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4 被过度使用的批判性思维,带宽决定生意大小,厉害的CEO什么样?,Elon Musk公布“超级隧道计划”。

批判性思维,已经有太多资料。今天罗振宇讲的是另一个角度,而且第二篇是反对过度批判性思维的。


2017-05-04 被过度使用的批判性思维,带宽决定生意大小,厉害的CEO什么样?,Elon Musk公布“超级隧道计划”。_第1张图片

罗振宇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定义很多。但是归结下来,无非是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会定义、分析概念。

2.会分析论证的结构。

3.能发现论证中隐含的前提假设。

4.能避免逻辑谬误。

5.能判断信息的可信度。

6.能考虑到不同的可能。

7.要求高一点——能用严谨的论证说服他人。

还有很多,这个清单你还可以往下列。写批判性思维方面的书也有很多,比较著名的像《学会提问》、《思考的艺术》等等。今天时间有限今天我只提醒大家三点:

第一,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不是原理,而是丰富的知识。

批判性思维和数学经济学等学科不同,它不是一种工具,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它只是告诉你一系列思维的原则,这就好像是语法,你学会了精通了很了不起,但是如果你单词量很少的话,就没有啥用,你仍然不算掌握了这门语言。

举个例子,前几年反日特别厉害。我身边就连不少名校毕业的人也认为,如果上街去砸烂了一台日系车,这样中国人就不敢再买日系车了,而是转而支持国产车,如此就达到了爱国的目的。你看,这人动机很崇高吧,思路很清晰吧,逻辑很强悍吧?但他们的问题不是逻辑问题,而是知识问题,说白了,他们不是笨和懒,而是无知:

他不知道很多日系车是在中国代工生产的,也有些是中日合资的,是中国工人造的,可以促进中国经济;他们不知道,日本生产的产品已经渗透到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台手机里面都有日本生产的零件和日本的技术;他们不知道经济的全球化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全面的抵制日货不仅不可能,还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损伤。

你看,知识的用途之一,就是用来进行自我校准,只有逻辑没有用。一个看似和你生活无关的知识,也许在某个关头,会影响一个对你特别重要的判断。

批判性思维不是批判一切、怀疑一切。批判性思维不是反求诸己,不是纯粹的概念推演,而是求诸外界、求诸知识的。否则,就像杨绛先生(钱钟书的夫人)嘲笑某些人说的——想得太多,书读太少。

我们多次推荐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其中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靠谱的思维方法,叫“多元思维模型”。他提倡要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来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因为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到处都是钉子。这句话经常挂在芒格的口中,当你手中只有一种工具的时候,你就只能用这种工具来干活。

所以芒格说,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牢牢记住一系列原理,什么复利原理、排列组合原理、决策树理论、误判心理学等等100多种模型,它们加在一起往往能够带来特别大的力量。这是两种、三种或四种力量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方向,而你得到的通常不仅仅是几种力量之和。

关于批判性思维,我要强调的第二点是:批判性思维不是让你不犯错,而是犯错之后能及时纠错。

从生命起源到今天的三十几亿年内,所生存的物种中,99%以上已经灭绝了,这个事实很悲惨。但是它说明了一点:进化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

进化论认为,在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中,任何适应性改良都会得到奖励。

像猎豹和羚羊之间的赛跑,只有跑得最快的猎豹才能猎杀足够多的羚羊;而只有跑得更快的羚羊,才有机会逃脱猎手的追捕。猎豹有被饿死的,羚羊也被大量残杀。但是没关系,从物种的角度看,猛兽与猎物之间的“军备竞赛”是好事,使这两种动物的身体结构设计更加精致,他们各自都得益了。

所以,批判性思维,本质上是我们对世界认知的进化过程。它不是考场,没人为你打分数,你现在有多正确不重要,重要的是纠错的速度。

关于批判性思维,我要强调的第三点是:它不能给你确定的结果,它只能帮你对事情发生的概率进行判断,然后你再对大概率的事持续下注。

以前我们讲过,概率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所谓牛人就是有能力把世界抽象为概率。比如,看书的人比不看书的人将来成功的概率会高,所以聪明人会赌学知识。虽然谁也不能保证学了知识一定怎样,但是他知道多一门知识未来成功的概率就高。

就像查理·芒格,他一生手不释卷,学习各领域的知识,因为他相信“多元思维模型”会提升他成功的概率。

所以当有人说,你学这个有什么用,他可能还会举出一系列知识无用的例子。这些人说得都对,但他只是不懂概率而已,他不会对大概率的事件持续下注,所以这样的人不会成功。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并没有讲批判性思维本身,那是现代人生存的必须技能。是人类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启用的一套思维框架,它是用来不断检查你认可的逻辑一致性和事实准确性的工具。

关于批判性思维,我们今天主要强调了三点:

第一,原理不重要,更多角度的知识才重要。这就相当于语法和单词量的关系,想学好一门语言,缺一不可。

第二,不是让你不犯错,关键是能及时地纠错。这个大自然运行了几十亿年的程序,到现在为止,效果还不错。

第三,批判性思维,不能给你确定的结果,而是能对事情发生的概率进行判断。成功的人,总是这样,对大概率的事持续下注。


2017-05-04 被过度使用的批判性思维,带宽决定生意大小,厉害的CEO什么样?,Elon Musk公布“超级隧道计划”。_第2张图片

古典  被过度使用的批判性思维

什么在阻碍我们的独立思考?

1。认知偏差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你看到的。

人脑的认知和真实世界,有很多认知偏差。所谓“概念升级”,就是一次次纠正认知偏差的过程。

整个“得到”的各路大神每天帮你升级认知。

心智发展的三个阶段

教育学家威廉 佩里研究了大学生认知发展中世界观的变化过程,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非黑即白的二元论(Dualism)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第二阶段:相对主义(Relativism)打你了解到更多不同的角度和看法,你会开始怀疑一起,或者否定一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所以你不能说我一定是错的。

第三阶段:承担责任(Commitment)他们会理性地认为,对任何事情的认识,都是不断靠近真相的过程。如果是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不仅要对结论负责,并愿意在新的证据加入时,转变已有的结论。

开放的怀疑,灵活的结论,才是心智的最高境界。

3. 批判过度

也许你没有意识到——批判性思维过度,恰恰是批判性思维的大敌。

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启用批判性思维——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事情或争论,都不是批判性思考的议题。

比如早上全家吃早饭,老婆说儿子好聪明啊,天蝎座的人成大事的概率最高。如果顺口就一句“第一有数据佐证么?第二什么事才叫做大事?”吃个早饭,没人要跟你争辩,讨论的结果无所谓对错。

这种情况就是生活大爆炸的来源吧。

不是每个问题或者每个人的非理性行为都需要你站出来与之战斗,处处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是初学者的“半吊子响”毛病。

学会把你的注意力留在自己的精进和真正重要的问题上。我见过很多人学了点批判性思维,上网跟人干仗20小时不累,但是对自己人生怎么选择这种严肃话题,完全从众,没有思考。

真正的生活的高手是——在批判性思维之外,保留宽容性思考——对那些不准备跟你讲逻辑的人,不讲理的地方,不重要的问题——表达观点,然后绝不纠缠。如果是朋友就继续处,是亲人就接着哄——不惜以“不科学”为代价。

如果有一天他们觉醒了,再好好沟通,不要嘲笑讽刺——你不也是这么慢慢学会的么?这就好比拳击高手——能不打野架,尽量不打,低调让开,怂就怂了。真功夫只在正规比赛里,或者有实力的人的面前显露。

四处批评的人,忘记了科学的本质——求真。虽然真相不可测,感知会有各种偏差,心里各种防御。我们却发展出科学的方法论——面对共同的事实,共同的逻辑推理,共同的推演结论。

科学是一种人人都能通过努力一点一点理解的世界真相,是一种心之上的民主,而不是几个精英的臆断。科学是一种宽容的求真。

颇有王阳明心学的风范。

我们现在接触的思想,不是你我的原创,而是前人的积累。你身边那些暂时没有学的人,他们也不是不想学,只是时间,资源,注意力没到位。

这情景好比挤公交——没上去的时候,“再挤挤,我还能上去。”一旦上去了,“别挤了!没地儿啦!”

这个时候,你是否能宽容点?努力再往里挤一挤,给刚才的自己腾个地儿呢?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宽容性思维,则是一种处事的原则。

所以,人们喜欢在新语丝时代的方舟子,而不是后来喜欢四处大家,动不动就逻辑+傻B,小人,疯子等词语给人贴标签的方舟子。——即使是对的,但不宽容。

那么,如何对待自己和他的人不够聪明呢?

对自己要死磕,找到认知偏差,超越心里抗拒;对别人要宽容。

如房龙所说——“宽容: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于不同于自己的观点的见解要耐心,公正,包容。”

2017-05-04 被过度使用的批判性思维,带宽决定生意大小,厉害的CEO什么样?,Elon Musk公布“超级隧道计划”。_第3张图片


2017-05-04 被过度使用的批判性思维,带宽决定生意大小,厉害的CEO什么样?,Elon Musk公布“超级隧道计划”。_第4张图片

吴军 第205封信丨香农第二定理:带宽决定生意大小

聊聊信息论中的“香农第二定理”在商业中的应用。

在聊香农第二定理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早期通信发展史上的一个故事。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电视还没有兴起,收音机是大家获得新闻和享受娱乐的主要方式。由于节目的频道越来越多,因此频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比如原来从900千赫兹到1600千赫兹之间有10个电台,均匀分布,每个频道之间的距离为70千赫兹,如果一下子增加到100个电台,频道之间的距离只剩下7千赫兹了。这时大家发现不同电台之间会互相干扰。

当时无线电专家们的想法是,如果能把频率调得更准一点,不就能不再相互干扰了吗?于是工程师们努力了很长时间,后来他们发现不论自己怎么努力调准频率,噪音都难以消除,但是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的是香农,他用熵的概念将信息量化后,也从理论上给出了无线电两个频率之间能够传输的信息速率上限,这个上限被称为带宽。香农指出,如果传输信息的速率不超过这个带宽,你总能找到一个方法,让这些信息都传出去而且不出错,但是如果传输的速率达到或者超过带宽,不论你用什么样的编码方法,信息传输的错误率一定是100%。这就是香农第二定理

对于这个定理,经历过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的读者应该都有亲身体会。在最早期拨号上网时,大家只能看邮件,如果你想打开一个网页,不仅等待时间非常长,而且浏览器经常就卡死在那里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拨号上网带宽太窄(不超过56K),传输速度只要快一点,就会出错,然后就需要重新传输,当然可能再出错,于是就陷入了“传输-出错-重传-再出错”的怪圈,最后把浏览器搞死。

到了DSL(数字用户线路)上网时,我们浏览网页就很流畅了,但是看视频还是有问题,原因就是香农第二定理的限制。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宽带网络上网时可以看视频,在光纤入户时可以看高清。也就是说,有多少带宽,就可以多快地传输数据。

虽然在过去的20年里,无线上网的速度增加了很多,但是它却并不能够无限制增长,因为在空中,无线电波的频率是有范围的,而这个频率的范围决定了总的带宽。如果一个地区上网的人多了,每个人能够分配到的带宽就很有限,不管怎样改进技术,上网的速度都无法突破香农第二定理所给的极限。很多人以为有了3G、4G、5G和未来的6G,无线上网能够像光纤一样快,那是不切实际的。

接下来我们聊聊这个定理在商业上的应用。我们总是讲,有多少人脉做多大生意,这个人脉其实就是带宽。如果一个商人能够有几个商业伙伴,而另一个商人有几十个同样水平的商业伙伴,那么后者的生意就会比前者大。在当今社会,同一个时代几个公司,彼此产品在质量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人脉常常决定了生意的成败。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通信的革命,也就给商人们拓宽做生意的带宽提供了条件。在农耕文明时代,假如有一个浙江湖州的小工匠,做毛笔做得很好,知道这件事的只有他周围的一些朋友和文人墨客,这就是他的人脉。这些人或许会帮他去宣传,这样经过口口相传,几年后他的生意可能会做到整个杭州,经过他一辈子的努力,如果运气好,他的生意可以做到上海。当然,大部分人没有这样的运气。农耕文明时代的这种商业模式使得中间商人要赚取大部分利润,因为带宽(人脉)的限制,他们传播的成本特别高。

到了工业时代,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商业媒体和广告业开始出现。一个工厂的产品信息可以比较快地、以比较低的成本传播出去,也就是说,传播的带宽增加了很多。产品推广的速度大大增加。再加上工业化生产带来了产品的同质性,这样品牌的推广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这样的结果是垄断的出现和全球品牌的诞生。

在电话、无线电和电视出现后,全世界通信的带宽进一步增加,这使得一个国家的产品有可能卖到全世界。由此可以看出带宽对商业的重要性。当然,由于电视这样的传播手段带宽成本较高,因此真正能够销售到全球的只有比较大的公司的产品。相比之下,局限在一个地域的收音机和报纸的带宽成本较低,本地的一些商业要靠它们推广。因此,在电视时代,你可以看到上海和广东生产的产品向湖州这些小地方推广。但是,小地方生产的商品虽然传播到大城市比农业时代快得多,但是依然很难做生意。

到了互联网时代,人类第一次有了廉价的、能够触达全世界的带宽,使得电子商务能够快速发展。淘宝从本质上讲,就是拓宽了商业的带宽。一方面,一个偏远地区的小企业甚至个体制造业的产品,可以大量地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讲,他们接受商品信息的带宽也大大地拓宽了。在农业时代,他们只能获得当地的商品信息和购买本地生产的产品,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一个小村子里的人也有了从全国各地挑选自己中意的商品的可能性。正是由于掌握了商业上的带宽,淘宝才变得那样值钱。

我们今天常常讲互联网思维,其本质就是控制带宽和利用带宽。今天无论是滴滴打车还是Uber都不拥有一辆汽车,但是生意却超过任何出租车公司。在线房屋租赁公司爱彼迎(Airbnb)不拥有一个酒店,但是业务却比全世界最大的酒店集团还要大。这里面的原因就是他们拥有了商业的带宽。这也应验了那句俗话,有多大的人脉,做多大的生意。而在商业上,人脉和带宽是划等号的。

讲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明白我的用意了,我们今天做任何事情,都要努力拓展带宽,因为根据香农的理论,带宽永远是通信量的瓶颈。


2017-05-04 被过度使用的批判性思维,带宽决定生意大小,厉害的CEO什么样?,Elon Musk公布“超级隧道计划”。_第5张图片

万维钢  日课181|厉害的CEO什么样?

《哈佛商业评论》“什么让成功的CEO脱颖而出”( What Sets Successful CEOs Apart ),多方合作的研究“CEO基因组计划(CEO Genome Project)”。这个研究是用数据分析的方法,看看CEO身上有哪些成功素质。

这是我们都关心的一个基本问题。如果这是有史以来最为权威的答案,那么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会发挥作用,所以值得咱们好好说说。

CEO,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工作。你不但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董事会、员工负责,对公司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负责。公司上下所有的指令,归根结底都来自于CEO,所以别人都可以被动,CEO必须积极主动。CEO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业绩……—— 至少在外人看来是这样的,出了问题就得你负责。

CEO的工作难干到什么程度呢?这篇文章中就提到,在2000年到2003年之间,财富500强中有四分之一的CEO被撤职。一般员工,甚至政府官员,都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撤职率。

可是有趣的是,CEO的职位如此重要,却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样的人适合成为一名好CEO。不但我们不了解,连投资人和董事会里那些对选拔CEO有决定权的人也对此所知甚少。

这就是这项研究的价值所在。这是一个大项目,从大学到私人公司多方合作,研究对象是17000名企业高管,其中包括2000名CEO。这些人被做了全面的评估,性格分析、详细简历和别人对他们的各种评价应有尽有。所以研究者敢于叫这个特别牛气的名字,“CEO基因组计划” —— 显然是在模仿生物学家搞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那好CEO都有些什么基因呢?咱们先说几个这项研究发现的、人们常有的错误认识 ——

通常我们认为CEO应该是比较外向的人,而事实上内向CEO的表现比外向CEO更好。

通常我们认为CEO是优中选优,过关斩将一路打赢各种比赛过来的,而事实上,厉害的CEO中有很多人的职业生涯中有失败的经历,其中45%的人曾经犯过重大错误。

通常我们认为CEO应该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而事实上优秀的CEO里只有7%毕业于常青藤大学,更有8%是根本没上过大学。

通常我们认为CEO是那些表现得非常自信的人,而事实上表现得自信只在面试的时候有效。表现得自信的人更容易被董事会选拔为CEO,但并不一定是优秀的CEO。

CEO,特别是厉害的CEO,的确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群。他可能没上过什么名校,人生之中经历过挫折,职业生涯中犯过很大的错误,性格内向,外表看来也没有咄咄逼人的自信。就是这样的人,管理着一帮履历光鲜,夸夸其谈的高材生。

那么,对CEO来说,真正有用的特质是什么呢?你不需要从A学到Z。对于那些特别厉害的CEO,研究者只总结了四项关键素质 —— 而你如果能做到其中两项,就已经很不错了。

1.快速决断

遇到任何问题,你要尽可能早、尽可能快地做出决策,而且还必须非常坚定。哪怕是当前的局面还不明朗,信息还不完全,甚至这个领域对你来说很陌生,作为CEO,你仍然需要快速拍板。你拍板了,公司才能行动。

有一个CEO说,“只要有65%的把握,我就会做出决定。”谁都不可能拥有完美的信息,如果什么事情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那何必还要你这个CEO来决定?

这个哲学是错误的决定也比没有决定要好得多。犹豫不决是最糟糕的做法。如果CEO犹豫不决,全公司上下就会陷入不知道做什么的境地,就没有行动力,就可能错失良机。

那你可能说,万一决定错了怎么办?别担心。绝大部分错误都算不了什么,行动是可以随时调整的。

研究者发现,人们在评价CEO的时候,凡是公认的好CEO,都是能快速决策的CEO。只有6%的CEO是因为做出了错误决定而获得了很低的评价,绝大多数CEO是因为决策太慢而被批评。在被撤职的CEO中,只有1/3的人是因为做出了错误决定,大多数人被撤职是因为他们在该做决定的时候没有做决定。

那么,在做决定这件事上,一个聪明人可能就不如那些有决断力的人。聪明人考虑的因素往往过多,瞻前顾后。的确,最后聪明人的决策往往更正确,但是错过时机是更大的罪过。

但决策只是做事的第一步,你有了决定,还得有能耐让别人支持你的决定。

2.争取各方支持

有位CEO,每当重大决定的时候,都会画一个人物关系图,图中标出了办成这件事情需要涉及到的所有重要人员。然后他会和这些人挨个谈话,取得他们对这个决定的支持。如果有人始终反对他的决定,那么他就会尽力把这个反对的力量往正面的方向引导。

如果别人不支持你,你的“政令”就出不了办公室。所以好的CEO一定要能够将自己的理念传达给董事会以及员工,取得众人的理解和支持,让别人和你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这也是为什么CEO要经常向高层回报工作,有什么成绩得经常说,用成绩证明自己确实值得信任。

想要令行禁止,平时就得树立威信。有的CEO说,自己在公司一举一动都得注意,因为自己的任何一个表情都可能会被手下的人放大十倍解读。比如你手下一个人在作报告,你突然感到自己的后背有点疼,于是做出了一个很难受的表情 —— 本来这个表情和报告没关系,但是作报告的人就很容易把它解读为“CEO是不是要解雇我”。

所以一个CEO必须随时注意跟员工的关系。但你不需要让员工都喜欢你,你要的是他们支持你。这意味着你不应该害怕公司里的冲突,有冲突要积极应对,而不是做一个和稀泥的老好人。

充分听取相关人等的意见,让人感觉到你重视他们的意见,可以让人更支持你。我们专栏前面说过,你甚至应该指定一个蓝军部队,专门给你提相反的意见。如果你能积极听取每个人的意见,就会给人一种感觉:你很重视他们,这样更容易取得共识。

但是请注意,尽可能取得共识,这是为了执行你的决定 —— 而不是有了共识才能做决定。决定取决于你,千万不要让手下人产生“民主决策”的错觉。好的CEO,不会在公司搞什么民主政治。

3.主动适应新局面

当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时候, CEO应该积极领着公司做出相应的改变,比如推出新产品、公司转型等等,这是CEO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想要做到这一点,CEO必须能够从长远考虑问题。我们可以把公司所有问题分为三类:短期,中期和长远 —— 那么这个研究发现,不行的CEO会花30%的时间去考虑长远问题,而厉害的CEO会花50%的时间去考虑长远问题。这就是说,CEO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考虑公司的长期战略上,而不应该把太多精力花在日常公司管理和运营方面。

如果你心里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长期战略,你看问题的眼光就不一样了。从战略视角去看,你会获得见微知著的能力!你会从自己的社交圈里,从各个地方取得信息,大大提高敏感度。可能别人没觉得这个事有多重要,可是你一眼就能发现其中可能蕴含着市场即将发生的重大变化!这样你就会抢先一步对公司做出相应的调整。

另一方面,能从长远问题考虑的CEO不会在意公司短期的挫折。普通CEO视为失败的事情,高水平CEO会把它当成公司学习成长的机会。

4.给人可靠感

咱们先说一个例子。某公司正打算任命一位新的CEO,它的一个强力部门的经理想要竞争这个职位,而他刚刚超额50%完成了全年销售任务。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要知道当时行业水平是你能超额2%都算好成绩。

可是这位经理却没能当上CEO。他这个业绩太突然,别人根本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更不知道他未来还能不能复制这样的业绩。

想要当一个受人肯定的CEO,你必须给人一种“可靠感”。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你得给人一个合理的预期。这也就是说你计划要干什么事,公司业绩在几个月或者一年内能达到什么程度,你要提前告诉股东和员工,让人觉得你“有谱”。

第二,到了时候,你得达到、最好能超出这个预期,让人觉得你“靠谱”。我觉得这个文化有点受到财务报表制度的影响。上市公司每个季度都要发布一次财报,你得总结这个季度做到了什么,还得汇报下季度想做到什么。华尔街对报表非常敏感,给每个公司一个预期,一旦达不到预期,股价就会受到惩罚。

这是一个非常束缚人的文化,CEO必须时刻确保公司业绩达到预期。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发挥稳定、每次都能让公司业绩比华尔街预期稍微好一点的CEO,就非常可贵了。

这就是“CEO基因组计划”发现的优秀CEO应该具备的四个素质。当然,一个优秀的CEO需要具备的素质肯定不止四条,比如说你人品也得好啊?对。但是人品好是对所有领导者的要求,人品不好早就被淘汰了 —— 但是这四项素质,是能把优秀CEO和普通CEO区分开来的关键素质。

好消息是这四个素质都是可以学的。研究发现,如果你有意识地练习这方面的能力,你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成为好的CEO。更好的消息是你不需要同时具备四项素质也能当个好的CEO —— 统计结果是,好CEO里面,有50%至少做到其中两项。而不行的CEO,只有5%至少做到了其中的两项。

|我的评论

我读这个研究报告,就觉得这四个所谓“CEO的素质”,其实对每个想要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人来说都很重要。显然CEO们并不是当上了CEO才需要这些素质,是他们先有了这些素质,才能当上、而且能当好CEO。

第一快速判断 —— 就算不做什么大决策,这也是行动力的体现。别人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可能你的工作都做完一半了 —— 那就算你做的不对,你现在至少获得了第一手的信息。

第二争取支持 —— 这就是跟人合作的关键。你可能没有手下,但是你做事也需要同事、特别是老板的支持。

第三点主动适应新局面 —— 我们干任何大事业,都得从长远考虑问题。

第四给人可靠感 —— 如果一个球员发挥稳定,他上场的机会,会比今天发挥很好明天发挥很差的球员多很多。

“CEO基因组计划”还给其中两个素质量化计算了“重要倍数”(权重?)。比如“快速判断”的重要倍数是 12  倍,这就是说,有这个素质的人,比没有这个素质的人,成为优秀CEO的可能性高 12 倍!“可靠”的重要倍数更高达 15 倍。

那你如果能做到快速判断又可靠,岂不是就已经打败了无数的人吗?  



2017-05-04 被过度使用的批判性思维,带宽决定生意大小,厉害的CEO什么样?,Elon Musk公布“超级隧道计划”。_第6张图片

王煜全  全球科技新闻|“超级隧道”将彻底颠覆未来交通

Elon Musk再度开辟新战场,公布“超级隧道计划”。

上周TED大会,Elon Musk对外公开了“超级隧道计划”(与“超级高铁”相呼应)。

The Boring Company(挖掘公司)致力于建立地下隧道,解决未来交通问题。地下隧道将有效解决地面交通拥挤,空中交通受天气、航路限制以及安全性等隐患。并且未来地下隧道是立体的,可以达到很深的深度,各层隧道之间没有任何干扰,完全不会产生拥堵、相撞。

地下隧道将主要用来运载两类物品:

一类直接把小轿车放置在承载工具上,然后在地下隧道里行驶,到了另一端再回到路面,使得城际交通可以借助地下隧道摆脱拥挤。

另一类则是利用地下隧道相对容易实现的真空环境,承载超级高铁HyperLoop。

隧道挖掘技术已相当先进

我认为,Elon Musk提出超级隧道一方面是为了超级高铁的实现,另一方面是大胆提出了一个解决未来交通的方案,并已经开始着手实施。看似激进,其实也是建立在可行基础上的。

隧道挖掘技术已经相当先进,目前德国、日本实力最强。

全断面掘进机是一次成型的,它是一个巨大的圆盘,盘子一面装载各种旋转道具,通过不断旋转去切削正前方的泥土、岩石,并把切下来的碎屑传递到圆盘后面,再输送走,所以当圆盘往前推进时,一个整体隧道就形成了。

硬岩掘进机主要用于野外,例如穿山。硬岩掘进机会把岩石全打碎,从而造出一个洞来。

盾构机是软土专用,主要用于城市地铁,它的刀盘相对硬岩掘进机来说没有那么坚硬,但它有一个盾构装置,往前推进过程中不断对周围的洞臂进行加固,使隧道一次成型。盾构机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地铁建筑当中已经开始使用。

Elon Musk的创业示范

Elon Musk提出的设想和他以前的设想很类似,虽然看起来惊世骇俗,但主要是在观点上的革新,即认知升级。一旦接受了交通可以这样实现,就会发现它具有技术实现的可能性。例如超级高铁,通过实验发现在真空管道里高速运行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虽然看似打破常规,但实际上非常有可能实现。

很多人将Elon Musk和乔布斯作对比,认为Elon Musk是乔布斯的继承人,这具有一定道理。因为这两个人都特别善于把现有科技运用到全新领域,想象非常大胆。这和我的一贯主张也很一致,科技不能直接推动社会,必须要交到企业家手里才能推动社会发展,所以掌握前沿科技的企业家才是社会的最先进生产力 。

和乔布斯比起来,Elon Musk更大胆:

一方面,Elon Musk涉足领域更多,已经成立多家公司,还在不断孵化新公司;

另一方面,Elon Musk涉及的行业难度更大,因为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壁垒相对不高,但类似汽车行业、超级高铁所在的铁路行业以及隧道掘进等都和市政、铁路建设相关,处理问题更加复杂。

虽然超级高铁、超级隧道实现难度较大,但我认为这也是另一种尝试,甚至可能引爆更多类似尝试,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由于Elon Musk的示范作用进入这些原来只能被大公司占领的领域。例如没有特斯拉的示范,如今也不会有那么多汽车创业公司。

Elon Musk非常好地体现了各个领域的禁区都可以被创业者利用高科技来突破。

今天产业新闻的主题就是Elon Musk又开辟了新战场,未来也许会彻底颠覆交通方式,希望他能够实现,也希望Elon Musk的示范作用能进入更多行业领域,使创业者敢于冲击、颠覆那些被大公司、巨头所把持的行业。

中国需要诞生更多世界级、拥有全球眼光的企业家,能够对全球科技前沿了如指掌,同时熟悉各个产业,能够熟练运用先进科技给自己的产业带来全新革命。

王煜全,前沿侦察第325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5-04 被过度使用的批判性思维,带宽决定生意大小,厉害的CEO什么样?,Elon Musk公布“超级隧道计划”。)