全军从宁远撤回沈阳。
至此,宁远之战,以袁崇焕的局部战术性胜利和努尔哈赤的全局战略性败归而告终。
此战,明军虽然伤亡一万多军民、损失八万多石粮食和两千多艘船,但却成功挫败了努尔哈赤攻占辽西乃至山海关的图谋,打破了努尔哈赤不可战胜的神话,最重要的是,单纯的作战胜利与失败,总结出了值得袁崇焕采纳吸取的经验教训,宁远之战既证明了袁崇焕依托坚城火炮防御后金军的战略是正确的,又证明了寒冷天气下觉华岛的易攻难守,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确保了日后袁崇焕对关宁防线的科学构筑和对关宁野战铁骑的必要训练,完善了明军城内城外的全面防务,懂得从战争中不断改变,不断完善自身,这是袁崇焕最大的胜利之处;
反观努尔哈赤的后金一方,虽然后金军攻陷了觉华岛,却因无力防守、无构建海军的意识,而将岛中物资尽数焚毁,没有做到胜敌而益强;同时,后金军在宁远城下徒劳攻城,伤亡一万七千余人,可谓前所未有的伤亡惨重;最重要的是,努尔哈赤及后金军到处抢掠随意屠城的陋规恶习,并没有因为此战的战败而稍加改变,后金军依旧臭名昭著不得人心,汉人依旧四处逃亡到处反抗,不懂得从战争中吸取教训,不懂得在失败后改善自身,这是努尔哈赤最大的失败之处,抢掠屠城等不利于后金发展壮大的陋规恶习,直到努尔哈赤病死,心怀满汉的皇太极继位后,才被逐渐革除。
综上所述,宁远之战,屡战屡胜的努尔哈赤之所以会败给默默无闻的袁崇焕,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攻城略地时,往往伴随着屠城掠夺的暴行,这往往导致诸多城池的军民为活命而拼死抵抗后金军,同时,对于投降后的汉人,努尔哈赤实行种族歧视的高压政策,这导致很多汉人要么逃亡外地,要么明里暗里对抗后金政权,如此,诸多内外阻挠增加了努尔哈赤攻城略地的难度;
其二,战前,袁崇焕对宁远城进行了大规模防御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将满桂、祖大寿、吴襄、赵率教等猛将召集起来,一起精诚合作地训练兵马,一起众志成城地安排宁远城防务,如此安排下,诸多严防死守的备战举措,既鼓舞了宁远将士们的士气战心,又坚定了将士们坚守宁远的信念决心,还大大降低了努尔哈赤攻陷宁远的可能性;
其三,明朝实权统治者魏忠贤任命高第为辽东经略,高第到任后,将孙承宗、袁崇焕构建的关宁锦防线废弃,将众多防线堡垒中的军民撤出,此举虽然给努尔哈赤攻略辽东残余之地提供了巨大便利,但也促使袁崇焕及所部官兵因身处绝地而顽强防守、誓死不退,这也大大增加了努尔哈赤攻击宁远的难度;
其四,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过,天下人利往的手段往往千差万别。而后金军攻城略地的巨大动力,就在于进军途中对被侵略军民的疯狂掠夺,所以针对后金军的蝗虫属性,袁崇焕采取了坚壁清野、挫敌功利心的对策,此举使后金军在进军宁远的途中所得甚少士气难升;
其五,任何坚固的城堡,都很容易从内部攻破。努尔哈赤攻克抚顺、沈阳、辽阳等坚固城池,皆因有间谍内奸从城中接应后金军,鉴于这些损军失地的前车之鉴,袁崇焕特意加大对内奸、内应的查处力度,确保了明军在对抗后金军进攻时后顾无忧;
其六,明军将士们凭借宁远坚城和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使用红夷大炮和火烧棉来守城,其中,宁远坚城和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既保证明军在易守难攻的有利形势中作战勇猛杀敌无算,又令后金军困于坚城之下无法发挥骑射野战之特长,而红夷大炮和火烧棉,则在给后金军以大量伤亡的同时,还有效地击溃了八旗兵那拼死作战的军心;
其七,天气的寒冷,虽然为后金军进攻宁远增添了不少麻烦,但是,该天时却为后金军进攻觉华岛提供了便利。觉华岛的被攻陷及岛中军民的阵亡、粮草等军资的被焚烧,部分满足了努尔哈赤屡战屡败后想雪耻雪恨的心理,最重要的是,占据皮岛的毛文龙势力,对后金政权后方的威胁,如芒刺在背般令努尔哈赤不敢长期在外征战,所以努尔哈赤不敢长期在宁远城下逗留,只能为防守老巢而无奈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