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巴菲特给青少年的忠告》(一周一本@乐读创业社)

121《巴菲特给青少年的忠告》(一周一本@乐读创业社)_第1张图片
作者:邢延国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钱就是一把票根 ,应该投放到社会中去 。 ”巴菲特如是说 。

 2 0 0 6年 6月 2 5日 ,巴菲特宣布 ,他将捐出总价达 3 0 0多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 ,这是美国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 2 0 1 0年 7月 ,巴菲特再次向 5家慈善机构捐赠股票 ,依当时市值计算相当于 1 9 . 3亿美元 。接受巴菲特大部分捐款的盖茨基金会发表声明说 : “我们对我们的朋友沃伦 ·巴菲特的决定受宠若惊 。他选择了向比尔与梅琳达 ·盖茨基金会捐出他的大部分财富 ,来解决这个世界最具挑战性的不平等问题 。 ”

在生活中 ,作为父亲的巴菲特也是非常称职 、出色的 。巴菲特一直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儿女 ,虽然他的儿女都没有继承他的事业 ,但是他们现在也都是生活幸福 、事业成功 。

在三个子女成年后 ,巴菲特就对他们说 : “我的全部财产都将捐给慈善机构 ,我给你们足够的自由 ,但留给你们的钱却不会用吨来计算 。 ”巴菲特给予儿女的影响和支持不是物质上的 ,而是精神上的 。巴菲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儿女们展示了为人处世 、树立人生理想 、投资理财 、面对人生挫折等方面所应该具有的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

他用自己乐观 、积极 、健康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儿女 ,并让他们亲自去体验 、去历练 ,从而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精神 。对于孩子们来说 ,与有限的物质财富相比 ,这些才是无限的 、能够让他们受用终生的 、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永久的财富

巴菲特十分注重孩子的人格培养 。他曾告诫儿女说 ,如果没有成熟完善的人格 ,在将来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他也经常鼓励孩子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人 。

巴菲特的儿女小时候经常向他抱怨某某人的态度很差,甚至令人讨厌 ,巴菲特听到以后 ,总是蹲下身来摸着儿女的脑袋说 : “孩子 ,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反省一下自己呢 ?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 ”

他还教育孩子说 ,其实在人际交往中 ,对方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自己的态度 。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 ,你笑时 ,镜子里的人也跟着笑 ;你皱眉 ,镜子里的人也皱眉 ;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 ,镜子里的人也冲你大喊大叫 。所以 ,我们要获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 ,就应该先尊重他人 。

巴菲特告诫儿女 : “没有尊重就没有友谊 ,犹如没有基石不可能筑起大厦一样 ,友情的价值就在于互相尊重对方 。 ”以坦诚获得他人的信任巴菲特经常教育子女在生活中对人对事都要坦诚 。要做到坦诚就是要不隐瞒 、不修饰地还原本相和本真 。同时 ,也要做到对他人 、对自己都能坦率诚恳 。不虚与委蛇 ,不自吹自擂 ,不假意奉承 ,实实在在 、坦坦荡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 。坦诚是一个人立足于世最基本的条件 ,也是一个人人生中中最大的财富 。有很多人认为 ,坦诚 ,只要做到不骗自己就可以了 ,欺骗别人没有什么关系 。然而 ,骗别人恰恰是违背了 “坦诚 ” ,最终将带来极大的坏处 。坦诚不仅要不欺骗自己 ,更要不欺骗别人 。事情的真相是一种客观存在 ,即使为了不让别人心里难受而隐瞒真相 ,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做法 。为了不让自己心里难受 ,而向自己隐瞒真相 ,同样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 !

故事1 

巴菲特 1 9 4 3年 1月离开老家奥马哈来到华盛顿 ,整个初中三年 ,他一直都不适应新城市 、新学校的环境 。本来就是青春叛逆期 ,越不适应 ,他就越叛逆 ,也越让人感觉讨厌 。尽管他上课捣过乱 ,离家出走过 ,也到商场偷过东西 ,但他内心还是想做一个老师 、同学 、家长都喜欢的好孩子 ,他希望周围的人能接受他喜欢他 。为此 ,他常常发愁 : “哎 ,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都喜欢我呢 ?爸爸忙着上班 ,妈妈忙着干家务 ,老师忙着上课 ,同学忙着学习 ,谁能教会我一套办法 ,让别人都能喜欢我呢 ? ”

巴菲特忽然想起曾经在爷爷的书架上看到过一本书 ,是一个叫戴尔 ·卡耐基的推销员写的 ,那本书的名字很吸引人 ——《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 》 。书中第一页有句话 : “如果你想采到蜂蜜 ,就不要踢倒蜂窝 。 ”

作者的意思是 ,如果你想和别人做朋友 ,并得到甜蜜的友谊 ,就不要批评别人 ,因为批评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让人心生怨恨 ,这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危险 。因此卡耐基总结出的赢得朋友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 :千万不要批评别人 。卡耐基引用一句名言为 :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 ”要赢得朋友 ,最有效的办法是赞美别人 ,不是虚情假意的奉承谄媚 ,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赞美 。因为人的内心最大的渴求就是 “被人重视 ” 。

巴菲特第一次看这本书时只有八九岁 ,只是大概翻了翻 。现在看来这本书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他想找到这本书再仔仔细细看一遍 。于是巴菲特跑到图书馆借来这本书 ,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

卡耐基在书中说 : “我所说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 ”他在书中列出了非常系统的 3 0条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其中 ,不要批评是最重要的基本原则 。其他还有 :

人人都希望受到注意和赞美 ,没有人希望被批评 。

在所有文字中 ,最好听的声音是自己的名字 。

处理争执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开争执 。

如果发现自己错了 ,马上坦白认错 。

问问题 ,而不要命令别人 。

帮助别人留下好名誉 。

婉转指出别人的错误 ,让别人保住面子 。

巴菲特突然顿悟 : “这不正是我想要寻找的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吗 ?我不擅长为人处世 ,掌握了卡耐基这一套基本原则 ,我就能很好地与人相处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让别人接受并且喜欢我 。 ”

于是巴菲特开始在各种场合实践卡耐基的为人处世方法 。有时他照着做 ,认真听别人说话 ,真诚赞美别人 。有时他反着做 ,故意不听别人讲话 ,故意批评反对别人 。事后 ,他发现卡耐基所说的为人处世原则是对的 ,真的非常有效 ,赞美别人的同时也得到了对方非常礼貌的回应 。于是巴菲特便开始更多地应用卡耐基提出的为人处世原则 ,逐渐地他得到了大家的喜欢 ,也正是因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

巴菲特一贯奉行的原则 :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就是尊重上帝 。

巴菲特对人们的尊重不止体现在他对朋友和股东的态度上 ,他对自己的儿女同样能够做到尊重和平等对待 。

与巴菲特不同 ,他的儿子彼得从小就喜欢音乐 ,因此彼得最终走上了一条与商业完全不同的艺术之路 。彼得 2 0多岁的时候与父亲谈起自己的理想 ,他告诉父亲他想从事音乐事业 。

在彼得向巴菲特叙述的过程中 ,巴菲特并没有因为儿子选择了一条与自己完全不同的道路而生气 ,而是认真地倾听 。对儿子对未来的构想 ,巴菲特没有做任何评论 ,也没有直接提出建议 。

最终 ,巴菲特对彼得说 : “彼得 ,你知道吗 ,你和我其实在做一件事情 ,音乐是你的画布 ,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是我的画布 ,我每天都在上面画几笔 。 ”这句话给了彼得莫大的鼓励和安慰 ,父亲对自己选择的事业的支持和尊重让彼得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他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出一番成就来 。

后来 ,彼得在自己的一部著作中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说道 : “他就说了这些 ,这就足够了 。这就是我需要的回答 ,直到现在仍觉得很珍贵 。我的父亲 ,事业如此成功 ,却把他的工作和我的工作相提并论 ,平等看待 。 ”

还有一次 ,彼得因为一件小事和自己乐队的朋友发脾气 。这件事让巴菲特知道了 ,巴菲特对儿子的做法很不满 ,他告诫儿子不应该将自己的愤怒强加给他人 ,乐队的朋友都是与他同甘共苦 、共同创造未来的人 ,应该尊重他们 ,而不是动不动就对他们发脾气 。巴菲特告诉彼得 ,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不要因为自己是乐队的领队就目中无人 ,就想要别人都臣服于自己 ,这些都是对他人极度的不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因此 ,有时候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 ,并通过和谐正确的方式取得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统一 ,而不是用愤怒和强制来迫使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那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将自己与他人放到一个平等的地位上 ,平等地对待他人 、尊重他人 ,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 ,巴菲特还让彼得诚意地给朋友道歉 ,为自己的鲁莽向朋友做个解释 ,争取得到朋友的原谅 。其实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并为此向别人道歉也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 。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 ,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 。

巴菲特一直用自己的行为给子女们做表率 ,巴菲特的一生也始终坚持着这一做人的原则 :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

人具有社会性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独居一隅 ,不与任何人打交道 。而要与人交往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尊重别人 ,这是与人交往最基本的原则 。如果我们想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那么就先从尊重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开始吧 。

与人交往要放低姿态

在人际交往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为人处世的方式 ,但是如何使自己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如何才能化解朋友之间突发的矛盾呢 ?放低姿态往往是一个很明智的做法 。在人际交往中 ,巴菲特一直保持着谦虚 、诚恳的态度 。

有一次 ,巴菲特在餐馆里吃完饭后 ,发现自己没有办法付账 ,因为这顿饭总共花了 3 . 4 9美元 ,巴菲特身上没有小额的现金 ,而这家饭店又没有足够的零钱来兑换巴菲特一张 1 0 0美元的钞票 。最后 ,奥马哈一位退休的老师普拉蒂帮他付了账 。第二天 ,巴菲特给普拉蒂寄来了一张他亲笔签字的支票 ,还附了一封信感谢普拉蒂的帮助 。普拉蒂一直都没有把那张支票兑换成现金 ,他觉得拥有一张巴菲特亲笔签字的支票 ,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 , 3 . 4 9美元实在是太小的一笔钱 ,还不还又有什么大碍呢 ?何况是那么富有的巴菲特 ,能为他付账应该感到荣幸 。

但是 ,在巴菲特眼中 ,即使再小的数额也应该重视 。因为 ,这是与人交往最基本的礼仪 ,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在人际交往中 ,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自己拥有的财富比别人多 、社会地位比别人高 、职业比别人好 ,而觉得高人一等 。人和人之间都是平等的 ,只有放低姿态 ,与人平等地交往 ,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 。其实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 、伟人 ,都是低姿态做人处世的楷模 。低姿态处世往往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智者的表现 。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应该是真正爱你的人的数目

巴菲特是一个很热爱家庭的人 ,当人们都认为是他的财富成就了他的伟大时 ,他却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应该是真正爱你的人的数目 。

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 ,巴菲特一度因为自己的事业很少关心他们 ,那时候的巴菲特对于亲情的投入确实太少了 。甚至有一次 ,巴菲特下班后习惯性地走向自己的书房 ,他吹着口哨径直地从摔倒在地上的小彼得身边走了过去 。这件事情让彼得非常伤心 ,后来彼得在商店看到一本书 《父亲手记 》 ,便要求母亲把它买了下来 。回家后 ,彼得毫不客气地将它放在了父亲的桌子上 ,他想以此来表达对父亲的不满 。

这种情况让巴菲特感到十分愧疚和自责 ,他认真地反省了自己 ,并开始注意孩子和家庭 。从那时候开始 ,巴菲特就坚持记录子女的成长过程 ,他每年都会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至今已经记录了三十多本 。

巴菲特逐渐体会到 ,亲情和自己的投资事业一样 ,都是需要用心经营的 。对于一个人来说 ,要与人为善 、善待他人 ,首先要做到的是善待自己的亲人 ,关心自己的亲人 。

有一天 ,巴菲特发现儿子霍华德的体重已经接近两百磅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 ,这显然不是件好事情 。于是 ,巴菲特对儿子说 : “你应该减肥了 ,你的体重应该在 1 8 0磅左右才是健康的 。 ”忙于农场事务的霍华德不以为然地说 : “爸爸 ,算了吧 ,我想我永远都瘦不下去了 。 ”巴菲特笑着对儿子说 : “不如我们做笔交易 。现在 ,按照我们的合同 ,你每年都将农场收入的 2 6 %交给我作为农场的租金 。但是从现在开始 ,如果你能将体重降到 1 8 2 . 5磅以下 ,那么你只需要交给我 2 2 %的收入就可以了 。 ”对于父亲的交易 ,霍华德感到非常惊讶 ,以至于他一再追问父亲 : “您确定可以这样吗 ? ”巴菲特郑重地说 : “我确定 ,我们一言为定 ! ”

很快 ,霍华德的体重降到了 1 8 2 . 5磅以下 ,依照和父亲的约定 ,他只将农场收入的 2 2 %交给了父亲 。后来 ,霍华德问父亲 : “爸爸 ,您因为一个玩笑而损失了农场 4 %的收入 。对于您这样出色的投资家 ,不觉得这笔交易您很亏吗 ? ”巴菲特看着儿子 ,微笑着说 : “不 ,亲爱的 ,我并没有亏 ,因为我用农场 4 %的收入换来了一个身体健康的儿子 ,这是我人生中最成功的一笔交易 。 ”听了这番话 ,霍华德感动得紧紧地拥抱住自己的父亲 。

在巴菲特的熏陶下 ,他的儿女们也都是很有爱心的人 。女儿苏茜虽然只是一名家庭主妇 ,但是她并不是无所事事地享受安逸的生活 ,她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 ,她利用父亲给自己的 1 0亿美元在奥马哈建立了一个舍伍德基金会 ,从事对教育事业的援助 ,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一点力量使当地的教育事业得到一些改善 。可见 ,正是巴菲特对儿女的爱影响了他们 ,使他们意识到 :人生的意义在于用慈善来帮助世界 。而巴菲特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 ,一个善待他人的人 ,首先也是一个善待自己亲人的人 。

人生因梦想而伟大

梦想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憧憬和渴望 ,它是指导人生之路方向的坐标 ,是激励一个人奋斗的原动力 ,是人类最天真无邪最美丽可爱的愿望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 ,都有许多想要得到而暂时没有拥有的东西 ,为了得到它们 ,我们奋斗拼搏 ,付出汗水和艰辛 。在我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过程中 ,我们的人生也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我们不断地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 ,我们的人生也正在一步步走向成功 ,变得辉煌 !

巴菲特时常教育自己的子女一定要有自己的梦想 ,那样人生才有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而对于巴菲特自己来说 ,如今的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也正是因为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 … …巴菲特出生后的那几年正是他们家生活最困难的时期 。当时正处在社会经济大萧条的时期 ,巴菲特父亲工作的银行倒闭 ,他们家的积蓄也打了水漂 ,一家人只能靠借债维持生活 。虽然后来巴菲特的父亲又谋到了一份银行的差事 ,巴菲特 6岁的时候 ,他们全家搬进了郊区的一座砖房里 ,这套房子比原来的住处要宽敞得多 ,巴菲特一家的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 。但是 ,那段艰难的岁月在巴菲特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因此,他从小梦想要成为大富翁。

后来,大儿子霍华德说想退学去农庄工作,巴菲特告诉霍华德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坚持自己的梦想 ,永远没有错 。因为 ,梦想能让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这样他才能走到自己人生的最高点 ,创造出没有遗憾的精彩而伟大的人生 。

抉择的时刻总是痛苦的 ,但是这些痛苦并不是永久的 ,巴菲特相信 ,尽管霍华德的选择在很多人看来是很荒谬的做法 ,但是他一定会成功 。同时 ,巴菲特教导儿子要冷静下来 ,认真思考这件事情 ,它会产生怎样的未来 ,如果最终是不好的结果 ,他是否有勇气去接受 ,这样的抉择是否一定能实现他心中美好的梦想 。

巴菲特说如果儿子想好了这些 ,他将全力支持他的决定 。最终 ,巴菲特对霍华德说 : “这是你的梦想 ,也是你人生中第一次做出如此重要的决定 ,我一定会支持你 。 ”如今 ,投身农业的霍华德致力于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 ,并努力倡导环保理念 。闲暇时 ,他周游世界 ,拍摄各地的野生动植物 ,过着充实 、精彩的生活 。

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

歌德曾经说过 : “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 ,并决心实现它 。 ”

目标就是一个人希望实现的事情 ,希望达到的高度 ,希望得到的结果 。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有目标 ,目标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确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过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体现了我们生存的价值 ,使我们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

在一定意义上说 ,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没有目标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 ,毫无生气 ,最终只能在一片寂静中存在直至消失 ,不留下一点痕迹 。这样的人生是多么可悲呀 !巴菲特在很小的时候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那就是要赚很多钱 ,拥有很多财富 。

虽然小巴菲特确定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也许并不知道如何去实现目标 ,但是 ,可以肯定的是 ,正是他为自己确定的这一个人生目标引导着他一步步前进 ,最终成为拥有巨额资产的世界 “股神 ” 。在实现自己人生大目标的过程中 ,巴菲特不断地为自己设立一个个 “小目标 ” ,而这些 “小目标 ”都是为他的大目标 ——赚很多钱服务的 。但是 ,巴菲特实现目标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享受过成功的喜悦 ,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 。

从自己那些成功 、失败的经历中 ,巴菲特总结出了两条准则 :

第一 ,确立目标必须经过严谨的思考和精密的计算 ;

第二 ,目标确立后 ,绝不轻易放弃或者改变 ,尤其是核心目标 。

所以 ,巴菲特在确定任何目标前 ,都要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做非常严谨的思考和精准的计算 ,只有对实现目标有绝对成功的把握时 ,他才会着手去实现目标 。

他说过 : “如果你发现了一个你明了的局势 ,其中各种关系你都一清二楚 ,那你就行动 ,不管这种行动是符合常规 ,还是反常的 ,也不管别人赞成还是反对 。 ”

学习是前进的动力

曾经有一名记者问巴菲特 : “在您至今所进行的投资中 ,哪一次的收益最高 ? ”巴菲特想了想 ,然后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了一个发黄的笔记本 ,说 : “就是这个 。 ”那名记者感到很奇怪 ,说 : “就是这个 ?您在开玩笑吧 ? ”巴菲特严肃地说 : “这是真的 。这个笔记本是我小时候买的 ,现在它已经成了我最珍贵的财富了 。 ”

原来 ,那个笔记本上记的都是巴菲特平时学习的心得体会 ,以及一些投资想法和投资经历 。巴菲特从开始上学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即每天放学后都要阅读股票指数和图表以及 《华尔街日报 》 。

 1 9岁那年 ,巴菲特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 1 4门课程的学习 ,从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 。他还经常去奥马哈公共图书馆借阅有关商业方面的书籍 ,这些知识为他以后投资股票奠定了基础 。其中 ,巴菲特在内布拉斯加州大学读三年级的时候读到的本 ·格雷厄姆的 《聪明的投资者 》这本书 ,对巴菲特的人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对我而言 ,这本书对我就好像是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遇到使徒保罗一样 。 ”巴菲特曾经这样形容这本书对他的影响 。

巴菲特最爱看的是 《华尔街日报 》 ,他曾经请求奥马哈邮局的工作人员 ,每天半夜报纸到邮局的时候就放一份在他的窗台上 ,有时候他甚至会半夜起来等着看第二天的报纸 。巴菲特从不放弃任何可以阅读的时机 ,他坐飞机的时候 ,经常从飞机起飞到降落一直都在阅读 。对于自己收益最高的投资 ——“学习 ” ,巴菲特很骄傲地说 : “这笔财富已经创造的物质以及它本身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增长 ,因此 ,可以说它是我最成功最漂亮的一次投资了 。 

”在商场中 ,知识成了巴菲特制胜的法宝 ,他无数次运用他学到的股票知识赚取到巨额的财富 。他的经历成了 “知识就是财富 ”这句名言最好的验证 。

巴菲特不仅自己爱读书爱学习 ,他还经常告诫自己的子女一定要坚持学习 ,不断进步 。他的大儿子霍华德退学以后 ,巴菲特曾经一度叮嘱他要继续学习 ,因为知识是没有边界的 ,学无止境 ,离开了学校并不表示就可以不学习了 ,他告诫儿子要时刻注意吸取新的知识 ,知识是推动一个人前进的最大动力 。

他对霍华德说 ,其实自己的成功不是靠运气 ,而是靠知识 。知识可以创造财富 ,可以改变命运 。即便他要从事的是看似简单的农业工作 ,但是实际上它并不简单 ,任何工作都有很大的学问 。种庄稼首先要研究土地的性质 ,是酸性还是碱性 ,各种性质的土壤分别适合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 ,什么季节适合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 ,如何耕地 、播种 、施肥等 ,很多事情都是需要花大力气去学习和研究的 。

只有不断地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 ,才能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创造出一番成就来 。学习了更多知识的霍华德看到了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他积极倡导人们使用以玉米和糖为原料的燃料添加剂 ,以减少使用石油燃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他曾经在内布拉斯加州汽油管理委员会任职 ,还担任过内布拉斯加州酒精权威及发展董事会主席 , 1 9 9 1年他被委派到国际政治顾问委员会 ,主管世界贸易 ,并曾经就贸易问题向布什政府提出过建议 。

不得不说 ,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霍华德不断学习的结果 。知识就是力量 ,学习是前进的动力 。如今 8 0多岁的巴菲特仍然像一名求知若渴的小学生 ,每天坚持读书读报 ,学习知识 。

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

巴菲特从小就对货币以及和货币有关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巴菲特的第一个玩具是一个绑在手腕上的金属货币兑换器 ,这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之一 。长大一些以后 ,巴菲特开始热衷于四处兑换零钱 ,他对兑换零钱的过程和拥有金钱的感觉非常着迷 。巴菲特对数字非常敏感 ,他经常把做数学计算题 ,特别是用极快的速度计算复利利息当做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 。这些足以让我们看到巴菲特从小对于商业的爱好 ,而巴菲特从此以后也正是一直追求着自己的爱好 ,他的人生再也没有和商业脱离 ,他亦一直没有停止追逐财富的脚步 。基于对商业的强烈爱好和对追求财富的热衷 ,巴菲特做过报童 ,和朋友开过游戏公司 ,买过一个农场并把它出租给别人以赚取租金 。

如果说巴菲特的这些行动都是一些平常的 “小打小闹 ”的话 ,那么后来他投资 《华盛顿邮报 》可以说是他辉煌投资人生的开始 ,因为 ,这一成功的举措使他一跃成为赫赫有名的投资者之一 。从那以后巴菲特的每一次投资都举世瞩目 : 1 9 8 0年 ,他以每股 1 0 . 9 6美元的价格买进可口可乐 7 %的股份 ,到了 1 9 8 5年可口可乐的股票价格涨至 5 1 . 5美元 ,巴菲特从中获得的利润令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 1 9 9 2年巴菲特以 7 4美元一股的价格购下 4 3 5万股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 ,到了年底 ,该公司的股价已上升到 1 1 3美元 … …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所谓兴趣 ,就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 ,对人的认知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有助于人们取得非凡的成就 。

巴菲特经常教育子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要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努力克服 。

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得从小就热爱音乐 ,他的姐姐苏茜回忆说 ,彼得非常有音乐天赋 , “ 7岁的时候 ,彼得坐在钢琴前开始弹奏的时候 ,竟然比上了 8年钢琴课的我弹得好得多 ! ”然而 ,要想追求自己喜欢的工作 ,并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创造出一番成就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彼得在斯坦福大学毕业以后 ,独自来到旧金山闯天下 ,虽然生活艰苦 ,但是他并没有寻求父亲的资助 ,一直靠打各种零工来养活自己 。

因为一边打工一边搞创作 ,彼得的生活过得非常窘迫 ,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旧金山郊区的一所小房子里 。但是彼得一直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 ,因为那是他一生所钟爱的事情 。

经历了一番磨难之后 ,彼得的音乐之路开始变得顺畅 ,他的第一张唱片 《等待 》开始畅销 ,并获得大众的好评 ;他获得了为电视剧 《 5 0 0国家 》配乐的机会 ,并因此获得艾美奖 ;奥斯卡最佳影片 《与狼共舞 》的舞蹈场景配乐也是他的杰作 … …一个接一个成就的获得 ,让彼得深深体会到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多么重要 ,也让他体会到父亲当年那番话的深意 。

他曾经因为资金紧张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 ,没有人欣赏他的作品 ,他曾经无数次被音乐制作公司拒之门外 … …但是巴菲特一直鼓励儿子要坚持 ,虽然成为音乐家的梦想不容易实现 ,但是先为自己制定一些小的目标 ,一个一个地解决困难 ,比如先解决自己的资金问题 ,再通过创作一些小的作品来逐渐获得人们的认可 。就这样 ,彼得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步步分解 ,一步步实现 ,最终成为了一位广受欢迎的音乐家 。

巴菲特的大儿子霍华德也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做一名投资者 ,而是走上了从事农业的道路 。起初 ,霍华德向父亲坦陈自己对于农业的热爱的时候 ,巴菲特同样支持了儿子的选择 。凭着对农业的热爱 ,霍华德长期在美国伊利诺州的农场里种植大豆与玉米 ,并曾经远赴非洲 ,尝试协助当地的农民生产出足够的农作物 ,以解决他们的粮食问题 。对于儿子艰苦的生活 ,巴菲特曾经坦言 : “我受不了那样的生活 。 ”但是 ,霍华德却乐此不疲 ,因为 ,那是他喜爱的事业 。最快获得成功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喜欢的事情 ,并全力以赴 。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人是幸福的 ,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人是明智的 ,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是他不喜欢的事业 ,那么他是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的 。

目标是一个人奋斗的方向和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 ,而人们幸福的意义就在于实现自己的目标 。因此 ,如果想拥有更多的幸福 ,就应该降低自己的目标值 。但是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太小 ,那么他的幸福似乎又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他也因此而容易缺乏满足感 ;目标定得太大的话 ,又容易使人产生挫败感 。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解决的矛盾 。其实 ,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不是树立远大的目标 ,而是如何实现远大的目标 。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 ,一步步去实现它们 ,人们不但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幸福 ,而且会因此离自己的大目标越来越近 ,逐渐积累起获得成功的资本 。

巴菲特 7岁的时候就树立了自己人生的大目标 ——成为一个大富翁 。巴菲特的家族中没有一个富翁 ,小小孩童的这个目标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正是在这样的大目标的指导下 ,巴菲特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目标 ,最终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实现了 。 9岁的时候 ,巴菲特通过收集人们丢弃的饮料瓶盖子判断哪种饮料比较受欢迎 ,然后从商店购进那种饮料 ,挨家挨户地去销售 。 1 3岁的时候 ,巴菲特为 《华盛顿邮报 》做报童 ,他通过研究总结自己投递报纸的经验 ,得出了便捷高效的投递报纸的方法 。从小目标开始 ,巴菲特在逐渐积累自己人生财富的同时 ,也在一步步向着自己的人生大目标前进 。投资伯克希尔 、 《华盛顿邮报 》 、可口可乐 、美国运通等一系列经历 ,逐渐将巴菲特推向成功的顶峰 ,并最终实现了他成为大富翁的梦想 。

巴菲特经常教育儿女 ,人的一生确实应该确定大的目标 ,但是在实现大目标的时候 ,应该从实现小目标做起 ,切不可急功近利 ,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大成功都是由一个个小成功积累起来的 。只有将一个个小目标实现了 ,才能获得大的成就 。

把简单的事情做得精彩

每天我们都需要做很多事情 ,工作中的 、生活中的 ,大事 、小事 ,难事 、易事 … …但是面对生活中的这些事情的时候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正确地对待它们 。比如 ,面对日复一日重复单调的工作内容 ,很多人只是敷衍了事 ,渐渐在重复无趣的日子中消磨了斗志 ,灭失了信心 ,最终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 。

然而 ,那些真正成功的人 ,从来都不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那么平淡单调 ,即使是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他们也总是尽心尽力 ,并努力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把简单的事情做得更完美 ,让自己的生活更精彩 。

巴菲特十几岁的时候就获得了一份投递报纸的工作 ,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 ,凭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高效的工作能力 ,巴菲特又争取到了威斯彻特社区的报纸投递工作 。新增加的这个社区大约有 1 1万平方米 ,包括 5栋 8层高的大楼 ,其中有 4栋是相互连接的 , 1栋是独立的 。这个社区的用户是小巴菲特原来负责的用户的一倍多 。报纸投递的范围扩大以后 ,小巴菲特的工作也遇到了困难 。接手新工作任务的第一天 ,巴菲特不到凌晨 4点就起床了 ,他甚至连早饭都没吃就匆匆忙忙地赶到威斯彻特社区的门口 。领到需要投递给社区居民的报纸以后 ,巴菲特忙了几个小时才把它们按照每个单元的居民名单整理好 。由于是第一次送报纸 ,小巴菲特不熟悉社区中的路线 ,走了很多冤枉路 ,从早上一直忙到快中午 1 2点才把小山似的一堆报纸分发完 。

有了这次 “惨痛 ”的经历 ,小巴菲特决定要尽快总结出一个最快最省力的投递方式 。当天的报纸送完以后 ,小巴菲特不顾劳累 ,又把社区中的路完全走了一遍 。熟悉了路线以后 ,小巴菲特开始思考怎样投递能够更加便捷高效 。最后 ,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 :首先 ,他把每栋居民楼的报纸分成两份 ,一份放在 4楼 ,另一份放在 8楼 ,然后他再从 8楼开始一层层地往下挨家挨户地送报纸 。经过实践 ,这样的方法真的节约了很多时间和体力 。

想要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完美无缺是不现实的 ,但是尽心尽力去做每一件事情却是完全可以的 。把简单的事情做得彻底 ,把平凡的事情做得成功 ,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加精彩 ,这就是取得成功最快的途径 。

巴菲特经常教育自己的儿女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 、尽心尽力 ,把简单的事情做得更精彩 。具备了这样的做事态度和习惯 ,在遇到困难时才会有能力去解决它 ,从而成就不简单的人生 。


本书摘作者Sting发起了乐读创业社(http://ledu.omeng.co/),从2015年4月开始进行的“一周读一本书”活动,已经持续114周,欢迎参加,并阅读800多人提交的4000多篇读书笔记(http://www.jianshu.com/c/d3950a9c3431),也可看Sting的书摘笔记汇总。

也欢迎关注“乐读创业社”微信公众号看大家的精选书摘书评。

121《巴菲特给青少年的忠告》(一周一本@乐读创业社)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121《巴菲特给青少年的忠告》(一周一本@乐读创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