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业者的“点子”投资——《YC创业营》书评

      在硅谷创业“教父”格雷厄姆眼里,创业公司已经形成一股革命性的经济力量,其分量堪与农业的诞生、城市的崛起和工业化的出现比肩。也许,格雷厄姆的判断有些受限于他的偏爱,但我们的确正在进入一个创业者群起的时代。而Y Combinator(简称YC)就是为创业者提供营养的那片知名土壤。纽约时报“数字领域”专栏作家德尔·斯特罗斯在新书《YC创业营》里,以独有的视角,穿透YC神秘面纱,白描出一个圈外人仍十分陌生、在硅谷已是风生水起的顶级创业孵化器的生动画页。

  应该说,在时下热闹喧嚣的创业出版物里,《YC创业营》很容易从读者挑剔的选择中漏走。只有当你熟知YC非同寻常的诞生背景和培育出的那些已然驰骋业内的创业公司,这本书散发出的魅力才顿时让你眼前一亮。

  若干年前,保罗·格雷厄姆受邀在哈佛大学演讲,与学生交流时被年轻人的奇思妙想感染,起意要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的想法变为现实。于是,YC诞生了。“希望资助创业者在不必浪费时间和金钱的情况下,学到创业的关键一课。”这是格雷厄姆的愿景,也是YC的愿景。截至2014年1月,YC共孵化564家创业公司,总估值达144亿美元,总融资20亿美元。自2005年成立以来,YC孵化的估值或售价超过4000万美元的创业项目达到45个,平均每年超过4个。YC成为全世界创业者和投资人趋之若鹜名副其实的圣地。《YC创业营》这本书的含金量由此获得升华。

  兰德尔·斯特罗斯的书写对象很少离开硅谷,此次他获得一项特权,首度进入YC及其创业公司,全程跟踪批量投资项目。这决定了《YC创业营》在创业类书籍中少有的叙事结构类型,以事件为线索,把一个真实的YC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避开了俯瞰式说教和抽象的论述,将笔墨集结于细节的描述和场景渲染,使全书充满故事般的可读性。比如格雷厄姆面试创业申请人的对话和场景就生动而充满哲学意味:“……先不提你们创业想法,我们对你们三个人更感兴趣。”“我喜欢他们。”“我们准备资助你们这帮家伙!”诸如此类,创业教父保罗·格雷厄姆的鲜活形象跃然纸上。

  作为首家推出批量投资计划的公司,其做法很像中国那句老话: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每次,YC都会选出十几个篮子——随着规模的扩大,这个数字不断增加,投入每个篮子的不算太多但足够维持初创团队几个月清贫生活的资金;然后,期待其中有一个,甚至几个初创团队能够为他们带来满意的回报。YC模式与选秀节目有些类似,参与者想从人群中脱颖而出,需要通过以下考验:海选、培训、登台。不过,这场“选秀”的胜者不止一位,只要是有实力的创业者,都有机会获得投资人青睐。

  作者对YC看起来像创业选秀场般的描写,并未淹没格雷厄姆的真实理想——为创业者的想法投资。黑客出身的格雷厄姆经历过太多创业者起步阶段经历的煎熬与痛苦,清楚年轻创业者“实现自己想法”需要面对怎样的压力和蹉跎,他要竭尽所能帮助这些年轻人。作者笔下的YC创业营不仅有竞争而且有温情。YC正在努力嬗变成一所创业研究生院,这里有较量,更有同门之谊、师生之情。格雷厄姆会邀请创业者中佼佼者回到YC,成为YC导师。他还会帮有需要的队员联系混得好的师兄,在条件允许时,为同门师弟创业提供便利。《YC创业营》里的YC,创业不只是冰冷的电脑与枯燥的代码,还有浓浓的人情味。

  虽然,德尔·斯特罗斯获得“第一人”特权,被YC之旅“附体”,全书充满溢美。但一个冷静的职业作家面目仍会时时闪现。比如,书中对世人指向YC的不同褒贬,就展示得足够客观。的确,YC让创业变得更专业,造就了Dropbox,Airbnb,Twitch这样的成功企业;但也不同程度上夸大了创业的美好,毕竟,能够从大批创业者中脱颖而出的只是少数。

  笔者虽不是格雷厄姆或YC的拥趸,阅读《YC创业营》,也瞬间被德尔·斯特罗斯带入硅谷顶级孵化器的专业氛围。《YC创业营》的贡献还在于,作者并没有通过格雷厄姆之口不加限制地鼓励年轻人投身创业:“如果你想白手起家,极有可能会遭受挫折。大多数创业公司都会失败,这就是商业的天性。但是,只要你能够承担风险,那么尝试一件失败率高达90%的事情就未必是愚蠢之举。”注意,这种尝试是在“你能够承担风险”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计后果绝不是格雷厄姆希望看到的事情。

  笔者以为,《YC创业营》并不是一本介绍YC成功投资战绩的书,因为像Dropbox这样的成功例子只是少数,更多的队伍还在路上煎熬。《YC创业营》也不是一本鼓励大家都去创业的书,作者的目的,是希望全面展示YC创业营中成功者与失败者的经历,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创业的艰苦,反思创业冲动,不迷失在创业门槛越来越低,创业越来越容易的幻想中。

  《YC创业营》如同一部纪录片,详细记录了YC2011年夏季批量投资项目64家初创企业孵化全过程、格雷厄姆的创业公司融资技巧、创业者吸引投资演讲诀窍和高度私密的YC演示日全景……当然,这种结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局限了作者立意的高度。

  格雷厄姆等YC合伙人给创业者提出的那些极具价值的建议,才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正如格雷厄姆所定义的:25岁是创业的最好时光。年轻,就是一边试错,一边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创业者的“点子”投资——《YC创业营》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