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自我审视检查整理报告。
在一些心理学专家看来,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一些人,情况甚至类似于毒品上瘾,所以“电子海洛因”、“电子毒品”之称,一般来说,当玩的人全身心融入游戏中,以至于影响学业和正常人际交往,就已经要重点关注。因为接下来,沉迷虚拟世界中的他(她)会与周围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并且出现饮食紊乱、作息紊乱,最后导致精神紊乱,出现妄想症状。一般来说,及早治疗对病情帮助较大。但是,就目前的临床来看,还没有适当有效的方法对此做出有效的治疗。
这是百度百科对网络戒断症的一些说明。
对我而言这个描述可以说是非常贴切了。
我的网瘾是哪方面的呢?我对游戏没有瘾,大部分是对小说上瘾。也看综艺和影视,但没有对小说那种特别强烈的依赖感。
2012-2017年的五年时间里,看过的小说不计其数。14年买来想用作学习的iPad Air沦为看小说的工具。iPad的Word跟TXT排版,一页差不多有1000-1500字,经常看3000-5000页的长篇小说,通常为200-500万字文,需要1-2天连续不辍地看。中短篇也看。
一、对小说成瘾是种怎样的体验
看一类小说沉迷进去会大量搜索浏览观看同类小说,没搜索到心仪的会继续下去,不然会内心不安,搜索到了继续抱着iPad看。同一类型的小说再也找不到好文的时候会转战其他类型,数着排行榜点击,分分钟可以写出全方位小说安利集锦。 这种循环是很难走出来的,只有偶尔一种类型的文章看完了,人才清醒过来一段时间。中间试过戒掉,被吸引进去后照样沦陷。 夸张地说,最沉迷的时候只有小说可以给我“温暖”,给我内心的安定感。如果在那个时候阻止我看小说,我绝对会崩溃,用“歇斯底里”来形容也不为过。
二、网瘾对我生活上的影响
其实在我初中的时候这个“瘾”的症状已经有所显现了。周末会泡在新华书店蹲坐着看小说,直到必须要回学校上课了。到了大学情况开始严重起来。
2012年7、8月正式开始有意识地日夜颠倒,凌晨4、5点才入睡。在第二天早上8点要去见习单位见习的情况下照旧如此行事。在去往单位的路上常常有灵魂出窍之感。但此时身体还算不错。
2011年9月-2013年6月,学校是有晨跑任务的。教学计划16-17周,大概从第2、3周开始体育学院的同学们就帮忙开展晨跑事宜,硬性规定每周至少2次,即一学期24次晨跑是基本,算体育成绩组成模块20分,跑得多体育成绩有加分。长期晨跑下来,越来越吃力,明显身体素质在不断下降。
2012年-2013年末,正常睡眠的天数不超过双手数。13年末陪家人逛街时出现体力不支现象,具体表现为不能长期站立,心脏跳动剧烈,疲惫感明显,情绪暴躁,恐惧电话,希望不要有任何人任何事找我。回家躺着抱着手机会有片刻的安定感。
2014年上半年,按照教学计划之前的课程我已经修完了,这个学期每周只有一堂课,这堂课上完相当于整个大学课程全修完。此时没有课程压力,日夜颠倒情况更加严重,对我来说每天从下午1点开始,在寝室煮点粥充饥,晚餐等过了高峰期再去食堂打饭打包(很想避开人群),此时体重在45-46kg左右,没有暴瘦,但饮食作息都是不规律的。
2014年6月,买了iPad Air,借助这一工具网瘾到达峰值,此后三年都没有真正下降过。
2014年下半年,体能测试800米差点不及格。初高中全程花费时间3:20,大一3:40,大四4:25。跑步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痛苦感,以往从未出现过(以前都是跑完一身轻松。
2012-2015年期间,几乎想不起家人。我亲生弟弟,在这个时间段对他完全不关心,以至于他是怎么从一个小萝卜头长成小伙子,这个阶段的记忆完全断层。在这个期间里,只要上午没有用来睡觉,那么一整天绝对哈欠连天,仪态特别不佳。
2014-2015年,两场重要的考试,全部裸考。眼睁睁地看着时间流去,真正对小说做到“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2015年1月-2月,去实习单位实习,跟单位的人同样上下班。明明没干什么但回家之后就是觉得累,特别累。这个时候我才21岁,不是31,不是41,是21。
2015年-2016年末,涉及到重要的考试,内心(不是表面)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中间断断续续想要戒除网瘾,不成功。(坚持给同学发起床短信过一段时间,以失败告终)此时手臂出现麻痹现象,不频繁。情绪不顺且较剧烈时会产生“心脏痛”的感觉。早起坐公车会有心脏麻痹感。 可怕的是,这整个过程其实我都是清醒的,只是控制不住我自己,放任情况继续恶化。或者说,不想控制。
2015年玩过一款iPad游戏,《Shadowmatic》,是一款通过旋转扭动不明物体匹配倒影的解谜游戏,只要找对角度就可以过关。游戏描述着可以“冥思”,是一个很唯美的游戏,但失败的时候那种挫败感让我抓心挠肺,很想尖叫。这个时候的我耐心已经告罄,玩这个游戏相当于自己找虐。情绪崩溃指数成指数上升。
2015-2016年,整一年不敢面对微信。很感激同学朋友的关心,但是不敢回复。 因为状态不好,所以根本不想以当前的姿态面对朋友。自卑自弃。
三、网瘾成因
为什么会被网络吸引? 究其原因,大概是内心的孤独感、一些性格和环境的因素,还有迟来的叛逆。乖小孩变坏,不是常见的剧本吗? 初中的时候开始接触小说,当时就被里面的未知吸引,所幸还有学校学习等方面的因素限制,并没有沉迷进去。直到刚上大学,时间相对来讲比较宽松自由,这个时间点也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也没有什么学业上的压力。 (但是我现在记起来,刚上大学的时候的我还是有一定上进心的,常常纳闷为什么大一不可以考英语四级,不可以考司考,不可以考公务员) 因为家里人对我很放心,他们也从没有主动联系过我,给沉溺网络创造了绝佳环境。 这个锅不会甩给大学,完全是自己的错。
而大学毕业后突然失去了学生的身份,更加无所适从了。就好像你还是学生的时候可以合理合法地晚睡晚起,别人也不会说你什么,但你一旦失去了这个外壳这个身份,突然整个外界就要求你长大了。这是应该的,但是心里总有个害怕的角落在说,我还没准备好。
微博上之前经常会“有以下哪些毛病你身上也有”这样的盘点集锦。基本上所列举的毛病我都有,譬如强迫症、拖延症、处女座等等。
在性格塑造和养成过程中,我一直是个问题小孩。交友方面和跟外界接触的过程中也有受过伤害。也有想要逃避现实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的原因。毕竟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啊。
小说世界真的有那么大魅力吗?也不尽然。也许它就是在我需要一个安慰的时候出现的东西吧。正好就是它了。
四、我的网瘾现状
整整五年,不是五天,也不是五个月。在此期间,内心深处是知道自己做的是不对的,但是就是放任了,是凡人啊。
身边的人都不知道我这毛病。或者隐约知道一点,但不会觉得非常严重,因为我对外表现地还算像个正常人。
好在,没有借助外界的一些什么,自己努力走出来了。 现在情况总算得到控制了。Everything is under control. 现在戒“除”掉小说的瘾的大部分原因不是因为上述身体上的警告,而是因为小说的套路已经不足以让我沉溺进去了,换言之,让我沉迷的那些网络文学(部分)再也不能触动我了。
对文娱体节目、新闻、微博、游戏和淘宝还是有种摆脱不了的感觉。
所以,对我来讲,我并没有成功戒除网瘾。
我也找不到什么可以戒除的方法,目前正在戒断中。就算现在我找了一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必须去奋斗,已经到绝境,也是我给自己下的最后通牒,但我还是无时无刻不被瘾所干扰。
河森堡先生有一篇微博写着——我们有时候会对自己的某个生活习惯感到不满意,比如不好好学习,暴饮暴食,起床太晚等等,每次我们想要改变的时候会发现真改起来太难了,没坚持几天我们就又会滑到原来的状态中去。
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是很多因素在不同的权重下相互对冲相互抵消之后形成的一个稳态,我们很难仅仅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就破坏这个稳态。(除非这个因素的权重极大) 有的人赖床是由晚上睡觉的时间,睡眠质量,家与单位的距离,上班路上的交通情况,单位的考勤制度,领导的性格,岗位上的具体工作内容等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某个因素又可以细分为更多的因素,比如睡眠质量是由精神压力,睡眠环境,健康情况等等因素促成的。 无数的因素彼此纠缠,促进,抵消,对冲,共振成了我们眼下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习惯是有弹性的,共振的因素越多越复杂,其弹性就越大,正如一个沉迷游戏的孩子荒废学业,你很难仅仅通过消除他玩游戏这一个因素就让他重拾学业。
一个人的生活就如此复杂,而一个社会现象则会比个人生活还要复杂好几个数量级,今天社会的某些方面之所以操蛋是因为它在当下这种情况下就是这么操蛋的,这是各方因素和力量共振之后形成的稳态,这不仅涉及到大的客观环境,还涉及到无数牵涉其中的人的个人稳态,这真的太复杂了。 没有一个稳态是可以永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稳态会逐渐形成,要是想在个人生活及大的社会环境中取得先机,得让时间站在自己一边。
以上,是河森堡先生的原话。写得很好。虽然这么说很像是在把原因归咎于外界,但环境等因素确实是有影响的。
然而,道理我都懂,可是去实现它是很难的。
五、我的网瘾后遗症
人的能量分为情绪能量和身体能量,因为长期持续熬夜,我缺失了所有能量,整个人的状态是非常不好的,完全不想面对外人。在这期间,学习方面完全荒废。
具体表现为:
1.记忆力大幅度衰退。
2.皮肤状态不佳。视力越来越差。长期掉发。
3.难以集中注意力,作息正常之后还是经常感到困乏。
4.还是难以根除网瘾。戒断反应剧烈。
这篇报告就是写在一个想要专心学习但是浪姨和bili娘在脑海深处深情呼唤我的下午。
我身上的菌群就这么喜欢网络吗? 六、我的打算
六、琐碎之语
目前已将身体锻炼提上日程。
另外在知乎上看到一篇关于“如何保证利用好高效时间”的回答,写得非常详细,提炼出来了三个步骤:给自己建立一个仪式感、预热、静心。
其中一天尽量保持八小时高效时间。
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在某一个热情高涨的时候索性中断学习,这样学习留给我们大脑和身体的印象就是好的,至少不会在心理上去抗拒。第二天带着这份热情和快乐继续。这样能最大程度地解决厌倦感。
我觉得仪式感和中断学习很有道理,正在努力调整尝试中。
近期在用奖励的方式让自己接触网络,学习和玩耍时间等比例交换(非1:1)。偶尔出现一时沉迷或者一时缺失及时叫停,告诉自己那都没什么,不再让瘾成为长期的隐患。
这之后我是否能够成功战胜网瘾?我会变成一个全新的我吗?
前文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来得及说。
写这篇报告就像清理房间,完成后有一种成就感,好像也没有那么困扰了。
彩蛋:近两年的微信朋友圈状态(也只有这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