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一字之差”

最近我们敬爱的北京大学,因一字之差,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原因是开学季,其下经管学院打出一条横幅,使用了“热列欢迎”一错别词,误将“列”字用成了“烈”。

一时间舆论哗然。

北大作为与清华并列的,中国最高深学府,无疑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注目与期待、赞美与审视。

正因这份特别,故而在别处可能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人们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朴实,“北大作为中国最高等的学府,怎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呢?”

于此,北大的老师们也很重视,甚至专门成立了工作组来应对。

如此积极的态度,也算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这是一字之差而引起的讨论,对于浊某一个经常写字之人而言,感慨则特别深。

作为一个写字人,想要永远不用错字,怕是极困难的吧。尽管我一直在很努力地避免错字,然而不用查也知道,自己已写的文章里,错别字恐怕依旧不少。

若是每发现一处错别字都要比照北大标准,成立个工作组来应对,那恐怕我也不用写了。

此事于我是如此,于北大想来也是一样的。

北大作为全国最高等的学府,每年产出的报告、论文不计其数,其中难免也会有一些错别字。

若是每发现一个错字便要成立个工作组,那估计其它什么活也不用干了。

事实是如此艰难,然而我想北大老师们因此而成立工作组的举动,依旧有其意义。

一者它体现了学者们的谦虚,发现了问题不隐藏,直面处之。二者能给接下来的工作发出警醒,提醒人们要更加注意细节。三者对于公众的关切而言,这也是一种负责任的回应。

哎,北大是那个北大,清华是那个清华。

犹记得我还在北京时,坐公交车途经过清华北大的校门。我隔着窗向里深深地凝望着,内心是说不出的情愫。

“你将来要上清华还是北大呀?”,类似的问题,或许中国的每个小孩在童年懵懂无知的时候,都会被大人们提问过。

也因如此,孩子们与“清华”、“北大”这两个字眼有了连接。

待长成之后,物似人非。此时再听到“清华”与“北大”,内心泛起的依旧是过去懵懂的悸动。

在我心里,“北大”或“清华”,都是世上极美好的地方。一个我没能去成的美好地方。

学人化浊

2019-08-23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大的“一字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