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习得第178篇--思想的统一和制度的更替

今天Toastmaster俱乐部年终联欢,结束后,俱乐部主要成员聚餐。头马会议的禁忌之一是性,虽然会上不说,会下却是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聚餐期间也不例外,大家轮流交代自己的八卦。

八卦中,聊到网红,聊到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我说:互联网的发展使洗脑更为迅速,人人接收相同的信息,发表类似的评论,对问题只有模棱两可的答案。

几百年前的农耕社会,人们只掌握周边的信息,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对事情的看法会有很大差异。对于社会治理,观念的严重分化会影响社会稳定,提高不同地区和人的交易成本。

纵观国外和国内,除法律之外,社会都会形成一套规范人们行为和思想的规则。在欧洲的主要国家,基督教长期扮演这个角色,罗马帝国时期极大促进社会发展,到中世纪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16世纪被逐渐打破。在中国,类似基督教的是儒教,准确来说,不能称为宗教,而是一套道德体系。中国儒教,相比基督教的发展时间更长,也更根深蒂固,直到20世纪初,才被打破。

制度之间也存在竞争,取代基督教的新制度,必然存在明确的竞争优势,能为社会整体和个人带来更大益处。从西方近几百年的历史来看,科学技术,第一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立竿见影的竞争优势,比如海上霸权、原子弹核威慑;第二能极大满足人们的欲望,比如高浓度的酒精、高浓度的毒品、毫无遮拦的A片;第三能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行为,努力赚钱满足欲望。以上三点,基督教没有一点能与之抗衡。

中国的儒教与基督教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遍布各地的宣传网络。基督教的宣传员,高层有主教,基层有牧师;儒教高层有皇帝周边的大儒,基层有遍布乡村的乡绅。正如中世纪的基督教,儒教后期也逐渐走向僵化、教条和极端,带来的好处逐渐被弊端掩盖。不同之处,儒教并没有像基督教面临科技的直面竞争,当基督教面临竞争压力,自我革新,发展出新教与科技抗衡时,儒教还在依靠惯性发展。直到有一天,西方的科技携带着枪炮,让遵循儒教的中国人颜面扫地。没给喘息和自我革新的机会,儒教就被中国人砸得粉碎,两千年的宝贵财产被倒进垃圾箱。相比之下,西方革新的基督教与科技能和谐相处,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

缺失儒教后,科技并没有在中国生根,民国后的中国,陷入混乱的局面,再次证明:再坏的制度,也比没有制度好(萨达姆时期和现在的伊拉克)。20世纪后半叶,中国开始尝试儒教、科技、基督教之外的制度——国家集体主义,以恢复社会稳定,统一思想,提高国家竞争力。制度的威力快速显现,研发出导弹,实现低水平的自给自足,实现百年以来难能可贵的国家独立性。

仿照儒教,国家集体主义从领导人层面,到村支书村民,思想能一杆插到底,发展到极致之时,全国人民穿一样颜色的衣服,喊相同的口号,有相同的人生理想,在中外历史都极为罕见,堪称集权历史的大底。

竞争无所不在,制度也不例外,国家集体主义,面对西方的科技竞争,最终土崩瓦解。改革开放,实质是改旗易帜,分步接纳科技作为社会的最新制度。尽管国家集体主义的框架还在,尽管口号还很响亮,但已经很难影响大家的行为。

常常听人说,现代的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中国人经过短短30年,已经改信科技的信仰,用大白话来说,就是“钱”,观察周围,大家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在挣钱,秩序逐渐形成。思想一致的时候,社会很稳定,不管是儒教还是国家集体主义、还是金钱至上。连国家的层面,也能保持一致,不管中国还是外国,都把就业率当成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科技为何有如此魔力,统一大家的思想?通过什么手段呢?又回到开始的互联网话题,明天再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习得第178篇--思想的统一和制度的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