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说郭敬明和韩寒是一路货色

后会无期

那时正是《小时代3》的热播时候,《后会无期》也快要上映了。我打算买这部我迄今为止唯一想去电影院看的电影票。现在,我看着豆瓣上的影评,不是心酸,而是感到心烦,好笑。

我接触他们时,他们正少年成名,都在风口浪尖,他们写的小说我都喜欢。《幻城》是我接受的第一部意识流,里面还有以前看彼岸天都的影子,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推理的手法源于古龙,而古龙成为了现在我最推崇的作家之一,也该感谢那些我曾经着迷过的作家。高中对于郭敬明印象最深的事是当时都一起追他连载的小说《爵迹》,他是个真正的商人,懂得用他来赚钱。有次据说还要发行单行本,但最终到底没发,在风津道后不知怎的就停止连载了。后来了解到,他还经常陷入抄袭的风波中,我是分不清抄袭和借鉴的区别的,但我觉得如果是再创造的话还是应该允许的,如果不能有任何的相似,这个世界最后发展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随着年龄以及读书水准的增长,我渐渐不怎么读郭敬明的书了,只有段时间很喜欢看最氏旗下的七堇年。我觉得郭敬明已经做的很好了,虽然会很累,但他活着自己的,我从未觉得他做的不够好,而世界总是无法定义对错的。

而韩寒,我从追求到敬佩,从崇拜到平凡的理解。这和我读的书渐多是有很大关系的。很多人不了解,就一味的乱说话。韩寒变了许多,很多人都不知道人是会变的,还在评论着如何如何装逼。很多时候,我也是被逼无奈才说自己是在装逼,这年代不论你做什么都是在装逼,没“装”好的话也会被归类到不作死这一行列。韩寒具有那种情怀,郭敬明也有,不过郭敬明把情怀与商业化结合了,韩寒则永远留着一片空地。而电影也是一种表达方式,为了让想看的人看,为了让自己不去遗憾。

很多时候,我觉得我和韩寒是一种人,不过我的水平要低劣地多。我17岁那年也写过小说,却终难登大雅之堂。就好像我看《围城》觉得我像方鸿渐,看《三重门》觉得林雨翔也像方鸿渐,而后来我知道《三重门》有很大是对《围城》的模仿。我初接触韩寒是他的《独唱团》,并不为其所动。直到看了《光荣日》,开始为他的才华所折服。之后和对郭敬明一样,找他的其他作品来看。这么多年了,我也平淡了许多,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但依然对韩寒独到的见解感到佩服。一个人是斗不过很多人的,斗得过也只能在电影里,小说里。韩寒的小说里的主人公也没斗赢过。他总像在路上,因为我觉得未来谁都说不准,也不敢说。

我的审美水平也是渐渐提高的,所以我明白不同阶段眼光的局限,而很多人会停留在某个阶段很长时间。一部分人不去学着理解,另一部分人则存在着误解。韩寒和喜欢韩寒的人毕竟不能等同。有个影评说的好:“抑郁症的肯定明白”。说这话的人喜欢朴树,从听到的第一首始,他见证了时代乐坛的变化,他说以前就没觉得朴树的冷酷是装逼,因为那时甚至都没有装逼这个词,直到后来他才知道朴树有着抑郁症。韩寒的《后会无期》的主题曲是朴树唱的《平凡之路》,我听第一遍只感觉词好,曲还可以,听第二遍却有点止不住眼泪。曾经拥有一切,曾经堕入雾的黑暗,曾经问了整个世界,从来没得到答案。这些心情我都是有过的。如今,我依然脆弱着,骄傲着。有些少年拥有着梦,而韩寒他的梦实现了,尽管你不能确切的说他实现了多少。

毕竟,我只是想看看他的梦,而不是冲着明星的阵容。有人说,在中国拍公路电影是在找死。可总有像我一样的人,虽然不多,总想看着别人相似的梦,流着自己的眼泪,回想着自己的日子,不愿忘记自己的梦。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说郭敬明和韩寒是一路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