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1

#得到大学分享02

##衰退者:怎样应对衰退

这个案例可以让你更加科学的照顾好身边的老人,如果你能分享给身边的老人,改变他们的认知观念,那么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什么是衰退?

如果第一次看到这两个字,我最先想到的是经济衰退,可是仔细一想,不对,经济还是可以逆转的,然后又想到了思维方式,也太对,毕竟我们想让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衰退,现在就可以作准备来训练我们的大脑,并且,人的思考方式是可以强化的,比如现在的查理芒格和50年前他的思维方式肯定有很大的差异。那么,什么是衰退呢?在得到大学的案例库里,教务长蔡钰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第一,衰退不可避免,没有扭转的可能性;**

**第二,你有能力提前做准备;**

**第三,准备得越充分,衰退来的越平缓。**

我们知道了定义以后就很容易找到衰退的案例了,那就是老年人,因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衰老、死亡是世间常态。每个人、每个组织,甚至每个国家,都会面临衰退问题,无可避免。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更好地应对衰退呢?得到大学的研究员邵恒和刘莎以及第0期学员刘红通过对照顾老年人的身上,找到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1、调整心态,接受衰退**

当我们说一个老人“不服老”的时候,往往带有赞扬的意味。不服老确实很可敬,他们可能保持高强度的运动,积极服用保健品。可能还是按照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强度来生活。

但是在老年病学家眼中,这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老年病学家并不反对老年人付出努力来对抗衰老,而是说,他们对衰老的心态是“对抗”,而应对衰老的正确心态其实不是对抗,而是接受。在接受的基础上,再去努力延缓。

举个例子,冬天是老年人摔倒骨折的高发时期,很多医护人员和家人也都会劝老年人减少外出活动,可使仍然有很多老年人说自己身体没问题,不会摔跤等等,依旧选择了出门,而结果往往是真的会摔跤并且骨折。

老年病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成年后,他的生命曲线便呈现出持续下滑的状态,并且会有几个大的台阶,这些往往是一些重大疾病或者意外事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对个别配件是有备用机制的,比如说我们有两个肾,两个肺,如果有一个出问题,用另一个也能生存,而且我们的基因也有备用的。但等一个人的身体衰退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一个急剧下滑的节点,在这之后,人体就会进入一个虚弱的状态。所以,接受人体一直在衰退这个事实,本质上就是要求当事人不回避问题。

所以,只有先接受衰退,才能在衰退期里调整到更平和的心态,作出对自己最优的决策。毕竟,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在这里,老年病学家给出了对于平衡不好衰退关系的老年人一点建议:在具体的生活场景里,帮老人建立对具体某件事的掌控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仍然是生活的主人。比如,十一期间去哪里玩、晚饭吃什么、过节去哪里走亲戚,这些问题可以先征求老人的意见,尽量满足他们的想法,这样就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家里仍然是有一定话语权的,并不需要掩饰自己衰老的事实。

**2、维护掌握生活的积极心态**

在掌控感方面,老年人自己也能做很多尝试,比如在美国的一所疗养院里,工作人员就发现,他们在养老院养了很多的小猫小狗,还有很多植物,甚至还有一个菜园子。每个老年人都有任务,要负责看不同的动物和植物。不仅如此,养老院还让员工的孩子放学以后,都到养老院来玩、做功课,老人负责照看和辅导孩子们。

通过这些常识,经过2年的观察,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收获:这里的老人相比引入动植物之前死亡率下降了15%。而且,老人们对药物的使用也减少了很多,他们的处方药数量竟然比以前下降了一半,尤其是那些针对痛苦的精神类药物。

所以,如果你身边刚好有需要照顾的老人,你应该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了:充分地给老人自主选择的权利,并且让他们真正的动手去做,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他们才能有掌控感,才能对生活有更加积极的心态。

**3、提防关键变量,避免衰退加速**

这个方法比较学术,简单来说,在老年人的各种病症中,要注意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摔跤。因为一旦老年人跌倒,大概率就是髋关节骨折,长期卧床,然后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严重的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导致死亡。

比如文章中提到了一位85岁老太太的案例,这位老太太来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多的病症,比如眼中的关节炎、高血压、青光眼,还做过直肠癌手术,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肺部,老太太的每一个病症都会引发一个致命的并发症,但是主治医生首先是让老太太躺到床上,查看了他的脚和腿部肌肉有没有问题,还询问了她吃的药里面有没有让自己感到眩晕。而这个医生注意到的就是对老人致命的变量:摔跤。

就像我在上面讲到的,冬天不建议老年人出门,原因就是路滑容易摔跤。有一份报告《中国人口出生死亡季节分布规律初探》,报告中显示,1月和12月是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率最高法的时间。而这个季节正是大多数地区的冬天。

所以老年病学家们有一个共识,当一个人过了65岁,最该提防的就是冬天。寒冷可以促使老年人的骨折风险增加,另外,还能诱发其他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流感等等。

**4、调整优先级,关注生命质量**

在应对衰退这件事上,我们大多数人的想法是如何延长寿命,比如经常运动、吃很多保健品等等,其实这些都是长期策略。但是,在老年病学家眼里,他们关注的并不是延长寿命,而是更重要的目标:生活质量。

比如说你现在有一位老年人,可能患有骨质疏松、高血压、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等,这些病都不可能治愈。我们会建议老年人多运动,饮食规律,但是这些并不能使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升,所以,老年病学家告诉我们,优先级最高的事还是最大程度地保证个体的生命质量。

在医疗领域里有一种特殊的干预手段:善终治疗。这里的善终并不仅仅是患者没救了,放弃医疗干预,或者疼的受不了了,打一针吗啡那么简单。这里说的是排列优先级,定义出老年人现阶段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可能有的患者会说,我想参加半个月以后儿子的婚礼;或者,我想尽量避免疼痛,能好吃好喝的过一段时间;再比如,我想尽量长期保持一个可以工作的状态等等。

所以,当医生知道了患者目前最重要的目标以后,再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因为优先级,那一定会有一些取舍,为了达成目标,你愿意做出什么样的牺牲?要知道,比起你愿意达成什么目标,明白你愿意放弃什么更为重要。

比如为了保持清醒,有更多和家人交谈的时间,那么你愿意减少止疼片的计量,因此忍受更多的痛苦吗?或者,你是否愿意为了少受罪,增加止疼片的计量,但是必须要忍受味觉的丧失吗?

我们很多人听到这里会觉得现实太残酷、太消极了,我们不是应该让老年人活得更久才是最好的孝道吗?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让患者在有限的生命时光里实现心愿,而不是被疾病或者医疗手段所绑架才是对患者最大的尊重。

比如毕马威的前CEO尤金奥凯利写过一本自传《追逐日光》,他就是秉承了这种理解:53岁被诊断出脑癌晚期以后,面对生命最后的3个月,他决定不把中心放在天天想着死亡的恐惧上,而是要活在当下,去主动让这3个月变得美妙起来。

通过老年病学家和医护人员照顾老年人的案例,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应对衰退,在这里总结一下上面的方法:

**_1、调整心态,接受现实。_**

**_2、借助具体事件,来维持衰退者对生活的掌控感。_**

**_3、提防关键变量,防止衰退加速。_**

**_4、调整生活目标的优先级,优先保护衰退者的生命质量。_**

通过这个案例,我的得到有三点:

**第一,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很重要,接受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要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二,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或者心烦意乱的时候,尝试先从手头的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拿起一本喜欢看的书、看一个收藏很久的电影在或者出去走走。**

**第三,学会取舍,要懂得这个世界并不是完美的,要坚信,当上帝为你关上了一个门的时候,也必然会给你开启一扇窗,要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医生:怎样在不确定中做决策

这个案例可以让你更好的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让你更好、更快地做出决策

###怎样在不确定中做决策

在上面我们讲了如何应对衰退,其中给出的一点得到是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要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呢?或者,如何在不确定中做决策?教务长蔡钰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第一,信息己不完备;**

**第二,事件特别紧张;**

**第三,你的决策带来的后果性命攸关。**

现实生活中,有一类人几乎每天都在不确定中做决策,那就是ICU的医生,所以这里我们称之为医生思维,北京的唐世宁主任在一家三甲医院的ICU工作了18年,他总结了四个在抢救重症病人过程中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医生,也适用于我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最优质的决策:

**1、唐僧法则**

在西游记里,沙僧有两句经典的台词:第一句,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第二句,二师兄,师傅又被妖怪抓走了。你看,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唐僧经常被抓走,而且有的时候连妖怪是谁都不知道,但是,只要唐僧不死,孙悟空就会想方设法的救他出来,只要能救出来,就能继续上路西天取经,就算孙悟空救不了唐僧,还有观音和如来。所以,在西游记里,最重要的就是活着。

回到医生的思维框架里,最重要的也是让病人活下来,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生命第一法则。如果你是一名创业者,这个法则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事情来了,先问问自己,如果这么做了我的企业会不会死掉?只有先活下来,才能谈发展。还记得前两年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万科在股东大会的会场打出了三个直击人心的广告语:活下去。

**2、第一张骨牌法则**

唐僧活下来以后,作为医生就该去找致病的原因了,所以这里要用到医生的第二个法则,第一张骨牌法则。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玩多米诺骨牌的时候,推到第一张会推动后面所有的骨牌依次倒下。所以在医学中,当一个危重病人来到ICU以后,在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基础上,就要检查哪一个疾病是该病人的第一张骨牌。

唐世宁医生在文章中为我们聚了一个例子,说有一次推进来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她患有严重的肺炎,肺里的炎症面积很大,导致她呼吸困难。另外,病人的情绪也不稳定,还伴着骨头疼、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并且一年前还被诊断为肺癌、甲状腺癌,还有多年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史。我们普通人一听估计会想,这每一种病都可能是第一张骨牌啊,该怎么办呢?唐医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让这位老人做了血液肿瘤基因的检测,结果发现肺癌的基因变异,最终判断肺癌是第一张骨牌,并开具了一些药物,仅仅一周,老人的症状就有所缓解。

那么,唐医生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找到第一张骨牌的呢?

**3、马蹄声法则**

唐医生告诉我们,在医学院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听到马蹄声,先想马,不要猜斑马。为什么呢?因为马常见,而斑马不常见。所以,这个马蹄声法则实际上就是概率问题。医生做决策的时候,要优先考虑大概率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概率大小,逐一落实,最后才考虑罕见病。

概率问题其实是我们很多人常犯的一种错误,就是人们的惯性思维,对于罕见的东西,印象会比较深刻,尤其是罕见病。如果我们把自己头疼脑热症状输入百度的话,估计你看十分钟就会被吓死,因为这个上面分析出来的全是一些绝症。所以,马蹄声法则,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常见的主观偏见。

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或者要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概率的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因为我们想象的结果和实际发生的结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但是,就算我们遵守了这个原则,可是在不确定性和时间紧迫的前提下,要快速做出决策,也可能会因为主观经验带来一定的偏差,毕竟我们都是人,不是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吗?如果你手里有把锤子,你看什么都像钉子。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到第四个法则:

**4、高尔夫法则**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些打高尔夫的人,想要球最终进洞,都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挥杆角度和站立位置。我们也是一样,从第一个决策开始,就会有一个不断校准的过程,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不断校准法则。

唐医生告诉我们,就算医术再高明,急诊的误诊率仍然搞到10%-20%,被误诊了怎么办?通过后续的检查,一步一步的校正自己最初的决策。在校正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寻找最可靠的证据、许多科室进行会诊或者邀请或内外知名专家等等,这些都是为了避免医生个人的主观经验带来的错误。

那么,对于我们学习一个新技能或者寻找自己的爱好也同样适用这个法则,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尝试不同的方法,这个时候如果发现某个方法不适合自己或者做起来会让自己不爽,那就赶紧换掉,重新选择一个新的方法,另外,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选择什么方法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访谈和咨询专家的方法来校正自己的学习过程。

通过上面四个法则,让我们了解了ICU医生的工作模式,这些方法论不仅适用于医生,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个人成长:

**1、唐僧法则,它的本质是把紧急事件变成常规事件,先解决后果不可逆的事。**

**2、第一张骨牌法则,你必须得知道,不管情况多么复杂,你的资源能解决的只能是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要集中资源去解决首要问题,这一点太重要了。**

**3、马蹄声法则,我们要理解和接受概率的存在,也就是说,你平时就要花功夫去积累怎么去判断首要问题。我们常说见识广目的就在这,一个人见闻广博就是说他能够判断不同的事情出现的概率,可见平时积累对于快速决策有多么重要。**

**4、高尔夫法则,再紧急的决策也会有过程,绝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在过程中不断校准。**

通过这个案例,我的得到有三点:

**第一,在工作中要明确自己的工作原则,每天先解决那些后果不可逆的事情,要时刻给任务做一个优先级的排序。**

**第二,接受概率的存在,并且有意培养自己的概率思维,遇到任何事情,先去思考这件事发生的概率怎样,而不是直接通过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做出决策。**

**第三,做一项任务的时候,要做好随时调整的思想准备,接受这个世界和自己是不完美的,只有不断的迭代,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