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心理学时间 l 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与技术化

星期三心理学时间 l 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与技术化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原创 2017-08-12 韦志中 一苇渡心

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

大家好!我是韦志中。今天是《星期三心理学时间》的第四讲,我在广州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和技术化》 。

说到积极心理学这个话题,我们需要在几个基本的问题上做一个思考。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积极心理学流行的原因,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为什么会流行?

我们发现在人类的历史当中,人们对于自身状态的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一直是我们要去面临的一个问题。

那么在人类进入到19世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人们就开始去思考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弗洛伊德,是一个精神分析治疗师,所有学心理学的人都可能绕不开精神分析,精神分析也是心理学的四大流派之一。

弗洛伊德的一个巨大贡献就在于他把人的精神和心理疾病,用内部的心理动力进行了一个解读。在弗洛伊德之前,人们对于心理问题的认识是“魔鬼附身了”。疯子和精神病其实是身上附一些魔鬼,需要用巫术把这个魔鬼赶走。

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慢慢地人们开始发现,其实人的这种疯癫,这种精神的障碍、精神的问题,其实是由于生理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说:内部的血液发生了变质,或者是人的神经功能或机能发生了紊乱。因此就不能再从迷信的角度来看待人的精神问题了,而是从生物学的角度了。

生物学其实就是医学的前身,就是科学。发现人之所以会歇斯底里,会精神分裂会躁狂,是因为他自己身体的原因,所以就出现了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对于这一类人的心理治疗,比如说:电击、放血,就是生物性的模式去解决人的问题。

弗洛伊德的贡献在于他的前辈们,就是他之前的一些精神病学家已经开始转向了。发现人的精神问题,其实是人的潜意识。你在跟一个精神病人谈话的时候,你让他试图回忆一些他的体验,他就回忆到原来他被打的时候他是怎样的。比如说:当你让他回忆小时候曾经被打的那个场景,他可能身体就会发抖,或者眼睛瞳孔开始放大,或者是有一些身体的紧张,拳头就攥起来了,或者是他想逃避、逃跑、不想说。

弗洛伊德的老师们,比如说:佩尔斯这些前辈们,他们就会认为说,其实是他内心里有一股心理的动力在起作用,于是就开始从意识——潜意识——无意识的层面去分析问题。 也就是说,科学的一个进展实际上是由于人们在对自身探索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形成的。

人有两个探索:一个是对外部的自然的探索,一个是对内部的世界探索。比如说我们探索太空、探索宇宙、探索这个世界的物质关系,我们探索的这些都是对外部的探索。

那么还有对内部的探索、对未来的探索这是一个方向。比如说:我开始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的身体的结构是什么?”像中国的中医,我们知道人的身体里边有多少条经络,有多少个穴位,这就是对生理的探索。

当我们在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时,就会看到我们有多少个符号,我们对于这个社会内心潜在的形成有多少个心理条件。在这样的探索当中,我们肯定是要对自己定性的,比如“我们是什么人?我们是什么?”我们就要定性我们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这个叫定性。

不同国家的人定性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说:中国人、西方人还有印度人,这三种国家的人对人的定性不一样。他们举这样的例子;如果一个房子破旧即将要倒了,下雨的时候就漏水。如果是西方人的做法可能会把它拆掉重建、更新。如果是中国人的做法就是爬上去把烂瓦拆掉,然后把它修一修补一补,修修补补又三年的这种做法,或者是下大雨的时候爬到房顶上去用一块布把它盖起来。如果是印度人会怎么处理呢?印度人的一个处理的方式就是坐在那里打坐,然后努力地克制自己不要去想漏雨这件事。

虽然看似是一个调侃的话,其实背后就是三种思维,对自己的思维,对自己的一个认识,对自己的精神的一个认识,然后紧接着就表现在行为上,因为我们是这样思考问题的,所以西方人发展出来就是科学,中国人发展出来的就是儒学,儒学更多的是伦理学,人际关系,而印度人就是佛学。

我们今天看到中国人的思维“我们先到哪个地方去?我们为什么要面子?为什么要人际关系?”我们去办一件事“首先想到的是不是认识的人?”而不是想到这件事情怎样去办?这种思维没有好坏,恰恰就是这种思维的背后,我们可能会更加的在意面子,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文化基因,我们的优势。

到了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开始有一批精神病学家就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他们开始发现其实人的精神心理问题,不光是内部的动力问题,还有外部的人际关系。比如说:一个精神病人,如果他的人际关系改善了,他的症状就会减轻,以此来推算就会发现如果一个精神病人,他原来的家庭,他的爸爸和妈妈跟他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即使他有生物性的遗传,精神病的遗传条件,但是他得精神病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减少。

于是有人开始关注到动力学的治疗了。动力学和弗洛伊德的内部的心理动力学不一样,这是社会心理学的心理动力学。后来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应用社会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至今我们做团体的人,都在用勒温的这种理论。

到了弗洛伊德的后精神分析时代,他的追随者就开始延伸出来了家庭治疗。有了家庭治疗之后,就是用人际关系去改善人的精神疾病,这时候我们就已经发展成对待心理治疗的两套体系:一套是内部的体系,就是从精神的动力层面去改变你,另外一个是从外部的人际关系去改变你。

就好像我们今天谈心理成长,成长一个是你自己要领悟,要自省,要对自己了解,对自己自省、反思、慎独,这是一种方式;另一种就是和别人互动,在帮助别人、与别人友爱的关系过程中去实现。

这就好比一对夫妻来找我们做咨询,我们可能有两种策略:第一种策略就是让他们两个人分别都做个人的心理成长,他们都在自己身上下功夫,然后他们两个人都好了,婚姻夫妻关系就好了;还有第二种策略就是我们让这对夫妻两个人在关系中去互动。比如说:让他们夫妻在我们面前去扮演,直接把他们生活中的冲突表现出来,看看中间出现什么问题,我们给他们教授一些方法,然后再让他们回到现实生活中去,用这种方法去改变,这就是夫妻性的咨询。

所以婚姻咨询的两个路径,其实也就相当于我们心理咨询和心理成长的两个路径。在这种发展中人们开始更加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什么呢?人其实是有自主性的人,人其实是有内部的一种向上的动力的。如果我们尊重了这股向上的动力的时候,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做更好的自己,人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它其实都有向上的动力。

当心理学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一个思潮一股浪潮,这股浪潮是什么呢?是人本主义。所以你会发现第三股势力,随着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人本主义的浪潮。人本主义的浪潮最大的特点就是,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罗杰斯,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就是叫当事人中心疗法。

当事人中心疗法就不再是说我帮你治疗、我用技术改变你、我用药物让你吃,让你去怎么样,而是什么呢?以当事人为中心,让当事人感受到自己内部有动力,产生信心,并且觉得被爱被尊重。于是你会发现,这个人发生了改变,就是你充分地信任他、尊重他,他就好了,这是最主要的体现。所以罗杰斯的会心团体和罗杰斯的当事人中心疗法,就是在这样的一股人本主义的浪潮下产生的。

如果这样说的话,就是说人类在向前发展的过程当中对自己的思考,对生命的状态追求一直都没有停歇,我们一直在追求怎么样去更开心更快乐更有创造性更有价值。

随着人本主义浪潮的一个发展,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人本主义,它是一种主义,它是一种思想,它是一种浪潮,但是它没有形成真正的科学服务模式,它没有办法去帮助更多的人,所以它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方向和理念,所以它注定会沦落。为什么它注定会沦落为一种浪潮,它没有办法被普及呢?”就像中国的武术和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后者可能很容易进奥运会,而我们中华武术就很难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太博大精深了,不具有可操作性。

当一个学术的思想、一个人类对自身思考的一个浪潮到来的时候,如果它不可操作,就不好普及,可是人们念念不忘这样的一种人本主义的思潮,于是有一批人出来了,他们又开始旧事重提。其实人类是可以自身奋起反击的。

有这么一个人,在他读心理学博士的时候,开始研究的主题叫习得性无助。他研究习得性无助的时候用动物去做实验,比如说:他把狗放在笼子里面,然后他把笼子的门打开,让这只狗走出去,当这个狗走到门口的时候就被电击。每次当它试图要走出这个笼子的时候,就被电击一下,多次尝试之后,这只狗就产生了一种条件反射和认知。这个认知就是无论“我”多么努力,“我”都不能够改变现状。这个现状是什么?现状就是“我”不能走出这个笼子,“我”要在笼子里面待着。所以后来即便是电没有了,笼子门开着它也不会出去了。我们发现这个就叫做习得性无助,就是学习到的一种无助感,它就变成一种能力了。

我们生活当中会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会跟你说:“韦老师,在我的生活当中我的困难在哪里......”给你讲他的困难。之后我们就会自然的有一个反应想要试图给他说你这个困难其实是可以解决的,可是当你说完之后,你会发现他一下子用了十几招,甚至100多个理由去否定你说他做不到。你就会发现其实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他有一种无能为力,这个人就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就是说他被多次电击之后躺在那里瑟瑟发抖,他根本不相信他能改变自己的现实。

这个研究习得性无助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前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塞利格曼博士。这个时候塞利格曼的出现其实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说明什么?心理学家和人类在追求自己的精神探索的过程当中 ,想要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好的掌控和幸福的时候,是念念不忘人本主义的。

这个时候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就是积极心理学刚刚流行的时候,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非常清晰地划清界限,说积极心理学跟我们没有关系,其实就是它的近亲或者是它的儿子,或者是它的后辈。但是为什么要画清楚这个关系呢? 它怕玷污了人本主义,因为人本主义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了。

而你积极心理学是个什么我还不知道?这就有点儿类似于在江湖上,好像是一个后辈认了一个前辈,他认了你这个徒弟,万一玷污了或者影响了他的门风和名声怎么办?所以他就不会去认。而这时期的积极心理学家去写文章总是要写我跟人本主义是有关系的,是一体的。这是有大量的论文在研究和总结。

有意思的是当积极心理学发展了十年、二十年之后,你会发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写文章的时候,就说积极心理学是我们的,积极心理学是我们产生出来的,是我生的一个儿子,就是说有些母凭子贵了,真的是这样一种状态。

而这个时候的积极心理学家心态发生变化了,就是说人本主义是人本主义,积极心理学是积极心理学,就是我不需要借你的势了,他们的支撑的背后折射出一种很好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什么呢?首先,人本主义,它有诟病。它的诟病就是说它没有可操作性。

它在两个方面有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它在科学的研究上没有进行一个持续的探索,科学研究的范式没有进行。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哲学的思想和人文的思想,如果想要继续进行探索,就要用科学的规律的方法去进行实践、实证分析,不断地在这个科学的领域里进行科学探索,而人本主义在这上面没有走到这个部分。

后来的一批积极心理学家基本上全部都是清一色的科学家。都是做实证分析,做实验研究是最厉害的,所以他们这些人就不愿意给那些从哲学层面和人文层面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走到一起。

于是你就会发现积极心理学家认识到了一点,如果我们没有持续的科学性研究,我们就会步入我们前辈的后尘。就是说积极心理学要想发展的话,它需要克服一个东西,就必须要有一个持续的科学的实证研究、实证分析。

这一点我们通过这十年二十年的现象发现,积极心理学家们确实做到了。比如说:很多的积极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原来研究不清楚的哲学命题。比如说:幸福。幸福是什么呢?它不好研究,幸福是个主观的体验,我们把一个主观的体验可以做成量表、可以做成实验、可以找到大脑区域里面的某一个乐观的一个神经元的活动。我们都可以找到了大脑皮层里的进化,这个时候积极心理学一下子就高大上了,因为找到了生物学的技术,找到了认知智能的技术。

所以积极心理学家不愿意再跟他的前辈说我跟你有关系了,这就是发展的过程。那么整体回顾下来我们会发现:积极心理学流行的背后,就是人类在追求自身更快、更高、更大、更幸福卓越的道路上必走的里程。即便是积极心理学搞不好,后面肯定还会有的学。所以我们说积极心理学是什么?其实积极心理学目前还不是一个学科。

积极心理学是一股潮流,是人类在探索自身向内原动力的一股力量,我们这样去解读就比较好了。比如说:我们做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它们都已经是一门学科,但是积极心理学还只是一股思潮。

在心理学发展史的争论当中,我们还要讲塞里格曼博士的一个故事:他在接受美国CNN电台采访的时候,记者问他:“塞里格曼博士,你能不能跟我讲一下心理学它怎么样?你用最简单的语言去说,最好是一个字就能说清楚。”这个提问其实是开玩笑的,塞里格曼就说了一个“好”。大家都笑了“这些太简单了”,然后又说“你用两个字说”。两个字说“不好”。最后开玩笑说“那你接着说吧!”他说:“我其实想说不够好!”

那为什么不够好呢?心理学的好是指从过去一百多年,自 1879年甚至更早一点,有了心理学这门学科之后,我们对人类的精神心理疾病已经做出了诊断,我们知道了这个病是什么,我们不再觉得它是鬼魂附体,我们也不再只是说它是生物性的紊乱,我们找到了它的病根,诊断出来了。

现在的心理学能够诊断出来各种心理疾病,而且不光诊断出来,还可以提出来各种治疗的方法。比如说:我们有四大流派,600多种心理治疗技术,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抗精神病的药物,赛乐特、百忧解等这些药物也都生产出来了,我们有各种生物反馈仪……那么这就是心理学的好,心理学确确实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它又不好,不好在哪里呢?第一个不好:它没有服务全部的人,它只服务少数有疾病的人,可是心理学是研究整个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全人类健康人群及非健康人群的,然而心理学只关注疾病的那个部分,而没有关注到正性的部分,这就好比说你关心你家孩子时只关注到你家孩子的问题,而没有关注到你家孩子的优势,你这个教育是失败的。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心理学是不好的。

心理学还有一个不好:如果只关注消极、关注问题的时候,它就会制造问题。比如说:我个人的一个经验,大约06、07年我在做工作坊的时候,给前程无忧的一批HR去做一个心理沙龙,我现场就问大家“你们都来学心理学,你肯定是为了成长,那么你们告诉我你有什么问题?”随后每个人都举手说:“老师我有这个问题、那个问题;我小时候我爸不疼我;我自卑;我有一个创伤;我有焦虑分离;我最近不知道怎么了,让自己没有希望、没有目标了……”结果每个人都有问题,有的人“哇”就哭了,这事我记得很清楚,我就用这种问题模式。

问题模式是什么模式呢?就是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问题模式。有个人哭了,问他:“你哭什么?你怎么这么快哭了?”他说:“韦老师,我发现大家都有问题,我一点问题没有,我找不到问题,你说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大了?”我说:“你看心理学多‘害人’”。

问题模式的心理学它让没有问题的人产生了惭愧感,它让没有问题的人成了有问题的。于是就会发现一些人总是在那点破儿事上一天到晚说“我有问题,我有问题”,就是没有问题也制造出问题了,这就是问题模式的心理学,也是传统心理学的不好。所以塞利格曼说它好又不好,但是它最终是不够好。不够好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可以做积极心理学这个部分的一些探索,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积极心理学和传统心理学到底有什么样的不同呢?网上流行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禅师问几个徒弟:“地里的杂草怎么样能除掉?”徒弟们纷纷说:“师父,我用这样方法的施肥、我用除草剂、我用锄头去锄、我然后怎么样去进行……”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徒弟们都很沮丧地回来说:“还是没有办法除掉。”禅师说:“看我怎么做。”于是禅师就到地里把庄稼种起来,之后便细心呵护那些庄稼,当庄稼长起来的时候,那些草自动就“让路”了。这就是我进敌退,也就是如果当我们关注积极优势的时候,那些消极的东西就会退掉了。

就好比说你有劲今天能扛一百斤,如果去帮坏人去扛偷来的脏物,你就把这个一百斤的劲儿用掉了,如果你去帮助别人去做好人好事帮别人扛东西,那就意义不同了。这也就是你把一百斤的这个劲、这个情绪能量、这个身体的能量用在哪里的问题了。

因此我们就会看到,积极心理学它不再只是关注心理问题和障碍,而是开发你积极和正向的部分。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让一个人不要去想猫,我们跟他说:“你不要想猫!你不要想黑猫!不要想白猫、不要想花猫、不要想小猫、不要想山猫!”大家脑子里边想什么?全部的人异口同声说:“猫!”

我们过去就一直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说:“你不要动那个东西!你不要不听话!你不要不洗脸!你不要不吃饭!你不要……”可是你会发现我们强调的这些东西孩子全部都没有改,而我们如果用积极的方法去进行就不一样了。

我们忽略掉那些杂草、忽略掉那些问题,用积极的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说:“宝贝,你今天好像比昨天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多留意了三分钟,你的注意力好像增加了三分钟,注意力集中了。”孩子说:“是的吗?真的呀,妈妈。”起初他可能没有多大的反应,但是慢慢地他就强化了积极行为。积极心理学有很多这样的研究,就是研究正性的东西。

接下来要问问题了,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是怎样的?中国有没有积极心理学?前面我讲的说西方人是科学思维,中国人是伦理思维,而印度人是内心的精神思维,也就是宗教思维。我们中国有没有积极心理学?中国当然有。

中国人是信奉八个字“生命向上,人性向善”。所以中国有传统、古典的人本主义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国人就是这样的。“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用的都是这样的一个方式,我们用和的思想用仁的思想,就是仁者爱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最终我们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知行合一,还有心即理”就是儒家的三个思想。

四个代表人物孔孟朱王: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一点骨血走到今天,我们核心人性的理解,其实就是善良的文化,所以我们来看整个一个中国的文化里边,就是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文化,因此来说积极心理学不是舶来品。

中国人本身就有传统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就是积极思维的一个代表,这个代表人物是谁呢?就是孟子,孟子他有向内和向外的两种方式来管理心理的。第一个方式就是五种关系即五伦。伦就是指关系,五伦就是五种关系,五种关系乱了,人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今天发现所有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来找我们做咨询的人,其实就是在五种关系上乱掉了。这五种关系:君臣以前指的是管理者,过去那个时候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今天就是同事的关系,是上下级的关系。那么就是:父子有亲,君臣就改成同事即同事有义,夫妇有顺,朋友有信,长幼有序。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是彼此之间关系的问题。

今天好的婚姻就是好的亲子教育,这样来看,过去我们把五种关系看成是伦理学,而其实它就是心理学。

梁漱溟先生--北大的哲学家,号称中国最后一个的儒者。他说:“我认为《论语》是什么学?《论语》就是自己学,《论语》既不是科学也不是哲学,也不是教育学,但是它是自己学。自己学是怎么学?就是研究自己的一门学问”。研究自己的一门学问,就是对自己有两个途径,第一了解自己;第二对自己有办法。

你会发现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义”的文化。“义”就是规律;“义”就是道;“义”就是合乎情理的人之常情的规律。当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时候,我们就是和谐的,就是幸福的,所以五伦是指人的外部的五种关系。今天很多问题就是因为关系乱了,就是乱伦,乱伦不仅仅只是性的部分、狭隘的部分。

孟子说人有四肢,先有四端。人有四肢,两只手,两只脚,人没有四肢不能行走于这个世间,而人心有四端,是精神的自我,也要有行走的,所以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那么羞恶之心、恻隐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些东西都是人的心理的资本。当时参加中国首届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我写过《中国人的心理资本》这篇文章,就是以四端来写的,发在美国《学者杂志》被他们摘录过去了。

古代积极心理学思想的代表者,就是中国的孟子。而现代积极心理学,西方积极心理学的代表者是塞利格曼。

讲积极心理学的这几年,走到哪里基本上都会有这张图拿过来。所以塞利格曼说幸福有五个元素组成,第一个是积极的情绪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意义,还有沉浸其中、参与和成就。现代心理学,现代心理科学做出来的研究、实证分析和我们传统的积极心理学其实思想完全一样的。

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说孟子的思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它是一种完全的积极思维。我们看到民间很多这种积极心理学,比如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再失马,焉知非非福”中国人本身就有的一种积极心理学自我认知和能力的存在。

积极心理学不是舶来品,积极心理学中国自古至今就有,所以我们的积极心理学走本土化的道路是最适合的。

这几年我一直受彭凯平教授(我的老师之一)的影响,做了两个方面的探索,一方面是心理技术的探索,一方面是在本土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上面探索。

比如说在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的时候,我就提出这样的论文——《积极心理团体治疗技术》,积极心理团体治疗技术的这个本土化的探索,当时做了这个报告。第三届的时候我交了四篇文章,包括其中一篇《向孟子学积极心理学》,还有一个《24节气心理建设的方法》。

那么今年的8月份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将在深圳举行,我在这里提醒大家有机会到深圳去参加中国第四届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会议,这届大会由彭老师担任主席(已经连续四届了),教育部做指导单位,清华大学来举办的。会议上面我递交的积极心理学技术本土化探索实践的四个方向的论文,就是跟我们今天这个话题有一些关联的。

2012年的时候,我应邀到孟府去讲学——向孟子学积极心理学,带着我广州大学心理技术研究生班的学员,当时正好有一批山东省的研究孟子学问的学者就在孟府里边。在孟子像的前边,我给大家做了一个分享,从运用传统积极心理学思想转换现代积极心理学技术为中国当下的社会服务,用这样一个理念去做了分享。

后来我们网校36门课之一《向孟子学积极心理学》的录制,又再次回到这个地方录课。可以说是第一个在孟府孟庙讲心理学,尤其是讲积极心理学的一个学者。现在这本书由凤凰出版传媒出版了,所以这也开启了我们向中国传统积极心理学思想学习的一个思潮。

我们在孟府学习积极心理学当中,我会把孟子的积极心理学分为五个方面:善良的能力、道义的力量、恭敬的行为、智慧的选择和快乐的方法。然后每一个方面再有五个方面,比如说善良,有仁爱的心,仁爱的心能战胜一切,每个人可以做个好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当然这只是初步的探索。

去年年底我又再次到孟府录制《向孟子学积极心理学》我们网校这门课程的时候,孟子研究院的殷延禄主任和我一起又进行了一次交谈,对我们做这样的探索给予很高的肯定,而且还给我们上了半天的课,他从国学的角度来进行探索,专门讲述孟子的积极心理学思想文化。

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与技术化(下)

来自一苇渡心

这个给大家说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有我们中华文化的自信。就在我讲课之前的前几分钟,我看到一篇有关我们中国的GDP和中国目前的一个经济状况的新闻,随后我写了一些东西发在我们的微信群(我的那个工作人员的群)。“中华民族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我们的伟大复兴”那么这句话是谁说的呢?是我们的主席说的。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里边,我们应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

我记得我有一次参加彭凯平老师举办的积极心理学研讨会,当时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有40多个大牛全部到位了,心理所的所长,中国心理协会的会长,各个大学的心理学的院长,去了40多个。作为一个应用者我也很荣幸去参加了这次的会议。

当时在会上彭老师就说到一段话,我原话记不得了,大概意思是说,当我们再去崇拜西方的心理学的时候,其实西方人已经在为心理学找出路,他并且发现东方文化是心理学未来的出路。

我记得彭老师也曾经勉励过我说:志中其实你研究的这些东西放到美国去讲,一定是最先进的,他们都很喜欢听这些东西。所以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有一种文化自信,有了这种文化自信,我们就敢去把我们老祖宗的很多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拿出来,用现代心理科学的方法去转换各种的心理技术,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向。

大家请看上面这张图片,积极心理学技术的功能与目标。我们经过这几年的一个探索,包括我出了《二十六堂积极心理学的技术课》、《生命中的贵人》、《向孟子学积极心理学》,还有接下来我们准备出版的《六十八种积极心理学技术》这本书。

我们的网校里积极心理学是一个系。积极心理学技术和本会团体心理咨询,这是两个本土化的探索,和现代心理科学结合,我们专门设了一个系,一共有七八门课。

为什么我那么重视它呢?积极心理学要想真正地发挥得很好,我们要想真正的为这个社会做更多心理学的服务,像我一开始讲的用心灵温暖心灵。如果我们要真的做到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它必须要有一个技术化,有一个技术载体在中间。

心理科学的知识,通过技术这个桥梁传递到社会大众中间去,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所以我们要在积极心理学这个本土化方面探索,如果我们在积极心理学技术上探索的话,我们就绕不开一个东西,就是积极心理学技术及积极心理学技术的分类。

我们在经过实践和实证研究把它分为四种,第一种是积极情绪培育,积极情绪培育就是培育我们的积极情绪,比如说我们的自豪,我们的骄傲,我们的乐观,我们的兴趣,我们的满意,这些满意、乐观、自豪,就是积极情绪,我们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教育也要围绕这些积极情绪培养。

再比如说,我们今天要在积极品质上去进行训练。我在教班主任去做班会的时候,直接就是我们今天新开班了,然后建立班级的文化。班主任让每一个同学写出一个自己的金字招牌,这个金字招牌就是你拥有怎样的品质?你是善良的,你是乐观的,你是勇敢的,你是坚强的,你是好学的,你是上进的,你是乐此不倦的。那么好,请你写出来,写出来并根据你写的这个品质来进行演讲,让每个同学都上台演讲,底下掌声雷动,然后把全部同学的金字招牌放在一起做一幅班级的积极品质图。

班级每一个人都有一块金字招牌,我们每一个人擦亮自己的金字招牌,让自己立于这个社会,立于这个人世间,那真的就是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心理有能量,那么整个国家的心理资本也就上来了,所以积极心理品质练习就是让一个人自信,让一个人自我,让一个人自尊自强,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积极情绪上来了,就撤销了我们的消极情绪。我们悲观,我们消极,我们伤心,我们彷徨,我们恐惧,我们焦虑,这些东西是消极情绪,消极情绪用原来的问题模式是关注消极情绪。比如说让他去表达,让他去说的那个就是传统模式。积极心理学的模式是培育你的积极心理情绪,这里边有很重要的概念,是有学者专门进行了研究的,一旦积极情绪培育起来,它就会自动撤销消极情绪的。对,就是不知不觉中那些情绪就不见了,你就会发现你这个人又变得很开心、很快乐,这个是特别有意思的,这就是积极意义的转换。

然后是积极人际关系的建设。比如我写的那本书《生命中的贵人》,就是一位心理学家的三十六个贵人,我写完之后,又写了三十六封信去拜访我的这些贵人。这个“生命中的贵人”,就是我们积极心理学技术里边的一个很重要的人际关系建设的技术。

我记得网校里有一个学生对我说:“韦老师,我以前解决不掉我生活的问题,我学了心理学好多年,一直不喜欢这,不喜欢那,我的老公,我的婆婆,他们如何......直到我遇到网校,有一天我做了一件事情,我写一封信给我的婆婆,表达我对她真实的感恩。我写完之后我不觉得什么,她却很感动,但是我突然之间发现,我内心里面仿佛变了一个人,这叫什么呢,这叫感恩技术啊!感恩技术之感恩拜访啊!它其实就是人际关系建设的技术啊,突然之间仿佛峰回路转了,退一步海阔天空了,突然之间就是那种轻舟已过万重山,心舟已过万重山,不再是轻舟是心舟了,人生一下子就豁朗起来了!”

还有太多积极意义转换这个就不讲了。我给大家看一看,我们这四个技术的分类,目前我是在做一本书,积极心理学技术的《六十八个积极心理学技术》,就是积极情绪培育这个部分的我们有一批技术,然后积极的意义转换有一批技术,积极品质练习有一批技术。

比如说我们就举个例子,积极情绪培育其实就是“桃花朵朵开”。我们的作家毕淑敏,她是一个心理学的博士,也是二级心理咨询师,毕淑敏老师有一个技术叫“我的五样”。

当时还没有积极心理学,后来我在做团体的时候结合团体心理技术,就把积极心理学放进去,做出了积极心理学技术,就是我的五个优势。

我的五个优势画一朵桃花,每一朵花瓣上面就有一个优势,然后把这个优势给讲出来分享给他人,在做团体的时候效果就很好!一下就振兴起来了。

我记得我们有一个视频是“宝贝对你说”,我在东北吉林省吉林市丰满第一实验小学做的3000人体验式的家长会上面用的就是“桃花朵朵开”,让每一个家长去说自己孩子的优势,结果有的家长就说,唉!我的孩子还有优势啊!以前我都是觉得他有问题呀!

后来他们学校的合唱团唱了一首歌《宝贝对你说》“你睡着了,手掌紧握,脸上有浅浅酒窝,这一刻我想对你说......”之后只听“哇”地一声所有家长都哭了。我记得当时他们的教育局长都在哭了,因为他在做这个体验也想到他的孩子。 这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自己平时没有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是天天盯着孩子的问题,所以说这个体验是很有威力的。

这个视频在我们的公众号里有,大家想看都是公开的。给大家举这个例子,比如说积极品质练习,像“戴高乐”是个热板凳,我想很多做团体的人都会做,但是我们如果按照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去做就完全不一样。我在军队里做过,在企业里做过,在大学里做过,在我们成长性的工作坊里都做过,有机会大家可以看一看。

积极意义转变其实就是我们对自己过去的经历怎么样办?我过去跟大家讲过积极心理学功能,它有两个功能,第一个就是改写过去的不良情绪,第二个是塑造未来的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它不是积极成功学,它不是不关注问题,它不是说这个人病入膏肓有心理创伤我们把它避开,在外边揉啊按摩啊不去做手术,我们要通过积极意义的转换还是要面对他的问题,但是以积极的视角去做这个的,所以积极心理治疗它一样的要向问题下手。

积极心理学不是积极成功学,不是心灵鸡汤,更不是放点味精的鸡汤,不是说每天早上说点什么阳光的语言就叫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有一套科学的东西,完全符合脑的认知和规律去进行的。

所以大家只要抓住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然后去转换和制作积极心理学技术,你就会在积极心理学这个领域里有很大的一个进展,一定要有心理技术积极心理学技术制作的这样的一个思维。

我在中山大学开的第一届积极心理学技术高级研修班,后来又在山东威海开了第二届,再后来又在网上开了一个网络班,开完之后才办了网校。

在这之前我先给彭老师打电话,我说老师我怕我讲错了,积极心理学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什么是积极心理技术?我就问他两个问题,彭老师说你也不要太过于较积极心理学这个真儿,它其实就是把人性中的真善美发掘出来,激活出来,让人去发挥作用,只要你沿着这样的理念,你做得很多的东西就是积极心理学,我们不一定非要给它去分类、非要搞成对立、非要搞成什么你是传统心理学,我是积极心理学,好像我们不是一起的,好像要对立的,你只要是人心向善,你干什么都行,只要是你公心越来越多,善心越来越多,你用善念善知善行那就没有问题。

关于技术的部分,彭老师说其实你做的这些事,做的这些工作,用的这种方法,有了前面的理念的指导就是积极心理学技术。这样子一听我就会更加的高兴,他解决了我的一个什么困扰呢?以前我学的那些积极心理学的技术是不是没用的?不是的,你只是一下子把它转变过来了,明白吗?所以积极心理学是在笑着,是在舒服着,是在流着眼泪开开心心的像过山车一样的成长自己,这是太美妙了!

我们就要制作积极心理学技术分四步:第一步理论的技术化,第二步技术的工具化,第三步工具的艺术化,第四步技术的智能化。这个部分我不讲了,以后《星期三心理学时间》我会给大家继续讲下去,我在这里就跟大家公布一个消息:我正式决定到了9月1号我们网校招生结束之后,我们韦志中心理学网校《星期三心理学时间》的微信群不解散,至少每个月我还有一堂课给大家,把好的前沿思想和技术给大家,所以这个群你们平时和我们网校的学员还有分享大使读读书。

“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不是一句口号,“用心灵温暖心灵”你怎么温暖别人呢?首先你是一个会练九阳心功的人,你是一个有温度的人,所以积极心理学等于说练的是什么路线?练的是九阳真经的功夫就是正的功,那么正的是阳的,阴的是什么呢?阴的是阴的,那么阴阳要平衡,为什么积极心理学会有呢?是因为过去我们太阴了,所以我们现在要阳,阴盛阳衰了,所以我们现在才有积极心理学。

整体的用一句话来说:用心灵温暖心灵,如果都是阴的,你就是块冰,你怎么去暖化另外一块冰?如果你是一个有温度的人,那么别人慢慢会被你融化,然后会享受自己成长的快乐。

所以“用心灵温暖心灵”它不是一个口号,它是一个技术,它是积极心理学,这样子我们才能够用我们的心灵温暖更多的人,更多的人再温暖更多的人,真正地实现了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

当然了,大家如果进一步的要去了解我这个人,了解我们的网校,了解我们的积极心理学,我建议大家,还是要看一看之前我们拍的一个50分钟的纪录片,我把这个纪录片发给大家,大家有时间的把它保存起来。

另外就是现在我的第二个微信号还有500个位置,我在这里把微信号也再次给大家公布一下,有一些特别想加我的人你们就直接加我的第二个微信号18602015933。

今天的《星期三心理学时间》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希望大家听完之后在咱们每个群里发表自己的感想,学习是要有进有出的,这是学习的最大化,让我们慢慢的形成一种学术氛围,再会,下周再见!

(本文由于琴、孟祥梅、王红娟、董彦彩、李秀丹、李英荣、李青兰、杨喆然、刘燕飞根据韦老师星期三心理学时间录音整理而成,感谢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星期三心理学时间 l 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与技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